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及对策建议

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及对策建议一、世界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概述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重点领域分别是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酶、海洋生物农药、海洋植物促生长剂、海洋化妆品等。国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担“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长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制出了4种新型海洋寡糖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长剂产品,并进行了试生产。

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及对策建议

一、世界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概述

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重点领域分别是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酶、海洋生物农药、海洋植物促生长剂、海洋化妆品等。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海洋资源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自20世纪90年代起,许多沿海国家都加紧开发海洋,把利用海洋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投入巨资发展海洋生物技术与产业。

2011年12月28日,我国首个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技术创新组织——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是在科技部等国家6部门下发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指导意见》指导下,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海藻生物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单位北京雷力(集团)公司牵头,联合国内多家新型海洋生物制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和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院校以及3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

该联盟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和行业发展要素,加强国内外交流,以联盟技术为支撑,努力打造以海洋生物技术研发、海洋功能新材料新药物的开发、产业化基地建设、成果应用推广工程示范为主线的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创新产业链,力争在“十二五”末完成几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国家级专项。推动实施一批海洋生物制品应用示范工程,实现联盟企业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海洋药物、海洋食品、海洋农用制品及相关应用行业效益增加上百亿元。

二、全球创新资源地图

综合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重点创新机构的全球布局情况,绘出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全球创新地图,如图1所示,全球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创新资源集中在六大创新高地:夏威夷科纳(Kona)岛、巴塞尔、勒沃库森、东京、青岛、北京。各城市的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和主要产品,详见表1。

img131

图1 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全球创新地图

表1 世界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创新高地简表

img132

全球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区域、机构、产业组织和节点人物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欧洲,具体见表2。

表2 世界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重点区域简表

img133

三、海洋生物制品创新资源

(一)海洋保健品

表3 海洋保健品国内外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及产品

img134

续表

img135

海洋保健品,主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国内外生产公司较多,技术均已经成熟,图示中所列都是国内海洋生物保健药品重点企业和国际知名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产品是鱼油、螺旋藻、海豹油等。其中,浙江神舟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上领先的分子蒸馏、尿素包接生产技术,有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及高质量的气象色谱及微生物等的检测设备;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拥有的“聚光、分离、驯化”藻类营养成分定向培植技术世界领先;国外海洋保健品大型生产集团大多同时生产深海鱼油、螺旋藻、海豹油、海狗油等一种或多种海洋保健品。

(二)海洋生物酶

海洋生物酶领域的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等。2010年12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的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项目“海洋生物酶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向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863项目“海洋极端嗜盐古菌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是目前我国极端微生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海洋生物酶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仍是刚刚起步。国外科研单位查到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深海微生物研究组有关酶的在研项目涉及低温酶、碱性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海藻酸裂解酶、普鲁兰酶、脂肪酶等。

(三)海洋生物农药

表4 海洋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及产品

img136

续表

img137

国内相关企业机构开发海洋生物农药较多。其中海蜇提取物,甲壳素衍生物、海藻提取物和细菌制剂均有研究,且现阶段形成产品的有海藻提取物和细菌制剂。

国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担“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长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制出了4种新型海洋寡糖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长剂产品,并进行了试生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完成“新型海洋生物源农药JMT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技术成熟,但未实现产业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的新型衍生物农用生物制剂,正处在研究阶段。

(四)海洋植物促生长剂

表5 海洋植物促生长剂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及产品

img138

国内外海洋植物促生长剂较多,且多为海藻提取物——海洋寡糖系列产品。

国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担“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长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制出了4种新型海洋寡糖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长剂产品,并进行了试生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海藻抗逆植物生长剂、烟草专用海洋生物制剂农乐二号、新型海藻植物生长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共同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计划——新型植物生长营养素,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全元营养的功效,提高抗逆能力,改善品质、增产丰收,是新一代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海洋大学研制的稼棵安,对多种农作物有增产作用。上述技术均成熟,但未实现产业化。

国外印度东海岸的海藻公司、英国MAXICROP有限公司、南非 Kelp product(PTY)公司、英国赫兰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挪威爱尔稼(algae)公司在开发海洋植物促生长剂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并已推出相关产品。

(五)海洋化妆品

表6 海洋化妆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及产品

img139

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活性物质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是一种发展趋势,其中有传统的利用珍珠、牡蛎提取物作为原材料,还有以海藻、鱼类、海洋菌类的提取物为原材料,如纳米骨胶原揭藻萃取物、昆布糖、小球藻萃取物、珊瑚藻萃取物、海茵香萃取物、海藻糖、海洋活性肤、深海鱼类胶原蛋白及其活性肽、海洋浮游生物提取精华GP4G+成分等。

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的壳聚糖和天然芦荟进行复配制成天然生物膜(NBM),发现NBM具有明显的抗紫外线氧化损伤作用,波兰弗罗茨瓦夫农业大学研究发现k-卡拉胶和胶原蛋白复配复保湿性较高,但这些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成熟。

国内外众多厂家推出含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化妆品,具体见表6。国内外正在兴起一股海洋生物的化妆品热,众多化妆品品牌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市场巨大,竞争激烈。青岛市应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大力扶持本地的品牌,加大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争取在此行业中利用海洋科技的集群优势和后发优势,培养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化妆品行业领先者。

四、青岛市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青岛市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优势

1.丰富的海洋资源

青岛的海岸线长730多千米,占山东省海岸线长度的23.4%,有海岛69个,海湾49个。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底栖生物330种,潮间带生物128种,藻类112种,鱼类113种,主要经济鱼类49种,为发展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2.海洋科技和人才优势

青岛市发展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海洋科技和人才优势。青岛市海洋科研力量在全国独领风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设在中国海洋大学。全国1/3的海洋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海洋高科技人才汇聚于青岛,是国家海洋科研、教育和技术交流的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在海洋生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充分证明了青岛的海洋科研实力。

3.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

从“九五”期间,青岛市就将海洋产业列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优先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青岛的海藻多糖年生产量世界第一,山东半岛甲壳素和壳聚糖的产量全国第一,我市拥有海洋生物相关企业100余家。特别是2012年5月15日,柯能(青岛)海洋生物产业项目进驻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内,这是高新区及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的重点海洋生物类项目。项目一期占地约33亩,投资2.3亿元,计划在2013年年底竣工投产。投产后,将形成年生产1200吨胶原蛋白肽、300吨氨基寡糖和200吨鲨鱼软骨素的生产能力。项目一期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亿多元。

(二)我市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存在问题

尽管青岛市海洋生物制品发展有上述优势,但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少知名大品牌、产业结构层次低、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都制约着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市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组织有关专家,讨论、研究、制定专门政策,重点支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设立海洋生物技术产品研制专项基金、海洋生物资源种质专项基金,支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纲要与指南并举,构筑研究和产业化政策的良性循环

制定“青岛市海洋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导海洋生物科研力量在全市海洋产业中发挥技术实力优势,同时制定“青岛市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指南”,指导企业选择有市场潜力和地方优势的品种进行投资开发。

3.建立创新研究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

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海洋生物制品企业通过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的海洋生物领域的科技人才投入海洋生物制品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任舒文,等.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药物,2007,26(2):47-51

[2]王娅婷,等.海洋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85-787

[3]姜克岩,杨俊杰,等 山东省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J].科学与管理,2001 (1):20-22

[4] 刘洪滨,等.建设青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研究[J].海洋科学,2006 (12):65-71

[5]全球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地图研究[R].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12.

编写:王春莉 何 欢 朱延雄 赵 霞

编审:谭思明 李汉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