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育创业精神

培育创业精神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导入王涛与他的“万和春”青岛民营“万和春”商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涛,是青岛职业学校93届烹饪专业毕业生。是创业精神给了他力量,使他得到了成功。问题是他们缺少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且要树立科学的创业观,用创业精神来支撑新的谋业之路,这是时代精神的必然反映。

案例导入

王涛与他的“万和春”

青岛民营“万和春”商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涛,是青岛职业学校93届烹饪专业毕业生。一名职校毕业生在短短几年中成为拥有10个连锁店、固定资产达900多万元的经营者,是改革开放给了他机遇,是创业精神给了他力量,使他得到了成功。

王涛同学在1993年毕业前,由于他学习刻苦,专业技能在学校名列前茅,用人单位纷纷指名要他。但他拒绝用人单位的招聘,说服父母接手父亲开办的小餐馆,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万和春”餐馆是个个体经营,营业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小饭店,又地处青岛威海路不起眼的地段,营业额不高,帮工也少,许多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干。店里从采购、进货、初加工、切配、蒸煮全要自己亲自过问。当顾客多时,还要参加柜台站位或跑堂工作。晚间还要进行卫生大扫除和餐具消毒,他真正尝到了创业经营的艰辛。加工排骨米饭是父亲多年摸索积累起来的烹调技艺,有一整套烹调诀窍和调料配方。王涛接班后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改变小锅小灶眼烹制的老办法,采用现代化炊具进行加工,亲自烹调,品尝对比,最后终于做出口味纯正的沙锅排骨饭。于是营业额迅速增加,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万和春”排骨沙锅米饭被评上青岛目前十大特色小吃,上了广播电视和报刊。饭店的固定资产也从七位数向八位数发展。“万和春”商贸有限公司下辖连锁店已有10个,岛城人民一提起排骨沙锅米饭就自然会说出“万和春”,许多人都要慕名专程前往品尝。

【点评建议】王涛创业做出了成绩,也获得荣誉,为职业学校毕业生走自谋职业、自我创业的道路树立了榜样。是创业精神给了他力量,使他得到了成功。

在我们有些大学毕业生中间,有些同学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他们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总是埋怨自己学历低、机会少,总希望好运有一天突然到来。其实,机会和好运总是在他们等待和消极中偷偷地溜走。问题是他们缺少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基础知识

一、创业精神是时代的灵魂

1.创业精神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1世纪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经济多元化、资源市场化的激烈竞争,既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压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创业是就业的延伸和扩展,自主创业就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理智选择,这是新世纪对人们谋业就业提出的观念的变革和要求。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且要树立科学的创业观,用创业精神来支撑新的谋业之路,这是时代精神的必然反映。有志的大学生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开创自己成功的谋生之路。

2.创业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特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创业和创新型人才。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一个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而无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创业能力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新时代的成功者。相反,一个并不具有一技之长而却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创业能力的人,却有可能使那些具有技术的人成为自己的伙伴和助手,有可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社会竞争的胜利者。正因为这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召开“面向21世纪的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21世纪的人都应掌握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普通教育的护照”;第二本是“职业教育的护照”;第三本是“创业教育的护照”。并特别指出,第三本护照同前两本护照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其学术和职业的能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毫无意义。

3.创业精神是青年前进的动力

创业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着青年一代,也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广大青年要认清形势,珍惜机遇,立志高远,自强不息,坚定地按照党和政府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

二、创业意识的培养

1.创业的内涵

所谓创业,是指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一般可以从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加以理解。创业从性质来看,可以是学业、事业、专业、家业、产业;从类别上看,可以是各行各业,各种职业和岗位,所谓“三百六十行”;从范围来看,有个人的小业,集体的中业,国家、社会的大业;从过程来看,有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成就阶段。

创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学生担负着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一定要树立创业意识,把工作看作事业,把岗位看作创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成就,做出贡献。

2.创业与谋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素质劳动者的职前教育,同学们毕业后就要谋取职业,职业主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

谋业是一个人由家庭成员变为社会成员的必由之路,是青年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了解自己、开发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劳动者的过程,因此谋业的过程应该就是创业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业的始点也就是自己创业的起点,只有在创业中谋业,所谋得的职业才是自己最满意的;也只有在谋业中创业,才能在所谋取的职业中干出一番事业。很多青年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一身朝气,有满腔热情,可是他们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谋业之路。其实,路就在脚下。在人生的征途中,只要你肯去开拓,去寻找,就会找到施展才华的天地。有人说谋业难,创业更难,但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现在我国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的人生道路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谋业”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谋业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自己选择职业方向,寻求职业岗位,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二是自己设计自己,自己塑造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三是自己寻求朋友和社会的支持,经受困难、挫折乃至失败的考验,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择业谋业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过程,虽然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寻找自己宽阔的人生之路,成才之路和创业之路。

