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及特点

浅议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及特点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纲领就是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的本性的要求,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951年的《法兰克福宣言》明确地把宗教原则、人道主义列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共产党的一党专政是暴政的体现,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精髓的否定。而民主社会主义则否认马

浅议民主社会主义

沈济时

2007年谢韬先生写作了《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文。该文在意识形态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掀起了人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趣和论争。笔者在教学之余,也对民主社会主义作了一些思考。

一、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与分歧

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的总称,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改良主义派别。它的理论体系十分庞杂,各国社会党人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解释也很不一致。但是,从各国社会党共同协商制定的社会党国际的宣言、决议和声明看,它们仍然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分歧主要表现为:

1.在指导思想上,奉行多元主义的世界观,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从其产生之初就严格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具有明确而单一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而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纲领就是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所谓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就是不再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以人道主义作为基本理论和世界观。民主社会主义以是否符合“人道”、“人性”为原则看待世界,看待历史发展,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不人道,都违反了人性或人类理性,所以要反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一个符合人性的、人道的社会。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的本性的要求,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951年的《法兰克福宣言》明确地把宗教原则、人道主义列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家公开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即只是帮助人们了解实际的工具,而不是永久的真理。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上,首先是从人道主义、古典哲学和基督教的伦理学的传统中产生出社会主义的观念。

民主社会主义提倡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以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其目的无非是把马克思主义从工人运动中剔除出去。从根本上说,民主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属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和折中主义的思想体系,与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有着原则区别。

2.在政治上,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暴力革命,赋予民主以“决定一切”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政党应当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己任。而民主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他们把国家看成超阶级的正义力量,认为“国家是实现人类一切美德的制度,是实现人类向自由发展的制度”(1),“国家的目的是使国家人性化,而不是使人国家化”,这就从根本上抽掉了国家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一实质。在如何实现民主方面他们的主张是:通过和平、民主和议会道路,掌握政权,走向“社会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实行议会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时,其纲领就宣称:“社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民主的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他们认为,使用暴力“一下子”用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是“急速的、粗暴的,甚至是流血的道路”,“在道德上应该受到谴责”。瑞典社会民主党也鼓吹:“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和平的社会过渡是解放人类的唯一可行的途径。”社会党国际成立宣言明确指出,革命作为一个政治范畴,已失去了任何现实内容,社会只有通过不断改良,才能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共产党的一党专政是暴政的体现,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精髓的否定。他们宣称:“摒弃一切阶级的专政,摒弃一切专政的阶级。”“反对任何专政,反对任何集权的和权威的统治。”(2)他们所讲的民主,实际是主张多党制、议会制,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的必要性,无论是否冠以“社会主义”的字眼,其实都是资产阶级民主。

3.在经济上,主张建立“混合经济”和实行经济民主,否认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有步骤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民主社会主义则从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退到放弃公有制的主张。他们认为各种经济形式和所有制形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如全面国有化和集中管理的经济,可能保证财富的公平分配,但不能带来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的最大增长。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竞争性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效率,但它容易导致分配不公,形成两极分化,而且不受限制的私有经济权利也容易破坏人的自由。所以他们主张以实行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和计划结合的混合经济来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生产关系方面,主张建立和发展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经济民主。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单单实行混合经济还不足以使经济民主化,还必须实行社会的参与和监督,目的是实现经济决策民主化,防止经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当中。在他们看来,这些决策在私有制或公有制中都有可能不受民主的监督,从而破坏经济的自由和公正。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变所有制,而在于决策者的真正民主化。所以,他们要求工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经营方向、人事安排等方面与资方有对等的决定权。他们认为,用这种办法可以维护企业的工人利益,消除劳资双方的对立,使企业民主化。此外,通过工人参与决策管理和国家加强监督、调控,就可以保证经济活动服务于公共利益,并可以剥夺资本家的职能,限制他们的经济权利,逐步将资本主义和平转变为社会主义。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出现了劳工与资本家双方共同协商的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工人参与监督制度化。德国出现了由监督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工厂委员会组成的共同决策模式。这种经济民主,对于改善工人的处境、缓和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工人的利益是有好处的。这种参与对于企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但是并没有改变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工人的根本利益。

