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让保山形象走向全国――评电视连续剧

让保山形象走向全国――评电视连续剧

时间:2022-07-1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让保山形象走向全国——评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2010年1月28日,反映滇西抗战的战争史诗巨片《滇西1944》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正式播出。所以,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也就能够凭借这种类型结构成为极其成功的电视剧,凭借类型策略取得市场的成功。相对于同样是反映滇西抗战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来说,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显得更为成功。

保山形象走向全国——评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

2010年1月28日,反映滇西抗战的战争史诗巨片《滇西1944》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正式播出。对保山来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其意义格外巨大而深远,因为这是保山的历史文化第一次走上国家的主流媒体,不仅能够提升保山的文化品牌和知名度,而且还能给我们保山人以无尽的启示。

一、把握正确导向确保作品成功

影视作品像文艺作品一样,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主旋律。只有符合党和政府需要的影视作品,它们才有可能被党和人民接受;只有符合主旋律要求、能够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影视作品,它们才有可能走向影视市场。如果不能够满足党和人民的需要,只从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尽管创作出的影视剧艺术性可能很高,但是这样的影视剧也很难进入市场,也无法将地方形象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进而也就达不到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

滇西抗战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走在抗日战场前线的是中国远征军。这是一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他们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以惨重的代价才取得最辉煌的胜利。对于这一点,滇西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但是,这场战争发生在僻远的边疆,内地人民对此知之甚少,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没有客观地对待这场战争,因而就使得滇西抗战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无法以真面目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www.guayunfan.com)我们保山人一直以来都把滇西抗战看作是保山的历史骄傲,而且对滇西抗战一直以来也都是津津乐道的,甚至一直以来都想将滇西抗战这段历史搬上影视银屏。我们编辑过历史资料,如《血雾迷茫——滇缅抗日及日军罪恶揭秘》《浴血怒江》《江山作证》《见证历史》等;我们也创作过抗战文学,如《愤怒的高黎贡山》《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国殇》《血线——滇缅公路纪实》等;我们也努力尝试过影视文学,如《驼峰飞虎》《滇西英豪》《抗日县长张问德》等。但是,我们保山的这些努力都无法像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这样有成效,也不可能像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对保山的贡献大。迄今为止,我们保山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我们的梦想呢?

结合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来反省我们保山,很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保山人的最大失误就是构建地方形象的需要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在从事创作的时候,我们考虑最多的可能是如何更好地发展本地文化,构建地方形象,很少考虑党和人民的需要。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总是局限于地方视野,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受制于具体的细节,而不能像外地人那样宏观考虑,立足于民族认同和主旋律的需要,从合理性出发来建构艺术的真实,以影视作品的成功为根本目的来创作反映我们保山的作品。我们保山人总是无法跳出这样的认识,即国民党军队赢得了滇西抗战这场战争。我们保山人也无法灵活机动一点,将滇西抗战这场战争看作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国民党主导它,共产党曾经起过协助辅导作用。我们保山人也无法区别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总是认为艺术的真实也应该保持历史的真实。所以,我们怎么能够创作出像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这样的成功作品呢?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确保影视作品的成功,只有确保了影视作品的成功,我们才能够构建有影响力的地方形象,这是我们保山在营销宣传保山形象的时候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我们保山人应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思路,挖掘既符合党和人民需要,又能够构建我们保山形象的滇西抗战史,只有这样,我们保山才能凭借滇西抗战走向全国,我们保山的知名度才能凭借滇西抗战在全国打响。

二、以类型策略确保作品成功

一部影视作品只有政治上被认可,才有可能在电视台播出或是在电影院上映;一部影视作品只有艺术上被接受,才有可能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观看;一部反映地方形象的影视作品只有被观众观看,地方形象才有可能转化为吸引力。所以,要想通过影视作品推介地方形象,我们就必须首先保证影视作品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

