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时间:2022-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问比较完善的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实施程序。由于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其活动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参照工作程序,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应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考虑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步骤。选择价值工程活动的对象,就是要具体确定功能成本分析的产品与零部件。一般地,应用ABC分析法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步骤如下。

价值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问比较完善的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实施程序。这套实施程序实际上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常是围绕以下7个合乎逻辑程序的问题展开的。

(1)这是什么?

(2)这是干什么用的?

(3)它的成本多少?

(4)它的价值多少?

(5)有其他方法能实现这个功能吗?

(6)新的方案成本是多少?功能如何?

(7)新的方案能满足要求吗?

按顺序回答和解决这七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步骤,即选定对象、收集情报资料、进行功能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分析和评价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活动成果。

价值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如表6-1所示。

表6-1 价值工程一般工作程序

上述仅仅是价值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由于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其活动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参照工作程序,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应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考虑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步骤。但是对象选择、功能分析、功能评价和方案创新与评价是工作程序的关键内容,体现了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选择价值工程活动的对象,就是要具体确定功能成本分析的产品与零部件。这是决定价值工程活动收效大小的第一个步骤。

1. 选择价值工程的一般原则

价值工程活动的对象一般是指价值低的、改善期望值大的和十分重要的产品(系统)。能否正确选择价值工程对象是价值工程活动成效大小,甚至成败的关键。例如,就建筑产品而言,其种类繁多,质量、成本、施工工艺和方法不尽相同,不可能把所有的建筑产品作为价值工程对象。即使在一座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也不可能把所有环节作为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哪些内容作为价值工程对象,就首先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加以选定。

1)与企业经营目标一致的原则

价值工程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企业经营活动,因而不可避免地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发生联系。一般地,企业经营目标有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和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等三类,企业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主要经营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经营目标最有利的产品、零部件、工序、作业、工程项目等作为价值工程对象。

(1)与社会目标相适应。应优先考虑国家急需的重点产品;社会需求量大的产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急需的短缺产品以及公害、污染严重的产品等。

(2)与发展目标相适应。应优先考虑研制中的产品;需更新改造的设备;拟改革的工艺流程;竞争激烈的产品;用户意见大的产品以及开辟新市场的产品和出口产品等。

(3)与利益目标相适应。应优先考虑成本高、利润低的产品;材料贵、耗用大的产品;能耗高性能差、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的产品以及笨重、结构复杂的产品等。

2)价值提高的可能性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获得理想的价值成果。大幅度地提高价值的可能性一方面取决于产品本身的价值改善潜力大小和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在分析研究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因此,只有既考虑价值提高的最大化,又考虑价值提高条件的较容易实现的方法,才可能准确地进行对象选择,进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 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一般方法

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方法众多,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经验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经验分析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定性分析方法,在目前使用较为普遍。该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对所存在问题的直接感受,经过主观判断确定价值工程对象的一种方法。运用该方法时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清主次轻重,既要考虑需要,也要考虑可能,以保证对象选择的合理性。

经验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方法,选择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1)从设计方面看,选择结构复杂、性能差或技术指标低的产品或零部件。

(2)从生产方面看,选择产量大、工艺复杂、原材料消耗大且价格高并有可能替换的或废品率高的产品或零部件。

(3)从经营和管理方面看,选择用户意见多的、销路不畅的、系统配套差的、利润率低的、成本比重大的、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量大的、发展前景好的或新开发的产品或零部件。

经验分析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其缺点是缺乏定量依据,不够精确可靠。因此,只有在目标单一、产品不多或问题比较简单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在准确性和节约时间方面才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实际应用中也常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2)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比重分析法、重点法或帕累托(Pareto)分配律法,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思想,对复杂事物的分析提供一种抓主要矛盾的简明有效的定量方法。

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该方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人口与收入的规律时总结出来的。他发现占人口百分比不大的少数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极大部分,而占人口百分比大的多数人的收入却占总收入的极小部分,类似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在进行产品生产成本分析时发现,数量占零部件总数10%左右的零部件,其成本却占总成本的70%左右;另有占数量20%左右的零部件,其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而占总数70%左右的零部件的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产品生产成本分配如此,各类工程项目、工艺、加工方法、工序工时等的费用分配也是如此。ABC分析法将数量占10%且成本占70%的那部分零部件划为A类,将数量占20%且成本占20%的零部件划为B类,将数量占70%且成本占10%的零部件划为C类。A类零部件是主要研究的对象,B类则选择其中的前几个,C类则不选。

