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的例子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的例子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学界对这一论题进行过很多探索,形成了众多理论成果。实践策略是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预设目标的关键,是增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实效性的依托。
研究创新_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三)研究创新

本论题研究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着力拓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视角,推进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的发展,探索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的新图景。

1.立足系统框架研究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

论题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推进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系统化。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学界对这一论题进行过很多探索,形成了众多理论成果。但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于个别化研究,缺乏系统性和体系性。因而,本论题着力推动系统化研究,把握当代青少年成长阶段、成长环境、现实状况的系统化,增强历史轨迹、理论支撑、策略选择的系统性,以系统化推动论题的向前发展。本论题研究从问题着手,从理论出发,立足当代视域和系统框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系统回顾历史和借鉴别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的实际,回应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

2.探索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实践策略

本论题研究力求探索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实践开展提供指导。实践策略是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预设目标的关键,是增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实效性的依托。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实效性的增强,尤其是持续、科学、系统地开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需要从战略的层面系统地加以研究和思考,从战术的层面全面部署和落实。本论题研究既牢牢把握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学科属性,又紧扣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新实践、新发展,紧密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实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科学性和研究性相结合,着力从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时代境遇、先进理念、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使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策略,既来自于实践的总结提升,又指导和推动现实实践;既体现对现实的具体把握,又体现对未来的前瞻思考,力求实现历时态、共时态、现实态的有机统一,切实增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性。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

(4)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53.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0.

(7)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J].中国教育报,2000-10-11.

(8)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J].光明日报,2011-10-31.

(9)张曙光.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詹小美.民族精神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11)卞敏.中华民族精神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12)陈金龙.改革开放与民族精神[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社,2008.

(13)宇文利.中华民族精神现当代发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欧阳康.文化反思与价值建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王利华.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16)刘献君.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民族精神的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杨先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18)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7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555.

(19)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香港:香港增附三版,1964:5-6.

(20)杨叔子,等.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

(21)唐凯麟,李培超.民族生存发展的深层透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观照和现代价值审视[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2)冯秀军.民族精神及相关概念试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

(23)胡际童.民族精神教育浅论[J].教育研究,2009(1).

(24)党颖.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民族教育研究,2011,21(增刊).

(25)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12).

(26)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J].哲学研究,1991(5).

(27)刘纲纪.略论中华民族精神[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28)罗韬.关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7).

(29)吴丹.浅谈高校民族精神教育[J].教育探索,2011(4).

(30)冯秀军.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2).

(31)吴丹.浅谈高校民族精神教育[J].教育探索,2011(4).

(32)孙作顶.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究[J].现代传播,2011(7).

(33)李永干,刘亭.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8).

(34)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2.

(35)杨治华.中美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36)田玉敏.韩国的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4).

(37)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8)卡扎米亚斯,等.教育的传统与变革[M].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9)奥利维尔·如恩斯.为什么20世纪是美国世纪[M].闫循华,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0)韩国教育课程,教科书研究会.韩国教科教育课程之变迁[M].首尔:大韩教科书株式会社,1990.

(41)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许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2)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M].刘建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3)岸根卓郎.我的教育论(真·善·美的三位一体化教育)[M].何鉴,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70.

(4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4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47)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