怎样打造成功的影视作品呢?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就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就是抓住影视市场的收视兴趣点,走类型化战略。近两年,由于受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影响,谍战类和战争类影视剧成为比较火爆的影视剧类型,如《潜伏》《建国大业》《亮剑》《士兵突击》等。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抓住这个契机,精心构建谍战与战争场面,顺应影视市场的收视趋势,最终取得了市场的成功,成为展示保山形象的第一部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以国民党少校参谋马成龙为核心人物,以马成龙的行动贯穿整个电视剧,将龙陵城内的谍战和松山密林的惊险侦察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以谍战为主导的战争类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以滇西反攻计划落入日本间谍机关“芒市一号”开始,然后是马成龙协助国民党的情报机构“蝴蝶小组”与“芒市一号”之间展开对滇西反攻计划的争夺战。这一段为谍战故事,接着就是突击战。在发现日本间谍机关已经得知滇西反攻计划之后,中国远征军不得不改变原计划,派遣马成龙率领他的黑丛林特遣队深入松山腹地,侦查日本构筑的坚固的军事防御工事。黑丛林特遣队经历千难万险,逃避反侦察,躲过大围剿,深入滚龙坡,最终完成摸清松山日本守军军事防御工事的任务。但是,松山日本守军的军事防御工事异常坚固,炮火都难摧毁,还必须找到工程的设计师,探清工事的内部结构,进而找到摧毁工事的方法。这样,电视剧又转入谍战故事,进入抢夺日本工程设计师福田的最后攻坚战之中。以松山战役为核心,前后是谍战,中间是突击战,故事情节张弛有度,惊险刺激一波接一波,这样的类型结构非常符合电视剧观众的胃口。所以,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也就能够凭借这种类型结构成为极其成功的电视剧,凭借类型策略取得市场的成功。

相对于同样是反映滇西抗战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来说,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显得更为成功。尽管《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是战争类电视剧,但是它在战争的把握上缺乏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惊险的突击故事,叙事比较平淡,镜头比较沉闷,与普通观众的欣赏口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收视上是高开低走,最终没有形成收视冲击波,赢得市场的口碑。而且,《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没有登上中央电视台,只在省级卫视火过一阵。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不仅在故事情节的营构上更符合观众的口味,而且在主流意识形态上也更符合国家的需要,因而能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就显得顺理成章,产生的影响力更是《我的团长我的团》所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们保山人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在2010年春节之前有这样一部反映保山重大历史事件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正是因为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的成功,我们保山的地方形象才得以走向全国,我们保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才得以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我们保山的文化魅力才得以发挥作用。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播出之后,我们保山人为之欣喜,许多远方的朋友也都开始关注保山,春节期间来保山旅游的人数也超过了往年。各种反馈都说明,只有借助成功的影视作品,我们保山的地方形象才能够得以走向全国,我们保山的知名度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我们保山的旅游产业才有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三、借助形象展示提高保山知名度

从云南旅游景区的开发构建实践来看,影视传播是打造地方文化形象的最佳手段。新中国成立以后问世的以《五朵金花》《阿诗玛》《山间铃响马帮来》《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电影,它们展现了云南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绚丽迷人的民族风情,从而揭开了“云南秘境之旅”的序幕,也推动了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尤其是以杨丽坤为主角拍摄的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更是得到各界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据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估计,“金花”和“阿诗玛”为云南创造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品牌的无形资产远远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电影《阿诗玛》的发行放映,让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走向世界,也让世界关注这个民族、这个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的居住环境——石林。电影《阿诗玛》之所以那样熠熠生辉,大三弦之所以那样撼人心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之所以久唱不衰,是因为撒尼人灿烂的文化、石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电影双重变奏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没有电影《阿诗玛》,就没有今天的路南石林风景区;没有电影《五朵金花》,就没有大理苍山洱海风景区。影视作品因地方民族风情而充满文化魅力,地方民族文化因影视作品的形象展示而大放光彩,影视作品的文化奇观与地方民族文化的人文意蕴相得益彰,这就是地方文化形象影视营销的巨大魅力。实践已经证明,重视地方文化形象营销,通过影视手段展示地方民族风情和建构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最能够取得宣传效应的有效方法。基于上述历史经验,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也必将对我们保山的地方文化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对保山优美景观的形象展示给人以深刻印象。在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所展示的优美镜头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苍翠欲滴的巍巍松山、鲜红夺目的滴血杜鹃和波涛翻滚的天险怒江,我们还能够目睹龙陵温泉的腾腾热气,听到人物形象对龙陵特产坛子鸡的无限赞誉,了解到标志地域空间方位的保山地名。对于正在意欲发展旅游产业的龙陵来说,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无疑是打造温泉旅游品牌的福音。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不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选择在龙陵县城和松山,而且还多次通过日本间谍头目岛田大佐邀请中国情报人员沈丽萍小姐来温泉休闲娱乐的情节反复展现龙陵温泉的独特魅力。