4.在社会政策上,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主张实行“福利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认为组成独立政党的工人阶级以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全部现存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唯一手段。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时,生产者在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生活资料。而民主社会主义则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他们认为:不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也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要确立和完善社会民主。其社会民主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满足就业和实行福利政策。他们认为,国家应创造条件,实现充分就业,同时消灭一切性别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地区之间和种族之间在法律上、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现象。与此同时,他们还将福利政策放到很高的位置。在纲领和实践上,他们都提出了“消除贫困,实现收入和财富公平分配”的方案。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纷纷开始实施社会福利纲领。例如,英国工党在1945年执政后的两年间实行了以社会福利制度为主的社会改革,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他们把以往带有救济贫民性质的社会福利措施发展为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教育等方面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社会福利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广泛发展。德国、法国、荷兰、丹麦、卢森堡等国纷纷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一制度的推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较为稳定。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突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框框,并没有破坏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基础,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受剥削、受压迫的雇佣者的地位。

5.在国际政策上,否认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际化联合的思想,强调要关注国际社会面临的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

“全球化”是20世纪末开始广为传播的一个时髦话题和流行话语。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观,强调资产阶级统治的全球性扩展的结果,必然导致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全球化。无产阶级为了自身的解放,就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民主社会主义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点,但否认无产阶级国际联合以推翻资本主义的思想。他们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国际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孤立地解决所有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应奉行国际缓和、共处、裁军、对话和合作的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他们非常重视发展问题,主张南北对话,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制度,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他们还支持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党国际还把保护环境作为其重要的国际政策。他们认为,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发展和安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环境危机,而发达国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国际社会并存的理论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

自从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同,历来就有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潮、派别和政党。科学社会主义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们划清是非界限的同时,还要善于在政治活动中联合他们,这样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应该站在辩证和历史的高度,超越过去单纯的“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重新界定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充分认识其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并存的必然性,以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裨益。

1.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相对同源性和一致性是两者并存的基础和前提。

尽管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实现途径等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矛盾,但不可否认,作为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两大基本分支,两者在理论渊源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仍存在许多共通之处,至今民主社会主义仍称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思想渊源之一。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勃兰特说卡尔·马克思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德国人,他还属于站在欧洲解放运动前列的杰出人物,马克思最伟大的品质始终是为自由,为使人摆脱奴役和依附,为获得解放所进行的不懈斗争,这也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和实践的主旨。(3)他还强调说“马克思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经表明是有充分根据的”,“就不断寻求人类的自由和幸福的关系而言,他仍不失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之一”。他认为,马克思的工作在三个方面对民主社会主义有意义:一是按照欧洲古典人道主义的哲学传统,致力于个人自由和幸福的社会哲学;二是无论就方法还是就内容来说,马克思都是一位具有革新意义的社会科学家,他提出并运用辩证法来解释思想和社会经济结构在历史上的发展;三是在第一国际工人运动组织中起了关键性作用。(4)由此可见,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者基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的相对一致性,是存在许多内在的共同之处的。诚如有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两者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态度、运用一切经济组织形式为我所用的思路、世界一体化眼光、主动应变的精神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关联性。(5)事实上,除了新的历史条件带来的诸多共同实践课题,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等方面都存在共性。在政治上,都强调健全国家的法治化管理与扩大社会的民主化治理、增加社会的平等与公正、提高公民在决策中的参与程度;在经济上,两者都主张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多种分配形式的有机组合以及更加开放的投资与贸易政策,都在致力于建立和保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文化上,都主张兼容并蓄,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又提倡主动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在党的建设和发展上,都在坚持先进性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党的代表的广泛性和人民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上,都把自由、民主、公正作为直接的追求,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的宗旨;在社会主义实践的方法上,都强调在适应现实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改造社会,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奋斗,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研究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对外关系上,都主张淡化或搁浅意识形态对立,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2.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的有益尝试,有利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中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既然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还没有产生各种社会主义思想普遍认同的权威模式,那么,无论何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实践,都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作为生存于资本主义制度之中的社会主义实践(或者说是以社会主义价值为目标指导的改良主义实践),它具有现实社会主义不可替代的试验意义。现实社会主义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羁绊,可以一心一意地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但如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我们没有了实践环境,民主社会主义的努力正好可以在这方面积聚经验。而且,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相对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进步得多的社会基础上展开的,这种环境的社会主义试验也是现实社会主义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通向社会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还有尝试的必要。它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说和我们更为接近,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还没有超越它们之前,民主社会主义在人类的社会主义追求中就还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

