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定传染病及管理要求

法定传染病及管理要求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应着重进行空气消毒,提倡外出时戴口罩。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凡发热和急性传染病、肝肾疾病、糖尿病、血压病、妊娠3个月内或6个月以上、月经期应禁忌或暂缓接种。

二、法定传染病及管理要求

●传染源管理●

(一)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修订),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患者、接触者、病原携带者和动物都可作为传染源,必须对它们加强管理。

(二)传染源管理

1.对患者的管理。对患者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报告时间:①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农村要求发现后6h内上报;②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于发现后6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h;③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要求于发现后24h内上报。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

2.对接触者的管理。接触者是指曾经和传染源发生过接触的人,可能受到感染而处于疾病的潜伏期,也就是说,有可能是传染源。对传染病的接触者,应分别按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如医学观察、留验)或预防接种。有关接触者检疫期或观察期可参阅附录。

3.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早期发现病原携带者十分重要,对在人群中检出的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教育、调整工作岗位和随访观察。为做到早期发现病原携带者,凡是传染病接触者,曾患过传染病者,流行区居民和服务性行业、托幼机构、供水行业的工作人员,应定时普查,以及时检出病原携带者。

4.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如无经济价值者则设法消灭。

5.国境卫生检疫。按照有关规定,国际检疫传染病为鼠疫、霍乱和黄热病。而流行性感冒、疟疾、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登革热、回归热为我国监测传染病。另外对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精神病和开放性肺结核的外国人,应阻止其入境。

●切断传播途径●

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而其中又以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老鼠、蟑螂、苍蝇、蚊子)为中心的一般卫生措施为重点,采用药物等措施进行防虫、杀虫、驱虫。对呼吸道传染病,应着重进行空气消毒,提倡外出时戴口罩。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广义的消毒包括消灭传播媒介即杀虫措施在内,狭义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而言。消毒有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及预防性消毒两大类。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两种。常用消毒方法参阅附录。

●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关键是提高人群免疫力。机体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力是生物个体生来就有的、能遗传后代、不涉及免疫识别和免疫反应的增强。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改善居住条件、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快心情等措施可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人体可通过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获得对该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其中以预防接种起关键作用。实践证明,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到有效的预防。2007年12月卫生部印发了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一)人工免疫

人工免疫又称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分为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种。

1.人工主动免疫。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和类毒素制成菌(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于接种后1~4周产生抗体,称为人工主动免疫。此免疫力可保持数月至数年。我国儿童基础免疫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全部接种百白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四种疫苗制品均为主动免疫生物制品,接种后能预防相应的六种传染病,使儿童获得恒定的免疫,实现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把结核病、破伤风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的目标。我国现行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把乙肝疫苗的接种已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7年我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炭疽、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2.人工被动免疫。将制备好的含抗体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入易感者体内,使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称人工被动免疫。免疫持续时间仅2~3周。常用于治疗,或对接触者的紧急预防。常用制剂有抗毒血清、人血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和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等。

(二)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为提高预防接种的针对性、减少不良反应,预防接种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点。

1.准备好必要的物资、器械和接种对象。如生物制品应仔细检查,注意有无破损、变质、过期以及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等情况,并登记批号。确定接种对象、人数和时间,做好宣传工作,以取得群众的密切配合。接种场所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冬季室内应温暖。接种用品及急救用品要摆放有序。严格遵守消毒制度,要做到每人用一副注射器、一个针头,以免交叉感染。

2.严格掌握禁忌证。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

凡发热和急性传染病、肝肾疾病、糖尿病、血压病、妊娠3个月内或6个月以上、月经期应禁忌或暂缓接种。有过敏史者慎用动物血清制品;体温高于37.5℃,或一周内每日腹泻4次以上的儿童,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应尽量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近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

3.掌握接种方法。接种应严格遵照说明书规定,掌握好接种方法、剂量、次数和时间间隔,注意无菌操作。

4.接种后观察。各种生物制品均可引起其特有的异常反应,绝大多数人接种后不引起反应或反应轻微,个别人出现严重反应。

(1)一般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属于局部反应,红晕及硬结的直径在5cm以下为阴性,直径≥5~9cm,为+,直径≥10~19cm,为++,直径≥20cm,为+++,红晕及硬结直径大于20cm并可见水疱或坏死、淋巴结管炎为++++,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局部反应持续2~3d不等。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用干净毛巾局部热敷并抬高患肢。

2)全身反应。如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为全身反应,体温在37.5℃以下者称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高于38.6℃为强反应。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轻微者,经适当休息后可恢复,无须特殊处理;若反应严重,体温高达39℃以上时,轻者适当休息,多饮水,重者可对症处理。如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

(2)异常反应。极少数对象出现晕厥和过敏性休克等异常反应。

1)晕厥。晕厥多在空腹、疲劳及精神紧张状态下注射时发生,为避免晕厥,事前应先做好宣传解释,解除紧张心理。一旦出现心慌、虚弱感、胃部不适或恶心、手心发麻等表现,立即让患者平卧,保持安静,喂给糖水或温开水,针刺人中等穴位,一般不需服药。

2)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后即可痊愈。

3)过敏性休克。注射后数分钟或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 l(儿童0.01~0.03m l/kg),必要时重复,给予氧气吸入,尽快转至医院抢救。

传染病预防接种常用生物制品与使用参阅附录。

能力训练

1.某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接待一名患者,发现体温38.5℃,并有干咳,经询问来自疫区,经医生诊断,疑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护士应如何报告(  )

A.2h内向当地CDC报告   B.6h内向当地CDC报告

C.2h内向卫生局报告    D.6h内向卫生局报告

E.12h内向院长报告

2.一名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出冷汗、恶心呕吐、测量血压下降等症状,护士应该采取的措施(  )

A.立即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 l

B.立即报告医生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 l

C.立即让患者平卧,喂给温开水

D.立即让患者平卧,喂给糖水

E.立即注射地塞米松5mg

3.传染病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预防接种    D.针对重点环节的综合性措施

E.除四害

(饶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