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专业归属感

自我专业归属感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自我专业归属感也是教师专业自尊的深层成分。教师专业归属感是教师在工作中真正获得成功与人生意义时的一种幸福美好的精神状态。因此,从自我心理来说,自我专业归属感与自我专业幸福感、人生意义感密切相关。教师专业价值的选择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归属的选择,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寻找自我精神的家园。教师专业自尊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正是在建立我们这种特殊的质量世界。

教师自我专业归属感也是教师专业自尊的深层成分。归属感是一种无条件地喜欢或者尊重的感觉,以及由这种感觉带来的安全感。教师专业归属感是教师在工作中真正获得成功与人生意义时的一种幸福美好的精神状态。

1.对教师精神家园的追寻

教师专业自尊的内隐功能就在于寻找教师精神生活的家园,并且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皈依,这种慰藉与皈依就是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因此,从自我心理来说,自我专业归属感与自我专业幸福感、人生意义感密切相关。

教师专业自尊是建立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理性的自尊。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反过来情感又会加深认知。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学以及珍爱自己的名誉等,这种专业自尊归根结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价值选择,在价值选择中形成专业认同,在专业认同中找到精神皈依,在精神皈依中获得安全感、幸福感和人生的意义感,总体来说即是教师自我专业归属感。专业自尊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在专业选择中、在对教师专业认同的基础上建立归属感的过程。教师专业价值的选择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归属的选择,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寻找自我精神的家园。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灵魂就永远处在漂泊和无家可归的境地,永远没有可以停靠和安歇的港湾。我们今天生活在知识多、智慧少的年代,生活在快餐文化时代,生活在忙碌到无暇思考的时代,生活在忘记历史的时代,也生活在什么都有,却缺乏安放灵魂之所的时代,因此,我们更迫切地需要寻找生命的归属地。

许多心理学家的观点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弗兰克看来,人生的意义建立在价值感的获得基础之上。为此,他提出治疗师应帮助当事人寻求三种价值,即创造性价值、经验性价值和态度性价值。创造性价值由创作、发明、工作中获得;经验性价值可由美丑事物的接触及爱与被爱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态度性价值可由成败苦乐经验及困境抉择中学习获得。一些心理治疗者发现,许多来寻求心理治疗的人,是因为其在存在的意义上产生了内心冲突,例如,“我为什么在这里?在这一生中我想要什么?我生命的目的是什么?我生命的意义来自何处?”在存在主义者看来,生活的无意义感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存在的罪恶感”,导致空虚和空洞,也就是弗兰克所提出的“存在的虚无”——一种认为“存在”没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当一个人持这种生活态度时便会感到人生乏味、孤寂,缺乏行为的驱动力,丧失选择的标准而仍被迫去做选择,感到生活厌烦,甚至会引起抑郁。[28]

马斯洛也认为,每一个人都天生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而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都是献身于某一事业的,他们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具有一种归属感和充实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焦虑、空虚和孤寂。可见,真正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也在寻求着自己心灵的归宿。

美国精神病医生格拉瑟(W.Glasser)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健康成长的力量,人们都会创造出一个内在世界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这个内在世界并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反映,它是对自己的世界的知觉。人的所有行为都来自于他的内在世界,它是导致行为的原因,是人类在学习如何满足自身需要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每个人的内在世界都是独特的、主观的。个体的内在世界是个体的理想世界,外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得到折射。[29]他同时指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们既需要得到爱,也需要给予爱,若一个人的归属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他有可能变得孤独,以至于选择结束生命。

选择理论则认为,从出生开始到生命一直延续,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在记录自己所做的感觉良好的事情,并且把这些知识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个称为“质量世界”的特别位置。这个区域不太大,但是它包括了我们最密切的、最享受的状态。它可能保存了我们不知道的人,但是我们想象起来总是感到快乐,总想认识他们。它也包含了我们自己的事情,甚至包括那些我们觉得很重要但不能拥有的事情。由此我们说,教师专业自尊是在寻找我们个人的“香格里拉”——我们灵魂希望居住的地方。

2.一种特殊的归属需要

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的归属需要是一种特殊的归属需要。对自我精神家园的追寻虽然是教师专业自尊的深层原因,但这种追寻不是寻找世外桃源,更不是教师孤寂地自恋,而是在与沸腾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中的自我追寻,在寻求促进学生生命的美丽中灿烂自己,在指引人类的光明中获得自我超越。

选择理论也认为,我们不是直接满足需要的。质量世界是我们生活的核心,这个世界完全基于我们的需要,但又不是一般的而是特殊的需要。我们需要爱,我们也把最爱的人放入质量世界中。人是质量世界中最重要的成分,特别是一些我们希望建立关系的人。强迫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恶化,但不会像质量世界中的人伤害那么大。教师专业自尊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正是在建立我们这种特殊的质量世界。

生活在这杂乱的人世间,人的灵魂是需要有栖息之所的,这栖息之所决不仅是身体的躯壳或我们蜗居的小屋。教师的灵魂于何处栖息?那就是在校园里,那就是在校园里教好书、育好人,那就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忠诚。在此,我们不是要去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而是根据个体独特的机遇和情景,去投入与具体实现生命的价值。意义的探寻是投入后的副产物,投入乃是我们愿意过着充满创造、爱、工作和建设性的生活的一种承诺。教师是通过教书育人来安顿自己的灵魂,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抚慰躁动的情绪,平息放荡的野性,让自己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具有生活下去的勇气。

