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战争的五大特征分析介绍

信息化战争的五大特征分析介绍

时间:2022-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从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呈现出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环节精确化、战场机动快速化、作战方式非接触等五大特征。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太空、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从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呈现出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环节精确化、战场机动快速化、作战方式非接触等五大特征。

(一)作战空间多维化

作战空间是作战行动所涉及的领域,也是交战双方对抗的舞台和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太空、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1. 太空战场空间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20颗军事卫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多达116颗卫星。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航天大国正在积极研制进攻性太空武器,进行有关太空战的演习,发展太空作战部队。随着太空军事战略力量的不断增强,太空战场的军事活动将不断增多,其对传统的陆、海、空战场的制约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2. 电磁战场空间

电磁战场空间,是指在电磁信息领域进行对抗活动的空间。它是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空间,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电磁信息领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没有固定的信息边界,空间广阔,电磁活动无处不在。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是电磁波的发射源,使得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电磁优势已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的“第一制高点”,没有制电磁空间权,就没有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就不可能夺取战场主动权。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此空间的对抗更加激烈。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爆发,两军对抗往往从无形的电磁空间展开。

知识阅读

海湾战争中的电子对抗

海湾战争爆发前半年,美军就展开了电子情报战。随着战争逼近,美国将其欧洲电子情报力量相当部分投入海湾地区。战争爆发时,美国电子情报战兵力已达1.5万余人,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建立了包括118个机动卫星地面站、329条话音线路的互联通信网,每天处理70万次电话,使用3万种无线电频率,从卫星到地面监听站和各种地面侦察部队,对伊军展开了全面的电子情报战,致使伊方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情报紊乱,为其进行有效的电子侦察、通信、导航、监视、预警和制导提供了重要保障。

3. 网络战场空间

网络战场空间,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战场上的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武器平台、信息基础设施等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之能够相互协作、相互影响所创建的网络环境。网络战场空间,又可称为计算机网络空间,是由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是快速处理和利用战场信息的主要空间领域,有人称之为“第六维战场空间”。在网络化的战场空间,只要一方有情况,其他各方均能及时知晓。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M1A2主战坦克,其车际信息系统可在一个通信网上对20辆以上坦克传送和转发15种文字报告和8种图像,实现了乘员、邻车之间以及坦克与友邻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坦克乘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通过国际互联网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遍布全球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出现,导致网络空间战这一全新的作战样式的问世。在网络空间里,通过计算机病毒、芯片攻击和网络“黑客”入侵等手段,可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实施攻击,达到瘫痪敌指挥控制系统,削弱甚至使敌整个部队丧失战斗力的目的。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全面对抗首次出现,交战双方在计算机网络空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对抗,互联网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4. 心理战场空间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心理空间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作战空间。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向阿边境快速部署了空军第193特种作战联队和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等专业心理战部队,采取各种手段展开强大的心理攻势。如193特种作战联队装备有6架EC—130E飞机昼夜在阿上空盘旋,以当地语言24小时播送节目,每天“塔利班”成员都可以收听到这种节目宣传:“你们没有任何第二种选择,请马上投降举手向美军阵地方向走过来”,等等。在伊拉克战争中,战前美军心理战专家专门分析了伊拉克甚至阿拉伯世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将各军兵种所属的多支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战部队,部署到伊拉克周边地区,对军民实施广泛的心理战行动。美军在开战之初,就向伊境内投撒了4 000多万份传单和大量单频收音机(只能接收美国的战地广播电台),对伊军进行策反。其间,美方又通过手提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对伊高级军官劝降,还从国内紧急抽调200多名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和精神病专家,奔赴伊拉克战场参加心理战,给伊拉克军民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恐慌。

