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哪种疟原虫引起的临床病症最严重

哪种疟原虫引起的临床病症最严重

时间:2022-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寄生虫病药是指能杀灭、抑制寄生虫,或使之排出体外的药物。根据其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抗疟药、抗阿米巴病药、抗滴虫病药、抗血吸虫病药、抗丝虫病药和抗肠蠕虫药等。抗疟药是指预防和治疗疟疾的药物。用药期间发现黑尿、严重贫血时立即停药。临床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特别对耐氯喹虫株感染及抢救脑型疟疾疗效较好。大剂量可使动物致畸,故孕妇慎用。疟原虫对此药很少产生耐药

第二十九章 抗寄生虫病药

学习目标

■甲硝唑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吡喹酮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其他抗寄生虫药的作用环节和临床应用。

抗寄生虫病药是指能杀灭、抑制寄生虫,或使之排出体外的药物。根据其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抗疟药、抗阿米巴病药、抗滴虫病药、抗血吸虫病药、抗丝虫病药和抗肠蠕虫药等。

第一节 抗 疟 药

抗疟药是指预防和治疗疟疾的药物。疟疾是由按蚊传播使人感染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临床特点是周期性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可有脾肿大、贫血等症状。现有抗疟药中尚无一种药物能对疟原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有杀灭作用,因此,必须了解疟原虫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才能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药物。

一、疟原虫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环节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后两者又称良性疟。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和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如图29-1所示。

图29-1 疟原虫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环节示意图

(一)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可分为以下各期:

(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受感染按蚊叮咬人体时,将其唾液中的子孢子输入人体,经血液潜入肝细胞,进行裂殖体增殖。此期无症状,为疟疾的潜伏期。乙胺嘧啶对此期疟原虫有效,可发挥病因预防作用。

(2)红细胞内期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形成的大量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并破坏红细胞,释放出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再加上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变性蛋白,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即疟疾发作。从红细胞内逸出的裂殖子又复进入红细胞进行发育。如此周而复始,每完成一个无性生殖周期,引起一次症状发作。对此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能控制临床症状发作。

(3)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有两种遗传类型,即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它们同时进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完成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后,即全部由肝细胞释放,进入红细胞内期。而迟发型子孢子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称休眠子),然后才开始并完成其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并向血液释放裂殖子,引起间日疟复发。能杀灭继发性红细胞外期的药物,如伯氨喹,对间日疟有根治(阻止复发)作用。恶性疟和三日疟原虫无继发性红细胞外期,故无须用药进行根治。

(二)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一方面不断进行裂体增殖,同时也产生雌、雄配子体。按蚊在吸入血时,雌、雄配子体随血液进入蚊体,二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接传染源。能抑制雌、雄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的药物,如乙胺嘧啶,则有控制疟疾传播的作用。

二、常用抗疟药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 喹(chloroquine)

氯喹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类衍生物。

【药动学特点】氯喹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 h血药浓度达高峰。在红细胞内的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0~25倍。而在被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的浓度又是正常红细胞内浓度的25倍,为杀灭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而迅速控制症状创造了良好条件。该药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在肝、脾、肺、肾组织中的浓度是血浆浓度的200~700倍,主要在肝中代谢,部分(10%~25%)以原型从肾脏排泄,因其代谢和排泄较慢,所以维持作用时间长。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疟原虫作用

氯喹对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其特点是显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多数病例在用药后24~48 h内发作停止,48~72 h内血中疟原虫消失。氯喹是目前临床用于控制各种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对红细胞外期无效,既不能作病因性预防,也不能根治间日疟。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

氯喹能杀灭阿米巴滋养体,在肝组织内浓度比血药浓度高数百倍,对阿米巴肝脓肿有效,但对肠内阿米巴病无效。

3.抗免疫作用

大剂量氯喹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

(1)治疗疟疾时,不良反应较少,一般可能出现的反应有:轻度头晕、头痛、眼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皮疹、耳鸣、烦躁等。反应大多较轻,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长期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视力和听力障碍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故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视力、听力、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发现异常立即停药。

