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真实的客观基础的分析介绍

新闻真实的客观基础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真实的实质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陆定一把本源和新闻组合成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方面继承了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词的本意,另一方面强调新闻报道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构成新闻真实的基础。

一、新闻真实的客观基础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记者不尊重事实,不认真采访和综合生活现象,新闻本源就无法转化为新闻。新闻真实的实质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1.新闻本源与记者的反映

新闻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是新闻的源泉。

“本源”原指构成世界万事万物最初的根源。古代哲学家在使用这一词时,指的是某种具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实体,如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赫拉克里特的“火”、柏拉图的“理念”和中国古代的“金、木、水、火、土”等。恩格斯1886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使用这个概念时,已不是指构成万物的初始元素,而是指精神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即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新闻本源是陆定一借用哲学中“本源”一词,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新闻本源是物质的东西,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陆定一把本源和新闻组合成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方面继承了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词的本意,另一方面强调新闻报道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构成新闻真实的基础。他指出: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

唯心论企图否认“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的唯物论定义,而把新闻解释为某种“性质”本身。[1]

“性质说”[2]颠倒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把人对事实的主观认识作为新闻的本源。陆定一从“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不仅在当时有说服力,而且在逻辑上始终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新闻本源这一概念。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形成了不同意识形式,新闻这种认识方式反映最新变动的事实,是新闻媒介与受众间一种无须申明的社会约定。新闻媒介只有真实地反映事件,受众才能相信媒介、受阅它传播的新闻。这就从一般意义上决定了新闻只能是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第二,在不同历史阶段,政党斗争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常常将事实与某种性质倒置,需要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上正本清源,从认识论的高度探求新闻本源对新闻真实的决定作用。第三,新闻本源是事实这一结论,将新闻真实与文学、历史和科学等其他意识形式的真实区别开来。新闻之真与其他意识形式之真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上的真实。新闻真实是人们凭借一般生活经验即可感知的,而其他意识形式的真实则需要一定的审美素养或专门知识才能理解和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本源不同于新闻来源,前者是指客观事实,后者是指新闻采自何人、何处,或指新闻稿的出处。新闻写作规律要求在新闻中注意交待或暗示新闻来源,使受众知道新闻事实是从哪儿来的,增加新闻的可信性。实践证明,消息中的事实即便是完全真实的,如不交待新闻来源,也易于引起人们对新闻的怀疑。事实来源本身也是重要事实,尤其对于众说纷纭的事实,注明事实来源以示采集事实的权威性,在新闻报道中是不可缺少的。

2.本源向新闻的转化

记者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事件,离开客观事物,真实就无从产生,新闻一旦离开本源,便成为虚构或假设。事实与新闻之间不是单纯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处处印刻着记者的反映与被反映的结果。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机械认识,而是记者、编辑和新闻机构的能动作用使新闻本源向新闻转化。

由新闻本源到新闻的转换过程,形成“发现事实➝记者的认识➝构成新闻”的三个环节。这一概括最早由甘惜分教授提出,将之命名为“小三角理论”。甘惜分教授指出:“事实是不可能自行跑到新闻的接受者那里去的。事实(即使是吸引人注意的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有一个媒介,或称为中介,由它把最新发生的事件介绍出去,传播出去。这个中介,就是新闻报道者。”[3]显然,由于记者的中介作用,事实与新闻之间不再是A→B的简单作用,而是本源与记者意识的“化合反应”。新闻本源以事实的形态大量出现在人们周围,人们无法随心所欲地知晓它,更不能无中生有地编造它。哪些事实能转化为新闻,则取决于记者的认识,表现为发现事实、选择事实、正确陈述事实和及时报道的一系列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传播时曾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认为传媒组织对新闻报道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道“关口”,记者和编辑个人的主观判断左右着事实的取舍。这种把关行为在传媒内部为本源向新闻转化设置了关卡,按照媒体的意图过滤、取舍和加工事实。李普曼认为媒介就像探照灯的光束一样,“不停地照来照去,把一件又一件事从黑暗处带到人们的视域内。”[4]至于探照灯往何处照,“往往取决于在某议题上有其特殊利益的集团,取决于人们为获取注意而制造的伪事件,也取决于新闻记者本身的某些工作惯例。”[5]这就是说,新闻对本源的反映不可能是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直接记录,而是经过了媒体有意识的选择和加工。“新闻机构是一座‘加工厂’,它不是把事实原封不动地照搬给受众,而是对事实进行选择、解释、分析,然后才传播出去。新闻机构对新闻的加工,常常对事实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这就决定了新闻可能不真实或不完全真实。”[6]这样,新闻本源向新闻真实的转化有两种可能,一是符合事实的客观实际,实现了真实的报道,另一种可能是背离或部分背离客观实际,出现了假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