首页 名人故事 太监不得干政_关于乾隆的事迹

太监不得干政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太监不得干政_关于乾隆的事迹宦官是皇帝的家奴,同样也是离皇帝最近的人。事实上,乾隆是中国历史上防范宦官干政最成功的皇帝之一。或许正是这种太监是“贱民”的思想,使乾隆把对太监的预防措施做得极为到位。之所以无法杜绝太监干政,主要在于执行人身上。自即位以后,他以严厉手段处置违法太监的事,不胜枚举。虽然宫中法规森严,但是太监干政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太监祸乱朝政现象,完完全全被乾隆排除在外。

太监不得干政_关于乾隆的事迹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同样也是离皇帝最近的人。如果皇帝一不小心,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祸乱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干预朝政的现象也有很多,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明朝魏忠贤之乱。魏忠贤得势时,被称之为九千岁,仅比身为万岁的皇帝矮上一级,由此可见其对朝政的影响之深。

乾隆自然不会允许这种现象发生。事实上,乾隆是中国历史上防范宦官干政最成功的皇帝之一。

所谓宦官,就是指太监。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是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他们的特殊性就在于,同皇帝以及皇室走得很近。确实很近!以皇帝为例,皇帝身边佣人,除了宫女之外就是太监,而太监往往又能胜任许多宫女不能做的工作。这样一来,大多数时候,皇帝身边的近侍就只有太监了。

这使得太监掌权成了可能!(www.guayunfan.com)乾隆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从即位之初,他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敲打太监。他发布上谕,提及雍正时期一些太监不遵守既定礼制,妄自尊大。他提到了苏培盛,狠狠斥责了这个太监。

苏培盛是雍正的近侍,深得宠信,甚至破例获赏当铺。因为被雍正宠信,他手中便有了一些权力,故而在庄亲王、弘历、弘昼等人面前颇为不敬。乾隆说:“以前在朕兄弟面前,或半跪请安,或执手问询,甚至与庄亲王并坐接谈,毫无礼节。”又说道:“前朕与和亲王等在九州清宴瞻礼时,值苏培盛等在彼饮食,伊等不但不行回避,且复延坐共食,而阿哥等亦有贪其口腹,与之同餐者。朕躬后至,稍坐而出,嗣是朕即不复在九州清宴用饭。”

身为宫中的老太监,苏培盛等人不会不知道宫中的规矩。可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大胆,敢“半跪”向皇子请安,“执手”向皇子问询?因为他们背后是皇帝,是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宠爱使他们间接也有了权力。所以,他们才可以晓规矩而不遵。如果再进一步,他们可能就要干政了。

乾隆说得很明白,“太监等乃乡野愚民,至微极贱,得入宫闱,叨赐品秩,已属非分隆恩。”他警告太监:“尔等当自揣分量,敬谨小心,当怀畏惧,庶几永受皇恩,得免罪戾……嗣后尔太监等各自凛遵制度,恪守名分……寻常以公事接见王公、大臣时,礼貌必恭,言语必谨,不可稍涉骄纵,以失尊卑之大体。即在街市行走,不可出言詈人父母者,许被詈之人即行重责。至于奉内廷阿哥等事件,必当庄重敬谨,不可曲意顺从。”

或许正是这种太监是“贱民”的思想,使乾隆把对太监的预防措施做得极为到位。可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代皇帝都认为太监是“贱民”,但为什么鲜有人把预防太监干政工作做得如此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宫廷典制并不完备。乾隆深知,提点和痛斥宫中的太监,只能是治表不治根,要想真正做好预防太监干政工作,必须让太监们有“法”可依。

鉴于现状,他下令编纂了两本典籍,一为《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一为《国朝宫史》。这两部典籍,除了详细规定太监的等级、职权和待遇外,还对太监的管理及处分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总而言之,太监们有任何行差踏错,甚至是言语规矩不合礼仪,都能依这两部“宫廷法典”,得到相应的惩处。

规矩有了,接下来要看执行的人。事实上,乾隆所编纂的这两部“宫廷法典”,只是在前朝管理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而成。这也就是说,前朝历代,宫廷里都有一套管理太监的制度。之所以无法杜绝太监干政,主要在于执行人身上。皇帝是人,太监也是人,当皇帝与太监朝夕相处久了之后,难免会发生感情。一旦皇帝对太监有了维护之意,那么再完善的法规制度,也就没有作用了。

在这一点上,乾隆做得很好。虽然他很重感情,也与不少随侍太监建立了不错的个人关系。但是关系好归关系好,太监一旦犯错,他决不宽赦。

有一次,他在更换夏衣时,被藏在袖口处的一根缝衣针划伤了手臂。他龙颜大怒,马上责令调查。原来,这是因为当值太监马虎,没有认真检查衣服。虽然他很喜欢当值太监张玉和蔡勋,但还是依法对他们施了鞭笞之刑,并罚他们做苦力。他并非心狠之人,但却知道,如若有法不依,那么不法的现象将愈加难以控制。自即位以后,他以严厉手段处置违法太监的事,不胜枚举。正是在他的严格控制下,宫中太监才不敢稍有违规之举。

虽然宫中法规森严,但是太监干政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太监的地位非常尴尬,他们虽然在宫中活动,接触皇帝的机会很多,但是地位却非常低下。一些大臣稍微向他们施加些压力,或者给予一些好处,他们就有可能卷入到政治的旋涡中。

乾隆三十九年(1774),奏事处太监高云从向当朝大臣们泄露了职官任免档案。乾隆在获知这一消息后,雷霆震怒。他立即下令,对这件事展开全面调查。结果,大学士于敏中、军机大臣舒赫德、尚书蔡新、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廉等高官都受到了乾隆的痛斥;左都御史观保、侍郎吴坛等人则受到革职的处分;而太监高云从,则被立即处斩。

乾隆的怒火,震惊了满朝文大臣,更是震慑了宫中的太监们。所有人都意识到:太监不能干政是底线,一旦越过这个底线,那么平时看起来温文仁厚的皇帝,便会成为凶神恶煞。

事实证明,乾隆的严厉手段极其有效:乾隆当朝六十年里,太监们始终没有对皇权构成任何干扰和威胁。太监祸乱朝政现象,完完全全被乾隆排除在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