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前言:科学发展观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在2012年7月23日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1]这一论述,实际上告诉了我们,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代前言:科学发展观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2012年7月23日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回顾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党和人民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经验,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他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的论述,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注意到,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过去这十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他进一步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1]这一论述,实际上告诉了我们,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

为什么科学发展观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呢?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其理论意义而言,就是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发展问题,有过大量丰富的论述,一是强调发展是在事物内在矛盾的推动和外在条件的影响下,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的过程;二是强调在经济领域特别是物质生产领域,发展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工具),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三是强调在社会领域,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革的过程。邓小平的发展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哲学思想,借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发展研究成果(包括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重点论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变革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的发展,特别是关于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于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关系等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这一发展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这次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又发挥了十七大关于“全面小康”的五大新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正是我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最需要的理论,是能够指导我们的事业长期发展的科学理论。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形成的。这次飞跃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从毛泽东开始就作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和留下的思想财富,重新开始探索。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是拨乱反正,还是改革开放,重点都是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破题,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上来,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动员大家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世纪之交发生的国内外政治风波,把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破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进一步通过一系列“两手抓”的决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决策,解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聚焦发展这个执政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已经确立了全新认识的基础上,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直接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破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仅是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而且直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历史性课题,提出了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战略思想。因此,这是一个可以长期指导我们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

再次,科学发展观在过去的十年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党面临着来自国内的和国外的、来自自然的和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风险的考验。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个关键时期,面对着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我们是用改革开放前的老办法来应对挑战,还是搬用西方那一套做法来解决问题,还是依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发展我们的事业,我们又一次出现了“走什么路”的选择问题。在这个重大考验面前,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入分析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不断化解经济社会结构性变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在应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重大决策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在世界各个大国同时参加的这场“大考”中考出了一份骄人的好成绩。记得在十七大前的“6.25”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说,有的同志提出可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来,中央认为,科学发展观提出还不久,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次就不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我们常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去这十年,既是在实践中提出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十年,又是实践检验科学发展观的十年。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这十年,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因此,在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进一步学好科学发展观,掌握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对于我们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释】

[1]见《人民日报》2012年7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