一般地,应用ABC分析法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步骤如下。

(1)收集相关数据,绘制ABC分析表,如表6-2所示。

①将全部产品或一种产品的零部件按其成本由大到小依次排序。

②按排序的累计件数计算占总产品或零部件总数的百分比。

③按排序的累计成本计算所占总成本的百分比。

④按ABC分析法将全部产品或零部件分为A、B、C三类,首选A类作为价值工程分析对象,B类选前几个,C类则不选。

(2)绘制ABC分析图,如图6-2所示。采用直角坐标系,纵轴为成本累计比率(%),横轴为观测对象累计比率(%),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定出A、B、C三类的范围。

【例6-1】 某建筑产品由10种零件组成,各种零件的个数和每个零件的成本如表6-2所示,试用ABC分析法选择VE对象。

表6-2 零件成本统计表

【解】 (1)绘制ABC分析表,如表6-3所示。

表6-3 ABC分析表

(2)绘制ABC分析图,如图6-3所示。

图6-3 ABC分析图

ABC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直观地显示哪些产品的成本占总成本的主要部分,并能抓住重点,把数量少而成本大的零部件或工序选为价值工程的对象,利于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取得较大成果。

ABC法的缺点是并未联系功能方面的因素来考虑价值分析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成本分配不合理,常会出现有的零部件功能比较次要而成本高,而有的零部件功能比较重要但成本却低,致使后一种零部件(C类)不能被选为价值工程的对象,有可能忽略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功能却亟待改进的C类对象。

3)百分比分析法

百分比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产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经济指标所占有的百分比,并考查每个产品其指标百分比的综合比率来选择对象的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可以考虑采用产值、成本、利润、销售量等。例如,某厂有五种产品,其成本和利润的百分比及相应的综合比率(利润百分比与成本百分比的比值)如表6-4所示,通过综合比率排序可以看出产品E的综合比率最低,因此应选择产品E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表6-4 百分比分析计算表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百分比分析法对产品进行分析,优化产品结构,对提高产品技术经济价值是十分方便有效的,实践中还常将百分比分析法与经验分析法相结合,以便更全面、综合地考察对象。

4)价值比较法

价值比较法依据公式V=F/C,即在产品成本已知的基础上,将产品功能定量化,计算出产品价值,然后选取价值小的产品或零部件作为价值工程对象。

【例6-2】 某成片开发的居住区,提出了几种类型的单体住宅的初步设计方案,各方案的单体住宅居住面积及相应概算造价如表6-5所示,试选择价值工程研究对象的部分。

表6-5 价值比较计算表

C、G、E方案价值指数偏低,应选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

5)强制确定法

不同于只按成本比重的大小确定价值分析对象的ABC分析法,强制确定法建立在产品的功能和成本应该相互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即对产品的某零部件而言,其成本应该与其功能的重要性相匹配。该方法从功能和成本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找出成本与功能不相匹配的零部件,将这些零部件作为VE的对象。因此,当一个产品(工程项目)由多种零部件(分项工程)组成,并且这些零部件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时,可以应用强制确定法选择分析对象,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功能评价系数。

组织熟悉业务的5~15名专业技术人员,对组成产品的零部件按其功能的重要性一对一地进行比较,重要程度高的得1分,重要程度低的得0分,不允许一对一比较时对两者都打1分或都打0分。自身比较可以记为0分或1分,按0分记是考虑这个零部件能否取消或同其他部分合并,若该零部件不可以取消或合并,则记1分。逐次比较后,将各零部件的得分结果进行统计,求出参加评分人员对同一零部件的功能评分之和,再将所有零部件的评分值累加,两者相比,即得某一零部件的功能评价系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 Fi——第i个零部件的功能评价系数;

fij——第j位评分者给第i个零部件的功能评分值;

m——参加评分的人数;

n——零部件的个数。

(2)计算成本系数。

成本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i——第i个零部件的成本系数;

COi——第i个零部件的现状成本。

(3)计算价值系数。

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Vi——第i个零部件的价值系数。

(4)根据价值系数进行分析。

①Vi≈1,表明现有功能和现有成本相适应,比较合理,一般可以不列为重点分析对象。但是,要注意有时存在成本比重和功能比重都过高的特殊情况。

②Vi<1,表明对象为实现某功能所付出的成本过高了,需要降低成本,因而这个对象应被选为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

