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什么

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2022-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图的目的是使镜头所表现的内容获得完美的布局和结构形式,其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线条的排列对观众的视线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运用与绘画不同,绘画是人工调配色彩,而摄影的色彩则是靠大自然的赋予。

第二节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是指摄影师在画面构架内把被拍摄对象和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提炼、加工,使其有机地结构在一起,来表达某种创作思想和形式美感的过程。构图的目的是使镜头所表现的内容获得完美的布局和结构形式,其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

一、画面构图诸因素

1.线条

线条是摄影构图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是构图的骨架,没有线条就没有构图。构图首先要考虑画面线条的安排和结构。比如被摄主体是什么样的线条?前后景又是什么样的线条?这些线条美不美?重不重?是否均衡?有无呼应?有无断裂?有无对比?等等。线条结构好了,画面构图的骨架也就搭好了。线条还有粗细、曲直、浓淡、虚实之分,构图时要善于分析和利用线条。对那些线条不明显的景物,要能够发现其中隐含的线条。比如拍一个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脸型轮廓,还要注意头、身、肩、手等各部位连接起来的线条结构,合理地安排构图。在艺术家眼里,线条是有性格的,如浓线重、淡线轻;直线刚、曲线柔;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等等。我们在考虑构图时,要意识到各种线条将在画面中呈现出不同的“性格”。

img10

作者2005年摄于新疆乌尔禾风城

(1)线条的意味

画面中的线条包括常见的轮廓线、景物间的交接线、明暗分界线、物体结构纹理等一切可见的线条,也包括视觉特性所感知的相类似的景物连线、相互呼应的景物连线及视线方向等。拍摄者要善于从具体的景物中提炼出主要线条结构,把主线条与画面中,其他景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画面构图的主次分明、和谐完整。

(2)分界线

在大自然中,线条通常以物体形状之间的分界线形式出现,如地平线是天空和大地的分界线,海平面则是天空和海洋的分界线等。日常生活环境中“线”无处不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体育馆内的观众座席,街道和田野,等等。

img11

作者2007年摄于罗马梵蒂冈广场

img12

作者2007年摄于莫斯科

(3)直线和曲线

线条的形式大致有直线、曲线、波状线、折线等,不同的线条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心理感受,比如垂直线庄严肃穆严谨;水平线稳定、安详;斜线充满力度,富有运动感;曲线流动而舒展,富有韵律;折线富有跳动感。导演可以利用这些线条的特性来表达人物的某种情感,如地平线、海平面的线条可以给人宁静、安详、平衡、开阔的感觉。

img13

作者2005年摄于加拿大

img14

作者2007年摄于西班牙小镇

img15

作者2007年摄于葡萄牙

树木、脚手架、高楼的线条给人以向上、昂扬的感觉。弯曲的山间小路和河流给人以悠远缠绵的感觉。山峦的曲线和云彩的斜线最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

线条的排列对观众的视线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比如通过两排建筑平行的线条,我们的视线被引向小巷的深处(如西班牙小镇)。

img16

作者2007年摄于罗马

在自然环境中,更多线条的汇聚和交叉是隐含的,需要观者用想象加以补充。在摄影中,人们也可以利用隐含的线条突出主体。比如,在舞台上当一群人对一个中心人物投去注意的目光,这种视线就是一种隐含的线条,它会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那个中心人物。因此当主要角色即将上场时,导演往往会安排群众演员的视线向主角上场的方向看去,这时候的上场人物是最引人注目的。

(4)对角线

在所有的方向线中,对角线是最能推动人们视线的线条。许多景物拍摄都利用对角线构图来突出主体。比如左边两幅照片中的景物就隐含着对角线的构图。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高速公路、路边的树木、平原的田野等都可以利用对角线构图来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

2.画面的节奏

节奏是一种重复的形式,在音乐中每一个小节的重复就形成了节奏。在语言修辞中,节奏表现为短语和词的重复运用,比如排比句式就是用重复形成节奏。在视觉语言中,节奏是指线条、色块和影调的重复。比如,在影视剧中演员对着镜子的表演就产生一种构图的节奏;陷入沉思的主人公坐在体育馆一排排空旷的座椅间也可以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3.光线

