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社区的特点及类型

农村社区的特点及类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农村社区,农民绝大多数“以农为本”,职业种类简单,基础性的经济活动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其次按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可划分为城郊社区和一般农村社区。基层村是农村社区中从事最基本农副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少;中心村是农村社区中从事较大生产活动的居民点,社区生活服务设施较多。
农村社区的特点及类型_社会学基础

(一)农村社区的特点

1.人口特征 通常表现为人口密度较低,聚居规模较小,由同质的人口聚居形成,较少流动。农村地域辽阔,这是因为农村生产需要相对较高比例的土地。与城市社区和城镇社区相比,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要低得多,人口分布稀疏。由于地广人稀而导致交通不便、交往单一,居民流动迁徙少。农村社区中许多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地方,从事同一性质的农业劳动而导致社区居民流动比率低。但从我国现在的流动趋势看,由农村流向城市的流动比例在逐渐增加。

知识相关

同质人口或人口的同质性,是指人口各个分子具有相同的社会性质,比如相同的职业、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2.职业结构 通常以农业为主,职业种类相对单一。传统农村社区,农民绝大多数“以农为本”,职业种类简单,基础性的经济活动就是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现在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经营观念的改变,农村社区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职业种类、层次也逐渐增多。

3.文化特征 通常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人们文化水平较低,生活方式落后,在中国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这个特点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文化水平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与低下的文化水平相伴的必然是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4.互动状况 通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相对密切,感情色彩浓厚。因长期居住在同一地区,血亲、姻亲以及由于世世代代的血亲姻亲关系使其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相互依赖性强,彼此都感觉很亲近,交往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并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

5.社会结构 通常表现为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农村社区一般以家庭为活动的中心,家庭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人往往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加组织活动,社区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也往往把家庭视作接受任务的单位。

(二)农村社区的类型

农村社区具有多元类型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农村社区主要划分为以下类型。

1.按所处的区位划分 首先按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可将农村社区分为平原、滨湖、沿海、三角洲、草原、山区等。通常地处平原、滨湖、沿海、三角洲等地区的农村社区人口较稠密,耕地较多,经济、文化等都比较发达;而地处山区的农村社区则表现为人口密度低,文化闭塞,经济落后。其次按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可划分为城郊社区和一般农村社区。城郊社区又可分为近郊社区和远郊社区。

2.按生产职能划分 即按所从事的主要产业可分为农业村、林业村、牧业村、渔业村、矿业村、综合村等社区类型。

3.按法定地位划分 中国现在一般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两种社区类型。自然村一般设村民小组,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行政村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大队,设村民委员会。

4.按居民分布状况划分 可分为散村型社区、集村型社区和集镇型社区。散村型社区是居民点分布松散的村落,居民聚居程度低,一般三五家或七八家聚居在一起,多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集村型社区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社区分工较发达,居民从事副业、加工业、商业、运输业的人较多;集镇型社区指人口聚居规模较大,拥有一定的工商服务业设施和集市农村社区。在我国,集镇型社区一般指乡镇府所在地。

5.按聚居规模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大小划分 可分为基层村和中心村。基层村是农村社区中从事最基本农副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少;中心村是农村社区中从事较大生产活动的居民点,社区生活服务设施较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