自我之舟的远航需要凭借社会之桨的推力才能驶向光辉的彼岸。阿德勒强调人的快乐与成功脱离不了社会,个体需要在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感觉安全,被人接受、有价值。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社会兴趣:即认同感与同理心。个体只有建立了社会兴趣,自卑与疏离感才会渐渐消失,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兴趣和意义,而没有社会兴趣的人,会变得自私与沮丧,生活因此而狭隘与暗淡。摩萨克(Mosak)把与个体的社会兴趣相关的需要归纳为友谊、工作、亲密关系、自我接纳、生活的意义五项,这些需要就是个体应完成的生命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我们提高自我觉察力,修正人生目标及基本观念,培养社会兴趣,克服挫折感与自卑感,改变生活方式与错误动机,从而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亚里士多德断定:“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幸福究竟是什么?不少优秀教师认为,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专业发展的不懈努力,但这实际上是我们在构筑自己的幸福,是我们在为自己的心灵寻找家园。正如鲁洁教授所说:“我认为教师的事业是一项得以获取永生的事业。因为在他不断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转化为学生的心灵与智慧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远的延续。”而且,“在科技高度发展而感情领域却呈现一片荒凉的当代,拥有学生真实心灵的老师,怎能不感到这是一种至高的幸福!”[30]

每个人都想寻找一个自己的家,教师也不例外。专业自尊使教师的青春、灵魂安放在校园里,沉潜于教学中,而不是放迹于生活中。教师的生命也因在为新生命的成长的劳作中而得到成长。正如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孺子牛奖”获得者刘让贤所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专业自尊帮助教师系统而深刻地认识自己的生命课题,找寻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并激发其生长的潜力。

从内容来说,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和归属的需要包括自由、创造、自我实现等诸多高级的精神需要。教师专业自尊不仅是对教师专业价值的认定,也是一种具体的、高级的教育良心。教师需要去感知教师职业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追求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最重要的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旨归、哲学意义以及终极目标,这些最终将决定我们的教学行为,决定我们的教育话语、教育细节。[31]

在教育过程中,只有教师自己找到心灵的归宿,只有指导自己的灵魂大门向教育敞开时,教师才可能开启学生灵魂之门和智慧之门。当教育者忙于创收之类的活动时,即便是在教学与学术的旗帜下,那一份斯文与尊严都没有了,教师自身的灵魂就开始飘荡流浪了。

3.教师归属感与教育信仰

教师自我专业归属感并不是自生自灭的,它的形成往往受到教育信仰的召唤。教师高度的专业自尊、自爱也可以形成一种教育信仰。信仰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支撑和寄托,对一个人的思想具有穿透的力量,是人生的动力源泉。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和行为的终极依据,其核心意义是指人对人生最重要的价值的追求。因此,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信仰在于肯定灵魂。”信仰能超越罪恶之心,不再自我;能增强我们的幸福感,使我们实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信仰,会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信仰危机会给教师带来意义的失落、价值的迷茫、灵魂的虚无、精神的痛苦,使人生活在一种无根感、漂泊感之中,在没有信仰导航和意义支持的生命之中,像风中之烛摇曳不定。[32]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能够发现教育对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力量,并且坚信,成为一个教师就是要秉持并传承对教育的这种信仰。

自尊是通过文化内的世界观的发展而形成的,它提供了稳定和有意义的宇宙的概念,给每个社会角色指出了有价值的行为方式,同时给听从指导的人允诺以安全和不朽。它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有意义的宇宙的概念,以及对感知到自己满足了文化现实中的价值标准。[33]研究教师专业自尊,我们正是以寻找教师的真善美、追寻教师心灵的光明、寻找教师的精神家园为旨归。

自我专业归属感的基础是教师实际的专业品德与专业人格,包括其理想、抱负、目标、志向的价值追求。黑尔斯(Hales,1979)认为,道德完善(moral integrity)感是自尊的一个重要成分,这种道德完善感是指对自己在道德标准与实际行为之间的连续体的评价。显然,它与教师自我专业归属感有内在的联系。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教师在教学中所做出的决策以及所表现出的行为,深受教师信仰的影响。教师有了对教育的信仰与忠诚,职业生命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教师信仰的巨大影响力,决定了教师培养的中心和关键在于如何获得、维持与转变教师信仰。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这种价值判断、教育信仰体现为坚定不移的文化追求、庄严神圣的教育承诺、始终如一的实践探索。最终体现在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行动之中,体现在教学细节之中,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之中。信仰的高远是胸襟和视野的精神航标。

教师专业化不是一种更加精致的技术主义倾向的专业化,不是完全基于效率的优先性的教师专业化,因为这样的专业化往往使得教师对自身之主体性、独特性重视不足,并丧失了对学生真实需要的关注和教学灵活的技巧。其实,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需要教师去追寻教育及教师存在的意义,而单纯的知能方面要求的专业观会导致我们忘却了教师还有其独特魅力、深刻内涵的精神世界。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夸大教师专业精神的意义而忽视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生命课题。站在时间的渡口,每个人都是岁月长河里的一叶小舟,漂向生命的彼岸。我们在感慨生的偶然与死的必然的同时,又时常被生命的奇迹打动和温暖。在有限的人生里,教育生命之花如何开放?在那些优秀教师看似孱弱的身躯里,生命之光是那样夺目和绚丽,他们让我们相信,无论生命的历程多么坎坷,只要心灵充满阳光,生命之花就会有怒放的灿烂。

虽然大多数教师一辈子都过着平凡的教育生活,但我们不是从校园上空飞过的候鸟,而是扎根于这个园地里的小草。我们或许终生与名师、特级教师等无缘,但没有推卸自己职责的丝毫企图。我们不能强迫其他人尊重自己,但我们可以自尊,可以寻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升华自己的灵魂。教师专业自尊是教师内在的向导,教师的精神家园美丽但并不永远遥远。为此,我们需要有夸父逐日的精神不歇地追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