光线是构图的重要因素,它在构图中与线条、色彩和影调层次都有密切关系。例如在顺光、逆光、侧逆光等不同光线的条件下,画面构图对天空的处理也会各不相同。在逆光拍摄时,天与景物的反差太大,一般不能把天空摄入画面;而顺光和侧光时,天和景物的反差都在感光的宽容度内,就可以将天空摄入画面。另外由于光线的变化,景物的“色温”也会变化,构图也要随之改变。在同一拍摄地点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光线还会产生不同氛围的画面。

img17

作者2007年摄于葡萄牙

img18

作者2007年摄于古罗马竞技场

img19

作者2007年摄于葡萄牙西海岸

4.色彩

色彩本身就具有强弱、轻重、冷暖、浓淡之分,因此摄影画面的色彩处理必不可少地涉及画面构图的均衡、对比和基调。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运用与绘画不同,绘画是人工调配色彩,而摄影的色彩则是靠大自然的赋予。摄影者要学会观察研究大自然的色彩变化。大自然的色彩四季不同、早晚各异。色彩中还有色温的变化,一年四季色温不同,早晚之间色温也有差异;色彩中还有色调的差别,比如红、黄色就属于暖色调,绿、紫蓝色就属于冷色调;色彩还有性格的不同,比如红色代表热烈,黄色代表庄重,蓝色代表安静,绿色代表生机,黑色代表沉默,灰色代表和谐,等等。色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构图的变化,只有掌握了色彩变化的规律才能够运用色彩为构图服务。

5.层次

层次指的是一幅画面上由各种色彩放在一起所形成的明暗对比,比如黑白照片上有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它们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不同的景物。黑白照片往往是通过黑白之间的级差比例来组成图像的。黑白层次之间的级差,称为黑白阶调。通过人眼的感光,可以看到黑白阶调由深到浅的三百多级阶差,而最好的黑白胶卷的分辨率只能表现128级阶调,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在底片上表现出21级阶调,就可以得到一张黑白层次很丰富的影像了。

层次多少,可以造成影调的软硬之别,每一阶调之间间距越大,层次越少,影调就越硬。影调的软硬选择,取决于拍摄对象和主题的要求,比如拍摄层峦叠嶂,层次越丰富越好,宜采用软调摄影;拍摄池塘新荷,则应采用高调拍摄更有意味;拍摄少女和儿童一般也用软调,层次越丰富越好;但是拍摄特殊人物,比如个性鲜明的领袖或者形象很“酷”的明星,则可以用高调、低调甚至剪影来拍摄。

img20

作者2007年摄于西班牙古镇

img21

作者2007年摄于葡萄牙西海岸

6.虚实

由于摄影机镜头有不同的景深范围,所以虚实在构图中运用得很多。采用虚实对比衬托的方法,可以突出主体,渲染画面气氛,增强纵深感。虚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全虚,也可以稍虚;从画面的主景、后景、前景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前虚或者后虚。正因为如此,虚实在构图中是极富表现力的手法之一。

img22

者2005年摄于加拿大“聆听中国”音乐会

img23

湖北电视台王晓明摄影作品

7.对比

远近、大小、高低,在构图中都是对比的手法。在这些方法中,远近的对比是关键。从透视现象看,景物外观给人的印象是远小近大、远低近高、远窄近宽,远虚近实。在摄影构图中,处理好以上这些对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img24

作者2007年摄于葡萄牙西海岸

img25

作者2007年摄于葡萄牙

以上所谈的构图诸因素在构图中既有独立性,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摄影构图既有基本的规律可循,又是一个充满自由的创作空间。好的构图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拘一格地对各种因素的灵活运用,最终是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使画面形成协调完美的整体。

二、画面的拍摄

1.主体和陪体

主体是影视画面中的主要对象,也是画面构图的重点。它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主要角色也可以是配角。在影视剧中,画面的主体是根据剧情内容的要求来安排的。摄影师在构图中要利用一切手段来突出主体,使其始终是观众注意的焦点。

突出主体是通过光影布置、色彩配置、焦点虚实以及动静对比等方法来实现的。在影视画面中,一个镜头可以表现一个主体,也可以随着场面调度和镜头的运动以及焦点的变化等手法,使画面中的主体不断地发生变化。

陪体是指与拍摄主体有密切关系的对象,是画面中起着陪衬主体作用的风景或人物。陪体也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突出主体、说明主体、帮助主体展示情节的作用,陪体在画面中还可以起到均衡构图、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在影视剧中,许多画面都包含着人与人、人与景之间主体和陪体的关系,这种主体和陪体的关系可以随时发生变化。总之,影视摄影从来离不开主次之分,因此摄影师把握好主体和陪体的关系,对于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和画面的合理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2.景深和环境

