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大清何事不可为_关于乾隆的事迹

大清何事不可为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大清何事不可为_关于乾隆的事迹元朝时,元世祖曾派兵出征过缅甸;明朝时,明朝政府曾设宣慰使司;清时初年,平西王吴三桂曾统军入缅,追捕明永历帝,后缅王缚永历帝送至清军,吴三桂即班师回朝。接到奏报后,乾隆大喜过望,立即同意了缅甸王的请求,并命令云南巡抚派出官员护送缅甸使者进京。是可忍孰不可忍,乾隆一向认为“我大清国全盛之势,何事不可为”,于是谕令边境将领,全面抗拒缅军。

大清何事不可为_关于乾隆的事迹

元朝时,元世祖曾派兵出征过缅甸;明朝时,明朝政府曾设宣慰使司;清时初年,平西王吴三桂曾统军入缅,追捕明永历帝,后缅王缚永历帝送至清军,吴三桂即班师回朝。一直以来,中国都没有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迫缅甸臣服。

乾隆初年,云贵总督张允奏请乾隆,请求让内地人出边开矿。乾隆允之,遂谕令张允全权处理。这引发了一股“出国热”,很多边民跑到缅甸,希望能够做点生意。一段时期后,云南石屏人吴尚贤在缅甸境内开采有成,事业非常兴旺,更是得到了卡瓦部长蚌筑的信任,赚了不少银子。张允得到消息,便任命吴尚贤为当地的矿场首长。

为了更好地经营矿场,吴尚贤游说蚌筑以厂课纳贡,向中国内属。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他们在缅甸境内开矿经营,但却向中国内地缴纳税银。中国是大国,蚌筑当然乐意巴结。于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卡瓦矿地课银便解送到了云南省城,并进呈缅文禀书一纸,请求归诚纳贡。

张允立即呈上奏章,将这件事上报给了乾隆。他说:“滇省永顺东南徼外,有蛮名卡瓦,其地茂隆山厂,因内地民人吴尚贤赴彼开采,矿砂大旺,该酋长愿照内地矿例,抽课作贡。”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缅甸有个名叫卡瓦的人,因为内地百姓吴尚贤去他那里开矿,使得他的矿业生意非常兴旺。因此,他自愿按照内地的矿例,向朝廷缴税。(www.guayunfan.com)很显然,这件事的发生,源自于一个叫吴尚贤的开矿商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巴结朝廷,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张允将这件事报告给乾隆,也是为了邀功。谁都能够想到,一个“外国”商人愿意向清国缴纳税银子,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

果然,乾隆接到奏报后,龙颜大悦,嘉奖了张允,并在奏章后面批示道:“应如该督所请办理。”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自此以后,缅甸一小部分商人,开始向清朝纳贡。

作为这件事的“发起人”,吴尚贤自然受到了张允的奖赏。尝到甜头之后,吴尚贤有了更胆大的主意,他开始游说缅甸王向清廷入贡。巧的是,当时的缅甸正处于非常时期,使他有了“可乘之机”。当时,缅甸国内局势混乱,土司多有叛乱,小规模的内战时有发生。缅甸王想要解决内乱问题,但却顾此失彼,疲于应付。鉴于这种情形,缅甸王很想借助中国的力量来稳定自己的统治。于是,他跟吴尚贤一拍即合,确定了向清廷入贡事宜。

缅甸国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向清廷入贡何等重要。吴尚贤不敢怠慢,很快将这件事禀报了云南巡抚。他在奏报中说:“缅甸国王情愿称臣纳贡,永作外藩。……彼国大臣一员,头目四人,象奴夷众数十人出境过江,于四月已抵边界,请代奏。”缅甸王不仅要称臣纳贡,而且已经派出了使者。

对于乾隆来说,这可是件大喜事。

接到奏报后,乾隆大喜过望,立即同意了缅甸王的请求,并命令云南巡抚派出官员护送缅甸使者进京。

乾隆十六年(1751)六月,乾隆皇帝在北京太和殿接受缅甸使者朝贺。自此以后,缅甸国开始向清廷称臣纳贡,正式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缅甸王之所以愿意向中国称臣纳贡,主要是想借助清廷的力量,稳定国内动荡局势。但是事与愿违,缅甸向中国称臣纳贡,并没有能够缓解国内动乱的局势。缅甸王奔拉达先被得楞部酋长杀害,而另一木梳部长瓮藉牙则乘势起兵,联合其他部落,经过多次征战,灭掉了得楞部,统一了缅甸大部地区。

