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多少人口2022年人口普查

北京多少人口2022年人口普查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京族三岛共有604户“越族”,约有3000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京族人口为18749人,其中广西为16406人,占全国京族总人口的87.5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京族人口超过了2万,达到22517人,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其中广西为20490人,约占全国京族总人口的91.0%。这些状况表明老龄化及由此
人口状况_中国京族

第二节 人口状况

京族人口不多。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京族人口数在55个民族中排第43位,在广西各少数民族中居第9位,占广西总人口的0.05%。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总人口60多万人,被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京族属于我国的“少小民族”。

一、人口发展变化与人口分布

京族初迁到现今的居住地时人很少,刚开始只是几户人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族人、亲朋、邻居、同乡等陆续迁入,岛上居民繁衍生息,人口渐多。京族人口见诸文字记载,始于1886年。当时法国侵略者派兵强占了京族聚居的三岛,将该地1万多居民赶走。这些居民中主要是京族人,还包括一部分汉族人和壮族人。

新中国成立前,京族三岛共有604户“越族”,约有3000人。由于历史上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许多京族人怕被赶回越南,不敢承认自己的民族身份,因此许多京族人说汉语,穿汉族服装,说自己是汉人。所以当时的这个“越族”人口数应该是不准确的。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广西“越族”人口数为6596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有京族人口4293人,其中广西为4155人,占全国京族人口的96.79%。[4]“三年自然灾害”等是造成京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京族人口已经突破万人,为13108人,其中广西为9864人,占全国京族人口的75.25%。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京族人口为18749人,其中广西为16406人,占全国京族总人口的87.50%。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京族人口超过了2万,达到22517人,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其中广西为20490人,约占全国京族总人口的91.0%。[5]京族主要聚居在防城港市,为18106人,且大部分分布在防城港市所辖的县级市东兴市,为13966人。[6]东兴市江平镇被称做“京族三岛”的img7尾、巫头、山心三个村更是京族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京族人口共计5327人,[7]占全国京族人口的23.66%。

2007年,全国京族人口20290人,主要分布在广西,总计19868人。其中防城港市14500人,这些人中有13429人在东兴市。[8]又因为自然环境、政治原因、经济条件等对人口活动的影响,京族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遍及全国各地。“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广西以外京族在全国的分布:贵州641人,占全国京族人口总数的2.85%;云南508人,占2.26%;广东285人,占1.27%;江西278人,占1.23%;海南123人,占0.55%;其余559人分布在全国其他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京族人口的2.48%。

随着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落实,许多京族人“还本归原”,这造成一段时期内京族人口剧增。分布在广西以外的京族人,有一些是因工作、经商等原因从广西京族聚居地迁入的,还有一部分是后来涌入中国的越南京族。20世纪70年代,因越南排华,大批旅越华侨携其越南京族配偶回国,被安置于广东、海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1982年全国京族人口剧增,且广西京族占全国京族人口的比例相对降低,就是因为京族侨眷的涌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不少越南妇女通过跨国婚姻入籍中国,京族人口又有了一定的增加。

京族人口的特点是总体规模小、增长速度快、阶段性变化明显。总体而言人口变化是增加的,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正处于逐渐降低阶段。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京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相较于199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家庭户人口

京族的传统家庭属于父系家长制家庭,它的形式规模经历了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除个别家庭还保留三四代同居不分炊以外,绝大多数家庭平均每户已不超过5口人。京族青年成家后大多与父母分开过,因此多为核心家庭,户人数不多。新中国成立后,京族人口平均家庭规模有所扩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京族平均家庭规模为5.14人,高于全国同期(4.41人)的平均水平。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京族可以生育两个孩子,但近年来独生子女户日渐增多,家庭规模相对缩小。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京族聚居的防城港地区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76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4.51人减少0.75人,家庭规模有缩小的趋势。如今京族只有个别家庭是三四代同堂,全家多至14口人。以下是2000年京族家庭户类别的统计。[9]

img8

图4 广西户主为京族的家庭户的类别(%)

