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流程及择业程序

大学生的就业流程及择业程序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大学生可以从各级就业指导部门获得三个方面的服务与帮助:一是准确的就业政策,二是广泛的需求信息,三是有效的就业指导。户籍关系由学校户籍管理部门保卫处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统一办理转迁证明,并发放给毕业生。

第三节 就业流程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也日益规范化。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就必须了解就业的流程,熟悉就业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包含一系列的程序,熟悉这些程序,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按照规定办理好各项手续,顺利地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还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与就业服务,及早准备,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高校主管就业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教育部主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的具体职能部门是高校学生司,负责制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各省、市的教育厅负责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职能部门是学生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各高等学校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宜,具体职能部门是学校的学生处或招生就业处。毕业生就业所有手续都在学校职能部门办理,与教育部以及省市的就业指导部门不直接发生关系,高校的就业工作机构一般是学生处(内设就业指导中心)或招生就业处,主管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向省、市教育厅(局)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以及就业方案;

2.组织开展毕业生教育和就业指导活动;

3.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4.负责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签证登记;

5.办理毕业生的派遣离校手续;

6.开展其他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工作。

总之,大学生可以从各级就业指导部门获得三个方面的服务与帮助:一是准确的就业政策,二是广泛的需求信息,三是有效的就业指导。

二、高校就业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

与大学毕业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高校的就业工作机构。这里是信息的集散地,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大学生通过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设立的公告栏和网站,能够获得最新的就业活动和信息,还可以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得到大量与就业相关的咨询和服务,解决求职择业中遇到的问题。下面详细介绍高校就业工作机构的工作流程。

1.统计生源信息。每一新学年开始时,由各院系统计应届毕业生专业、生源地、毕业生人数等生源情况,编制出毕业生资源统计表,再由学生就业工作机构汇总,为用人需求单位提供生源信息。

2.专业介绍。各院系对所设专业做全面介绍,内容包括所设专业类别、培养目标、专业内容、课程设置、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专业前景等,由负责学生就业的职能部门汇总并统一印制后,提供给用人单位。

3.毕业生资格审查。毕业生资格审查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的生源、姓名、专业、学制、培养方式等,所审查的内容以高校新生录取名单上的内容为准。若有不一致之处,如改名、生源地变迁等,须出具相关手续。毕业生资格审查的目的是确认和核实每一位毕业生的入学资格,通过审查后高校学生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4.就业协议书的发放。协议由省、市教育厅(局)统一印制,各高校到省、市相关部门领取,对已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由学生就业职能部门审查后,集中发放到各院系,再由各院系发放到班级,最后班级发到每一位有毕业资格的毕业生手中。

5.学校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等多种形式,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了解各地区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

6.向用人单位发邀请函,邀请用人单位参加学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

7.举办毕业生就业大市场,组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参加“学校推荐、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型校园招聘会。招聘活动的时间,按照教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一般在每年11月20日以后的节假日进行。

8.针对下一年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9.派遣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1)报到证发放。各班级收集好已签署的就业协议书,集中到各院系,统一送学校毕业生就业职能部门再到省、市教育厅(局)毕业生就业职能部门办理每一位毕业生的报到证。

(2)户籍关系、档案的转寄。户籍关系由学校户籍管理部门保卫处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统一办理转迁证明,并发放给毕业生。学生离校后持报到证、户籍关系转移证到单位报到。档案在毕业生离校后,由毕业生原所在班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统一整理好,由院系学生管理部门或学校毕业生就业职能部门统一寄送到用人单位。

(3)调整改派。毕业生报到期间原则上不作调整改派。如果由于非个人原因导致的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经原派遣单位同意,学校调查核实后,毕业生将原报到证、户籍迁移证明交学校就业职能部门,由该部门到省教育厅(局)就业职能部门办理改派手续并重新派遣。

三、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签约就业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通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招聘程序,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出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招聘流程大致包括确定招聘计划、发布通知和广告、宣讲会、接收简历、笔试、面试、实习、签约等环节。为了招募到合适的员工,用人单位投入不少的人力和财力,在众多求职者中层层筛选,最后敲定适合某些岗位的最佳人选。

1.确定需求和招聘计划。每年用人单位会根据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确定人才需求和招聘计划,其内容包括当年需要招聘毕业生的岗位、招聘人数和岗位要求的人才条件等。用人单位将根据要求制定一份详尽的招聘计划。

2.发布需求信息。用人单位在确定了需求后会通过政府、高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登记,通过专业招聘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将需求信息及时向外发布,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应经常从各种途径关注、收集各用人单位发布的信息,尤其是从与用人单位有关的网页上了解最新的需求信息。

3.参加招聘会。用人单位要招聘到最合适的大学生,需要通过高校就业网站、中介机构、大学生自荐等途径广泛收集学生信息,用人单位会根据用人的数量和素质要求来确定参加何种方式的招聘会。一般来讲如果招的量比较小,用人单位会在人才市场上进行招聘,因为参加人才市场的应聘人员有一部分是有工作经验的,对企业来讲可以节省培训成本,另外应聘人员来源广泛,大多是有备而来,可以立即上岗,学校因为受培养周期和教学安排的影响,不可能随时接受招聘,往往有时限;如果用人的量较大,而且专业性较强,企业往往会选择到学校开专场招聘会。