不过,在缅甸还有能与瓮藉牙抗衡的势力,贵家部就是其中之一。据清史资料显示,缅甸的贵家,其实是明朝末年随桂王逃亡缅甸的一些贵族后代。他们的祖籍本是中国,在缅甸定居后,凭借雄厚的财力,开采银矿,自成一部。贵家部反抗瓮藉牙,最终却被瓮藉牙击败。贵家首领宫里雁带领贵家残余,逃窜到了云南边境,苟延残喘。

瓮藉牙死后,他的次子懵驳真正统一了缅甸,成为了缅甸国王。懵驳很有野心,他为了扩展势力,置缅甸与中国的邦交关系于不顾,开始肆意派兵扰掠云南普洱府一带的土司。他往往并不恋战,总是一触即走,但却使得云南边境苦不堪言。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骚扰,乾隆还能忍受。还认为,中国毕竟是泱泱大国,应该有大国的风度,不应该为一些小摩擦就挑起战火。但是,新任的缅甸却似乎不知道进退,在他的默许下,缅甸侵扰中国的现象越来越频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冬,缅甸军队居然对云南边境的清军发动了进攻。猝不及防下,清军伤亡惨重。泱泱大国,岂能受小国欺负?是可忍孰不可忍,乾隆一向认为“我大清国全盛之势,何事不可为”,于是谕令边境将领,全面抗拒缅军。

乾隆三十年(1765)十月,缅军又开始对云南普洱地区进行骚扰,向当地土司索要“花马礼”(即为贡赋钱粮,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各掸族土司,在历史上为了谋求自身安全,曾向两国都缴纳贡赋)。缅军在占据孟艮之后,又在九龙江一带进行骚扰。新任云贵总督刘藻,尽管已经年逾七旬,但仍然调兵遣将,亲赴思茅抵御缅军。随后,他又率兵辗转驻守茨通,命提督达启、总兵刘德成等人带兵驻守茨通。由于云南与缅甸接壤之处面积很广,战线拉得太长,他不得不采取分兵防御的策略抗击缅军。

刘藻的积极防御,最终却败在了“自己人”手中。由于云南多年无战事,军队缺乏训练,官员皆处于闲散状态,并且目无军纪。结果,军队根本就没有最基本的作战能力,各路清军均遭惨败。刘藻派遣参将何琼诏、游击明浩带领六百清兵支援猛阿。但是在行军途中,何琼诏部竟然将兵器捆起来用车拉运,徒手散行。结果他们在遭遇缅军袭击时,根本就没有任何抵御力度,仅仅一个回合,便被缅军杀得人仰马翻,四散逃窜。

清军战斗力如此之差,这仗就更没法打了。更糟糕的是,缅军总是化整为零,以小股部兵力游击清军。比战斗力,清军很差;比灵活性,清军更差。刘藻虽然东截西堵,但终仍是疲于奔命,起不到任何作用。

乾隆十分痛恨缅军侵扰中国,他颁谕旨给刘藻:“缅军野性难驯,敢于扰害边境,非大加惩创,无以警凶顽而申国法。”意思是,缅甸军队太胆大了,竟敢无视中华国威,侵害百姓。所以,必须要重创他们,才能真正警示到他们。

可是现在警示了吗?刘藻并没有办到。

刘藻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已经失去了带兵打仗的能力。清军屡吃败仗,但是总兵刘德成却谎报战绩,声称大败缅军。刘藻欣喜之下,没有仔细调查,便奏报乾隆,声称破缅军大营七座,并将在普洱府迎战缅军等。

接到“捷报”及所呈进的普洱边境地图之后,乾隆先是喜悦,后又发现了问题。乾隆的聪明睿智,确实是少有人能及。他仅仅通过一张地图,便找出了刘藻奏报中的破绽。大怒之下,他颁下谕旨痛斥了刘藻,并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刘藻所奏并非实情,其中多是绿营兵虚讯欺饰故智。把弃兵张皇慌张,信为真实。”他本想再给刘藻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但清军接二连三地抗击缅军失败后,刘藻居然又将责任推诿到下属身上。

这一次,乾隆是真的发火了,他重下谕旨,将刘藻革职,留滇继续效力。并勒令所有因调兵不合定例靡费的银两,全由刘藻补赔。

刘藻见差事难办,而自己又多次被皇上训斥,甚至是降职,心中忧虑,以至于寝食难安。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他在家中自杀。乾隆得知刘藻死讯后,谕示地方官员通知其家人“将来旅榇回籍,止可照常人归葬”,不得立墓碑书刻原任总督及历官事实。对于这样一个不负责的官员,乾隆只有怜悯,没有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