(3)大剂量或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心脏毒性常见过缓型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故禁止静脉推注或与奎尼丁等具有心脏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

(4)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奎 宁(quinine)

奎宁是奎尼丁的左旋体,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知识链接

脑型疟

脑型疟疾是指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凶险型疟疾,多数是由恶性疟疾发展而来。其症状在发病一至数天后即可出现,病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抽搐和体温急骤上升,后进入昏迷。病情发展迅速、严重,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必须早期诊断,积极抢救。在夏秋多蚊季节,对一些流动频繁者,特别是儿童患有高热、抽搐、昏迷症状的病人,不可忽视脑型疟疾的可能,以免错失诊断和抢救良机。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奎宁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杀灭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但疗效不及氯喹而且毒性较大,作用时间短,但极少产生耐药性,且与氯喹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主要用于治疗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严重的脑型疟,可用奎宁静脉滴注,作用快,疗效显著,有利于对昏迷病人的抢救。

【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毒性大,不良反应重,一次剂量超过3 g即可中毒,致死量约为8 g。

1.金鸡纳反应

表现为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和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暂时性耳聋,一般停药后可恢复。

2.心血管反应

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延长不应期,减慢传导,故心脏疾患者慎用。静脉滴注时须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和呼吸,禁止静脉推注。

3.特异质反应

少数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病人可导致急性溶血,发生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黑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药物溶血史者禁用。用药期间发现黑尿、严重贫血时立即停药。

4.兴奋子宫平滑肌

可诱发早产、流产,故孕妇禁用。

青蒿素(artemisinin)

青蒿素是我国学者从黄花蒿中提取的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新型抗疟药。

口服吸收迅速,易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代谢与排泄均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不易彻底杀灭疟原虫,故复发率较高,应反复给药。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能快速、有效杀灭各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临床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特别对耐氯喹虫株感染及抢救脑型疟疾疗效较好。复发率高是其最大的缺点,口服给药时近期复发率可达30%,与伯氨喹合用,可使复发率降至10%左右。近来发现疟原虫对青蒿素也可产生耐药性,与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不良反应少,偶见四肢麻木、心动过速、腹痛、腹泻等。大剂量可使动物致畸,故孕妇慎用。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primaquine)

伯氨喹是人工合成的8-氨基喹啉类衍生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 h内血药浓度达高峰。体内代谢迅速,肾排泄快。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伯氨喹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迟发型子孢子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目前用于预防复发、根治良性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首选药物。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效,不能单独用于控制疟疾临床症状,通常需与氯喹等合用。疟原虫对此药很少产生耐药性。

【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毒性较大,应用时应加以警惕。

1.毒性反应

治疗量即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发绀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2.特异质反应

课堂互动

对间日疟发作的病人,应如何选药治疗才能达到根治目的?

少数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特异质患者服用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表现为紫绀、胸闷、缺氧等症状。服用本品后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如变黑色,为溶血的表现,应及时处理。G-6-PD缺乏者禁用。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乙胺嘧啶属人工合成的非喹啉类抗疟药。口服吸收慢而完全,主要分布于肺、肝、肾、脾等组织。肾排泄缓慢,t1/2为4~6 d。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乙胺嘧啶对各型疟原虫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子孢子均有抑制作用;对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的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对已发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效;不能直接杀灭配子体,但含药血液随配子体被按蚊吸入后,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有性增殖,起阻断传播的作用。

乙胺嘧啶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作用持久,服药一次,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对疟疾的急性发作无效。

作用机制为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二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影响核酸的合成,导致疟原虫失去繁殖能力。