4.专场招聘会。用人单位往往提前一定的时间与学校就业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将企业的情况,招聘学生的数量、专业、男女生比例,学生实习期间的待遇、实习期限、签约后的待遇,招聘会举行时间等情况提前通知学校,学校及时将企业的招聘信息通过就业网站、告示、班级宣传、短信群呼等手段及时发布给相关学生,班级、系将愿意参加应聘的学生信息汇总到就业指导部门,企业按时到学校举行宣讲会,接受学生的咨询,然后对有意继续参加面试的学生进行笔试、面试(有时还要进行心理测试),企业应聘人员对应聘学生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确定预录人员名单,有的企业会及时通知录用名单,有的企业会回去向上级汇报后尽快确定录用人员。

5.岗前培训。用人单位对新员工一般都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的管理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即将上岗岗位知识,基本技能和要求,产品工艺、技术参数等等。岗前培训,有利于毕业生掌握其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快成为熟练的技术人员。

6.实习。大学生岗前培训结束后就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了,开始正式顶岗,实习期其实也是试用期,通过实习试用,企业可以进一步了解准员工的综合素质、技术能力、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实习期间,由于还没有毕业,仍然属于在籍大学生,因此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实习期间还要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还要有一个意见,实习期间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大学生的评价和是否正式录用,以及录用以后到底适合放在什么岗位上的重要因素。

7.签约。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习结束后正式确定录用,会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学校向上级机关办理派遣手续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应按照要求及时将协议书送交学校备案。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等同于就业合同。但在毕业生办理报到手续后,某些用人单位还会与其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合同,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四、大学生的择业程序

大学生在清楚了解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工作程序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一套周全的择业规划,将遥远的择业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易于实现的具体任务。按照合理的择业程序,完成好每一个步骤,那么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便水到渠成了。大学生的择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程序。

1.了解就业政策。大学生的就业是一场激烈的竞赛,那么就业政策就是最基本的比赛规则。因此,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关键一步。毕业生在面向社会求职择业时,首先需要主动到教育部、人事部、省教育厅、人事厅网站上查询相关政策信息,向学校及有关部门了解当年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政策规定。

2.收集就业信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收集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必要保证,也是大学生能否找到称心如意工作的关键。择业过程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二是学校就业活动安排和社会招聘活动信息;三是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与各行业发展状况等信息;四是用人单位的信息;五是他人成功择业的经验教训。“择业过来人”的择业经验、教训,为大学生的成功择业提供了前车之鉴,就业指导老师的切身体会,是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的金玉良言。在择业过程中收集信息要有明确的目的,还要特别注意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3.自我剖析。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要“认识你自己”。在双向选择择业过程中,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收集关于就业政策、形势、用人单位的信息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实际,理智地进行自我剖析。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身的优劣势在哪里,兴趣、潜能如何,就不会在择业过程中盲目从众,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会为了求职中一时的波澜起伏而患得患失了。

4.确定近远期目标。择业过程中,会遇到不少不可预测的变化,而事先给自己的择业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可以使整个就业活动显得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不然,就会出现乱打乱撞的盲目、被动局面。准备到哪一个行业就业,要求一定是专业对口呢?还是希望到一个新领域一试身手;准备到什么地方(区域)就业,东部沿海、大中城市,还是想到基层希望的田野上去打拼一番?对就业单位或待遇的大致期望值,想考公务员、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去外资企业还是去中小企业?是先找一个单位学学技术、练练本领,考察考察自已的能力和水平,再作打算,还是想在一个单位长期安营扎寨?凡此种种,要有一个近期或远期要实现的目标,在择业过程中就要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5.准备自荐材料。在确定了择业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准备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个人简历、自荐信、各种获奖证书和荣誉的复印件、社会实践经历证明以及有关的重要补充材料。

6.参加各种就业招聘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在用人单位与学生间架起了见面、沟通的桥梁。在招聘会或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只是初步“结识”,很多时候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不会当场签约。因此,大学生在参加招聘会或就业市场时,根据自己的择业目标,有选择地多去几个招聘会或就业市场,也就多几个机会和多几分把握,效果也会更好。

7.实习试用。用人单位初步确定录用意向后,一般会接受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实习期间实际就是试用,用人单位担心仅凭面试那几分钟很难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准确判断,想通过实习来进一步考察。

8.签约。经过实习考察后,用人单位正式决定录用就要和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协议书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服务期、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劳动保障和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就业协议终止的条件、违反就业协议的责任以及双方认为需要增加的条款等。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好协议,并得到学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通过后,接下来便是完成毕业设计,等待毕业派遣,做好毕业离校的各项准备工作,办理离校的各种手续,领取毕业证书,参加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后正式到单位报到上班。

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要经历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学生身份与职业人的身份有很大差异,学生主要是学习,而职业人要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学生时代的结束,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开始,许多事情需要从头起步,但是,只要踏实肯干、谦虚好学、顽强拼搏,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