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面临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人类面临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 人类面临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自从人类在地球诞生以来,自然界就有了自己的对立面,它不再是一个按照缓慢节奏进行演化的纯自然系统,而是逐步变成了人化的自然系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据联合国推测,地球上500万至5 000万种生物目前已消失了25%,还有20%~30%存在灭绝的危险。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淤泥和污染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海洋生态环境改变,使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面临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_环境哲学环境伦

1.1 人类面临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自从人类在地球诞生以来,自然界就有了自己的对立面,它不再是一个按照缓慢节奏进行演化的纯自然系统,而是逐步变成了人化的自然系统。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一直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干涉自然界的能力较低,规模比较狭小,其消极作用还不易察见。但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经济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对自然干预的能力与规模剧增。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重要性和地球生态资源有限性的“无知”,不顾自然规律的要求,狂妄地“向自然宣战”,粗暴地“战胜自然”,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失去了某种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尖锐。

虽然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写的《美国工人阶级状况》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要警惕大自然由于我们的盲目行为而对人类进行“报复”。但是,人们并没有理会这种警告,自认为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对自然界可以为所欲为,从来不考虑自然界会作出什么反应。直到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相继发生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等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才使人们开始比较清醒地意识到,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在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潘多拉盒效应”。它们在错误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会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生产力空前提高,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社会经济总量惊人增长,但大多数的成就却是以损害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而取得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破坏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锐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曾把森林定义为“生态系统中最大、最复杂且能够永久自我更新的部分”。[1]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的2/3被森林所覆盖。100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十分惊人,由于对木材和耕地等的需求,全球森林减少了一半,9%的树种面临灭绝,30%的森林变成农用地,热带森林每年以13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从20世纪90年代的1 600万公顷减少到2000年的1 300万公顷。地球表面覆盖的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科学家断言,由于大量森林被毁,已经使人类生存的地球出现了比任何问题都难以对付的严重生态危机。

(2)土地退化。由于地球上人口急剧增加造成的土地资源压力随之增加。不合理的农业用地、森林随意砍伐、自然植被破坏等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全球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世界有1/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约有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可耕地的土壤流失250多亿吨。全球地力衰退和盐碱化的耕地面积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3%。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约1/3的陆地和8.5亿人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3)淡水匮乏。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农业灌溉的扩大,以及大量的对水资源的人为破坏,已造成全世界约有20亿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境况下,淡水消费量超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0%。据联合国2002年发表的《全球环境展望3》报告,大约有80个国家,占人口的40%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严重缺水。11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24亿人缺少足够的卫生条件。水源的污染和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上亿人患上与水有关的疾病,每年至少造成500万人死亡。据联合国2012年发表的《全球环境展望5》报告,由于水源污染,到2015年还会有6亿多人缺乏安全用水,农村贫困人口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世界80%的人口的水安全面临危险,并有34亿主要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的水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4)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由于森林破坏、工业污染、气候变化和许多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地球上的物种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损坏,现有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 000倍,每年可能失去1.5万至5万个物种。据联合国推测,地球上500万至5 000万种生物目前已消失了25%,还有20%~30%存在灭绝的危险。在20世纪的后30年中,大约有24%(约1 130种)的哺乳动物和12%(1 138种)的鸟类绝迹。当前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速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在已经被全面评估的脊椎动物物种中,30%的两栖动物、23%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第6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而这一次原因是人类活动。”为了满足自身的食物需求,人类还会继续发展农业并开拓耕地,但这对其他物种来说则意味着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5)酸雨和温室效应加剧。工业革命以后,主要由于人们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造成大气污染,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于酸雨,斯堪的纳维亚成千上万个湖泊的鱼类大量减少。从北美、欧洲到中国,酸雨造成林区退化,土壤贫瘠,陆地生态系统衰退。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大量使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100多年里由27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350毫升/立方米。受温室效应影响,北极地区的冰盖已减少了42%。近100年来,海平面上升了50厘米。联合国专家小组预测,在今后100年里,全球的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4℃至5.8℃。如果温室效应继续下去,海平面再上升50厘米,全球30%的人口就得迁移,成为“环境难民”。

(6)海洋资源破坏。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对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或濒临灭绝,44%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与此同时,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淤泥和污染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海洋生态环境改变,使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7)自然灾难增加。人口高速增长、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无计划的城市化、环境退化和可能的全球环境变化,导致人类和环境不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干旱和洪涝灾害明显增加。受灾害影响的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每年1.47亿人,上升到90年代的每年2.11亿人。在欠发达国家中,49个国家中有24个面临自然灾害的高度威胁。

(8)空气污染与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活动向空气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恶化。颗粒物,尤其是微小的PM2.5是损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空气污染物,造成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据WHO估计,空气污染造成全球370万人过早死亡。臭氧层对保护地球生命免受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不可或缺。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研究表明,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在过去10年的春季也减少了30%~40%,而北极也发现了正在形成一个臭氧空洞,面积为南极的一半。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 40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已达2 000万吨。最近的科学勘探表明,美国、加拿大、西欧、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由于这一物质相当稳定,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9)人口增长。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人口增长不断加速。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从19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了二倍多,已达70多亿,而且以每秒钟4~5人的速度急速递增。人口的增长必然需要更多的食品、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所有这些必须由地球有限的资源来供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2002年生命地球》报告中指出,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超过了地球承受能力的20%,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10)能源危机。能源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人类依赖于化石能源,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地球升温等全球性的生态灾难,而且这种社会经济运行本身难以为继。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科技开发和现代生活方式转换上不加节制地滥用能源,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不断膨胀,使石油、煤矿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科学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全球的化石燃料将消耗殆尽。节约和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寻找新能源已经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首要环境课题。[2]

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20世纪中叶以来发生的上述种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环境哲学正是在这种生存危机境况下人们不得不考虑“人如何才能在自然界自处”的严峻情势下形成的全新“生存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