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环境是现代条件下“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新环境。在网络化的生存方式中,“90后”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体性逐渐突显。这种参与性与双向交互性拉近了“90后”大学生之间和“90后”大学生与思想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得大学生真正处于自由沟通的状态。

第一节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以通信和电脑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网络环境是现代条件下“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新环境。毫无疑问,网络这一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的第四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们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识和了解这—影响,是高校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前提。

一、新时期“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就互联网价值性而言,它是一种新事物,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来看,互联网带来的既有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有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这也可以说,在现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同互联网的结合,就是同新的认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也就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因此,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在高校思想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手段、方式、条件、效果乃至教育的主客体、教育的价值观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变化和全新的拓展。

(一)互联网的发展,增强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对象的“9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网络空间里,“90后”大学生可以离开实践活动的直接现场,从体力和部分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正是作为主体人的理性、智慧高度发展和自由自觉的表现和确证。他们可以自由和自主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自由地与陌生人或是志趣相投的人交流思想。在网络化的生存方式中,“90后”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体性逐渐突显。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长远目标而言,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归宿。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体意识的觉醒,他们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谋而合。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通过宣传知识的价值、人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有利于高校思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的目的的实现。

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网络传播则将这种单向传播方式改变为双向传播,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他们的主体性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他们不仅可以主动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员或反馈人,他们可以自由参与网上的交流与活动。这种参与性与双向交互性拉近了“90后”大学生之间和“90后”大学生与思想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得大学生真正处于自由沟通的状态。只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充分意识到发展“以生为本”,并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那么“90后”大学生在被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就能更容易地真正地接受教育。而且,网络信息传播开放性、交互式的特点,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理念与方式,确立对“90后”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意识,摒弃过去“我打你通”的思想教育模式,形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尊重、互动共通、相互促进、平等对话的网络思想教育新模式。

(二)网络提升了“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一是互联网信息传递快捷。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是信息网络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比尔·盖茨曾预言:“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企业再设计的年代,那新世纪的前10年是注重速度的时代。”网络传播巨大的时效性,是传统传播媒介根本无法比拟的,传统传播媒介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教育信息更新的速度慢、信息陈旧或是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而目前网上媒体信息正是以小时为周期,甚至以分钟为周期更新信息,如网络新闻可以“即时播出”和滚动播出,早晨一起床打开电脑便可以阅读到当天各大报纸。一个观点、一条信息只要录入公告板,再轻轻一点,便可以即时传到全世界有互联网终端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大事,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能知天下大事”。这种迅速、及时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宣传网站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教育信息,有利于加强网络空间的正确舆论导向。以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常常以一对一谈心的形式来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但是这种谈话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相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即使为了扩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报告会、印发资料等形式,同样要受到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其覆盖面也是有限的。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大削减了通信的成本,使得信息传递迅速、高效。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它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组织而成为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借助迅速扩散的信息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范围广、辐射面广、冲击力和影响力强、受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以前为一件事“磨破嘴、跑断腿”,如今,许多程序性的工作只需要在互联网上通过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便可以得到解决。此外,在做好对“90后”大学生正确舆论引导的同时,也可借助网络宣传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网上宣传,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是采取交互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易于被“90后”大学生接受。在互联网上,可以有电子信箱、留言板、聊天室等许多交流方式供人们选择,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此外,互联网上的交流可以不见面,可以不用真实姓名,这样可以保护个人隐私,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些大学生顾及面子,不愿意找老师作心理咨询,时间长了往往容易带来一些问题,而如果进入网上聊天室,就可以无顾虑地畅所欲言。

三是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互联网上的信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无所不有,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中,在为“90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需求提供服务的同时,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其中。同时,互联网是一种很具有感染力的传播工具,它集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于一体,能够极大地激发“90后”大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使人如身临其境,产生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三)网络提高了“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往往靠“一支笔”、“一张嘴”来进行说教。这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显然已经滞后,教育效果也不理想。“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比较复杂多变,单凭“一支笔”、“一张嘴”的说教方式已难以有效导引资讯丰富、视野开阔、主体意识增强的“90后”大学生,其“市场占有率”自然较低。信息网络则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其影响力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曾经使用过的传播手段。通过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建立大学生思想教育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加强对“90后”大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动态分析,还可以通过研究“90后”大学生网民的特点,加大引导和管理力度。同时,网络的神秘性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大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电脑,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大都采取课堂讲课的方式,思想教育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而大学生则被动地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枯燥单调。信息网络的运用,则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教育效果。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一大优势就是通过图形、图片、影视、动画、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使枯燥的理论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认知模式,从而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教育者输送的信息,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他多媒体仿真画面,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所无法达到的。