三、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京族总人口为22517人,其中:男性11328人,女性11189人,性别比为101.24,低于正常标准总人口性别比103~106,与同期全国106.30的平均水平相比也略低。2000年,京族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35.29(正常值为102~107),高于全国水平的117.79,属于重度失衡。“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和男子是主要劳动力的事实是造成京族婴儿死亡性别比偏低的主要原因,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10]

1990年和2000年京族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如下图所示。

img9

图2 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京族,1990)

img10

图3 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京族,2000)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人口较多集中在5~9岁、10~14岁、15~19岁3个年龄段,女性较多集中在10~14岁、15~19岁、30~34岁3个年龄段。从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看,少年儿童人口(0~14岁)比重为28.31%,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为64.53%,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7.16%。与1990年相比,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了7.03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分别增加了4.80和2.23个百分点。京族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04人,占总人口的9.79%,按国际通用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少年儿童人口占30%以下”的划分标准,京族人口年龄结构已基本进入老年型行列。2000年,京族预期寿命为77.58岁。这些状况表明老龄化及由此带来的多重人口压力将是21世纪京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认真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就业及职业构成

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京族劳动力为1.17万人,其中从业为1.11万人,失业0.06万人(按“五普”长表推算),劳动参与率为73.56%,就业率为69.72%,失业率为5.23%。从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50.14%,从事第二产业的占9.68%,从事第三产业的占40.18%。京族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渔业为主、农业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第一产业内部形成了渔、农、牧、林的排序,是京族最具特色的就业结构特征。京族的非农业人口比重也比较高。200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京族非农业户口人数约占京族总人口的38.05%,比各少数民族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24.73%的平均比例高出13.32个百分点。

从就业部门看,农、林、牧、渔、水利、工业、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属于物质生产部门,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及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团行业及其他行业,统称为非物质生产部门。2000年,京族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口为7970人,占就业人口的80.42%,非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口为1940人,占就业人口的19.58%,同时,新增的劳动人口中,更多的人选择在非物质生产部门就业。[11]京族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口比重低于汉族、各少数民族及全国平均水平,而在非物质生产部门就业的人口比重,比汉族、全国及各少数民族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17、2.30、3.03个百分点,这说明京族就业人口结构比全国各民族要略为高级一些和现代一些。[12]

从职业看,2000年京族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的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率为18.37%,从事城市体力劳动的比率为31.40%,从事农村体力劳动的比率为50.23%。具体来说,担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从业人口的比率为2.80%,担任技术工作的占9.23%,办事员占6.33%,商业、服务员的比率为19.28%,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作的比率占11.95%,从事农、林、牧、渔工作的占50.23%,而从事其他工作的比率占0.18%。

五、受教育程度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京族6岁及以上人口2.04万人,其中受过小学以上(含小学)教育的占90.96%,受过初中以上(含初中)教育的占53.79%,受过高中及中专以上教育的占21.37%,受过大专、大学教育的占5.47%。平均受教育年限7.93年,比10年前增加1.55年。

15岁及以上人口有1.61万人,在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人口0.13万人,文盲人口比率为8.07%,其中男性成人文盲率为1.94%,女性成人文盲率为13.39%。与1990年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了0.11万人,文盲率下降11.31%。

1982年京族已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82年人口普查表明,京族人口平均每千人拥有大学生5人、高中生64人、初中生124人、小学生377人,合计570人,略高于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平均数(560人)和全自治区(564人)的平均水平。[13]1999年在自治区组织的“两基”达标(即基本扫除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活动中,包括京族地区在内的整个东兴市通过验收,比整个广西实现“两基”早了8年。[14]2000年,京族平均受教育年限(7.9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0年),成人文盲率(7.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8%)。[15]

大学本科和专科文化程度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每个国家、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千人中少数民族平均为9.2人,低于全国13.9人的比例。1990年京族(16人)已超过全国和汉族(14.3人)、回族(15.3人)的平均水平。[16]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京族人口每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495人,拥有中专、高中文化程度为1437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汉族、满族、回族、壮族的平均水平。[17]由于人口基数小,京族人口中受到中、高等教育的比重虽大,但人口总数并不多,且接受正式教育程度的人口总体偏低。2000年,6岁及以上的京族人口中未上过学的为1391人,占该年龄段的6.83%;接受过大学专科、本科教育的人口为1093人,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5.37%;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为21人,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0.103%。[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