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导演侯麦和他的封箱之作

法国导演侯麦和他的封箱之作

时间:2022-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国的侯麦和他的封箱之作说到导演侯麦,你下意识就会想到法国,因为除了法国,哪里都不会有侯麦。这40多年来,侯麦两耳不闻外界的喧嚣和潮流,只关注他的道德剧。看侯麦的电影是和一个文化有关系的事儿。那些在街头总是寻找着爱情的法国男男女女,不断地出现在侯麦的影片里。侯麦虽然拍的是日常的琐事,但是他的电影语言,正像他处理台词那样,非常简约。侯麦在拍摄影片的时候,常常给予演员很大的空间,不会有特别明确的指令。

法国的侯麦和他的封箱之作

说到导演侯麦(Evic Rohmev/1920.3.20—2010.1.11),你下意识就会想到法国,因为除了法国,哪里都不会有侯麦。美国的电影导演,相对商业一些;德国的又过于理性;西班牙的显得太热情了;日本的常常会太写实;我们中国的,又过于强调娱乐化。如果侯麦诞生在中国,一定会找不到投资,但是,他在法国从1959年拍出了第一部影片《狮子星座》以后,就用他的16毫米摄影机,接着拍摄完成了6个道德故事(他是比较后面开始用35毫米机器拍摄的),从此没有间断过,一直有人投资。这40多年来,侯麦两耳不闻外界的喧嚣和潮流,只关注他的道德剧。他的道德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道德,他的作品,甚至几乎都不涉及到宗教而是人物从自己的良心出发,在那里反省和自问的道德挣扎。侯麦曾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角色做些什么,而是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想法和认识是什么。”

这么看来,侯麦在今天的新潮面前,是相对保守的。

看侯麦的电影是和一个文化有关系的事儿。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家族文化,群体文化,人们喜欢集聚在一起年夜饭之后,全家热热闹闹地看着小沈阳而乐此不彼;法国的文化,更加个人一点。他们喜欢看电影,在黑暗中独自咀嚼着侯麦。侯麦的电影像拿铁咖啡,里面加了很多奶但是一点都不甜,苦涩里面又有一份浪漫。那些在街头总是寻找着爱情的法国男男女女,不断地出现在侯麦的影片里。有人说,侯麦天天在拍同一个故事,这位儒雅的导演静静地为自己做了一点辩护,他说:“我的电影应该作为一个个系列来看。法国电视台在播放《四季》系列的时候就是每周放一部,那样的观影方式是最完美的。其实我的每部作品彼此都有联系,放在一起看,才能发现其中蕴藏的乐趣。不管你认为我的作品是好是坏,它们都可以互相参照。的确,观众总是告诉我‘你的电影都很类似’,他们没有说错。但是,这无可厚非,因为我就是一个电影作者,我按自己的喜好选择题材和拍摄方式,并且将我的想象投射到胶片上。”

多么自信的导演!

在侯麦那么多的电影里没有死过人,也没有杀过人!他讲述的就是你在巴黎街头会看见的那些男女青年;侯麦的人物常常不停地说话,那大段的画外音和对白,到了侯麦手下,变得那么简约,简约到一个字都不能再少了,但是又那么恰到好处,一个字也不能再多了。所以,你不会觉得话多。侯麦虽然拍的是日常的琐事,但是他的电影语言,正像他处理台词那样,非常简约。他的影片里面,没有那些冗长却毫无意义的画面和镜头,所谓的Real Time(真实时间)到了他的电影里,就被处理得干干净净。

更为简约的是音乐。如今的大片,几乎都是依靠着震耳欲聋的音响在那里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枪炮、打斗、杀戳的喊叫,以及大交响乐的轰鸣,这些都一定要贴近到你的耳边,才算罢休。少了这些音响,影片几乎就没有了表现力。和这一切相反的是,侯麦的电影里,几乎都不用音乐他让你静下心,听见田野里的鸟叫,街道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还有咖啡吧里既安静又卿唧喳喳小声的议论。他把你的耳朵训练得敏感起来,虽然他的人物是那么焦虑不安却总是能听见内心的声音,这时候,你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不是被外界的喧闹震聋了耳朵。正如古典音乐容不得观众席上的一丝杂音一样,侯麦实在太细微,非全神贯注非一人独处,否则不足以领会个中奥妙。

侯麦生于1920年,是作家出身,他从影之初拍摄的六个道德故事,就是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的。与众不同的是,他几乎永远在描写着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而这看似平常的情节,就是他影片的全部。他的影片永远不会混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导演。

86岁的时候,侯麦完成了他的封山作品《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影片讲述的是17世纪的一个爱情故事,根据诺亥·杜尔菲的小说改编。即使到了他最后一部片子的时候,风格一点没有变化,只是远离了现代都市,拍摄了一个非常古典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久远的文学作品,所以影片对白是根据小说中的古代用语描写的。侯麦在拍摄影片的时候,常常给予演员很大的空间,不会有特别明确的指令。但是这一次就不一样了,只要涉及到台词对白的时候,他就非常坚决地要演员按照影片的特质,尤其是要求演员改变他们以往说话的现代感,放慢速度,发音的方式也努力改变,以准确表达这些古代语言。

侯麦喜欢用长镜头,以此来体现生活中的随意和毛边,这就要求演员非常努力,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既要熟悉自己的台词和表演,又要努力符合侯麦的调度,以及不留设计痕迹的表演。到了这部古典片子里,更是困难,那些古代语言,要说得很慢很自如,带着诗意,但同时又要像在那里和人说话交流。

扮演阿斯特雷的女演员和塞拉东的男演员,都是第一次上银幕的非职业演员,侯麦看见他们的时候,觉得他们身上的气质既现代又不现代,还有那么一点古罗马人的美感,于是就选择了他们。在整个电影里,侯麦特别擅长把握演员的表演,所以这两个非职业演员和职业演员在一起演戏的时候,大家都变得那么自如,分不出你我,像回到了当年的环境里。

整部影片是流动的,不仅选景非常漂亮,摄影也非常精美。那些逆光,把每个人物都勾勒出一道金边,女孩子那些透明的金发,细腻的皮肤,几乎让她们成为绘画中的女神;再加上他们穿着麻质的服装,既有质感又很朴素同时又还原了当年纺织工业的水平。

侯麦非常仔细地调度着所有画面,每个人物的站位和走动,都极其讲究,但是永远是不留痕迹的,似乎就是让他们在那里随便发挥着,可是当你再重新仔细看一遍影片的时候,就会发现,里面很多画面的构图,都像卢浮宫里陈列的古典油画,那么绚丽、明亮,有时又充满了一点点哀愁。原本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新意的一个爱情故事,却在侯麦的手下,出自于他的功力和精心的设计,将你深深地打动了。侯麦把色彩、光影与空间的处理,做到了绝对完美的地步,加上这些古老的、带有诗意的台词,于是将时代和人物整体性地结合起来。

这么一个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侯麦再一次地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整部影片没有音乐。但是,大自然中那河里面的流水声,树林里各种鸟叫的叽叽喳喳声,还有风吹草动以后的树叶声,这些声音都丰富极了,它像一个大自然的交响乐,在人物和故事之间支撑起一个影片的质感,让生活在美感中一直冲进你的情绪里,于是在看着侯麦的这部片子时,你就在那里享受到古典艺术的力量和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