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

改革开放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改革开放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一、改革开放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可见,邓小平提出以改革开放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

一、改革开放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内部运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性质、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不同,社会发展的具体动力就不同。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它必须具有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更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我们党经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获得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的正确认识。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虽是基本相适应的,但还有相矛盾的方面,只能通过改革的方式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也不能一味追求建立“一大二公”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现状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要求出发,改革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规划、政策和体制,使生产关系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回望30年前,面对“文革”十年造成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危难局面,面对党内外思想僵化半僵化的严重情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需要很大的政治胆略和政治智慧的。当时邓小平反复强调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要横下心来搞经济建设,不受任何干扰。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1]“扭着不放”四个字,形象而生动地表明邓小平同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心和勇气,也表明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出发,找到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力量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之路,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条改革开放道路的鲜明特色是始终把生产力作为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依据,作为通过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即:第一,生产关系改革必须密切适应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要求。从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这一基本点出发,建立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变革的总原则、总方向。第二,生产关系改革必须始终把生产力的主体——劳动者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有利手段和有效途径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生产关系改革的根本出发点。第三,生产关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解决我们面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制定改革政策、判断改革是非的根本标准。第四,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关系改革的根本依据和根本目的,而且也是上层建筑改革的根本依据和根本目的。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归根到底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创造积极的政治动力和有利的政治条件。第五,生产关系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上层建筑的领导和保证。这就决定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又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一个中心”,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正是在坚持这种正确方向的改革中不断得以解决。可见,邓小平提出以改革开放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二、改革开放是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既没有书本上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实践中成功的先例,无疑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历史性课题。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之初大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一个时期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而固守。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战略、根本任务、根本目的、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和国际战略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成熟、不完善,旧的体制机制中的一些积弊尚未完全消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课题新矛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仍然依赖于继续创造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条件。这就是我国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如果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继续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然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全方位开放促进了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容并蓄,从而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源。全方位开放促使我们放开眼界,博取众长,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发展自己,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的对外开放过去主要是实行“引进来”的战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进入我国,请外商到境内来投资办厂。现在我国经济已经发展起来,我们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还要“走出去”,要发展我们的跨国公司,要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从而使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任务更为艰巨复杂。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并且要使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开放向更大的范围扩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