其次是对滇西抗战这段历史记忆的再现。由于“左倾”思想的长期影响,滇西抗战几乎被视为一个不能触及的禁区,这就导致中国人对之所知甚少,所以,滇西抗战和中国远征军是一段较为陌生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思想解放的深入,人们对滇西抗战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大一次胜利,滇西抗战理应在中国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笔。对主流意识形态来说,滇西抗战实际上是一段有关祖国统一和民族认同的历史,是推进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载体,是凝聚中华民族海外同胞的一段珍贵记忆。对保山来说,滇西抗战是滇西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历史贡献,是保山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是构建保山地方形象的最佳凭借。无论是对中华民族来说还是对保山地方来说,滇西抗战都是极具历史价值的宝贵遗产。只要我们努力开发和挖掘滇西抗战的文化内涵,利用各种途径再现滇西抗战这段历史,我们就能够实现这种双重效应。《滇西1944》就是对滇西抗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松山战役的形象再现来实现这种双重效应的。龙陵城内的谍战烽火,松山密林的惊险侦察,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无不显示出松山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所有儿女的共同奉献,体现出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总之,再现滇西抗战这段烽火纷飞的历史岁月,展示中华民族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构建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之际的民族认同形象,这无疑是《滇西1944》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可贵之处。正是因为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对滇西抗战的形象展示,我们保山才能够借助其成功提高保山的知名度,我们保山的文化形象才能够得以走向全国。

四、努力开拓创新打造成功作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同样也适合我们保山。要想发展我们保山的地方经济,拓展保山文化旅游生存空间,我们保山人必须致力于构建保山良好的文化形象,提高保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保山投资和旅游。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保山的良好形象和地方知名度不是说来就来的,需要我们每一位保山人的不懈努力。

第一,强化宣传保山形象的责任意识。我们每一位保山人应该意识到宣传保山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文化人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个保山人的责任。只有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保山才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旅游者。我们保山的普通老百姓应该凭借自己的口碑作用大力介绍保山的良好形象,我们保山的文化人士应该凭借自己的生花妙笔努力推介保山的历史文化,我们保山的政府机构应该凭借自己的组织优势积极构建保山的文化品牌。如果我们能够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投身于保山的文化建设事业之中,那么,我们保山必将有一天会打造出一个崭新的保山。

第二,正确处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对于我们保山的文化人士而言,解放思想,开拓思维,正确处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创作出既满足党和人民的需要,又满足宣传保山需要的文艺作品,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够满足于本地人之间的肯定,我们不能在保山本地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是应该立足云南,放眼全国,将保山文化与全国视野结合起来,多从民族认同和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视野审视滇西抗战,挖掘出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历史故事来。我们应该将合理性与真理分开,追求艺术的历史合理性,而不是艺术的历史真实性,构建符合艺术规律的故事情节。我们应该将真实的历史艺术化,而不是纪实化,在虚构的艺术故事中找到主流意识形态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契合点。我们应该巧妙地处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在历史真实中挖掘满足艺术真谛的动人故事。审视我们保山的文艺历史,我发现我们保山的纪实文学特别发达,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散文格外繁盛,而虚构的艺术却特别地薄弱,戏剧、小说、影视文学等虚构艺术一直以来都缺乏重视。显然,这种虚构艺术的缺失对保山文化形象的构建是不利的,因为虚构艺术不像纪实文学那样受到历史真实的制约,有更多施展艺术想象力的生存空间,有更多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自由空间。这可能也就是我们保山难以通过文艺作品走向全国的根本原因吧!

第三,打造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宣传地方形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造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民族电影《五朵金花》将大理的形象提升到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市场境界,实景歌舞演出《印象丽江》将丽江的神秘迅速推到全国人民的面前,电视连续剧《翡翠凤凰》则将腾冲文化赫然屹立于全国的旅游市场之林。这些文艺的实例都证明,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是构建保山文化形象与地方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虽然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对于发展我们保山的文化事业来说,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保山还应该从长远考虑,不仅要进一步强化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还要继续维持它的影响力,让保山的文化形象和地方知名度一直活跃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那么,我们保山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立足于不败之地,取得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打造像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这样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构建一种跨越行业限制的文化合作机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整合一切资源,团结一心,共同创造出既能满足党和人民需要又能满足宣传保山需要的重大文艺作品来。

我们保山的自然景观是优美的,我们保山的民族文化是丰富的,我们保山的历史内蕴是厚重的。如何将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艺作品,如何将这些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宣传保山文化品牌的形象载体,如何将这些具有吸引力的文化资源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保山人深入思考的。总之,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只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确保作品成功,我们只有凭借有影响力的成功作品才能够提高保山的知名度,展示保山形象,促进保山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发表于《高黎贡》第2期;曾收录于《以文化营销的评论眼光——保山地方文献生产传播的价值探微》,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