由上所述表明,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已经由机械化战争的陆、海、空三维,扩展到了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夺取制天权、制信息权、制心理权等,已经成为崭新的战争意志表达方式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二)作战行动一体化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大量应用,成为军队现代化和武器系统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利用各种军用计算机网络,不仅可以把信息获取、处理、控制、传输等信息活动连在一起,形成庞大的一体化C4ISR系统,实现信息获取、处理、控制、传输的一体化和实时化,而且可以把各种计算机和武器装备系统、各种不同的作战部队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侦察—控制—打击—评估的一体化和各军兵种作战部队的一体化,从而极大地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

1. 作战力量一体化

在信息化战争中,通过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各种作战力量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体化作战力量。一是武器装备一体化。采用“横向一体化”技术,可使武器装备具有通用性、联动性,从而更便于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部队之间的信息流动,使武器装备在横向上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幅度提高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二是诸军兵种合成一体化。在各军种内部,不断提高合成程度,可使作战部队、作战支援部队、勤务保障部队紧密合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提高作战系统的整体作战能力。三是诸军种联合一体化。在各军种之间,通过建立一体化信息网络和联合指挥机制,可实现诸军种一体化。四是在作战要素上将战场感知、信息传递、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连为一体,可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信息化战争是多种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共同进行的,任何单一军兵种的作战行动都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只有各维空间作战力量行动一体化,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如空中的作战行动需要来自太空的卫星、地面的雷达、海上的防空等系统的支援,地面作战需要来自海上和空中的火力支援,海上作战需要制空权的掩护和制信息权的保障,等等。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法奥半岛的强行登陆和向乌姆盖斯尔的围攻行动,既有空间卫星提供信息支援,又有海上远程精确火力掩护、电子战飞机进行电磁攻击和地面联合特遣队快速突击,使作战行动一体化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2. 作战指挥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一体的C4ISR系统,为作战指挥提供了准确的战场情报,快速的通信联络,科学的辅助决策,实时的反馈监控,使作战指挥实现了一体化。以C4ISR系统支撑的网络化指挥机构在纵向上,把上到最高指挥员、下到单个士兵联为一体,各级指挥员能获取实时的战场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横向上,各兄弟单位之间能互相沟通,各作战平台之间能实时交换信息。这样纵横一体,实现了信息流程最优化、流动实时化,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储存、使用一体化。

3. 综合保障一体化

保障是军队为遂行各种任务而采取的各项保证性措施与进行的相应活动的总称。其主要包括后勤保障、装备保障、作战保障和政治工作保障等不同的类型。在机械化战争中,各种保障行动是相对独立的,在信息化战争中,各种保障由分离走向了一体化。以后勤和装备保障为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作战一体化的要求,各军兵种的后勤和装备保障,必须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实行联合一体化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后勤和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

(三)作战环节精确化

精确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又一重要特征,它是指在信息的支持下,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和装备,对敌实施精确侦察、定位、控制、打击以及精确保障。

1. 精确侦察、定位与控制

精确侦察、定位与控制是精确打击的前提和技术保障。一是侦察精确化。信息化战争中,大量先进的侦察、监视、预警等探测系统分布于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可以对目标实施全天候、全时辰、全方位、全频谱的精确侦察监视,从而可以全面准确地获得战场情报。二是定位精确化。通过建立精确的大地坐标系、地形数据库和目标特征数据库等,以及大量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导航定位技术,使精确定位变成现实,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精确的目标信息。三是控制定位化。在信息平台C4ISR系统的支持下,作战指挥与控制实现了互联、互通、互操作,指挥员可以对一线作战部队甚至是作战兵器进行有效的指挥、控制,使指挥控制更加精确化。

2. 精确打击

精确打击就是以高精度瘫痪、摧毁敌方目标,并减少附带毁伤,这是精确战的目的与核心。精确打击要求精确使用作战力量、精确选择作战目标、精确运用作战手段、精确控制作战强度与进程,力争实现以最小代价,在最短时间达成作战目的。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平台C4ISR的嵌入,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了一体化,形成了一个完善、精确、灵巧的侦察—指挥—打击系统,使精确打击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3. 精确保障

