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娱乐特性的分类

娱乐特性的分类

时间:2022-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娱乐特性一、审美性在艺术活动中,娱乐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欢愉和快乐的感受,它源于文艺作品的“认识”、“审美”、“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总和,是艺术作品的“娱乐性”所产生的特定效应。“娱乐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娱乐性是指人们愉快地接受艺术品的心理期待和满足。

第一节 娱乐特性

一、审美性

在艺术活动中,娱乐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欢愉和快乐的感受,它源于文艺作品的“认识”、“审美”、“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总和,是艺术作品的“娱乐性”所产生的特定效应。“娱乐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娱乐性是指人们愉快地接受艺术品的心理期待和满足。传播学者史蒂奇·麦尔尼克认为娱乐是“以一种能令接受者在理智和感情上获得满足的方式传达给受众信息的过程”[1];狭义的娱乐性则是专指那些赏心悦目、轻松愉快和幽默机智的艺术处理。

从古代人们观看宗教歌舞角斗士搏斗和皮影戏等娱乐方式,到今天人们观赏电影电视、舞台表演、音乐会、体育竞技等节目,观众都是期待看到比日常生活中更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因为只有艺术作品才能表现人类情感的本质,是人类审美理想的物化和对象化。艺术作品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和概括,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因此能够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净化、情感上的宣泄和精神上的愉悦。“艺术一方面是满足人类生理需要的一种情感经验,另一方面,艺术本身有一种要求完美化的功能,推动着人们去成全它的至善至美。”[2]正是因为娱乐性离不开艺术活动,所以娱乐的本质还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人们在娱乐活动中获得满足的过程,也是从艺术的审美中获得启迪和愉悦的过程,所以娱乐不能脱离艺术审美活动。任何不具备审美价值的所谓“娱乐性”其实是不存在的,而今天有些娱乐节目常常以“审丑”为噱头和卖点,这更是背离了娱乐的本质。

二、群体性

娱乐起源于人类群居的生存方式,群体性的活动是人类某种自然的本能。古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听神话故事、看巫师表演等简单的娱乐方式都具有某种群体性的特征,这些特性至今仍留存在许多娱乐形态当中。

观察今天的娱乐形态,我们会发现一些印证娱乐的群体性的例子,比如相声和喜剧小品对群体的演出效果总是比对个人的演出效果好得多;到比赛现场去观看世界杯总是比在家里看电视更具有诱惑;在剧场里欣赏歌剧比独自欣赏光碟更赏心悦目。这些情形都证明: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群体性的聚集活动仍是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它不仅是原始人类的本能,也是满足现代受众的一种需要。

三、游戏性

人们参与游戏娱乐活动不仅是为了审美,还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得到缓解,因此,今天很多的娱乐活动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的。在游戏中,各种规则的制定既是对参与者的约束,也是使参与者萌发“神圣感”的一种必要形式。原始的“神圣感”产生于宗教仪式,“所有的巫术、图腾、萨满等宗教活动都要通过一定的仪式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仪式对原始部落来说是一种把部族成员集结起来集体行动和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3]。今天的很多歌舞表演和娱乐节目,也借用了原始“仪式”的方式来集结参与者和观赏者。因为只有在特定的“仪式”(规则)中,一种由韵律和节奏造成的“幻境”具有类似催眠的效果,才能够使参与者产生与现实分离的幻觉,而“正是在这个幻想的内心世界里,他们恢复了去进行新的活动的能力”[4]。这也是当今世界电视游戏节目久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企图通过参与和观看游戏节目,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和调整心态,使身心得到休息。

四、移情性

娱乐还是一种情感活动,人们通过参与娱乐活动投入自己的情感,又释放出自己的情感,这种移情的过程使参与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放松,娱乐的奇妙作用正在于此。在六千年前的古希腊酒神崇拜活动中,参加酒神崇拜行列的妇女们戴上面具,尽情狂欢,“而把她们从人的世界输送到神的世界中去的不仅是酒所产生的那种神圣的迷狂状态,其中面具无疑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戴上面具参加狂欢的少妇和少女不会为自己的放荡行为感到羞耻,因为在面具保护下的她们不再是她们自己,而是面具所代表的那个角色”[5]。这种情形同现在人们参与娱乐活动的情形何其相似,很多平日里拘谨羞涩的人,在参与游戏娱乐时却表现出另一种性格。正是娱乐的移情作用,使人们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从而获得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影视剧导演处于现代传播过程的中心环节,他必须将信息以一种能让接受者在理智和感情上获得满足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作为导演了解以上娱乐特性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有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