(四)网络拓宽了“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信息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书本、文件、经典专著、报刊等以纸化的材料中获取。这种渠道比较繁琐,既耗时又耗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必须从大量的书籍和材料中查找并整理相关的教育内容。而网络拓宽了这一渠道,网络知识来源的多元化,扩展了教育功能,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轻轻点击鼠标,查找相关主题,各种各样不同来源的信息便滚滚而来。在网络这一信息海洋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可以及时获取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扩大视野。而且,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轻松地学习和借鉴外国思想教育的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网络的特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可以从教育对象那里获取教育信息,经过反馈和筛选,选择科学、恰当的信息,为教育做好前期准备。

网络具有超时空性和共享性,又具有开放性,它打破了地理上的界限,使交互式远程教学为思想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像高校的“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高校的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同时,网络使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家长可随时查阅子女在学校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学校也可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合力

(五)网络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

报告会、演讲赛、墙报、专刊、“两课”教学和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方式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如受制于场地和时间,覆盖面有限等。网络技术的普及,无疑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经常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谈心,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泛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而在网络上,一个使用者可以与多个使用者交流,再加上不参与讨论的旁观者,其影响面就更大。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点,只要是“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在网上都可以讨论交流,使正面的声音迅速而广泛地传播,这样就可以让工作通过网络深入人心。因势利导,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此外,互联网本身具有高容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匿名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优越条件。利用互联网的高容性即信息量巨大的特点,可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丰富思想教育的视野和资源,为深入细致地研究问题提供丰富的依据,为我们提供一个知识丰富的学习园地,为制作出声像齐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软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此特点在网上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教育宣传的范围,扩大其影响。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即传播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国界、关税等的制约,可以自由进入的特点,使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变得更加聪明机敏。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一人授课,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种民族的人都可以直接上网听课。这是前所未有的教育传播手段,这种开放教育的功能将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好处。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开放性特点,快捷地向国内外进行教育宣传,高扬主旋律大旗。

互联网具有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特点,为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主动性创造了条件。传统的权威性说教式的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关心甚少,师生间有较大的隔阂,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网络思想教育可以是即时交互性地进行,师生间通过网络互相谈心,交换意见,及时地进行讨论评价,从而受到“90后”大学生的欢迎并获得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并且,网络思想教育可以将“90后”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网络留言板上、聊天室里或通过电子信箱进行平等友好地讨论交流,通过谆谆诱导,使他们走出迷惘,得到提高。

互联网具有的匿名性特点,可以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预警性服务。由于上网可以不留姓名,可以不受限制地谈天说地,表达感情,因此“90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得到真实的表露。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只要密切关注网络上大学生的言语活动,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思想情绪和心理动态,发现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预测可能会出现的事态,就能想其所想,及时引导,采取措施,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网上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取和拥有。同时,网上信息共享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每个人在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应尽自己的可能向别人提供信息。利用互联网的共享性,可以使全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宣传网站相互链接,构成网络系统。将千千万万个各具特色的站点链接起来,资源共享,可扩大思想教育的覆盖面,增加影响力,形成强大的思想教育优势。这种优越的条件,是传统思想教育工作手段无法比拟的。过去,各个高校、各个媒体都是各自为政,为一件事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也不一定能办到。现在借助网络,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思想教育工作网络可与政府机关、家庭、学校相连,这为社会各界参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形成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巨大优势。

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来说,网络可以利用的优点还有许多。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学习,认真研究,充分挖掘并利用网络的优点,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进。

二、新时期“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

尽管因特网的发明者声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但是,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同时也是潘多拉的魔盒,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在网络化生存境遇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消极性与积极性共生。“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如果不能正视和回应网络社会出现的这些挑战,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这样,不仅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无从谈起,思想教育在网络社会也将失去其巨大的政治优势和教育导向作用。那么,当前网络社会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究竟面临哪些挑战呢?