【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常规用药不良反应轻微。长期较大剂量服药可干扰人体的叶酸代谢,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停药或应用甲酰四氢叶酸可逐渐恢复。此药带有甜味易被儿童误服而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紫绀、惊厥甚至死亡,故应妥善保管。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所引起,包括肠内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包囊、小滋养体和大滋养体三种生活形态。包囊无致病性,是传播疾病的根源。当包囊被人吞食后,在肠内发育成小滋养体,小滋养体侵入肠壁,形成大滋养体,损害肠壁组织,引起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即肠内阿米巴病。当肠壁的大滋养体侵入血管时,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肺、脑、心包等组织形成脓肿或溃疡,称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肺脓肿等。当机体免疫力增强时,肠内的大滋养体又变成小滋养体,进而变成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是传播阿米巴病的根源。现有的抗阿米巴病药物主要杀灭大、小滋养体,对包囊几乎没有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合理选择药物,彻底消灭大、小滋养体,杜绝包囊的来源,达到根治和防止传播的目的。根据作用部位不同,可将药物分为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药、抗肠内阿米巴病药和抗肠外阿米巴病药三类。

(一)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药

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

甲硝唑为人工合成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口服吸收良好,能迅速分布于全身,包括脑脊液。药物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及原形药主要由肾排泄,小部分经阴道、乳汁、唾液及粪便排泄。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对肠内、肠外阿米巴大、小滋养体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高效、低毒的首选药。因甲硝唑在肠腔内浓度偏低,单用治疗阿米巴痢疾时,复发率高,须在甲硝唑控制症状后,用抗肠内阿米巴病药继续治疗,以减少复发。甲硝唑对无症状排包囊者治疗无效。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40岁,因腹痛、腹泻一天在当地诊所就医。患者大便呈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粪检发现阿米巴滋养体(+)。给予甲硝唑治疗,1次0.6 g,3/d,连服7 d后,症状消失。但数月后患者又常觉下腹部胀痛,且常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内混有脓血,粪便检查发现有滋养体和包囊。试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抗滴虫作用

对阴道毛滴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阴道毛滴虫病的首选药。已婚夫妇应同时服药,以达到根治目的。

3.抗厌氧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和所有厌氧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脆弱类杆菌 感染尤为敏感。具有疗效高、毒性小、应用方便的特点。临床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败血症、菌血症、坏死性肠炎、产后脓毒症、中耳炎、盆腔炎、腹膜炎、骨髓炎、牙周炎及口腔感染等;用于阑尾结肠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可降低或避免手术感染。

4.抗贾第鞭毛虫作用

甲硝唑对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目前治疗贾第虫病的最有效药物。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炎、口腔金属味等,一般不影响治疗。

2.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及感觉异常等。大剂量和长疗程时,可出现共济失调、精神错乱、抑郁、不安、癫痫样发作等。

3.过敏反应

少数人可发生皮疹、白细胞轻度减少等,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4.醉酒反应

可干扰乙醛代谢,如服药期间饮酒,可致乙醛中毒,出现面红、头痛、恶心、嗜睡、血压下降等现象。

【用药须知】

(1)用药期间和停药一周内禁饮酒和含酒精饮料。

(2)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

(3)动物实验证明,长期大剂量使用有致癌作用,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替硝唑(tinidazole)

替硝唑与甲硝唑相似,但半衰期较长(12~14 h),口服一次,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72 h,对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疗效与甲硝唑相似而毒性略低。临床也可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和厌氧菌感染等。

(二)抗肠内阿米巴病药

卤化喹啉类

包括喹碘仿(chiniofon)、双碘喹啉(diodoquine)、氯碘羟喹(clioquinol)等药物,为含碘的喹啉类衍生物。

本类药物口服吸收少,肠腔内浓度高,组织内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故仅用于肠内阿米巴感染的治疗。临床用于轻症、慢性阿米巴痢疾及无症状带包囊者,可起到根治和切断传染源的效果。对急性阿米巴痢疾疗效差,须与甲硝唑合用。

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是腹泻。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炎。对碘过敏者禁用。

二氯尼特(diloxanide)

是目前最有效的杀阿米巴包囊药。口服后主要靠其未吸收部分杀灭阿米巴原虫的囊前期,对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排包囊者有良好疗效。对于急性阿米巴痢疾,单用二氯尼特疗效不佳;但在甲硝唑控制症状后再用二氯尼特肃清肠腔内的小滋养体,可有效地预防复发。对肠外阿米巴病无效。

