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的两种手段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的两种手段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社会掌握了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早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习俗就已经开始发挥社会控制的功能。与法律相比,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范围更加广泛,是人类社会控制个人行为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社会控制的手段_社会学教程新编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

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指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总称。社会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社会掌握了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这些手段种类繁多,罗斯曾提出了包括法律、道德、舆论、风俗、习惯、宗教等几十种控制工具,美国社会法学的创始人庞德则将最重要的控制手段归结为三种:宗教、道德和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手段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会有此消彼长的变化,也会有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手段出现,它们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构成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系统。

(一)习俗

习俗就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通过互助和模仿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它是最古老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早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习俗就已经开始发挥社会控制的功能。如果仅就社会控制的范围而言,恐怕没有任何一种控制手段可以比习俗更为广泛,它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从日常起居到价值判断,习俗都以一种惯性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习俗具有广泛性、自觉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

(二)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人们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总和,它是由风俗习惯演化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是非善恶的观念,对于有利于人类共同生活的行为,社会会给予褒奖和赞扬,使行为者的声望得到提高;对于不利于共同生活的行为,社会则会给予谴责和贬斥,使行为者的声望受到损伤。道德规范便在这一褒一贬中渐渐形成。道德的控制作用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在良知来实现,违反习俗的行为,不会引起很大关注,但违反了道德,就会受到社会舆论和良心的谴责。与习俗相比,道德的控制力度显然更强一些。道德是一种内化了的行为规范,人们遵守道德只能是自觉自律的行为。与法律相比,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范围更加广泛,是人类社会控制个人行为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学家孙本文在论及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时曾说:“法律为强迫的,道德是自愿的。法律的标准,往往切近于事实;而道德的标准,则往往接近于理想。故法律的目标,常在维持现实的社会秩序,而道德的目标,则于维持秩序之外,又有促进社会进步的期望。法律仅能控制人类显著的外表行为,而道德则能控制个人一切潜伏与琐屑的行为,故道德可以济法律之穷。”[5]可见,道德控制是法律控制的最重要补充,在社会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宗教

宗教是一种与神相关的信仰和规范体系,起着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作用。宗教的规范体系主要体现在宗教仪式和宗教教规,它以仪式和信仰的方式,为信仰者确立了何者为真,何者为善,将诸如行善、怜悯、诚实等价值和信念内化为教徒的自觉行为,并由此督促人们按照宗教象征所表达的价值生活。宗教的约束力来自于对神的信仰,越是虔诚的教徒越能严格约束自己。在教徒看来,神是全知全能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违反教规将会受到神的惩罚。佛教认为,众生有善恶之分,顺理利人是善的活动,违理损人是恶的活动,佛经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教也极为重视道德修养,被誉为道教教主的老子说过:“重积德则无不老。”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特殊手段,宗教的控制作用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存在较大差异。

(四)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有效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手段。法律出自国家,一经产生便具有了阶级性、普遍性、国家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征。阶级性是指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普遍性是指法律的约束力遍及全体社会成员和所有社会群体,不存在不受其约束的特权阶层;国家强制性是指法律的实施以国家暴力机器的特殊强制力为后盾,一旦触犯法律,就必将受到惩罚;稳定性是指法律经由严格的程序制定并颁布,在一定的时期内将保持不变,以确保规范的明确和执行的有效。作为最具制度性的行为规范,法律不仅可以通过教育、威慑、惩罚三种方式实现调节个人行为、阶级关系的作用,而且能够担负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组织任务,是实现国家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至为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在现代社会,法律的社会控制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其功能也越来越强。

(五)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大众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发表的议论、评价,简称舆论。由于社会舆论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评判基础之上,表达的是多数人的共同心理倾向,能够营造特有的环境氛围,使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自觉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因此,不仅能够对社会成员形成约束或导向作用,对社会环境也能起到相当大的监督作用。就实现社会控制的作用机制而言,社会舆论同道德很相似,即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进行褒扬或批评,从而起到或引导或遏制的控制作用。

社会舆论可以是公众自发形成的,也可以由政府部门或某一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报刊、电视、网络)广为宣传而形成。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各种传播媒介持续的向公众输送某种经过选择的资料和观点,以及对这些资料和观点的分析与评价,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成员形成某种有倾向性的社会舆论,或破坏或维护社会现有秩序。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舆论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愈益增强,如何通过控制大众传媒引导、塑造社会舆论,强化道德控制机制,加强舆论监督作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社会控制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