③Vi>1,表明对象的现有功能高,而成本较少,从价值工程的本意来讲,价值系数高,原本是追求的目标,即不必作为重点选择的对象。但是,由于方法本身的特点,价值系数高只是表明该项功能的重要程度高,而不能反映该项功能是否已充分实现,所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该零部件功能很重要,但由于现状成本分配偏低,致使功能未能充分实现,则应适当增加其成本;若该零部件功能虽很重要,但本身材料价格低廉,则不必多余地增加成本。

【例6-3】 某产品主要由A、B、C、D、E零部件组成,现各零件成本分别为4.76万元、3.64万元、3.50万元、1.12万元、0.98万元,现组织Ⅰ、Ⅱ、Ⅲ、Ⅳ、Ⅴ五位评委对各零部件的重要性评分,试在此基础上分析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对象的确定。

【解】 应用强制确定法求解本题,其步骤如下。

(1)对各零部件的重要性评分。

请五位评委各自对本产品的各零部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例如,评委Ⅰ认为各零部件的功能重要性排序是C>A>E>B>D,同时认为各零部件都不可取消或合并,因此评委Ⅰ的评分结果如表6-6所示。其他评委的评分结果分别如表6-7至表6-10所示。

表6-6 评委Ⅰ对各零部件的评分

表6-7 评委Ⅱ对各零部件的评分

表6-8 评委Ⅲ对各零部件的评分

表6-9 评委Ⅳ对各零部件的评分

表6-10 评委Ⅴ对各零部件的评分

(2)确定功能评价系数。

综合五位评委的评分结果,并确定各零部件功能的评价系数,如表6-11所示。对零部件A来说,五位评委的评分合计为22,除以总计得分75,即得零部件A的功能评价系数为0.293。

表6-11 评分结果综合与确定功能评价系数表

(3)计算成本系数。

成本系数的计算结果如表6-12所示。

(4)计算价值系数与确定价值工程对象。

价值系数的计算结果如表6-12所示。根据价值系数进行对象的选择,优先选择零部件B作为分析对象;零部件D、E属于价值系数大于1的情况,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零部件A、C属于价值系数接近于1的情况,一般不作为价值分析的对象。

表6-12 价值系数计算结果表

强制确定法由于在确定功能系数时将功能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分为0和1的标度,因此又被称为“01”评分法。该方法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简单实用,不仅能明确揭示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所在,而且具有数量概念。但由于这种方法是人为打分,只有0、1两种评价标准,未考虑两者本身的大小对价值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功能差距的大小,只适用于零件间功能差别不太大且比较均匀的对象,而且一次分析的功能数目也不能太多,以不超过10个为宜。

6)最合适区域法

最合适区域法也是一种通过计算价值系数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方法,因为这一方法是由日本东京大学的田中教授于1973年在美国价值工程师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田中法。田中法中价值系数的计算步骤与强制确定法相同,但在根据价值系数选择分析对象时,提出了一个最合适区域。

一般情况下,零部件或功能的价值系数很少恰好等于1。如果将V≠1的零部件或功能都选为VE对象,工作量可能太大,花费高且效果也未必好。因此,可以认为V=1附近的点所代表的零部件或功能是适合的,不必作为VE对象。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适合区域,VE仅选择位于该区域之外的零部件或功能作为其改进对象。

田中法构造的最合适区域如图6-4所示,由围绕价值标准线V=1的两条曲线包络而成。两条曲线的构成方法是从曲线220上任意一点Q(xi,yi)至价值标准V=1的垂线QP与OP的乘积是一个常数S。即假定QP=r,OP=l,有r×l=S。当S值不变时,l值增大,则r值减小;反之,l值减小,则r值增大。亦即当Q点距0点较远时,则要求Q点距价值标准线的距离更小一些;反之,当Q点距0点较近时,则要求Q点距价值标准线的距离大一些。这样绘制的最合适区域图既能满足选择价值工程活动对象的要求,又能降低价值工程分析的成本。曲线中的S是人为给定的常数,若给定的S较大,则两条曲线距标准线距离也大,价值工程对象将选得少一些;反之,若给定的S较小,则曲线更逼近标准线,价值工程对象将选得多一些。田中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应该对距原点远的VE对象进行严格控制和对距原点近的VE对象作较为放松控制的问题。

