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政策调查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公共政策调查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1选题阶段调查课题是公共政策调查研究所要反映或解释的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一项具体的公共政策调查往往开始于对调查课题的选择。准备阶段是整个公共政策调查的起始阶段,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调查的效果,因此,公共政策调查必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3.2 公共政策调查的过程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公共政策调查体现了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逻辑结构,并遵循着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按时间的推移和任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3.2.1 选题阶段

调查课题是公共政策调查研究所要反映或解释的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俗话说:“找准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一项具体的公共政策调查往往开始于对调查课题的选择。这里所说的“课题”、与通常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近,又有所不同。公共政策调查的课题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这是它们有些相近的原因;但公共政策调查的课题通常比这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也更为明确,这是它们之间有所不同的地方。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可供研究的课题很多,涉及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漫无边际地开展调查而只能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从社会现象的很多方面选择其中的一个或数个方面,从众多课题中选择一个或数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正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

(1)重要性是指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指一项调查课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调查课题,首先必须是“值得去做”的。对于不同的调查课题来说,这种意义或价值会有大有小。同时,它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理论方面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调查课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所能作出的贡献上;而实践方面的意义或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调查课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上。

(2)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最具创造性的课题当然是那种全新的、前人从没有做过的课题,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属于“填补空白”的课题。然而,要找到一个这样的课题也最为困难。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中,完全无人涉足的现象或问题已几乎不存在,世上已基本没有了那种“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一项课题具有创造性,更经常地是指该课题在研究的思路或者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调查的对象、采用的方法、调查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与前人的调查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的、新颖的地方。

(3)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指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调查课题行不行得通。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调查课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这也就是说,它的可行性往往也越差。要进行或完成这样的课题常常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可能进行。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它包括调查者在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还包括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语言、体力等纯粹生理因素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调查课题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如调查时间不够,调查经费不足,有关文献资料不能取得,所涉及的对象、单位和部门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合作,调查课题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或者违反社会伦理道德,或者与被调查者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相违背等,都是导致一项调查课题无法进行的客观障碍

(4)合适性则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这种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该调查课题的兴趣、研究者对与调查课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研究者与所调查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课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如果说可行性所解决的是有关课题的“可能性”问题,那么合适性所涉及的则是有关课题的“最佳性”问题。即是说,可行性是关于这项课题“能不能做”的问题,而合适性则是关于这项课题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不是最好”的问题。

这四条标准之间存在着某种层次上的联系: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课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合适性则是在前三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这四条标准层层深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将一个理想的调查课题从最初众多不成熟的想法、思路和课题雏形中,逐渐分离出来。

3.2.2 准备阶段

如果说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的目标,那么准备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就像实施一项工程之前必须进行工程设计一样,要保证一项公共政策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调查目标的圆满实现,也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这里所说的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当然,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准备阶段是整个公共政策调查的起始阶段,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调查的效果,因此,公共政策调查必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

确定调查任务包括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初步探索和提出研究假设等项工作。调查者必须依据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创造力,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勾画出一个恰当的课题,并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理论分析,明确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提出研究假设,同时对选定的调查课题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及可行性作出初步的分析论证。设计调查方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调查指标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调查课题分解出反映调查对象的类别、规模、水平、速度等特性的项目,构成调查指标体系,并明确其内在涵义、时空界限和计算方法,为调查提纲、调查表和问卷表的制定奠定基础。(2)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时间安排,确定调查的组织形式,以及调查研究经费的筹措和物质准备。(3)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是研究调查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即对调查方案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

组织调查队伍,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建立调查人员的管理机构,制定调查纪律和调查注意事项,筹备供调查人员使用的各种物资等。

准备阶段是整个公共政策调查的基础阶段。正确确定调查任务是搞好公共政策调查的前提;调查方案的科学设计,是公共政策调查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认真组织调查队伍是调查任务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像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和农业普查等大型公共政策调查,往往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准备,远远多于实施现场调查所花的时间。而这些公共政策调查之所以走了弯路、出了偏差,经事后检讨,发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认真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因此,为了避免盲目性和人力、物力、财务、时间的浪费,为了使调查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和目的性,公共政策调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认真做好公共政策调查的准备工作。

3.2.3 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也称作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这个阶段,调查者往往要深入实地,接触被调查者;调查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也最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最多,因此,需要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以及现实条件的变化,我们事先所考虑的调查设计往往会在某些方面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或弥补,发挥研究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调查阶段是公共政策调查方案的执行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设计的具体要求,进入调查现场搜集各方面的资料。

进入调查现场,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被调查者的上级领导介绍,另一种是通过自我介绍或朋友介绍。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必须真诚、客观地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以取得对方的支持与协助。

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调查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比较常用的有文献资料收集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做好记录,做到勤问、勤看、勤记,利用一切机会发现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既要做好口头资料的收集,还要做好文字资料的收集。同时要及时集中、整理调查资料,做到边收集资料边进行资料审核工作,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资料的补充调查和修正工作。

为了组织众多的调查人员按照统一的要求顺利完成收集材料的任务,必须加强调查阶段的组织管理。一是要加强调查队伍的内部指导工作,使调查人员尽快打开调查工作的局面,尤其是要加强调查人员搜集资料的“实践”训练。二是要注意总结和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调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调查工作的平衡发展。三是要搞好外部的协调工作,即努力争取被调查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合理地安排调查工作的任务和进程。同时,也要认真搞好与被调查者的密切联系,争取他们的充分理解与合作。实践证明,做好内外部的协调工作,是保证调查阶段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2.4 研究阶段

在实地调查结束之后,就需要对新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此时调查就进入了研究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鉴别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开展理论研究。

资料的鉴别整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资料的鉴别,即将调查阶段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分清真、伪,消除假、错、缺、冗,以保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二是资料的整理,即将鉴别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资料的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所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数量关系的研究分析,从中揭示调查对象的发展规模、水平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证明或推翻假设,为理论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资料,以说明调查对象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精度和效度,要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数据。

对资料展开理论研究,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方法以及与公共政策调查相关的各学科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对经过鉴别整理后的事实材料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揭示调查对象的内在本质,说明调查对象的前因后果,预测调查对象的发展趋势,作出调查者自身对调查对象的理论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具体建议。

研究阶段是公共政策调查的深化、提高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整个公共政策调查是否最终出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阶段。因此,公共政策调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

3.2.5 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质量。

调查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调查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地、集中地、规范地反映出来的形式。它是公共政策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而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公共政策调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调查的目的、方式、资料的收集、分析方法,到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成果的质量,都要在调查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同时,还要将公共政策调查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真正发挥公共政策调查在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中的巨大作用。

总结调查工作,是对整个公共政策调查研究过程的回顾与总结,包括整个公共政策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每个参与者的个人总结。总结的目的是既要积累成功的经验,又要吸取失败的教训,为今后进行类似的公共政策调查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教训。

评估调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学术成果评估和社会成果评估。从学术成果评估来看,主要是对公共政策调查所提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理论观点和说明以及所使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从社会成果评估来看,主要是对公共政策调查结论的采用率、转引率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作出实事求是的估计。对公共政策调查成果的评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应用调查结论和检验调查结论。

总结阶段是公共政策调查的最后阶段,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对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制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共政策调查的上述四个阶段,是互相关联、相互交错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公共政策调查的完整过程,去掉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调查工作都将无法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