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大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状况

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大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状况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创新,就要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强科学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现在科学研究发现(或公认),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是“有序”的。这种有序性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而对科学的思维能力关心甚少,很少有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进行这方面的测试。大学时期是一生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第三节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当今社会,只有创新才能图发展,求生存。要创新,就要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强科学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什么是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心理过程中最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指的是能决定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某一类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根本特性。事物的内在规律,主要是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必然联系。现在科学研究发现(或公认),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是“有序”的。这种有序性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因此,思维能力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个人的智力的核心所在。

二、思维方式的分类

现代思维科学把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思维,一类是感性思维。有的又进一步分为三类:一是逻辑思维,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代表性成果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二是形象思维,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代表性成果如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三是感应思维,又叫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医学上称为第六感觉,心理学上称为潜意识,佛家叫做顿悟,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代表性成果如易学、佛学、心理学、气功等。动物一般只有感应思维,或叫直觉思维。人类从动物进化为人类,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具有了三种思维方式。这三种思维方式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人类从事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这三种思维方式,人类任何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成果,都是这三种思维方式的综合效应相互交叉融合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大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状况

大学生从小学、中学经过12年拼搏进入大学,不少学生是考试高手,但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都显得苍白、机械。我国的留学生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却大大逊色于欧美学生。我们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定式求同性多,求异性少,习惯于根据权威的定论和教师的暗示进行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完成任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和自然性,讲究协调和协和,对事物要从整体上把握。对人要以集体为重,崇尚集体,讲究一致。这种思维方式虽有其长处,但是顺应自然,服从集体等观念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内向性、求同性、静态性和保守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社会、学校及学生都初步意识到知识、素质、思维能力三位一体的重要性。学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进行了不懈努力,授课内容和教育方法不断得到优化。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已深入大学生脑中。加上社会竞争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的趋使,大学生们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交往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等。但对实现这些能力的工具──科学的思维能力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思维科学的作用认识不够。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比自然资源和资金更为重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于人类智力的开发,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开发及人类自身思维方式的变异与发展,都离不开思维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2)在素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外语、计算机、文字表达,包括驾驶等技术性能力的培养,急功近利倾向明显,不仅大学生忙于考证,社会、用人单位也很看重这些证书的份量。而对科学的思维能力关心甚少,很少有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进行这方面的测试。

(3)随着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倡导,大学生逐步意识到科学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接受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不足,有很多人均有一种想做好,但却无从下手的感觉。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培养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的任务,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使大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工作,切实成为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四、怎样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大学生处于准成人期,准成熟使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增强,但又有其好奇心强、敢想、敢说、敢干、好幻想、很少墨守成规等特点,这是创造思维的良好心理基础,因此大学时期人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大学时期是一生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1)注意培养感知力和观察力。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感知对象,并认真地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这样可扩大自己的印象范围,使之容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以发展思维能力。

(2)要注意养成思考的习惯,在不断的思考中锻炼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正常人的智能潜力其实并无很大的差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人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用脑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我国清代思想家唐甄说得好:“心,灵物也,不用则长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可见勤于动脑筋可使我们的大脑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大学生应该逐渐养成凡事都动脑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也不要满足于接受或记忆现成的结论,从而使脑子越用越灵。

(3)把思考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要熟读精思、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思考的重要基础,思考是学好的前提条件。知识能够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科学的方法,精辟的见解能激活我们的思维,开拓思路;只有不断用知识之“水”来浇灌思维之“花”,思维这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才会越开越艳丽。

(4)善于质疑、独立分析。在学习时,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动用自己的大脑进行独立的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经过大脑的“咀嚼”与消化,达到对书本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我们在读书时,不要轻信、盲从或急于记忆,而应随时考虑一下:这一说法是否完全正确,结论是否绝对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推理是否缜密、严谨,自己能否对它进行补充、发展和修正,或用别的方法加以证明,这个结论与另一结论是否有联系等等。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自然会使我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说不定还能在思考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5)多说多辩。表达的过程就是对思维的内容进行再整理的过程。表达,既能促使思维的机器加速运转,又能使别人判断自己思维的正确与否,得到他人的指点和帮助,因此,要多进行表达,通过表达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思维总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引起的,越需要解决问题,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思考过程中,要运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避免形而上学的那些孤立、片面、静止的观察、思维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多与对立的思想进行思辩,既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观点,又可以训练自己思维的敏捷度,有益于增强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是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