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硝基甲苯中毒

三硝基甲苯中毒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TNT可经皮肤、胃肠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生产劳动中职业接触主要经皮肤吸收和呼吸道吸入。眼晶状体是TNT慢性损害主要靶器官之一,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在生产中,TNT急性中毒很少见,以慢性中毒为主。据报道,装药工人即使在TNT空气浓度接近卫生标准的环境中工作,皮肤污染量大,其慢性TNT中毒和单纯TNT白内障的患病率仍占20.6%。尿中4A和TNT含量可作为职业接触者的生物监测指标。

第三十六节 三硝基甲苯中毒

一、理化性质

三硝基甲苯(TNT)分子量227.13,密度1.654g/L,熔点80.65℃,沸点240℃,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乙醇、苯、丙酮及各种有机溶剂。本物质突然受热易爆炸。

二、职业接触

TNT俗称黄色炸药,主要用于军事工业的弹体装药和采矿、建筑等行业的爆破工程。在采矿和开凿隧道时多用含10% TNT的硝铵炸药。因此在制造硝铵炸药时,在粉碎、球磨、过筛、配料及装药等生产工艺过程中,都可接触到大量TNT粉尘或蒸气,在运输、保管及使用过程中也可接触TNT粉尘。TNT还可用作染料和照相药品的中间体。

三、吸收、代谢及排泄

TNT可经皮肤、胃肠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生产劳动中职业接触主要经皮肤吸收和呼吸道吸入。职业接触TNT时皮肤是主要吸收途径,皮肤吸收是当前TNT慢性中毒的主要原因。TNT在体内的分布取决于进入途径。动物实验表明,在经口染毒条件下,14C-TNT以低含量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肝、肾与血液含量不到1%,但消化道浓度较高;经皮吸收后,肌肉含量较多,而肝、肾浓度较低;经气管注入后,所有机体器官中皆有较高的14C-TNT浓度。TNT及代谢产物可经尿、粪排泄,尿粪排泄比为5∶1。

四、发病机制

TNT主要损伤肝、晶状体、血液和神经系统。

(一)肝

TNT对肝损害的急性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慢性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再生和纤维增生。其肝损害机制可能是TNT与体内氨基酸结合,导致氨基酸缺乏,肝细胞营养不良。

(二)晶状体

眼晶状体是TNT慢性损害主要靶器官之一,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发病初期主要为晶状体周边部环形暗影,重者中央部有环形或圆盘状混浊。裂隙灯下可见多数浅棕色小点聚积,多位于前皮质和成人核之间。整个皮质部透明度降低。TNT致白内障机制尚不清楚。

TNT进入体内后可转化为硝基自由基,并使活性氧形成显著增加,可诱发脂质过氧化与细胞内钙稳态失调。这可解释TNT对其主要靶器官肝和晶状体损害的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在生产中,TNT急性中毒很少见,以慢性中毒为主。1979年全国5种职业中毒普查,接触TNT作业工人42020名,中毒患病率3.99%。据报道,装药工人即使在TNT空气浓度接近卫生标准的环境中工作,皮肤污染量大,其慢性TNT中毒和单纯TNT白内障的患病率仍占20.6%。

(一)消化系统

病人多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痛、便秘、肝区痛、肝肿大,多无黄疸。肝功能试验亦可异常。严重者肝坏死,极少数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呕血、便血等表现。

(二)眼晶状体

形成TNT中毒性白内障,开始于双眼晶状体周边部呈环形混浊,环为多数尖向内、底向外的楔形混浊而成,进一步晶体中央部出现盘状混浊。TNT白内障的特点是:

1.一般接触TNT工龄6个月~3年可发生白内障。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

2.白内障形成后,即使不再接触TNT,病情仍可进展或加重;脱离接触时未发现白内障的工人数年后仍可发生。

3.一般不影响视力,但晶体中央部出现混浊,可使视力下降。

4.TNT中毒性白内障与TNT中毒性肝病发病不平行。

(三)血液系统

据国内调查,长期接触低浓度TNT很少见有血液系统改变,但也有报道有贫血表现,极个别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皮肤改变