图6-4 最合适区域图

价值工程的情报是指对实现价值工程目标有益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知识、信息和资料。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价值,为达到或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决策,都离不开必要的信息,情报收集工作贯穿于价值工程的全过程。在价值工程的改善对象确定之前,要围绕价值工程活动的范围收集情报;在改善对象确定之后,要围绕改善对象收集情报,为进一步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奠定信息基础。一般来说,必要的或有益的信息越多,价值分析的质量就越高,错误的信息必然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价值工程成果的大小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情报信息搜集的质量、数量和时间。

1. 收集情报的原则

1)目的性

收集情报信息要事先明确所收集的信息是用来实现价值工程特定目标的,不要盲目地碰到什么就收集什么,要避免无的放矢。

2)可靠性

信息是正确决策所必不可少的依据,若情报信息不可靠、不准确,将严重影响价值工程的预期结果,还可能最终导致价值工程工作的失败。

3)完整性

情报收集要完整、系统,避免片面性。

4)计划性

在收集情报之前应预先编制计划,加强这项工作的计划性,使这项工作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确定的范围,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5)时间性

在收集情报时要收集近期的、较新的信息。

6)加工性

对取得的情报资料进行加工、分类,最后成为系统信息,通过加工剔除无效的资料,使用有效的资料,以利于价值工程活动的分析研究。

2. 情报收集的内容

1)用户要求情报

用户要求情报包括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环境、条件,用户对产品性能、价格、服务、外观的要求等。

2)市场销售情报

市场销售情报包括市场的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产品产销数量的演变及目前产销情况、市场需求量及市场占有率的预测、同类产品竞争的情况等。

3)技术情报

技术情报一般包括现有产品研制、设计的历史和演变,本企业产品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相关技术资料,与产品相关的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标准化和“三废”处理方面的资料等。

4)成本情报

成本情报包括产品的成本构成情况、单位产品的价格、工时定额、材料单价和消耗定额、实现产品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其他厂家与价值工程对象相关的成本费用资料等。

5)本企业情报

本企业情报包括本企业的经营规划、技术方针、生产指标、职工素质等。

6)其他情报

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政策、法令、条例、规定方面的情报。

3. 收集情报的方法

收集情报主要有下面一些方法。

1)询问法

通过面谈、电话询问及邮寄书面询问问卷等方法获取情报。询问法将要调查的内容告诉被调查者,并请其认真回答,从而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情报资料。

2)查阅法

通过网络查询,查阅各种书籍、刊物、专刊、样本、目录、广告、报纸、录音、论文等,来寻找与调查内容有关的情报资料。

3)观察法

通过派遣调查人员到现场直接观察搜集情报资料。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十分熟悉各种情况,并要求他们具备较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第一手资料。同时可以采用录音、摄像、拍照等工具协助搜集。

4)购买法

通过购买元件、样品、模型、样机、产品、科研资料、设计图纸、专利等来获取有关的情报资料。

5)试销试用法

将生产出的样品采取试销试用的方式来获取有关情报资料。利用这种方法,必须同时将调查表发给试销试用的单位和个人,请他们把试用情况和意见随时填写在调查表上,调查表按规定期限收回。

当价值工程对象确定后,便着手围绕对象收集相关情报资料,然后进行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包括功能整理和功能评价,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是根据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产品的各功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排序,以便从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的依存关系上分析问题,达到掌握必要功能和发现不必要功能的目的。

1)功能整理的目的

功能整理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1)建立功能体系。

(2)确定真正要求的功能。

(3)发现不必要的功能。

(4)检查功能定义的正确性。

(5)明确改进对象的等级和功能区域。

(6)检查原设计的系统性。

2)功能整理的方法

一般采用由美国兰德公司的查尔斯·拜泽威(Charles Bytheway)提出的功能分析系统技术(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简称FAST),其主要步骤如下。

(1)明确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2)明确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

(3)对功能定义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4)绘制功能系统图。按树枝状从左往右排,将上位功能排列在左边,下位功能排列在右边,最上位功能排列在最左边,并列关系功能并排排列,通过“目的—手段”关系把功能之间关系系统化。功能系统图的一般形式如图6-5所示。