不良反应轻微,偶见呕吐和皮疹等。

巴龙霉素(paromomycin)

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不易吸收,肠腔内浓度高,通过直接杀灭阿米巴滋养体和抑制肠道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共生菌发挥抗肠内阿米巴病作用。临床用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治疗,对慢性者无效。不良反应轻,仅有胃肠不适和腹泻。

(三)抗肠外阿米巴病药

氯 喹(chloroquine)

氯喹为抗疟药,也具有杀灭阿米巴大滋养体作用。口服吸收完全,在肝中浓度高,可超过血浆浓度200~700倍,但肠道内浓度很低。临床可用于甲硝唑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脓肿病人,对阿米巴肺脓肿亦有效。对阿米巴痢疾无效,应同时与抗肠内阿米巴病药合用,以防复发。

二、抗滴虫病药

滴虫病主要是指滴虫性阴道病,由阴道毛滴虫所引起,也可寄生于男性泌尿生殖道内,引起感染。抗滴虫病药有甲硝唑、乙酰胂胺等。

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

甲硝唑为治疗滴虫病的首选药。对耐甲硝唑虫株感染时,可改用乙酰胂胺局部给药。详见本章第二节。

乙酰胂胺(acetarsol,滴维净)

为五价胂化物,因毒性较大,仅外用治疗阴道滴虫病。将其片剂置于阴道穹隆部有直接杀滴虫作用。此药有轻度局部刺激作用,使阴道分泌物增多。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流行于我国的血吸虫病主要由日本血吸虫所致。酒石酸锑钾是最早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特效药,但因需静脉给药,且对心脏、肝脏毒性大,现已被疗效高、疗程短、毒性低、可口服的广谱抗血吸虫药吡喹酮所取代。

吡喹酮(praziquantel)

吡喹酮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 h达血药浓度高峰,经肝脏代谢,原药及代谢物主要由肾排泄,体内无蓄积作用。t1/2为1~1.5 h。

【药理作用】为广谱抗吸虫药和驱绦虫药。对日本血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姜片虫及绦虫均有作用。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疗程短和口服方便等优点,为目前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吡喹酮增加虫体表膜对Ca2+的通透性,干扰虫体内的Ca2+平衡,提高肌肉活动,致使虫体发生痉挛性麻痹,不能附着于血管壁,随血流进入肝脏而被消灭。

【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急性、慢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各型血吸虫病。能迅速退热和改善全身症状。

也可用于肝脏华支睾吸虫病、肠吸虫病(如姜片虫病等)、肺吸虫病及绦虫病的治疗。

【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如腹痛、恶心等)和神经肌肉反应(如头昏、头痛、乏力、肌肉酸痛、肌束颤动);个别病人可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禁用。少数患者有心电图异常,偶见低血钾及过敏反应。

二、抗丝虫病药

丝虫病是由丝状线虫所引起的一种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丝虫有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丝虫的发育分为两阶段: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发育为丝状蚴;丝状蚴进入人体后在淋巴管或淋巴结内寄生发育为成虫。雌、雄虫交配后,雌虫产微丝蚴存在于周围末梢血液和淋巴液中,是传播的根源。蚊子为传播媒介。主要症状有淋巴管炎、乳糜尿、橡皮肿等。

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海群生hetrazan)

乙胺嗪口服吸收迅速,能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与体液,体内代谢迅速,t1/2约为8.5 h。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乙胺嗪对斑氏丝虫、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是临床抗丝虫病的首选药。用药后能使微丝蚴虫体肌肉痉挛而脱离寄生部位,从周围血液迅速聚集到肝微血管中,使其被吞噬细胞所消灭。对成虫作用较弱,需连续数年反复治疗才能彻底消灭成虫。

【不良反应】 乙胺嗪本身无明显毒性,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头痛、无力等。但因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死亡释放出大量异体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则较明显。表现为畏寒、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需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课堂互动

