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文本的叙事视角,叙事事角的类型及特点

新闻文本的叙事视角,叙事事角的类型及特点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叙事视角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叙事,只展现事件和人物的一部分,而不展现全部。新闻的传播特点和规则决定了新闻文本的叙事视角对小说叙事视角的融合性,从而形成了新闻文本叙事视角的特点。

三、新闻文本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一直是文学叙事,特别是小说叙事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小说叙事中,叙事视角是主体姿态的宏观起点,从创作理论上研究,它既包括主体如何看待构成文本的对象(从人物环境到事件的整个创作客体体系),也包括文本自身的构成与文化定位等问题的基本态度。从作品实践上分析,它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叙事视点,也必然会影响到所叙内容的“质量”。

1.叙事视角的类型

西方叙事理论把叙事角度归纳为三个基本类型。

全知叙事 叙事者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有权利知道并说出书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秘密,它体现的是主体的超脱和权威。在这里,作者居高临下,叙述世界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他了解人物的一切,甚至是人物自己根本不知道或者是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可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人物的潜意识;他知道人物的隐私,人物的往事。他既可以任意出没于故事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可以跳出来,发表自己的感想、见解和评论。《红楼梦》就是选择全知叙事视角。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数百人,人物的外在活动,人物的内心世界、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等等,都被叙述和描写出来,展示在读者面前。

限制叙事 叙事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事,叙事者无权叙说,它削弱了创作主体的权威。这种叙事视角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叙事,只展现事件和人物的一部分,而不展现全部。当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叙事时,充当叙事者的人物对自己来说是全知的,对别的人物和事件来说就是限制的,只是从外部观察得来的结果。如鲁迅的《祝福》,“我”知道祥林嫂的故事,却不知道她内心的苦楚;“我”听到了别人对祥林嫂的鄙视与不屑,却听不到她的呐喊和申诉。“我”只能讲述我知道的、看到的、听到的,无权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进行解剖。

纯客观叙事 叙述者只描写人物所看到和听到的,不作主观评价,也不分析人物心理,作者“退出小说”。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者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代,而只能由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海明威的《杀人者》就是典型的纯客观叙事视角,几乎是纯用人物的对话连缀成四个“场景”,由人物的对话显示出来人物的各种表现,连对人物行动的叙述都很少。杀手来自何方?他们受何人雇用追杀安德瑞森?安德瑞森为何会被追杀?当尼克将有人追杀的信息告知安德瑞森时,他为什么会那样淡然?所有这些通常在一篇小说中都应该有所交代的内容,作者都没有作任何交代。

2.新闻视角的特点

叙事视角用于新闻叙事中,指的是记者对事件内容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新闻的传播特点和规则决定了新闻文本的叙事视角对小说叙事视角的融合性,从而形成了新闻文本叙事视角的特点。

全知而不全能 新闻文本的叙事对发生的客观事实和作为背景的事实是全知的角度。这个“全知”与小说叙事的“全知”不同。新闻叙事的全知视角是全面叙述事实发生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事件中人物、事实发生的背景、影响等,是叙事者视觉、听觉全面感知的结果。但新闻叙事的全知视角却不像小说那样全知而且全能,它不能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不去作心理活动叙述和描写,即使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不是主观地叙述知道,而是客观地反映出人物的表现、表情,或动作细节,或神态变化,或言语行为。如果叙事者扮演了全能角色,如主观判断人物的心理,会使受众产生不相信的因素,影响叙事的真实性。比如《专员田间考县长》叙述专员考县长们铺地膜:“李福林蹲在地上开始铺膜,在场的人都围过来细心观察。孙庚午看着看着笑了,大伙看看专员的脸色,估摸着他要给两位正副县长打满分。”(专员孙庚午)“他蹲下身去,双膝着地,一手刨土,一手用随身携带的不锈钢卷尺量好铲沟的尺寸,同时向大家讲述操作要领……。大家对他熟练的操作表演十分佩服。”[14]前一段叙述大伙的“估摸”是有根据的:“大伙看看专员的脸色”;也有叙述技巧的需要,为了造成“意想不到”,从而引出下面的专员演示。后二段的“大家对他熟练的操作表演十分佩服”,纯属叙述者主观臆度,既没有大家的鼓掌、点头等行为,也没有大家赞许的语言或表情,怎么知道大家“十分佩服”?这种主观臆度,给人感觉叙事者有代替“大家”吹捧领导之嫌。

冷静而不冷漠 新闻文本的叙事者对所发生的事件和事中人物作客观的叙述,作者体现出来的主体姿态是冷静的观察者,而不是冷漠的旁观者。作者是投入的,任何一个新闻报道,都包含着记者的热情、关注和情感。虽然这种投入在文本的叙事中不是奔放的流露,但绝不仅仅是一个看客的态度。在冷静的讲述中,从事件的情节和场景、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叙事者的态度。

取舍而不回避 在小说叙事中,当作者对所叙之事不完全清楚时,他可以采用限制视角,只说知道的,回避不知道的部分。新闻叙事的“限制叙事”不同,它是不允许回避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的事实的,更不允许遗漏对传达新闻理念来说重要的、必要的事实。在新闻文本中,作为新闻事实的事件处于目前状态下是清楚的,叙事者是全知的,但在叙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达理念的需要予以取舍,叙述主要的、必要的事实,删除繁枝,舍去冗赘。

引入而不强意 小说有“纯客观叙事”的角度,而这个所谓“纯客观”是相对它的全知全能、假托角度叙事而言的。只要是叙,就不可能是绝对的客观再现。新闻叙事追求“客观性”,特别是所谓的“纯新闻”,它的视角可以说是小说的所谓“纯客观叙事”。它立足于事实真相的、本质的客观叙述,不虚假,不夸张,也不阐发。在这种角度的叙事中,受众看到的是事实的本色呈现,但叙事者却注重把受众引入对事实的了解、认识之中,虽然不给受众提供理解意义的任何参照,不强迫人意,但往往通过事实的“位置”、切口等造成受众的阅读联想空间,使受众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做出自己对事实意义的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