精确保障,就是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运用保障力量,使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尽可能达到精确的程度。在过去的战争中,作战的巨大消耗和巨大浪费并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的物资利用率不超过50%;越南战争中,美军作战物资的利用率只有48%。在信息化战争中,一方面,后勤和保障的费用越来越高,各种保障物资部署到战场上的时间紧迫;另一方面,由于作战行动的精确化,不必向战场运送大规模的保障物资,应在武器装备不丧失任何作战效能和保障持续作战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保障资源的效率,以降低保障资源的数量。采用模块化程序和标准化数据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把后勤领域连接成一个巨大的无缝的后勤信息网络,从而可以准确地知道后勤拥有什么,确切地知道差在哪里,以及应把兵力、物资投向何地,由此提高了部队应用战场上物资的能力,从而实现了精确保障。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动员过程的远程、连续、实时控制,基本上达到了“供求一致”的精确保障目标。

(四)战场节奏快速化

信息化战争又被称为“实时战争”,它要求部队在战场上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能根据战场态势的最新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制订计划,以最快的速度采取行动。

1. 快速指挥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战场侦察监测设备和信息快速传输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实时获取、实时传输、实时处理,使信息流动的速度空前加快,空间因素贬值,时间急剧增值,作战指挥得以快速进行。在信息化的战场上,基本作战程序和信息流程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样要经过发现目标—进行决策—下达指令—部队行动,但这些环节几乎可以同步进行。如1995年的波黑维和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大量的电子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建立了迅捷可靠的实时数据传输系统,整个信息处理与传输过程只需1秒钟。

2. 快速机动

部队机动是部队在作战时,为适应情况的变化,争取主动,所采取的灵活的转移兵力和变换战术的行动。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持续时间短暂,战机稍纵即逝,样式转换频繁,要求作战双方必须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师高速推进,开战仅5天,就长驱直入直达巴格达,开创了日行170千米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开进速度的3倍。2004年3月,美国宇航局研制的X-47A高超音速无人飞机在美国西海岸试飞成功,该机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8 000千米。美国国防部计划在2025年左右为美军装备使用这种发动机的高超音速轰炸机,这种飞机可在2小时内从美国本土飞抵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对目标实施攻击。

3. 快速打击

在信息化战争中,各种反应快、速度快的信息化武器大量使用,在发现目标—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周期”中,各环节都是在高度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过程中完成的,所需时间十分短暂,这使得作战速度大大加快,时效性明显提高。防空导弹从捕获目标到发射导弹只需4~10秒,最多不超过20秒;空空导弹只需3~4秒;而激光武器、电磁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的打击速度可达光速。以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周期为例,海湾战争为100分钟,科索沃战争为40分钟,阿富汗战争为20分钟,而伊拉克战争已达到10分钟左右,基本实现了“发现即能摧毁”。

(五)作战方式非接触

所谓“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非接触作战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集中和机动火力达成优势,而不是传统的集中兵力和兵器达成优势;二是强调在防区外对敌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己方部队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至少在敌多数直瞄火器的有效射程外开火,并与敌人保持合理的交战距离,使敌打不到我,我能打到敌;三是强调综合运用陆、海、空、天各种火力和信息战手段,从地面和空中同时对敌前沿和纵深、正面和侧翼实施不间断的连续火力打击和电子干扰。从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实践看,非接触作战已经走上战争舞台,信息化战争已经呈现出非接触的特征。