说出治疗滴虫病、血吸虫病、血丝虫病的首选药。

用于驱除或杀灭寄生于肠道寄生虫的药物称为抗肠蠕虫药。肠道蠕虫包括绦虫、蛔虫、钩虫、蛲虫、鞭虫、姜片虫等。不同蠕虫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蠕虫感染正确选药。见表29-1、表29-2。

表29-1 抗肠蠕虫药的作用及用药须知

表29-2 抗肠蠕虫药的选用

【制剂和用法】

氯喹 片剂:0.25 g。口服,治疗疟疾:第1天先服1 g,8 h后再服0.5 g,第2、3天各服0.5 g。预防:每次0.5 g,1周1次。治疗阿米巴病:每次0.25 g,3~4/d,3~4周为一疗程。极量每次1 g,1日2 g。

奎宁 片剂:0.3 g。口服,1次0.3~0.6 g,3/d,连服5~7 d。注射剂:0.25 g,0.5 g。1次0.25~0.5,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毫升含0.5~1mg后静脉缓慢滴注。

青蒿素 片剂:50mg,100mg。口服:先服1 g,6~8 h再服0.5,第2、3天各服0.5。疗程3 d,总量为2.5。直肠给药:一次0.4~0.6 g,0.8~1.2 g/d。

伯氨喹 片剂:13.2 mg。口服,4 d疗法:1日4片,连服4 d。8 d疗法:1日3片,连服8 d。14 d疗法:1日2片,连服14 d。

乙胺嘧啶片剂:6.25mg,25mg。口服,预防疟疾:每次25mg,1周1次。每次50 mg,2周1次。抗复发治疗:每次50mg,连服2 d。

甲硝唑 片剂:0.2 g。治疗阿米巴病:每次0.4~0.8 g,3/d,5~7 d为一疗程。滴虫病:每次0.2 g,3/d,7 d为一疗程。厌氧菌感染:0.2~0.4 g,3/d。注射剂:50 mg/10 ml,100 mg/20 ml,500 mg/100 ml,1.25 g/250 ml,500 mg/250 ml。治疗厌氧菌感染:每次500 mg,静滴,20~30 min滴完,8 h1次,7 d为一疗程。小儿每次7.5mg/kg。

替硝唑 片剂:0.5 g。治疗阿米巴病:1日2 g,服2~3 d;小儿1日50~60mg/kg,连服5 d。滴虫病:每次2 g,必要时重复一次;或每次0.15 g,3/d,连用5 d,须男女同治以防再次感染;儿童每次50~70mg/kg,必要时重复一次。厌氧菌感染:2 g/d,1/d。重症厌氧菌感染:1.6 g/d,分1~2次静滴,20~30min滴完。

喹碘仿 片剂:0.25 g。口服,1次0.25~0.5 g,3/d,连续服用10 d为一疗程。

双碘喹啉 片剂:0.2 g,0.6 g。口服,每次0.6 g,3/d,共14~21 d。

氯碘羟喹 片剂:0.25 g。口服,1次0.25~0.5 g,3/d,共10 d。

二氯尼特 片剂:0.25 g,0.5 g。口服,1次0.5 g,3/d,共10 d。

巴龙霉素 片剂:0.1 g,0.25 g。口服,1次0.5 g,4/d,共5~10 d。

复方乙酰胂胺 片剂:每片含乙酰胂胺0.25 g,硼酸0.03 g。1次1~2片,塞入阴道穹隆部,1日1~3次,10~14 d为一疗程。

吡喹酮片剂:0.25 g。口服,治疗血吸虫病:1次10mg/kg,3/d。急性血吸虫病连服4 d,慢性血吸虫病连服2 d。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或其他肝吸虫病:总量120 mg/kg,4 d疗法。脑型囊虫症:总量180mg/kg,9天疗法;间隔3~4月进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姜片虫:5~15 mg/kg,顿服。包虫的术前准备:25~30mg/kg,共6~10 d。

