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高校自主招生

中国高等教育高校自主招生

时间:2022-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生源竞争上的第一次“互掐”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悲哀。年底,香港高校又纷纷宣布扩招内地学生,有的扩招比例高达30%。

四、高校自主招生

我国高考始终是大家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实,引起关注的并不仅是高考本身,重要是高考背后的高校招生与录取。在讨论高考是否还有必要的时候,教育部明确表态:高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考”的问题。实质上,高考这种形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外国也有“高考”,如美国就有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与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两种,只是要解决“怎么考”的问题。但是,中国一些所谓名校也从未像2011年一样,招生“乱象”丛生:

7月1日,复旦大学在官方微博称复旦大学与学生签订的招生协议遭遇恶意取消。此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直接指出是上海交通大学所为,于是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因为生源问题开始“互掐”,生源大战由往年的暗地里互相“挖墙脚”,升级到公开“撕破脸”。这生源竞争上的第一次“互掐”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悲哀。[2]

2011年申请香港高校的内地考生比往年增12%。7月7日,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录取结束,香港大学录取内地17名状元,其中包括11名省级状元和6名市级状元,而北京4名状元全部放弃北京大学就读港校,有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沦为“二流”学校之说甚嚣尘上。年底,香港高校又纷纷宣布扩招内地学生,有的扩招比例高达30%。[3]

“华约”、“北约”和“卓越联盟”三大高校招生联盟为争高考生源硝烟四起,“北约”又产生“内讧”现象:12月1日,南开大学宣布退出“北约”;12月2日,复旦大学也宣布不再参加“北约”联考。[4]于是有人甚至认为,自主招生联盟瓦解可能将从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离开开始。

各名校又各出招生“奇招”:北京大学实施“中学校长推荐制”,列出4条不得推荐的“道德品质”高压线:不孝敬父母;不关心他人,从未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不良诚信记录;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然后,又狂打“寒门牌”:北京大学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而且承诺明年自主招生候选人中至少两成为农村户籍考生。[5]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户籍考生推出专属招生通道——“自强计划”,通过初审后,他们可任意报考四校中的两校,不仅免除考试费用,还可获得交通补助。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的专招农村生源的“圆梦计划”。[6]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开始于2003年。201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对高校自主招生做出了明确定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要坚持方向,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着力完善高校自身的综合评价体系,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招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成了公众议论的话题。高校具有自主招生权是一种趋势,目前一些高水平大学已经具有了政府准许的这种权力,而一些高职院校也在试行注册入学制,这样高校与考生皆有自主选择权,只是“中间”水平的高校要等待政府准许适用这种自主招生的权力。倘若各种目前的“游戏规则”,这些“中间”层次的高校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此权力:要么进入政府要求的高水平状态,要么就是像部分高职学院一样。但是,无论如何在争取优质生源的过程中,无论何种高校都应该凭自身影响力吸引人,而不是沉浸在低层次竞争中,难以挥去“分数至上”、“应试为先”的魅影。这样极端功利化的竞争也会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方向,让一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曲解了成功的含义。同时,在制定招生政策时,都应当拥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规则,等到一名考生可以同时收到多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学生就有了更充分的选择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