景深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拍摄对象在底片上所能获得的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叫做景深。在景深范围内的景物影像清晰,超出景深范围之外的景物影像就模糊不清。导演可以通过对景深的控制,更好地调整观众的视点。景深有大小之分,大景深可以使观众的眼睛漫游在表演区域中的每一个平面,所摄的物像接近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情形,它也允许观众在多个层次的构图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小景深则是把被摄主体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平面里,把其他平面都排除在景深范围之外。小景深常用于把主角与前景或后景中的其他可见的景物分开。

利用小景深可以变换拍摄中的焦点,形成漂移对焦。漂移对焦就是在一个镜头的拍摄中,开始时将焦点对准前面的物体,随着焦面的移动,逐渐使后面的物体清晰起来。导演通常用这种方法强调画面中的某一个主体,以引起观众的格外注意。

环境 是指一个画面中景深范围内的景物,即画面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后景和背景。

前景 是指在主体前面或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或景物。前景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陪体。前景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前景在画面中的位置可以根据画面内容和结构的需要,安置在画面的上下边缘或者左右边缘,甚至可以布满画面。

后景 是指与前景相对应的靠近主体后面的人物或景物。在有前景的条件下,后景有时候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陪体,但多数情况下也还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常常是构成生活氛围的主要成分,它可以丰富画面形象,揭示内容,造成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强空间的深度感。画面中的后景,以俯角度拍摄的效果最为明显。后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称背景,在场面调度和摄影机的调度中,后景和前景也会发生转换。

背景 是指画面中主体背后的景物。背景包括后景、远景中的人物、建筑、天空、大地、山峦,也可以仅仅是人物、静物的衬底:如一面墙、一个台面或者一块布幔。在生活场景中背景可以表现人物和事件所处的时空环境,形成画面的气氛和情调,有助于帮助观众理解主题内容。背景和主体是画面中的图和底的关系,可以衬托出主体和表现空间深度。影视画面的背景还有动态背景和静态背景两种,为了突出主体,拍摄时必须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明暗、色彩、动静和虚实关系。一般而言,背景都要简洁,以便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

三、构图的美感

1.对称和均衡

所谓构图,通常是指在一幅画面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被摄对象的平面结构处理,如果只有一个物体放在画面当中,并不能充分地说明构图的意义。

但是在影视拍摄中,也经常会出现在一个画面里只有单个主体的构图,比如演员的脸部、眼睛特写,等等,所以我们要结合影视剧拍摄的实际讨论构图。对称是画面构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围绕着水平轴和垂直轴应该表现为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结构形式,这种构图使整个画面显得工整、稳定,有庄重、肃穆的感觉,并具有一定的装饰美感。但是如果这种构图运用不当,也很容易使人感到单调、呆板和不活跃。

均衡是构图的一般规则,指的是在结构画面时,以画面的中心为支点,使画面的左右、上下诸结构因素在视觉重量上呈现出均势,起到平衡的作用。均衡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均衡的拍摄是在画面中建立某种秩序的一种方法。

居中放置主体的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印象。比如在“构图示例1”中,在人脸部的周围,似乎有一种均衡的拉力在拉扯着它,由于力量的均衡,因此它始终处于静止和一种完美均衡的状态。

居中虽然是一种典型的均衡构图方式,但是许多艺术家经常故意打破这种均衡,他们认为这种构图是没有生气的,因此,他们总是通过调整主体的位置来获得均衡中的生动感,比如“构图示例2”。在大多数人物的脸部特写中,人像的头部由双肩支撑着,显示出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当拍摄演员面对摄像机说话的时候,摄影机可以将演员脸部的特写,安排在中部偏下一点的位置,如“构图示例1”。这种安排在商业广告、教育节目、电视新闻等节目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img26

韩国影视明星崔智友(图片选自http://bbs.womanfrieod.com)

同样的一个三角形构图,“构图示例2”要比“构图示例1”显得更为生动有趣。这是因为在影视剧的拍摄中,演员的眼睛一般不会直接对着镜头讲话,因为这样会破坏“第四堵墙”给观众造成的幻象。所以摄影师在拍摄单个演员的近景或者特写的时候,通常给演员的视线前面留出相对多一点的空间,将四平八稳的均衡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为演员的视线会在画面中形成一种额外的重量,只有在人物的视线前面多留出一点空间,才能够保证画面构图的均衡感,如“构图示例2”。

