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遗传性红细胞嘧啶′-核苷酸酶缺陷症

遗传性红细胞嘧啶′-核苷酸酶缺陷症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髓象:红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1.7∶1,幼红细胞存在花形核和血红蛋白化延迟现象,细胞内外铁染色均阴性,提示溶血性贫血伴缺铁。 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腺苷脱氨酶、嘧啶5′-核苷酸酶活力,结果显示P5′N值下降。 ①外周血涂片红细胞高嗜碱性点彩提示可能存在P5′N缺陷。②酶活力测定、酶动力学性质分析及家系调查结果均支持P5′N缺陷病因诊断。③P5′N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无溶血症状。

病例5 遗传性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缺陷症

【简要病史】 患儿,男,7岁,籍贯江苏南通。足月顺产,有新生儿黄疸史,5岁始行走、说话。易感冒发热,贫血表现,高热时尿色深黄、面色苍白,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有时腹痛,腹部日渐增大。查体:发育较差,贫血外貌,皮肤黯黑,语句简单,步态蹒跚,动作幼稚。腹部显著膨隆,脾脏巨大入盆腔,质硬,肝脏肋下2cm。心肺正常,头颅、胸部X线片正常。家族史: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一叔父9岁时因“黄疸、鼓胀病”死亡

【血象、骨髓象、红细胞形态】 WBC 1.1~2.6×109/L,分类正常,Hb 30~58g/L,PLT 9~66×109/L,Ret 5.6~11.8%。骨髓象:红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1.7∶1,幼红细胞存在花形核和血红蛋白化延迟现象,细胞内外铁染色均阴性,提示溶血性贫血伴缺铁。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淡染区扩大,不规则异形细胞多量,嗜碱性点彩红细胞3.2%以上(正常小于0.3%)。

【血微量元素分析】 铁303.23μmol/L(对照495.11~620.59),镁0.10mmol/L(0.12~0.16),锌、铜、铅均在正常范围。

【溶血试验】 常规溶血试验均阴性或正常,包括抗人球蛋白试验、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盐水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和HbA2定量、尿含铁血红素、尿卟啉等。

【红细胞酶活力测定】 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丙酮酸激酶(PK)、腺苷脱氨酶(ADA)、嘧啶5′-核苷酸酶(P5′N)活力,结果显示P5′N值下降(表13-2)。

表13-2 红细胞酶活力测定结果(U/g Hb)

img203

【P5′N变异型分析】 患者P5′N表现为电泳快迁移变异型(图13-8),目前文献仅此一例为电泳快迁移变化,定名为P5′N Shanghai型。患者P5′N酶代谢动力学指标明显异常(表13-3)。

表13-3 P5′N Shanghai型酶代谢动力学性质变化

img204

img205

图13-8 病例5 P5′N电泳图谱

A:红细胞P5′N;B:脾脏P5′N;N:正常对照;P:P5′N缺陷患者

【家系调查】 结果显示患儿父亲、母亲和一姑母为P5′N缺陷杂合子(图13-9),均无任何临床症状,残余酶活力分别为75.7%、34.3%和46.2%。

img206

图13-9 P5′N缺陷家系

【确诊】 P5′N缺陷纯合子(P5′N Sha nghai)伴铁缺乏。

【诊断要点及分析】 ①外周血涂片红细胞高嗜碱性点彩提示可能存在P5′N缺陷。排除其他导致嗜碱性点彩明显增多的因素如铅中毒、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②酶活力测定、酶动力学性质分析及家系调查结果均支持P5′N缺陷病因诊断。③P5′N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无溶血症状。P5′N缺陷是多系统疾病,患儿脾脏P5′N与红细胞P5′N具有相同异常的电泳行为,患儿神经系统亦受影响,表现智力和语言发育迟缓、动作协调性差等,为P5′N缺乏症常见伴发症状。

【治疗及愈后】 鉴于患儿重度贫血、巨脾、反复感染引发频繁的溶血急性发作遂行脾及副脾切除术,同时补铁治疗。随访3个月,Hb 120g/L,网织红细胞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