3.创业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业的基础和核心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事物或发现创造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通俗点说,就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自己想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自己做到了;这就是创新。新时代的创业精神主要是指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人类进步。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既是为社会多做贡献的需要,也是个人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能力,问题在于能不能自觉地挖掘自己的创新意识。历史上司马光破缸救伙伴,超出了平常小孩思维的常规,这就是创新。所以,创新既包括发明创造,也包括工作的新方法,看问题的新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创新比比皆是,例如,人们在房屋装饰中在墙上要钉个钉子,通常钉子容易弯曲,墙壁也容易剥落,有人在钉子上套上个厚的泡沫塑料,在墙上贴上一块沾胶带,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学校教育中数学的一题多解、作文的新意就是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1999年,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对全国31个省市的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60%的人认为创新能力极为重要;76.8%的人对自己创新能力表示自信;65.30%的人喜欢寻找事物的起因。

所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实践拓展

下面介绍一位大学毕业生不图从业求创业的故事,从小李不图从业图创业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小李,1997年某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他主动放弃了经过竞争得来的优越的就业岗位到上海自谋出路。从跨出校门到加入社会,从打工仔到小老板,三年中品尝了创业的甜酸苦辣。

1997年6月,毕业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小李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成了大家共同的心病。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南通东丽公司这家世界著名纺织企业在南通投资的大型外资企业来校招聘。这家企业应聘者达200余人。经过激烈的考核竞争,小李十分幸运地成为26名入选者之一,为此他充满喜悦和骄傲。可是,正式上班却定于1998年春节以后,小李只好在家焦急地盼着这半年等候期的早日消逝。

按理,小李是南通东丽的“准职员”了。可世事难料,一个电话改变了他一生的选择。

小李的一位初中同学从上海打来电话,说为他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电脑文印工作,月工资800元,建议他去试试,合适就做,不合适再去东丽。小李这只农家的“井底之蛙”抱着见见大世面的好奇心态,初闯上海滩。11月初,来到一家颇有档次的柯达照相馆(兼营打字、复印、名片等业务)。初来乍到,小李心里没底:虽在学校里学过电脑,但论打字,在校时一分钟冒不出20个字,说排版,心里只有个大概,说做名片,更是闻所未闻。但他却有一股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把压力变成动力,夜以继日地学习,如饥似渴地钻研,白天认真做生意,晚上泡在电脑上,啃了两个月的硬骨头,学到了一手好技术,赢得了顾客的赞许和老板的信赖。

1998年元旦前夕,几乎被小李淡忘了的南通东丽公司发来的上班通知书,又一次打乱了他日趋平静的心态,在他面前摆着去留两难的抉择。留!眼睁睁地失去了一份好不容易才争到手的稳定的工作——打工毕竟是不稳定的、艰辛的。走与留的选择将决定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小李茫然、困惑了。老板为了挽留他,找他谈心,给他加工资、加奖金。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留在上海。这不是因为老板的优厚待遇,也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他之所以选择不走,是因为东丽的这份工作虽稳定、舒适,却不一定有更大的发展;他之所以选择留,是因为在如今的滚滚商潮中,有着他更多学习的机会,有一片他想干出一番事业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既然决心留下来,就有了决不甘当一辈子打工仔的好算盘。

经过再三权衡,小李与老板签了一年的合同。在这一年里,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他一方面潜心钻研业务,学会处理突发事件,掌握经营之道的真实本领;另一方面,他省吃俭用,积累资金,所有的“双休日”都加班,以换取双份报酬。“苦怕什么!我还年轻。”这是他对自己的格言。

一年以后,小李用他一年的1万元积蓄,又向亲朋借了2万元,在上海的闹市区租了一间小小的门面,开张了在上海滩的小商店。创业艰难,10天装修,把小李累得几乎吐血。但是,开张6个月,他不但还清了债务,9个月后,他还出资1.5万元帮助哥哥开了一个同样的小店。2000年年初,他又帮一位同学开了一个店。现在,他又在筹划为过去曾借给他钱的另一位同学再在上海开店。

小李的务实勤奋、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精神,谱写了他平凡的创业之路、人生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