乙胺嗪 片剂:50mg,100mg。口服,治疗血丝虫病,1 d疗法:1.5 g,1次或分2次服;7 d疗法:1次0.2 g,3/d,连服7 d。

阿苯达唑 片剂:0.1 g,0.2 g。口服,蛔虫、钩虫、蛲虫感染:0.4 g,顿服。绦虫感染:10.8 g/d,共3 d。囊虫病:每次0.2~0.3 g,3/d,10 d为一疗程,间隔15~21 d,共2~3疗程。包虫病:每次5~7 mg/kg,2/d,30 d为一疗程,重复数疗程,间隔2周。华支睾吸虫病:8 mg/kg·d,共7 d。旋毛虫病:24~32mg/kg·d,共5 d。

甲苯达唑 片剂:0.1 g。口服,蛔虫、钩虫、鞭虫感染:0.1 g/d,早晚各1次,共3 d。蛲虫感染:0.1 g顿服。绦虫病:1次0.3 g,3/d,共3 d。

左旋咪唑 片剂:25 mg,50 mg。口服,蛔虫感染:0.1~0.2 g,顿服。钩虫感染:1日0.2 g,连服3 d。丝虫病:0.2~0.3 g/d,分2~3次服用,连服2~3 d。

枸橼酸哌嗪 片剂:0.25 g,0.5 g。口服,蛔虫感染:75 mg/kg·d,极量4 g;儿童75~150 mg/kg·d,极量3 g,睡前顿服,连服2 d。蛲虫感染:每次1.0~1.2 g,2/d,2~2.5 g/d,连服7~10 d;儿童60mg/kg·d,分2次服,1天量不得超过2 g,连服7 d。

噻嘧啶 片剂:0.3 g。口服,蛔虫、钩虫、蛲虫感染:1次1.2~1.5 g,1/d,睡前顿服。小儿30 mg/kg·d,睡前顿服。

氯硝柳胺 片剂:0.5 g。口服,治疗猪肉绦虫病、牛肉绦虫病:1 g,清晨空服顿服,隔1 h后再服1 g,1~2 h后服硫酸镁导泻。短膜壳绦虫病:清晨空腹嚼服2 g,1 h后再服1 g,以后服1 g/d,连服7~8 d。

本章小结

有抗疟作用的药物有氯喹、奎宁、青蒿素、伯氨喹和乙胺嘧啶。其中氯喹、奎宁和青蒿素都能有效杀灭各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用于控制疟疾症状。氯喹因具有显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的特点,是目前临床用于控制各种疟疾症状的首选药;奎宁因毒性较大,作用时间短,主要用于治疗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严重的脑型疟;青蒿素对耐氯喹虫株感染及抢救脑型疟疾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伯氨喹对间日疟迟发型红细胞外期子孢子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目前用于预防复发、根治良性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首选药;乙胺嘧啶对各型疟原虫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子孢子均有抑制作用,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

甲硝唑对肠内外阿米巴大、小滋养体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高效、低毒的首选药;另外还具抗滴虫作用,是治疗滴虫病的首选药,具抗厌氧菌作用,用于厌氧菌感染。多见消化道反应,用药期间禁饮酒。卤化喹啉类、二氯尼特、巴龙霉素等口服后,肠腔内药物浓度高,可用于治疗肠内阿米巴病。氯喹在肝中浓度高,可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脓肿。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姜片虫及绦虫均有作用,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疗程短和口服方便等优点,适用于治疗急性、慢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各型血吸虫病,也可用于肝脏华支睾吸虫病、肠吸虫病、肺吸虫病及绦虫病的治疗。乙胺嗪是临床抗丝虫病的首选药。阿苯达唑可用于驱除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甲苯达唑临床用于钩虫、蛔虫、蛲虫、鞭虫和绦虫等感染。氯硝柳胺临床用于驱除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和短膜壳绦虫。

复习思考题

1.比较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抗疟作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甲硝唑有哪些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3.说出各肠道蠕虫病的首选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