图6-5 功能系统图

在功能系统图6-5中,各功能从左向右排列形成功能等级层次。F0为对象的一级功能;处于并列关系的F1,F2,F3是对象的二级功能;处于并列关系的F11,F12,F21,…,F32则是对象的三级功能。目的和手段是指两个功能之间具有的直接依存的关系,如果某一功能是另一个功能的目的,而另一个功能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手段,则前者被称为目的功能,后者被称为手段功能。目的功能也被称为上位功能,相应地手段功能被称为下位功能。上、下位功能强调的是功能在功能系统图中的位置,而目的功能与手段功能强调的是功能之间的关系。上、下关系是相对而言的,如F0是F1、F2、F3的目的,F1、F2、F3是实现F0的手段;而F1是F11与F12的目的,F11与F12是实现F1的手段。功能领域是指相对于整个功能系统存在的子功能系统,以该领域的最终目的功能为标准划分。如以F1为最终目的的功能领域由F1和F11及F12组成,同样F2、F3也各自构成功能领域。

现以住宅为例,其功能系统图如图6-6所示。

图6-6 住宅功能系统框图

2. 功能评价

功能整理是对功能作定性分析,而功能评价是对功能做定量分析,是定量地表示功能的大小和重要程度。

1)功能评价的主要步骤

功能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功能的现状成本C或成本系数CI。

(2)确定功能评价值FC或功能重要性系数FI。

(3)确定功能价值V或功能价值系数VI。

(4)计算改善期望值,即成本降低幅度ΔC=C-FC。

(5)根据对象价值的高低及成本降低幅度的大小,确定改进的重点或优先次序。

2)功能评价的方法

根据功能量化方法的不同,功能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评价成本法和功能评价系数法。

(1)功能评价成本法(绝对值法)。

功能评价成本法是由麦尔斯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任何功能的获得或实现都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因此可以把所有功能都转化为费用(成本),即功能被定量地表示为实现这一功能所需要的成本金额。这样,式(6-1)可以表示为

式中 Vi——评价对象i的功能价值;

FCi——评价对象i实现功能的最低成本,也称为目标成本或功能评价值;

COi——评价对象i的现状成本,也称为实际成本。

功能评价成本法中功能改进对象的确定是依据功能价值V和降低成本幅度ΔC=CO-FC两个方面进行的,即综合考虑价值评价和成本评价。成本评价以|ΔC|较大者为优先改进对象,而价值评价则依据功能价值V的取值。功能价值V的取值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 V≈1,说明功能的现状成本与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基本一致,是比较理想的。

● V<1,说明功能的现状成本比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高出很多,这项功能应当成为改进对象。

● V>1,说明功能的现状成本小于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因此需要增加成本使之达到用户所要求的功能水平。

①功能现状成本CO的确定。

根据收集的产品各零部件的成本数据,将零部件的成本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分摊到各项功能上去,再将实现同一功能的零部件所分摊的成本累加即得到功能的现状成本。

②功能评价值FC的确定。

功能评价值的确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 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由他们对各种可能方案进行成本估计,各方案的估算成本取专家估计成本的平均值,再从中取最低的估算成本作为功能评价值。

● 理论价值标准法。理论价值标准法是根据工程计算公式和费用定额资料,对功能成本中的某些费用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例如,对于某个施工方案,根据工时定额和人工费用资料,可以计算出某些加工功能的最低费用。

● 实际价值标准法(实际调查法)。实际价值标准法是将企业内、外能达到相同功能的现有产品作详细比较,从中选取能够实现产品功能的最低成本作为功能评价值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收集成本资料及功能水平的各项指标资料;然后统一对比标准,将成本资料按功能条件的实现程度分类;再以功能实现程度为横坐标,成本为纵坐标绘制坐标图,并定出最低成本线;最后确定功能评价值。如图6-7中,COi是与功能Fi对应的本企业的现状成本点,FC是实现Fi的最低成本,在确保功能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幅度的大小为COi-FC。