有的接触TNT工人出现“TNT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耳廓及口唇青紫色,手、前臂、颈部等裸露部位皮肤产生过敏性皮炎、黄染,严重者呈鳞状脱屑。

(五)生殖系统

1.接触TNT男工有性功能低下,表现为性欲低下、早泄、阳痿等。精液检查:精液量显著减少,精子活动率<60%者显著增多,精子形态异常率增高。接触者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

2.女工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等。

(六)其他

接触TNT工人可有尿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心肌劳损,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左室高电压等改变。

六、实验室检查

慢性TNT中毒主要检查项目是肝功能、B超或彩超及眼科检查。

(一)肝功能试验

主要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还可检查血清肝胆酸(CG)、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铜蓝蛋白(CP)、色氨酸耐量试验(ITTT)和吲哚氰绿滞留试验等。有人提出敏感性高的血清肝胆酸(CG)与特异性高的血清透明质酸结合使用,其敏感性87.5%,特异性可达95.7%,可作为评价TNT早期肝损伤的指标。

(二)B超

可了解肝脏大小与质地情况。

(三)血液检查

有报道接触TNT工人平均红细胞容积增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

(四)尿常规及尿酶检查

接触TNT工人尿蛋白含量可增高。有报告尿中亮氨酸氨基肽酶与乳酸脱氢酶增高,有随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提示TNT可引起肾损害。有报告提出将尿酶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r-谷氨酰转肽酶(r-GT)作为判断TNT对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五)心电图检查

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不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低电压及左室高电压等改变。

(六)生物监测

接触TNT工人尿内可分离检出10种TNT代谢产物,其中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含量最高,其次为2-氨基-4,6二硝基甲苯、4-羟氨基-2,6-二硝基甲苯、2,4-氨基-6硝基甲苯和2,6-二氨基-4-硝基甲苯。尿中4A和TNT含量可作为职业接触者的生物监测指标。国际劳工组织(ILO)1983年提出尿中4A含量30mg/L作为职业接触TNT的生物接触限值。国内有人提出以尿4A含量1mg/L作为职业接触TNT的生物接触限值。

七、诊断及分级标准

依照《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者中毒诊断标准》(GBZ69-2002)作出诊断。

(一)诊断原则

根据密切的职业接触史、皮肤污染程度、肝脏损害的动态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眼晶体改变的特点,结合车间空气浓度监测等劳动卫生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后方可诊断。

(二)观察对象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1.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等症状,肝大质软,压痛、叩痛不明显,肝功能试验正常;

2.临床症状不明显,肝不大,肝功能试验异常;

3.肝大、并已出现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三)轻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1.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肝区痛等症状,肝大、质软或韧,有压痛或叩痛,肝功能试验异常;

2.肝脏缓慢性增大,质软或韧,有压痛或叩痛。

(四)中度中毒

轻度中毒症状加重,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1.肝大、质韧、肝功能试验反复异常;

2.出现脾脏肿大。

(五)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1.肝硬化;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八、处理原则

(一)治疗

需要注意休息,合理营养,适当给予保肝降脂药物,恢复肝细胞功能。

1.注意休息,注意搭配食物,给予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各种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的饮食;积极参加身体力行的活动,增强体力;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

2.慢性肝病的治疗,可给予甘利欣150 mg加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一次,连用两周;根据病情选用其他药物如促肝细胞生长素、联苯双酯等加以服用。

3.白内障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可给予氨肽碘、吡诺辛纳等眼药水滴眼。

4.对症及支持疗法。

(二)其他处理

对于轻度中毒患者应立即调离原作业,并休息治疗,治愈后一般应调离肝毒作业;中度中毒者应住院积极治疗,治愈后应调离有害有毒作业;重度中毒者应给予较长时间休息,治疗后明显好转者在健康情况许可下,可适当安排无毒害的轻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