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意义和方法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加强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教育,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从思想上重视护理伦理修养,这对推动我国护理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教育,使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职业素质。护理伦理与护理实践紧密联系,在内容上

第三节 学习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意义和方法

一、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影响

(一)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实质上就是“医学观”,是指一定时期医学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医学研究的领域、方法和目标。传统的医学模式称为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仅以人的生物性作为基础来研究疾病与健康问题。这种医学模式的医学思想是追求和保证人的健康,强调有病就治,但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及人与社会的联系。医疗实践证明,疾病、健康问题不仅有生物学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有社会性因素,涉及心理、精神、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20世纪中期以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及现代控制论和系统论在医学上的应用,产生了身心医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等边缘学科,推动了医学的较快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恩格尔教授提出:生物医学将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1993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电视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原因将大致相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死亡将源于我们的生活本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情绪、精神紧张、吸烟及减少运动等。新的医学模式使人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观察疾病,研究健康问题,它适应了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向医学生和医护人员提出了更多方面的素质要求,特别是护理伦理方面的要求。

(二)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伦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医疗护理伦理观念的深刻变化。现代医学模式为护理伦理的研究、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护理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服务态度上,而且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上。所以,提高护理伦理水平,不仅是社会伦理的道德要求,也是医学护理技术本身的要求。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要求医护人员要拓宽视野,从过去单纯地注意疾病本身的生物因素,扩展到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障碍、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对疾病的影响,所以,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患者负责,承担道德责任,又要对社会负责,承担社会责任;既要重视治疗护理,更要重视预防保健,并致力于消除各种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危害因素。除了要做好必要的身体护理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要关心、同情患者,要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精神状态,要帮助患者分析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中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对患者进行人性化、道德化的护理,同患者一起共同努力,战胜疾病,恢复健康,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例如,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是卫生部第一批优质示范医院重点联系医院,该院通过转变护理模式、提升护理内涵、制定完善详实的活动方案,为患者开展了各项优质服务工作。其中包括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澡、洗头,为不能进食的患者喂饭、喂水,为不能下床的患者护理大、小便,为焦虑的患者耐心解释病情,为即将出院的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等。这些服务理念已经在全院护理人员心中扎下了根,优质服务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赞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法规

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疾病结构的变化,人类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伦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普法工作深入的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保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为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与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相比较,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护理法规还显得十分局限和单薄,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护理事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用法律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熟悉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卫生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共同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有效地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

二、学习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既要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护理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必要的法律意识。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护理工作直接涉及患者身心的健康和生命安危。护理工作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视患者如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就对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医学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加强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教育,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从思想上重视护理伦理修养,这对推动我国护理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教育,使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能够自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精湛的护理技术、满腔的热情、美好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给患者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治疗上的配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创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有利于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相反,如果医护人员缺乏医德修养,言行不当,不能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患者正常心理状态,加重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和消极情绪,引起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乃至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护患纠纷。

(三)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

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教育,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行为决策能力,使护理人员懂得如何在遵循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前提下从事护理工作,从而提高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医护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推动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

三、学习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方法(一)坚持辩证分析、批判继承的方法

护理伦理与护理实践紧密联系,在内容上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要对祖国传统护理道德和国外护理道德坚持辩证分析、批判继承的方法。我国的护理伦理遗产十分丰富,不少医学家把治病救人、维护患者的生命看做崇高的医德信条,提倡对患者不分怨、亲、善、友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不为钱财所动摇,也不为威武所屈服,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其精神值得医护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同时中国医学道德观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道德、宗教迷信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伦理观念,对此我们应批判地看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国外护理伦理在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伦理问题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的不同,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因此,对传统医德和国外的医德要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并发扬光大。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方法。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基本理论,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在实践中自觉地加强伦理修养,不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行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工作者。其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观察和调查在护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揭示护理伦理关系和法律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以适应护患模式转变带来的新要求,推动护理科学的发展。

小结

本章是全书的总论,是学习本门课的入门和基础。本章主要讲述了护理伦理和护理法规的概念、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护理伦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学习护理伦理和护理法规的意义和方法。

能力测试

1.简述道德、伦理、护理伦理的含义。

2.说出我国古代护理伦理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3.我国古代护理伦理优良传统有哪些?

4.说出护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护士伦理准则的名字。“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简述学习护理伦理和护理法规的意义和方法。

(赵爱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