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建设好研究生院,向管理要效益

努力建设好研究生院,向管理要效益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努力建设好研究生院向管理要效益努力建设好研究生院向管理要效益[1]石来德[2]我到研究生院兼职已经5年,虽然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但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我校师资队伍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出发,作为有研究生院的学校应该将研究生院建成培养研究生的基地,应该将研究生教育提高到强校之路的地位来认识。我们研究生院的每个党员也联系1~2个支部。

努力建设好研究生院 向管理要效益

努力建设好研究生院 向管理要效益[1]

石来德[2]

我到研究生院兼职已经5年,虽然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但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1.首先是研究生教育规模问题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必须使全校教职员工也明确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提出科教兴国的方针,要求我们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从上海一流城市建设的需要,要求有一流的教育,不但教育的本身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而且也应该为全国输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从我校师资队伍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出发,作为有研究生院的学校应该将研究生院建成培养研究生的基地,应该将研究生教育提高到强校之路的地位来认识。纵观世界一流的大学,特别是美国前10名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本科教育相当,甚至超过本科教育,这样他们就成为培养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各类大师的基地,成为发明成果和各种创新技术的摇篮。分析一下我校的基础,在研究生院评估时,33所研究生院中,我校导师人均科研经费为第二位、师资队伍为第九位、研究基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也占有较好的地位,送审的博士生论文为第九位。虽然我校教师发表论文的总数、博士生发表论文的平均数较落后,但基础条件是良好的。遵照小平同志的教导,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我们认为原有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因此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适当发展规模。在“211”工程立项中,我们建议到2000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3 000人。定下这个目标,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使全校教职员工为此而努力奋斗,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我们的规模从1993年的1 217人发展到去年的2 833人,在校博士生从1993年的201人发展到去年的761人。这个规模使我们在33所研究生院中从第18位提高到第10位的水平上。预计明年将会超过3 000人的规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提高,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大量有关统计数字都已说明了这种变化。

2.为使研究生教育上规模、上质量,关键是抓好学科建设

我们认为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龙头。首先抓好学科建设的规划。规划的根据是国家的需要、上海市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我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中的上海,这几年大规模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给我校土木建筑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10年之后,上海的重点将会转移到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作为世界性的大都市,也将努力建成金融型和贸易型城市,我校地处上海,学科建设也应适应这种变化。

我校是具有90多年历史的名校,1927年就成为国立大学,解放前是一所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我们几乎成为以土木建筑为主的单科性院校。改革开放后,我校作为我国对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学科建设又应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呢?

考虑了这种变化,我们的规划设想是既要保持土木建筑的优势,使其继续成为全国前列的学科,努力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同时也要适应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对德联系的需要,努力发展机电、材料等高新技术学科,发展理科、经济、管理和文法学科,有重点、分层次、分批实施。

学科建设涉及学术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因此,由研究生院牵头,和人事处、科研处、设备处定期去各院系与各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共同商量实施办法,为学科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几年,我校学科建设取得的进展是明显的,特别是在学科的分布上有了明显的变化。1993年,我们只有18个博士点,集中在土木建筑上,通过1993年、1996年和1998年的增列,我们的博士点增加到31个,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均有了博士点,涉及14个一级学科,分布在理、工、管理3个学科门类上。硕士点有66个,涉及29个一级学科,分布在6个学科门类上。博士后流动站原有5个,经过今年的调整,将会达到9个,除土木、建筑、交通运输以外,理科、机电、管理均将设置博士后流动站,这对今后吸引人才、选拔教师队伍均会有很大好处。上述变化,已使我校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理、经济、文法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朝着现代化大学迈进了一大步。

3.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时刻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始终应该将其视为生命线

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硕士的培养质量在世界上有好的声誉,然而我国博士的培养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江泽民总书记多次讲到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指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对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抓质量始终成为我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注重素质的教育,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技术骨干和社会活动的中坚,没有爱国主义思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达不到培养目标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首要的。我们认为建立一套政工队伍固然重要,然而研究生年龄大了,思想也较成熟,且党团员较多,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的方面是导师和研究生自己。导师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导师提出要求是很自然的。加强研究生中的党的建设、团的建设,利用组织的力量和约束进行自我教育显得更为有效、更为直接。因此,我们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各院、系在总支领导下建立38个党支部,学校建立分团委,各系建立了团总支,在党团领导下建立了研究生会。我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组织邓小平理论学习、组织暑期考察活动、每年举行枫林节等等。我们研究生院的每个党员也联系1~2个支部。去年开始,我们对从学生到学生的工科博士生,在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的帮助下,组织到区县局挂职锻炼,让他们了解社会,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上述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毕业后不少人都奋斗在我国建设事业的第一线,在上海市的各项重大工程建设中均有他们的足迹和作出的贡献。

在学术上,为了保证质量,我们也采取一系列措施,20年来我们组织修改培养方案6次,开设的900多门课程均制定了教学大纲;各学科为了扩大博士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除了学位课程外,要求听完8个以上的跨学科讲座;为考察博士研究生基础理论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做论文前实行资格考试;对于工科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外,希望尽量参加重大工程的建设项目;为了培养博士生在研究中总结、分析研究成果的能力,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等。这些措施也是行之有效的。在这几年的评估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在上一批博士点评估中,全国有77个博士点挂了红牌,占被评估博士点总数的4.5%,我校被评估的博士点均顺利通过;全国有394个硕士点挂了红牌,占被评估硕士点总数的10.3%,我校仅有一个硕士点被挂了黄牌。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质量,我们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和指导教师的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特别是博士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导师的水平和实验室条件仍然是关键,我们对导师将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其责任心和科研水平。同时也将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学术队伍的建设,我们也将努力利用“211”工程建设资金和自筹资金建设好实验室,建立好研究基地。

4.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对于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在队伍建设上,首先建立学科专业委员会,由他们制定学科的研究方向、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付诸实施。由他们实施学科建设计划,这是基础。各院系确定抓研究生教学的系主任,并配备教务员和研究生教学秘书,协助抓好研究生教学工作。至于研究生院工作队伍,我希望少而精,在研究生院工作的同志既要有饱满的精神,更要重视对他们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提高,鼓励他们从事教学管理研究,撰写管理论文,提高政策水平;有步骤地让他们进修提高,有的同志在职攻读管理硕士学位,有的同志完成专升本的学业,有的进行单项培训,如网络技术培训、外语培训等。现在全院有4位教授和研究员,有7个副教授和副研究员,其余大都有中级职称。加强管理的另一个措施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流程。

研究生的规模上去了,给后勤保障带来了困难,后勤部门想了很多办法确保招生规模。然而,教室紧张、宿舍条件较差,仍然是制约研究生教育扩大的瓶颈之一,我们非常理解后勤部门的这个难处,因此作为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为了能使研究生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也努力配合后勤部门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集资办的支持下,我们努力向校外筹集资金,现在12 500m2的研究生院大楼已开工,它的建成将缓解公共课教室和教学设施的不足,我们正在和有关公司协商,希望出资帮助我们建设一座能容纳千人的博士生公寓,学校也做出决定由基建部门做好规划和设计,可望能在今年破土建设,我们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后勤、总务的支持下,适当改善教学环境,期望在2000年有较大的改观。

(刊于1999年第1期)

【注释】

[1]本文系在“上海市研究生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2]石来德,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