(一)信息的混乱导致“90后”大学生思想混乱

在网络社会里。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各种社会力量力图在互联网上占据一席之地而产生的激荡,面对信息膨胀及其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人们感到目不暇接,尤其是“90后”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这更增加了思想教育的难度。

首先,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在我国,传统媒体有成熟的工作规范、较高的党性原则与社会效益,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令格局为之改变。所有的团体和个人不分种族、地区、信仰、政治倾向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源。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源良莠并存、鱼龙混杂,呈现出多元性和泛滥性,各种色情,暴力,迷信,政治的、社会的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有害信息,都能快捷方便地进入“90后”大学生的视野。从整体上讲,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用户的发展和使用没有限制,对网上的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各国政府对网络信息都难以控制和封锁,使得社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制约机制发生变化,很难像传统媒体那样进行有效地监管。在这种情况下,“90后”大学生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不可能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人们进行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大量的信息在人们的印象中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网络信息的混乱增加了“90后”大学生选择信息的难度,这种状况势必造成处于成长阶段、价值判断还相对模糊的“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紊乱和价值判断的偏向。比如,一些“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大大淡化,金钱观念大大强化。有的人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还有的人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虚的,金钱是实的。要抛弃远的,丢掉虚的,捞取实的,很少去思考对社会的责任、义务和贡献。在网络社会里,大学生思想教育担负着如何进一步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的艰巨任务。

其次,国家民族意识开始淡化。网络世界互动关系的虚拟性,逐步改变了“90后”大学生的交往和学习方式,增大了他们思想的波动性,“90后”大学生的思想长期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多被信息的新奇所吸引,随着信息的漂浮不定而千变万化。在接受信息方面,许多人还没来得及对其加以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或面对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无从选择。这些因素都影响了“90后”大学生思想的稳定性,甚至使政治意识、阶级意识乃至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

再次,生活方式趋于复杂化。随着我国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9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正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化,奢靡之风有所蔓延。大学生思想教育肩负着重任,它要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既要满足多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又能积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

在加强东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更加剧了东西文化的碰撞。能否在西方强势文化占据网上主流地位的情况下,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网络殖民文化对我国主旋律文化形成巨大冲击的形势下,始终保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在“90后”大学生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取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否有效开展。

首先,从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来看,在网络世界中,西方强势文化仍然占据支配地位,对与他们不同的异质文化横加鞭挞,迫使别人接受他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英语文化”在网络中取得了最高文化霸权地位,英语作为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承载着计算机技术发达国家以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文化。据有关机构统计,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占90%,法语约占5%,其他不同语种的内容仅占5%。目前,全部网址中78%为英文网址,96%电子商务网址也是英文网址。此外,网上70%的网址都出身美国,而且绝大多数为英文网址。正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当今世界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所以,对于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共同体而言,信息全球化趋势下,还伴生着网络殖民文化的侵略。美国的文化产品及思想文化传播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已取代了航空等行业,成为美国第一出口商品,占国际市场40%以上。特别是东欧剧变以来,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上升了近94%。所以甚至连资本主义的法国、加拿大、日本都感到了这种文化强势地位的威胁。

其次,从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看,1995年在哈佛大学召开的全球国际互联网学术研究会上,曾有人提出了“网络文化帝国主义”一词,它生动地反映了在全球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冲突及其实质。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以其信息优势,自然而然地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文化,并对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产生覆盖、消解或侵蚀的作用。只要我国加入国际互联网,网络世界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冲突日益激烈。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文化价值方面的冲击影响最大,它表现在对我国的主旋律文化,对我国广大民众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也使“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

再次,从文化市场的治理和文化体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来看,在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其种类和数量触目惊心且愈演愈烈。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监控运行系统,色情、暴力和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等文化垃圾大量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精神空虚、道德败坏等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被肆意兜售;网上“贩毒”与赌博兴起。这些都严重蚕食着信念混乱、意志薄弱之人的心灵,严重毒害尚未成熟的“90后”大学生,诱使一些大学生走向堕落、犯罪的道路。目前,网络接受信息的方便性和隐蔽性,文化产业部门严重的条块分割,无法形成整体思想教育的合力,这些给文化市场的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大学生思想教育留下一个难以弥补的“窟窿”。

