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温柔的手段_关于乾隆的事迹

温柔的手段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温柔的手段_关于乾隆的事迹如果说大清王朝是一艘万吨巨船,那么乾隆的身份就很奇怪了。经过调查,乾隆发现他们罪不至死,便释放了他们。雍正去世时,还有一批因被追赔赃款而倾家荡产的获罪官员。乾隆即位不久,便颁发谕旨免除了一些人的罚款,并明令禁止不许株连亲友。从诸多清史料统计来看,乾隆初年,从轻处理的官员多达两千多名。虽然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朝政的腐败,正是因为乾隆过于柔仁的性格和宽仁的施政纲领。

温柔的手段_关于乾隆的事迹

如果说大清王朝是一艘万吨巨船,那么乾隆的身份就很奇怪了。刚开始时他是旅客,忽然之间却又变成了掌舵人。没错,雍正在位的时候,他只能是一个“旅客”。

雍正发明了“密立储君”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也有弊。最优越的地方是,这种制度悄悄地确立了皇位继承人,让人知道有这回事,却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储君,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夺位而产生的混乱。当然它的“弊”也不小,因为一直不能确定谁才是真正的储君,故而真正的“皇太子”也丧失了一定的处理政事机会。例如,康熙年间皇太子被废之前,就曾数次以“监国”的身份处理国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即位之前的弘历,显然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在这艘“大船”上,他只能是旅客,是看客。

忽然间,他由“旅客”变成了“掌舵人”。这个转变实在太大了,大得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好在他心理素质不错,没有闹得个手忙脚乱。但是这个时候,他分明感到,自己有些势单力薄了。他知道任何一个君王,都必须有一个可靠的班底,这是政治资本。他还知道,倘若想要更快、更好地驾驶这艘巨船,就必须争取更多的官僚集团对自己效忠。

那么应该怎样去做?(www.guayunfan.com)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打出了一张极漂亮的牌。雍正逝世,满朝文武都在看着新君乾隆,想要看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而他,终究也没有让大臣们失望。他温文尔雅,宽厚待人,显然与老皇帝大不相同。雍正在位时,君与臣之间,是典型的猫鼠关系。雍正的多疑和严苛,使大臣们都得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谁都知道,在这位喜怒无常的皇帝面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会万劫不复。大臣们诚惶诚恐,雍正也总是喜欢以恶意去忖度大臣们,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苛刻明察,一丝错误也不放过。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君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当然,这种恶劣关系只能存在于各人心中,表面上君臣之间依然融洽。但是,这至少造成了一种恶果:大臣们只是被迫臣服在雍正脚下,而非真正地心服口服,更毋庸说推心置腹了。

可是乾隆却不同,从一开始,他的作为就让人心生温暖。可以说,即位之初乾隆颁布的那些谕令,使他的形象一下子在诸大臣心中鲜明起来。大家开始感觉到,新皇帝将会是一个好相处的皇帝。

但是大臣们还是不大放心,尤其是那些老臣们,更是有些害怕。他们在害怕什么?害怕被取而代之。一般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代君主即位之初,总会想方设法罢黜一批旧臣,启用一批新人,以巩固自己的权力,推行自己的执政理念,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新皇帝会不会这样做?谁也不知道,所以满朝文武大臣都在忐忑中翘首等待。

随后,他们放心了。乾隆显然没有这样做,他十分尊重皇父时期留下的国家重臣,对那些高位老臣尤为尊重。他不仅借雍正之名,使鄂尔泰、张廷玉等老臣成为辅政大臣,更是尊称他们为“先生”而非“卿”。“先生”为师,“卿”为臣,一个小小的称呼之别,道出了新皇的敬重之意。老臣们又岂能听不出来?这使得那些老臣心怀感激,更加卖力工作。