图6-7 实际价值标准分析图

【例6-4】 某工程有6项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的目标成本及原设计成本如表6-13所示。根据表6-13中的数据计算得到各分项工程的功能价值及成本降低幅度,然后综合这两项指标进行改进对象的选择。从功能价值判断F1、F3、F4、F5、F6均应成为改进对象,考虑到改进对象的成本降低幅度的数值相差不大,而F3是由于成本偏低造成功能不足,因此从着重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将F3列为首先应该被改进的对象。F1、F4、F5、F6的功能价值比较接近,可以按ΔC的大小进行排序,对ΔC相同的F4、F5,则按其功能价值高低排序。从上述分析可知,价值工程追求的是功能与成本的合理匹配,而不是一味追求成本的降低。

表6-13 某工程功能评价分析表

(2)功能评价系数法(相对值法)。

功能评价系数法是通过对功能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分来确定其功能重要性系数,然后根据功能重要性系数和成本系数计算功能价值系数,从而进一步确定评价对象目标成本的方法。在功能评价系数法中式(6-1)又可以表示为

式中 VIi——评价对象i的价值系数;

FIi——评价对象i的功能重要性系数,226-3,其中FSi为评价对象i的功能评分值;

CIi——评价对象i的成本系数,226-4,其中Ci为评价对象i的现状成本。

①功能重要性系数FIi的确定。

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FIi的实质是如何确定功能评分值,其计算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04”评分和环比评分这两种常用的方法。

●“04”评分法。“04”评分法是本章中“01”评分法的改进方法,克服了“01”评分法不能准确反映评价对象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差异程度这一缺陷。其对“01”评分法的改进体现在评分标准上,包括:相对非常重要的对象得4分,另一个很不重要的对象得0分;相对比较重要的对象得3分,另一个不太重要的对象得1分;两个对象相对同等重要时,则各得2分;自身相比可得1分或不得分,以不得分为常见。

● 环比评分法。环比评分法也称DARE(decision alternative ratio evaluation system)法,现以表6-14说明其实施的步骤。

表6-14中的评价对象可以任意排序,也常以便于对比的顺序排列,如可以按重要性大小排序。然后由上而下确定相邻评价对象的相对重要性比值,如表6-14中认为F1比F2重要2倍。以末位排序的评分对象为基准,一般设其重要性得分为1,由下而上计算修正比值,如F3的修正比值为1×3.5=3.5,F2的修正比值为3.5×0.4=1.4。视修正比值为各对象的重要性得分,以各对象修正比值与合计得分相比的方法计算对象的功能重要性系数,如F1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为227

表6-14 环比评分功能重要性系数计算表

②对象目标成本的确定。

目标成本的确定分新产品设计和老产品改进设计两种情况。

● 新产品设计。可以依据事先确定的总体目标成本,按功能重要性系数分配各功能对象的目标成本,即采用下式计算。

FCi=TC·FIi  (6-8)

式中 FCi——对象i的目标成本;

TC——目标成本总额;

FIi——对象i的功能重要性系数。

● 老产品改进设计。

将已有的总体现状成本按功能重要性系数进行再分配,可能出现下列三种结果:新分配成本等于现状成本,则现状成本即为目标成本;新分配成本小于现状成本,则新分配成本为目标成本;新分配成本大于现状成本,则要具体分析。

如果是由于现状成本过低而不能保证必要的功能,则应以新分配成本作为目标成本;如果是由于功能重要性系数定得过高而产生了多余的功能,则应调整重要性系数后再次分配成本;如果不是上述两种情况,则以现状成本作为目标成本。

【例6-5】 某老产品改进设计的功能评价,各功能的现状成本及重要性系数如表6-15所示,试确定各功能的目标成本及其成本改善期望值,并对改进对象的确定进行分析。

【解】 各功能的目标成本及其改善期望值的计算见表6-15,F1属于新分配成本大于现状成本的情况,经具体分析认为是目前成本过低而不能保证必要的功能这一情况,因此以新分配成本作为目标成本。改进对象的确定同样依据价值系数VIi和改善期望值|ΔC|的大小作综合判断。由于各功能的价值系数相差不大且接近于1,而功能F2和F4的改善余地不大,因此确定的改进重点是功能F1和F3

表6-15 某老产品改进设计的功能评价分析表

(3)基点分析法。

在前述功能评价系数法中,当价值系数VIi≈1时,对象的功能与成本被认为是相匹配的,而在其他情况下认为对象的功能与成本不匹配,但按这一准则指示的具体改进对象并不准确。这是因为在计算评价对象i的价值系数VIi时,采用的计算公式是