(三)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难以控制和管理

由于在互联网上可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活动,人们的自我约束力会不自觉地下降,不道德甚至违法乱纪行为在互联网上时常出现。比如网上聊天,人们可以用任一符号代表自己进入网络与对方交谈,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不负任何责任,想说什么,就随心所欲地胡聊一通,想画什么,就肆无忌惮地乱涂一气。这种毫无约束的交流方式给“90后”大学生莫大的刺激,这也是“网虫”们迷恋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网络的匿名性还给网络犯罪提供了掩护,人们难以知道犯罪者的身份、姓名、地址等,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制裁。加之对网络犯罪的舆论导向上也存在问题,往往使人们觉得网络“黑客”是难得的天才,而不是凶恶的罪犯;在对网络犯罪的制裁上也失之于宽,没有统一的严厉的打击措施,这些都助长了网络犯罪的不断产生,其严重后果是深远和巨大的。如台湾制造著名的CIH病毒的大学生未受到法律严厉制裁,反而被一家著名电脑公司作为难得人才重金聘用,而其病毒持续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远超过被处以极刑的任何贪污、抢劫者所非法占有的财产数量。又如“爱虫”病毒,在短短几十天内就给全世界造成上百亿美元的损失,而其制造、传播者是菲律宾某高校的大学生。这类大学生制造电脑病毒的案件在我国也有发生。

(四)互联网使许多“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淡薄

由于网络中人们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表面上,人们可以通过EM AIL、BBS、OICQ、IRC、NETMEETING等方便、快捷的方式交流,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的距离。而实际上,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这易使人们趋向于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易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大学阶段是人们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具有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一旦上当受骗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当前不少大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网络游戏,而网上游戏不少是以战争、暴力、凶杀等为主要内容的,这使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易形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互联网综合征”,对其学业、生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五)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

目前,美英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因特网作为谋求跨世纪战略优势的政治工具。这样,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以更加广泛、多样而便捷的方式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我们尽管在报纸、电视、广播的理论宣传研究与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在互联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研究和实践却相当薄弱,这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网络这一全新领域的巨大缺失。

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信息优势和网络霸权实施其意识形态的渗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超级大国依靠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在“信息自由流通”原则下,利用大众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控制,这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虽然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民都祈盼世界和平与发展,然而现实却是“一球两制”的长期共存,世界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世界仍然充满着许多复杂的和不稳定的因素。西方敌对势力把社会主义中国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他们一方面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封锁中国的真实情况和中国的主流,另一方面又随心所欲地对中国制造种种谎言,蒙蔽国际社会。”[1]而因特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成为一种最畅通、最具吸引力、管理难度较大的高科技传播渠道,同时也开辟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把互联网作为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强有力的工具。像美国越来越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当作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他们利用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加紧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软件、游戏等精神产品中,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影响我们的青年大学生。

其次,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防御能力来看,由于我国在现代科技传播手段上的劣势,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和对信息的屏蔽能力都较弱,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内容不够充实,变化少,更新速度也比较慢。此外,还由于我国高校缺乏对互联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作用的足够认识,经济投入不足等等主客观原因,最终造成了我国信息网络“跑洋车”、“送洋货”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我们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在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主动攻击面前,缺乏足够的应对力,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

再次,从新闻宣传媒体舆论导向控制力来看,信息全球化改变了传统媒体牢牢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而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舆论控制的局面。这不仅扩大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同时也增强了受众对信息的发布能力,从而增加了舆论导向控制的困难,也使我们的新闻媒体宣传处于不利的地位,致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导优势部分丧失,导向功能也有所弱化。近年来某些境外组织正是利用互联网,散布其歪理邪说,蛊惑人心,破坏社会稳定。因而,在目前的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过程中,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90后”大学生而言,极易产生偏离,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所以,如何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和信仰,是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教育的一大挑战。