3.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其特定条件下的历史针对性和现实可行性,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民主社会主义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社会关系上均达到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首先,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6)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使生产关系相对稳定并能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其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已是趋向成熟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多党议会民主制相当稳定,一般能按法律规定遵守‘游戏规则’,定期通过选举平稳地轮流执政。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相当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7)。这种成熟的民主法治化特征有效地调节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表面化的冲突,使整个国家的政治机器较为稳定。此外,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成熟,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和阶层结构以及阶级关系的变化也使阶级矛盾趋于缓和。资本家对企业和工人控制剥削方式日益隐蔽,无产阶级的构成日趋复杂化、多层次化,工资收入、劳动条件、社会福利以及知识水平都得到明显改善,白领工人阶层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蓝领工人,中间阶层的人数和物质力量的增大,使资本主义国家能保持较好的社会稳定性。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身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西方民主社会主义一味坚持暴力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其所倡导的最大程度地吸收多层次民众的“群众党”特征也有其合理性。其在坚持对资本主义批判态度基础上,以一种主动应变的精神,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现实状况所进行的不断改良,尽管有很大的机会主义和庸俗实用性特点,但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此外,其积极的世界观和和平观、宏观的整体思维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从实证的角度看,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信心和方向,而民主社会主义的积极创新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来看,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的剿杀声四起,“社会主义已经完全失败”、“历史已经在资本主义的胜利中终结”(9)等论调充斥全球。民主社会主义也因此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这种意识形态陷阱当然不可能灭绝人类的社会主义理想。与之相反,社会主义不但没有完全失败,而且在中国、越南、古巴等国重新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更加让世人瞩目。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民主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提供了信心,并创造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同时,民主社会主义也并未消失在西方社会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之中,虽然西方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现越来越右倾的趋势,但大多数仍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写入党纲,并始终存在着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立场和方法的坚定维护者。其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实践成果,也为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总之,在经历了曲折之后,无论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对自己的理论和政策、对生存环境的理解、对朋友和敌人的态度,都在走向成熟。直至21世纪初,无论是西方社会党,还是中国共产党,都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低迷状况并重现生机。而且,两者都开始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理性地发展相互关系,把理论上的论争让位于实践上的交流与合作。

三、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借鉴与合作

1.尊重现实,求同存异——辩证地看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差异。

恩格斯曾经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0)而马克思在谈到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时,也曾明确指出: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英国、美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实上,社会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教条式的、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时代内涵,社会主义发展实现过程的反复性和螺旋上升性,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也决定了其绝非一个单一的简单模式。不可否认,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阶级分析、实现道路、社会模式以及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差异。然而,差异并非就是对立,在某些历史阶段,或者说在特定的社会现实条件下,这种差异的存在恰恰是社会主义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最终实现的必需。因此,我们也应当以一种辩证的态度去考察和看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分歧与矛盾,而不能以一种简单武断的态度将自己的评价和判断标准强加于他人。

2.去糟取精,相互借鉴——务实地建设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

事实上,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与理论都具有其现实的针对性,民主社会主义的优点也不应当被夸大,毕竟它所采取的措施没有越出资本主义现行制度的框架,因而它的积极作用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在不少方面具有消极作用和一定的危害。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我们首先要承认在当今世界两者并存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不能一味对抗。同时也要对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差异性有根本的认识,科学地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各项主张,警惕其中的错误观念,学习和借鉴其有益成分。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尽管差异不可避免,但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捍卫广大工人和人民群众利益,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追求公平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理念以及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等方面是一致的,(11)避免极“左”的观念误导,积极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与欧洲其他社会民主党的合作。

其次,要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性和不彻底性有清醒的认识,警惕其不良成分的侵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提醒民主社会主义的危险性。然而,中国共产党在苏东剧变的影响下,非但没有社会民主党化,反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近代以来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灾难使民众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更为强烈,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执政能力的充分体现。同时,这也与我国战胜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坚持马克思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紧密相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一些负面因素会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得以克服,社会主义制度也将在改革开放中愈加完善和发展”。(12)

最后,要理性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例如,在经济模式的选择上,民主社会主义确立了混合经济的目标。西方现代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以美国经济样式为例描述过混合经济,认为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这两种极端的形式都不能代表当今美国经济制度的现实,我们的经济是私人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实施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私有制通过市场经济的无形指令发生作用,政府机构的作用则通过调节性的命令和财政刺激得以实现。”(13)事实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经济成分和调整模式是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只有采取国有与私有并存、计划与市场并用、国家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民主社会主义的这种混合经济模式的选择是可以为我国借鉴的。事实上,我国目前所采取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式,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主张进行有益借鉴的结果。

【注释】

(1)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2)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党》,法兰克福1977年版,第143页。

(4)勃兰在1983年2月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讲话。转引自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第238页。

(5)杨玲玲:《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立和思想关联》,《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6期,第21页。

(6)《求是》课题组:《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求是》2001年第3期。

(7)肖枫:《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1期。

(8)[德]托玛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145页。

(9)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43页。

(11)高放:《如何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2期。

(12)魏宪朝:《十月革命九十载立国复兴耀中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3)[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