即∑FSi和∑Ci对每一个评价对象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计算VIi时,功能评价系数法将除评价对象i以外的所有FS和C的偏差都包括进去了。由浙江大学的马庆国教授提出的基点分析法克服了这一缺陷,该方法的要点如下。

①找出基点功能,计算基点系数α。

所谓基点功能是指功能重要性程度与其成本水平相符合的功能,那么,可以依据实际成本和功能评分计算其基点系数如下。

式中 Ci0——基点功能的实际成本;

FSi0——基点功能的重要性评分。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找出多个基点功能,此时可以取它们的平均值来计算基点系数。

式中 m——可能的基点功能的数量;

α′——虚基点系数。

②计算基点价值系数VI′i

③求目标成本FCi及成本改善期望值ΔCi

FCi=α·FSi 或 FCi=α′·FSi  (6-13)

ΔCi=Ci-α·FSi 或 ΔCi=Ci-α′·FSi  (6-14)

④按VI′i和ΔCi进行评价对象选择,判断标准同前述。

【例6-6】 某建筑产品由五个构配件,其功能评分与实际成本如表6-16所示。试运用基点法计算价值系数和成本改善期望值。

表6-16 某建筑产品功能评价基点法分析表

【解】 经过分析,构配件8的成本与功能匹配较合理,因此选其作为基点。其他计算见表6-16。经改进后,各构配件的功能与成本均相匹配,价值系数均达到1。但如果构配件D属于功能特别重要而成本较低的特殊情况,则其目标成本应为25元,成本改善期望值为0,这样构配件D的价值系数就不为1。

1. 方案的创造

经过功能评价,确定了目标成本之后就进入改进方案的创造和评价阶段。方案创造是利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和综合,构思出新的功能方式,用以更好地实现功能要求的过程。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300多种方案创造的方法应用于各国,下面介绍的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简称BS法)

BS法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奥斯本于1941年首创。不同于普通的会议法,BS法这种会议法一般由5~10人参加,并且规定了四条规则:不批评别人的意见;鼓励自由奔放的思考;提出的方案越多越好;希望结合别人意见提出设想。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打破常规、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从而抓住瞬时的灵感或意识得到新的构思方案。与会者瞬间的见解往往会诱导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因此可能收到极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并且能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比同样人数单独提方案的效果高70%,其缺点是会后整理工作量大。

2)哥顿法(模糊目标法)

哥顿法由美国人哥顿(W.I.J. Gorden)于1964年提出,其特点是将要研究的问题适当抽象,摆脱现有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便于开拓思路,从而得到一些常规方法难以得到的方案。其要点是:会议开始时,主持人只向专家提出一个抽象化问题,要求大家对抽象的问题自由地提出解决方案,当讨论到适当的程度后,再提出具体问题,与会者再具体思考,舍弃不可行方案,对可行方案作进一步研究。

3)问题列举法

问题列举法是通过列举问题来提示、诱发人们创新构思的一种方法,一般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根据列举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特性列举法。这种方法是将产品的特性,如结构、功能、材料等,逐项列举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特性提出改进方案。

(2)缺点列举法。用调查产品缺点的方法,请各方面专家提出产品的缺点,并针对这些缺点提出改进方案,所以又称为“专挑毛病法”。

(3)希望列举法。这种方法是将对产品功能的要求和希望都提出来作为价值工程的目标,启发人们更好地构思,进而由构思勾画出方案。

4)专家函询法(德尔菲法)

专家函询法不采用开会的形式,而是由主管人员或部门把预想方案以信函的方式分发给相关的专业人员,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将意见汇总、统计和整理之后再分发下去,希望再次得到补充修改。如此反复若干次,把原来比较分散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内容集中一致,最终形成统一的集体结论,作为新的代替方案。

5)输入输出法

输入输出法是美国通用公司在产品设计阶段使用的一种方法。输入是指研究对象的初始状态,输出是指对象的功能目的。该方法首先给定实现功能的要求事项,即制约条件,然后设想输入与输出之间有无联系。如果没有联系,就要思考输入能与什么事物联系?通过什么手段才能达到输出的目的?这样逐渐深入地接近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对每一步都要作出评价并随时去掉不可行的方案。

2. 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是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评价所提出的各种方案,看其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然后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方案评价包括概略评价和详细评价两个层次,其评价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深浅程度有别。

