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集体的归属中寻求成就感

在集体的归属中寻求成就感

时间:2022-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1950年,合群需求已经成为对经济成就需求的替代性选择,人们对归属感的关注要多于对成就的关注。人们渴望归属于集体,在集体的交往中寻求安慰,并且在集体的归属中寻求成就感。

这种对安全和保障的渴求,这种向共同承担苦难命运的其他人靠拢的特点,成为今后一代又一代人的标志。这种面对威胁情景形成集体的自然而然的反应,呈现出一种巨大的文化冲击:在遇到威胁和困难时,人们越来越“抱团”。艾里奇·弗鲁姆认为,这种归属需求弥漫在美国的工业生活中,个人常常愿意放弃自我而与集体保持一致。虽然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将人们从中世纪生活中解救出来,能够在精神、政治经济等各个生活领域寻求自由,但工业化带给人们一种新的恐惧,人们在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以及新教伦理中感到孤独,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事物——上帝、国家、公司、工会或者其他事物,以便从中获得认同和摆脱个人的自我。到1950年,合群需求已经成为对经济成就需求的替代性选择,人们对归属感的关注要多于对成就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代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和自律、自制的“以内心为导向”的人,向强调消费而不是生产,强调与他人处好关系并被接受,强调高度流动性的“受他人影响的”人的转变;这实际上是“以工作为主旋律的”泰罗时代,向“以人为主旋律的”梅奥主义时代转变;是从“看不见的手”,即自由放任和个人主义的功利主义哲学时代,向“热情的手”,即集体主义和社会人时代的转变。

个体在组织中感受到的孤独感导致了集体主义和社会人的兴起,不断发展的教育开始使孩子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变得适应集体,由父母来实施的社会化职能被由同龄人来实施的社会化所取代,小规模的集体成为个体治疗所导致的孤独感的灵丹妙药,与他人交往并被接受是实现成就的神奇钥匙。但同时,这一时期人们精神上产生混乱,诺曼·文森特·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提出了“精神疗法”,建议人们寻求基督教的内在力量来应付压力和危机;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提出了“和睦相处疗法”,主张赢得他人的合作以获得成功。卡内基在他的《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一书中提出了个人魅力观,认为成功之路在于:通过对他人努力的诚恳赞扬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给他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通过让对方讲话对他们表示同情,并且牢记“永远不要对一个人说他是错误的”;赞扬他人的优点和使冒犯者有保留面子的机会,从而改变他人。

新的伦理以他人为导向,道德的高尚不是来自效率,而是来自与他人的融洽相处。人们渴望归属于集体,在集体的交往中寻求安慰,并且在集体的归属中寻求成就感。社会人正是在这个麻烦纷呈的时代中获得孕育、诞生和培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