当两个被摄主体处于同一幅画面,它们与中心的距离相等和空间比重相当时,我们并不能获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衡构图,因为每一幅画面中必须有一个元素占主导地位,而另一个元素处于稍次要的地位,才能获得突出主体的均衡构图。

“构图示例3”提供了一幅两个人的图像,其中男主角的正面被展示得稍多一些,因此在两个人的平衡构图中,实际上也有主次之分。在“构图示例4”中,右边女主角的图像占主导地位,但兴趣的焦点集中在女配角手指的方向,这是从有一定长度的活动画面中截取的瞬间,镜头中的两个女演员所占的空间重量并不均衡,但是女配角的手势帮助画面实现了平衡。

当摄影机在拍摄几个人面对面的画面时,如果每个人都平均地占有画面,构图就会缺乏深度和动感,人们关注的兴趣点也会被分散。只有当几个头像互相接近,取景框缩小的时候,随着画面中的空间距离的逐渐缩小,画面才会渐渐变得生动起来,才能更有冲击力。

在运动的摄影过程中,导演总是希望画面中的人物距离处于最佳的平衡位置,这就要让运动中的人物之间始终处于均衡的距离。

img27

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剧照(照片选自http://bbs.womanfrieod.com)

导演们为了让观众对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更加关注,常常并不满足画面构图的简单均衡,相反有时候故意制造某种不平衡来突出主要人物,比如用光亮、用环境质感的差别等方法,以造成人为的强调效果。比如“构图示例5”和“构图示例6”。

img28

众人的视线集中于一处作者2005年摄于加拿大“聆听中国”音乐会

img29

用质感差别来突出人物作者2005年摄于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

如果次要的内容分散了关注的焦点,构图会显得杂乱无章,导演必须决定哪是重点,并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的因素来突出重点。比如在“构图示例7”中,画面通过净化的天空背景来映衬人群。利用对比、布局、线条等元素也可以帮助摄影师形成画面中的优势。

img30

净化背景以突出人物作者2005年摄于加拿大“聆听中国”音乐会

2.对比和呼应

对比是把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放在同一画面内进行比较,画面中的比较是通过两者的差异来实现的,其目的是要突出主要对象,或者在对比中突出各自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画面中所表现物像的大小、色彩、色调、质地或者物理属性的对比来突出拍摄主体。例如,在下图中的人物显得十分突出,因为她在明亮的天空映衬下,背景干净,对比鲜明。我们在周围较暗的环境中,很快就会注意到最亮的一点,通过明暗对比可以突出主体。

img31

用天空明朗的色调衬托主体作者2005年摄于新疆乌尔禾

img32

用建筑的直线条衬托人物的轮廓曲线作者2007年摄于突尼斯

呼应也是构图的表现方法之一,是指画面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通过调动光、影、色、虚、实等造型因素,进行合理布局,使画面整体达到均衡、统一和对应的效果。

3.强调与和谐

强调是指当画面中有多个对象同时出现时,采取强调其中一个主要对象的办法使其更为鲜明突出,和谐则是指的多样统一的原则。凡是多样就必然存在差异,有差异而无统一,就会显得凌乱。反之,如果有统一而无差异则会流于单调。因此在多种元素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里时,就要把无序、纷繁的拍摄对象组合成一个主次分明、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比如,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位居中间的人物最容易引起注意。

img33

作者2004年摄于俄罗斯

img34

作者2005年摄于加拿大“聆听中国”音乐会

4.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率是几何学的术语,其定义是指当一条线被分割,如果整条线与较长线段之比等于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之比时,这种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img35

运动主体处于黄金分割点作者2007年摄于葡萄牙西海岸

img36

人像处于黄金分割点作者2006年摄于新疆乌尔禾

拥护黄金分割率说法的人认为,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来拍摄画面时,在线条交叉的任何一点上,都可以为画面中的人物或者景物的拍摄提供理想的构图。比如将一幅画面分为九等份,其水平和垂直线的交叉点正好成为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点不仅表示它是画面中的完美区域和线条的理想比例,而且假如把黄金分割点与线条交叉点结合起来利用的话,可以形成更为完美的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