1)概略评价

概略评价的目的是对方案进行初步筛选,将一些价值明显不高的方案先行排除,保留价值较高的少数方案,以减少进一步评价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概略评价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评价。围绕“功能”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评价方案能否满足功能的要求,以及技术上的完善性和可能性。

(2)经济评价。围绕经济效果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评价有无降低成本的可能和能否实现预定的目标成本。

(3)社会评价。围绕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政策、法令、标准以及与社会其他事业有无矛盾等。

(4)综合评价。将上述三方面结果加以综合,比较优劣,得出结论。

2)详细评价

将概略评价后保留下来的方案具体化后,就进入详细评价阶段,目的是对具体化的方案作最后的审查和评价,评价内容同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只是内容和方法上都较为复杂。综合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方法,由于定性评价方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实践中较多采用的是定量评价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

(1)加法评分法与连乘评分法。

加法评分法与连乘评分法首先要求拟定评价指标,再将每一评价指标分成若干等级,对每一等级规定一个评分标准(重要项目的评分标准要高些)。对拟定的各种方案均按照同样的评分标准打分,最后将所得分数相加或连乘,得出总分,总分最高者为最优方案。加法评分法与连乘评分法所得结果相同,但连乘评分法能把各方案之间的分差拉开,对比明显,便于选择。表6-17为两种评价方法的示例,四个方案中确定A方案为最优方案。

表6-17 加法评分与连乘评分计算表

(2)加权评分法。

加权评分法用权数大小表示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用满意程度评分表示某方案的某项指标水平的高低,通过满意程度评分与相应的权数相乘后累计求和的方法得到各方案的加权评分和,以加权评分和大的方案为相对优方案。例如,如表6-18所示的某一建筑设计的方案优选问题,根据加权评分法确定的最优方案为A方案。

表6-18 加权评分计算表

(3)技术经济价值法。

一般而言,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在方案评价中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更为重要,技术经济价值法是用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来对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①确定技术评价值X。

式中 Pj——方案的第j个技术评价指标的实际得分值;

Pmax——理想方案的技术评价指标得分值;

n——技术评价指标的个数。

②确定经济评价值Y。

式中 Hi——原有成本;

H——新方案的预计成本。

③确定综合评价值K。

④确定最优方案。

以K值最高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6-7】 已知某产品的生产方案有甲、乙、丙三种,其技术评价指标为A、B、C、D、E五种,技术评价得分如表6-19所示。该产品原有成本为20元一件,新方案预计成本为:甲18元;乙16元;丙12元。试用技术经济价值法确定最优方案。

表6-19 某产品各生产方案技术得分表

【解】 ①确定技术评价值X。

同理,X=0.65,X=0.3。

②确定经济评价值Y。

同理,Y=0.2,Y=0.4。

③确定综合评价值K。

同理,K=0.36,K=0.35。

④确定最优方案。

乙方案的综合评价值最大,故为最优方案。

3. 提案审批和实施

1)提案审批

经过综合评价选出的方案,是价值工程人员向主管部门推荐的拟实施的方案。为了使方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需要将方案实施等问题写成提案形式,报送相关部门审批。提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价值工程课题、内容摘要及工作小组成员。

(2)功能分析的结论,新方案与原设计(或产品)在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上人们的满意程度方面的差别,以及产品质量、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3)成本分析结果,对比成本额,预测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功能评价的结论、价值提高的情况。

(5)技术、经济上尚存在的问题的说明。

(6)重要的实验结果、相关的情报、资料、图纸和数据等,可以附在相关内容之后,或者作为提案的附件。

2)方案实施

如果提案通过审批,就要拟定计划,组织实施。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落实。

(1)组织落实。把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到部门和相关人员。

(2)经费落实。落实经费的来源及使用方法。

(3)条件落实。做好物资、装备的准备。

(4)时间落实。妥善安排实施方案的始、末时间及各阶段的时间。

3)价值工程活动成果的评价

整个价值工程活动结束后,要以经济效果对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总结和评价是改进后产品正式投产的前提条件,评价的指标主要有下列几项。

(1)成本降低率=(改进前单位成本-改进后单位成本)/改进前单位成本×100%。

(2)全年净节约额=(改进前成本-改进后成本)×年产量-价值工程活动经费。

(3)节约倍数=全年净节约额/价值工程活动经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