三、高校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内容、范围、效果的全新变化。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因此,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使广大师生在享受互联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对防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二是对控制舆论导向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国际传媒领域,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始终占据垄断地位,国际新闻流量中超过半数以上来自美国的媒体,而在网络传媒领域,英语的垄断地位与美国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就更使少数国家可以左右整个国际舆论。点击Google搜索的主页,随意输入一个搜索的关键词后按“回车”键,结果统计信息显示可以直接搜索到的页面已经达到80多亿页。其中,用西方国家文字书写的大概占85%,用中文写的大概占15%。而在当前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美国所占的比例都超过85%,而我国仅仅占到0.1%和0.05%。西方国家在互联网的垄断地位集中表现在对IP地址的控制上。中国上网人数众多,但是分配给中国的IP地址非常有限。中国的IP地址数量仅为3700万个,这大概相当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IP地址数,只有IBM公司IP地址数的二分之一。而且,每当我国的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西方国家都会采用各种方式手段,从文化上故意强化他们的比重。如在中国网络域名发展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美国新开出如“网上的书城”等一些域名的后缀,中国的域名比重和排名立即又下降到后面。

互联网上各种不良信息、有害信息种类和数量触目惊心且愈演愈烈,加之目前缺乏有效的网络监控运行系统,西方发达国家那种“丰饶中的纵欲无度”而形成的道德败坏、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信息大量涌入,色情、暴力和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侮辱性言论等文化垃圾的倾销,网上“贩毒”的泛滥与网络赌博的兴起,蚕食着意志薄弱、信念混乱的人的心灵。“90后”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表现出好奇心强、感觉敏锐、鉴别力不强、可塑性大等特点,往往使他们在大量信息面前丧失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丧失从善弃恶的选择能力,从而被西方那一套价值文化观念所迷惑、影响,导致他们之前受过的十几年思想教育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改变、扭曲和错位。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凭借这种网络霸主的优势,垄断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竭力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凌驾于世界之上,企图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利用网络攻击我们党和政府,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想要凭借网络文化强势地位的传播改变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此影响下,一些“90后”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网上恋爱、网上一夜情等落后危险的生活方式而难以自拔,甚至因迷恋网络而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更为严重的还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至酷地带,敢不敢来”、“信息时代,网络磁场”、“网上冲浪,听歌现影”、“独立光纤,尽情享受”……这些都是高校旁各家网吧的宣传标语。某高校周边500米内的路边聚集了19个网吧,占所在市辖区网吧数量的38%。19个网吧中,计算机共有约2300台,网吧的上座率存在一定的规律:上午8—10点上座率为30%左右;中午12点左右迎来第一个营业高峰,70%~80%的电脑被占据;晚上6点是第二个营业高峰,几乎可以坐满;晚10点至次日早8点上座率仍可达70%~80%。周五下午至周日,校园周围的网吧均可以用“爆满”来形容。事实上,高校周围的网吧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由于晚上是上网的黄金时段,为了享受通宵优惠,不少学生自愿放弃正常的睡眠时间,久而久之养成昼伏夜出的习惯,甚至有的同学被称为“铁通”(总通宵上网)或“连通”(连续通宵上网),贻误学习显而易见。

聊天与游戏已成为目前“90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在大学生经常光顾的一些网吧,一眼望去10个上网的学生有9个是泡在聊天或联合游戏等网站上。郑州原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3 000名大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热衷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3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下载软件。

“90后”大学生是整个青年群体的佼佼者,担负着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实现,特别是他们的思想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是否坚定,一定程度上将决定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加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提高网络思想教育水平,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至关重要。如何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如何减少和避免消极、颓废、反动的信息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因此,要强调“阵地”意识,网络这个新的重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对分子就会占领;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就会出现“物理世界似依旧,网络已换大王旗”的可怕局面。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和改进的需要

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渠道、新手段,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思想感情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互相沟通,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创新,关键的就是学习和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时代意识、知识含量和技术理性,真正发挥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新世纪以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高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根据‘趋利避害’的精神和‘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的原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同时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2000年,在对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高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做了具体部署。2001年,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在高校校内计算机网络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发布信息进行了规范。但大学生思想教育进网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进一步努力。现在,对网上出现的问题,被动防范较多,主动出击、正确引导不够,因而,未能掌握主动权。如少数高校还未建设校园网,大学生到街上的网吧里去上网。此外,一些高校有影响力的网站不多,点击率不高。因此,要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抓紧抓好,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深入研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新趋势,我们高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就一定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研究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总结成绩,交流并推广经验,用强有力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促进高校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优势、真正得到加强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抓住时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团结一心,开拓前进,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