说到底,乾隆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新手。他虽然有学识、有抱负、有头脑,但却欠缺经验。而那些老臣们,则个个经验老到。乾隆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常常虚心向他们请教。有时他出宫办事,便放心地把国事交由那些老臣处理。他的抚恤和信任,赢得了老大臣们的效忠。

另一个争取官僚集团效忠的策略,就是“宽”。这一点,他与皇父雍正背道而驰,有些靠近祖父康熙。雍正的驭臣策略是“以严立威,以威服人”,他认为只能用严苛的手段,才能让大臣们不敢怀有二心。在雍正的严刑峻法之下,一大批官员戴罪狱中,更有很多官员因为要追赔贪污款项而倾家荡产四处流离。乾隆即位之初,便开始宽大待下,每每能够从大臣的角度出发,替他们考虑问题。他用“从宽得众”的驭臣之道,争取到了很多大臣的效忠。

比如,著名将领傅尔丹、岳钟琪都因为贻误军机被雍正判处死刑,囚于牢中。经过调查,乾隆发现他们罪不至死,便释放了他们。再比如,查嗣庭、汪景祺等人因为同情文字狱要犯,被雍正处决,他们的家人也被流放充军。乾隆亲自下旨,放回了他们被流放的家属。

雍正去世时,还有一批因被追赔赃款而倾家荡产的获罪官员。雍正刑罚太严,使得那些获罪官员多因无力承担罚款而流离失所。乾隆即位不久,便颁发谕旨免除了一些人的罚款,并明令禁止不许株连亲友。在即位后的三个月里,他陆续免除了六十九名官员的欠款。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他下令清查历年的亏空案,并谕令:“其情罪有一线可宽者,悉予宽免,即已入官之房产未曾变价者,亦令该衙门奏给还。”从诸多清史料统计来看,乾隆初年,从轻处理的官员多达两千多名。

毫无疑问,乾隆以“宽”赢得了官僚阶层的欢心,这为他的施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乾隆无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明白新君即位赢得人心有多重要,更明白要想赢得人心,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让大臣们马上得到眼前的利益。事实上,他所颁发的每一道政令,都能从大臣利益的角度考虑。

虽然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朝政的腐败,正是因为乾隆过于柔仁的性格和宽仁的施政纲领。但毋庸置疑,也正是因为宽仁,使乾隆稳稳当当地迈出了统治大清王朝的第一步。

经过雍正十三年的风霜之治,大清朝在高压统治之下,已然政治纪律严明,贪污腐败得到有效控制,百姓在王纲之下战战兢兢,根本就没有什么作乱的念头。这个时候,清廷需要用宽松一些的政策,舒缓人们的神经。

事实上,宽仁政策的确效果明显。暴雨过后,突然风和日丽,所有人对乾隆的感觉都是春风拂面,心情舒畅。《啸亭杂录》说:“乾隆皇帝即位时,正是雍正皇帝严厉治理之后,他凡事皆以宽大为政,罢开荒,停绢纳,重视农业,限制僧尼。万民欢悦,颂声如雷。江南出现了‘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这样的歌谣。”从百姓对乾隆的拥护程度,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皇帝赢取人心的策略多么成功。他要的,就是四海归心。

不止是官僚拥护,百姓爱戴,就连外国使臣也对新君乾隆赞不绝口。当时,有许多外国使臣进京朝贺,一位朝鲜使臣说:“新主政令无大疵,或以柔弱为病,边境故无忧。”另一位使臣则说:“雍正有苛刻之名,而乾隆行宽大之政。以求言诏观之,不以论寡躬缺失,大臣是非,至于罪台谏,可谓贤君矣。”这两位朝鲜使臣的话,至今收录于《朝鲜李朝实录》中,由此可见乾隆仁政的影响之深。

无论如何,即位之初,乾隆就打了一场漂亮仗。他不仅在人们心中树立了贤君的形象,更赢得了官僚集团和百姓的支持。大清朝中最后一个盛世时期,由此拉开了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