1. 远距离攻击

远距离攻击,又叫“防御圈外”攻击。它是指在防御一方防空火力范围之外投射弹药,使防御一方只能处于被动挨打地位而不能进行有效的还击。信息化的侦察监视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空基、陆基、海基投射武器作用距离的增大,精度的提高,使远距离攻击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先进的战略轰炸机经过一次空中加油,作战距离可达2万公里以上;美军现役巡航导弹射程已达到3 700公里,俄罗斯的已达到5 000公里,射程在8 0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也正在研制中。加之空袭作战平台的远程机动,现代高技术空袭已具备全球到达、全球交战的能力。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在第一轮空袭中就发射了100枚巡航导弹,其中有从位于亚得里亚海的“企业”号航母作战群发射的,也有从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起飞的B—52H轰炸机上发射的。为了实施远距离攻击,美军组建了十多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以实现其“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的战略构想。

2. 隐身攻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隐形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应用于武器装备,隐身飞机、隐身舰艇、隐身坦克和隐身导弹随之诞生,并且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得以大量使用,因而隐身攻击也被看作一种非接触的作战样式。B—2隐形轰炸机、F—22隐形战斗机、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均取得了出色的战绩。

3. 无人攻击

无人攻击也是一种非接触作战方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第一次使用RQ—1“捕食者”无人机对地面实施攻击,开启了空中无人机实施火力打击的新纪元,也使原来只是侦察工具的无人机成为这场战争中最抢眼的“明星”。在RQ—1A基础上改进的RQ—1B,具有世界上任何无人驾驶飞机所不具有的“本事”,它装备有武器系统,能携带8枚导弹,在侦察的同时可以对地面点状目标实施攻击。该机在阿富汗战争中,携带AGM—114导弹,摧毁了“塔利班”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无人机、无人潜艇、无人战车、机器人士兵奔赴战场,无人装备已从一种单纯的支援装备转变为支援与作战装备,使无人攻击这种非接触作战方式的应用更加普遍。

4. 信息攻击

利用电磁频谱和网络空间实施信息攻击也是一种非接触作战样式。科索沃战争中,从首轮空袭开始,北约即对南联盟实施强大的信息攻击,对其通信、雷达电子技术侦察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电子压制。此外,美军还召集计算机专家与南联盟进行网络对抗,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输入南军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以阻塞南军的信息传输通道。由此可以看出,这种信息攻击,可以在上百公里之外实施电子干扰,也可以在上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之外实施网络攻击。攻防双方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实施激烈的交战,但都互不接触,甚至不知道对方身处何地,不能进行直接的火力攻击。

知识阅读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通过实施“斩首”、“震慑”、“蛙跳”三项行动和“网络中心战”、“空地一体战”、“心理瓦解战”三大战略,仅用26天,以微小代价就将伊拉克萨达姆的力量迅速摧毁。

美军采取一体化的指挥体制和模块化的作战编成,打破传统军种体制,按照作战职能建成了探测预警子系统、指挥控制子系统、精确打击与作战子系统、支援保障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的功能紧密衔接,构成一体化作战体系,使大量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给指挥中心和陆、海、空军作战平台甚至是数字化单兵。

战争中,为了尽快夺取信息资源,美军在2万米高空部署了U—2侦察机、“全球鹰”无人机,在1万米高空有E—3和E—8预警机24小时盘旋,在6 000米空中,“捕食者”无人机可及时捕获目标,它们与116颗各类卫星一起感知伊拉克战场态势。地面上,美军在沙特、约旦等伊拉克周边国家部署了大量雷达和监听设备,同时还配备了军事情报营及特种情报侦查小组,从而形成了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次的立体信息伞,对伊全境及各个战场进行全时空、全方位监控,使战场单向透明,为美军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援。美空军携带各种弹药的攻击机随时在巴格达上空巡逻,各种无人机持续进行监视和目标定位。无人机发现需打击的目标后,立即召唤B—1B、B—2和B—52战略轰炸机、A—10攻击机等开展攻击。“捕食者”无人机还发射“海尔法”导弹,直接实施目标打击。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成功验证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创新了夺取信息优势、实时全频谱控制、联合对地攻击、网络中心战、精确闪击战和快速决定性作战等作战理论,赋予传统“空地一体战”理论以新的内涵,为大规模信息化作战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