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资源分类具有的特征的分析

信息资源分类具有的特征的分析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资源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按照信息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信息资源分类不仅根据信息的内容属性进行区分和类聚,同时还将各种门类的资源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一个根据其远近亲疏组织而成的具有等级性的系统。现代文献分类体系一般均以一定的标记系统表示类目的相对位置或相互关系。哈利斯分类法采用了培根的划分原则,将这一次序倒转,根据当时的学科情况设置类目。

5.2.1 分类法

所谓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信息的分类组织是构建有序化信息系统的常用方法,是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它用分类号来表达各种概念,将各种概念按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和系统排列。信息资源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按照信息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信息资源分类不仅根据信息的内容属性进行区分和类聚,同时还将各种门类的资源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一个根据其远近亲疏组织而成的具有等级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类目根据等级次第进行排列。

第二,它是从一定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主题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多维的。分类法作为一种从内容角度揭示资源的方法,一般只能有选择地揭示其主要联系。为了适合用户从学科的角度查找文献的习惯,目前的学术性文献分类体系一般是将知识领域划分成传统学科,如哲学历史、艺术以及各门科学,然后再在其下进一步展开,建立起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的分类体系。为了适合普通用户的使用需要,某些通用性的分类体系则往往以事物对象为中心展开类目体系,如网络分类体系一般是按对象、问题集中揭示信息资源的。

第三,采用一定的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现代文献分类体系一般均以一定的标记系统表示类目的相对位置或相互关系。标记系统通常由有序的符号如数字或字母组成,其特点是简短、明了,排序性好,利用它作为排检依据,可以按照类目体系方便地对文献和检索工具进行组织和揭示,从而充分发挥分类法在文献组织中的作用。此外,分类标记的成分一般为数字或字母,通用性比较好,不受语言、国别的影响,可以超越国界使用,标记符号的不足是直观性差,必须结合类名加以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类法的使用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国内外主要的分类法,它们是《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国际十进制分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1)《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由美国图书馆学专家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1851—1931)所创,于1876年问世,当时取名为《图书馆图书小册子排架和编目用分类法及主题索引》,收入近1 000个类目。之后不断修订更新,到2003年已出版第22版。除了印刷版(即DDC22)以外,其Web环境下的电子版也于同年推出。目前,DDC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逾30种语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在美国,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都在使用这种分类法。

DDC的基本大类及其序列来源于美国圣路易市图书馆的哈利斯分类法,该分类法是依据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分类思想而建立的。培根认为人类心理活动从低级到高级有三种功能,即记忆、想象和理性,依次产生出历史、文艺、哲学三类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他的知识分类体系。哈利斯分类法采用了培根的划分原则,将这一次序倒转,根据当时的学科情况设置类目。DDC基本上采用了他的序列,只做了个别调整。下面是其10个基本大类:

img145

在每一大类下再细分为10个二级类。依次细分到需要的级别,形成一个层层展开的十进制分类体系。在标记符号上,DDC采用单纯的阿拉伯数字,所有数字作为小数理解。前三级类目一律用三位数字标示,三级以下用小圆点隔开,基本按层累制方式编号。例如:

img146

(2)《国际十进制分类法》

《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UDC)也称《通用十进分类法》,由比利时的奥特勒(P.Otlet)和拉封丹(H.Lafontaine)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基础上扩充而成,1905年以法文出版UDC第1版,当时称为《世界图书总目手册》。此后,UDC以23种语言出版了不同的版本。UDC是一种文献分类表,其分类对象为各种类型文献,包括小册子、科技报告和期刊论文等。目前,UDC主要用于欧洲各国的专业图书馆、文献中心和情报机构

UDC的主表是在DDC基本结构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个层层展开的十进制系统,其基本大类序列如下:

img147

UDC的标记符号式小数制的阿拉伯数字,大类用一位数字标记,二级类用两位数字,三级类用三位数字,以此类推,大多数分类号的长短反映类目之间的从属关系。为了醒目,除有其他辅助符号间隔外,每达三位数字就用小圆点隔开。例如:

img148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中图法》1971年着手编制,1975年出版第1版,1980年、1990年、1999年、2010年分别出版第2、3、4、5版。为快速检索类目,便利使用《中图法》,2001年6月出版了《中图法》(第4版)电子版1.0版。至第5版为止,《中图法》为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大类,51 881个类目(包括通用类目)。为了适应不同类型图书馆、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文献分类的需要,《中图法》编委会成立了相应的分编委会和专业分类法编辑组,编辑出版了《中图法》的不同版本和有关的辅助工具书。

在类目体系上,《中图法》是一个层层展开的分类系统,基本大类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文献分类的需要,划分为五大部类,分别是: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②哲学、宗教;③社会科学;④自然科学;⑤综合性图书。在这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形成22个大类的知识分类框架。序列为:

img149

续表

img150

《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一般以一个大写字母标志一个大类。在工业技术大类中,为适应工业部门分类的需要,采用双字母方式标识其二级类。其余类目均采用数字标志,所有数字按小数对待。为使号码醒目,规定每三位一点。例如:

img151

为与知识发展保持同步,及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图法》第5版于2010年出版,新版本中重点修订了“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F经济”、“TP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娱乐业等),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管理部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内容相关类,新增类目大约1 600个,修改类目约5 200个,停用删除了大约2 500个类。补充了新主题、新概念,调整完善类目体系,增加复分标记等,将类表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文献组织的工具性,更好地满足文献标引,信息、知识、文献的检索需求[6]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三种分类法外,还有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LCC)、《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CC)等分类法,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应用。由于分类这种组织方法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方式,这些分类法成为印刷型文献的重要组织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对于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分类方法的思想也有相应的应用,我们将在5.5.2节进行详细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