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患者心理护理遵循的伦理原则

患者心理护理遵循的伦理原则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焦虑、忧虑心理 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它是由于患者自己不能保持自身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平衡所导致的后果,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A型行为模式又称“A型行为”或“A型性格”,是多见于冠心病患者并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行为类型。杜绝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病情有关的刺激性言论,严禁对患者传达不利于心理方面的家庭及单位工作信息。对于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要认真做护理记录,及时向医生

一、异常心理特点

1.焦虑、忧虑心理 是血管疾病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它是由于患者自己不能保持自身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平衡所导致的后果,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许多患者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反应,故焦虑反应较普遍,如心情紧张、易激动是由于疾病多次反复发作,使患者产生各种顾虑,情绪紧张、易激动、好发脾气、心胸狭窄。常常愁眉不展,寡言少语,有时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多愁善感,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身体呈现虚弱无力的状态。

2.绝望心理 由于病情加重,医疗中的特殊检查、特殊护理及周围环境的刺激,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出现神志不安、恐惧惊慌,日常生活难以自理,依附性大,陷入困境难以解脱,有的甚至做出后事安排。

3.猜疑心理 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爱追根问底,心情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敏感,常把病情看得比较重,超出医护人员交待的范围,怀疑猜测医生、护士、他人隐瞒病情,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身,生套病症,并进行无故的病情联想,导致身体倦怠、神志恍惚、身心疲惫。

4.拮抗心理 对自身的病情满不在乎,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不遵守医嘱,尤其在病情好转后,自动放弃治疗。

5.老年性痴呆 表现为整个心理功能的衰退,智力低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精神失常。

6.高度健忘 表现记忆衰退,转眼就忘。

二、A型行为者的特点

A型行为模式是由美国心脏病学家佛雷德曼(Friedman)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在研究心脏病时,将人格分为两型,即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A型行为模式又称“A型行为”或“A型性格”,是多见于冠心病患者并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行为类型。

A型行为者的主要特点:

1.过分努力地工作,有雄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总是处于时间压力下,从来不满足于工作的进度,总是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2.对过去的成就总不满意 不断地为自己确立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宁愿牺牲娱乐和家庭生活。

3.没有耐心,对人常怀有敌意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今社会中,A型行为者的人数逐渐增多,且那些行动迅速,办事效率高,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个体,都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适宜行为,必然受到社会的赞许和肯定。所以这种行为在社会发展中必然进一步得到强化,最终使当今社会造就出越来越多的A型行为者。

与之相反,B型行为模式的个体则表现为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稳重,现实,随遇而安,对人较随和,较少侵犯性。大量研究表明,A型行为者其冠心病的发生率是B型行为者的3倍。佛雷德曼认为A型行为的心肌梗死患者接收了行为治疗后,能改善其精神状况,使复发率明显减少。

三、心理护理

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由于病房环境的陌生和安静,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患者进入病房时,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接待患者,送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亲切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住院须知及同病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同时向家属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入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下基础,并使患者感到受到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2.密切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 由于患者离开家庭、亲人,多数患者有孤独、失落感,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避免产生被遗弃感。护理人员应该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应该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并适时组织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转移情绪,活跃住院生活。

3.提高药物的心理效应 给药是护理工作内容之一,给药中的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的药物心理效应,达到药效的目的。经试验,让血压患者服药的同时参加考试,测得的心率比原基础每分钟增加12次,血压比原基础增加4.4kPa(33mmHg),而给药时配合心理支持作用下,血压比原基础下降了4.4kPa(33mmHg),心率比原基础每分钟减少8次。因此,在给药的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4.调节患者的心理平衡 患者住院期间易产生家庭、经济、工作、病情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分析研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引起的心理反应,要向患者宣传心理、生理、病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知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正确对待疾病,使患者相信医学,相信医务人员,由心理失衡达到心理平衡。对患者家庭及工作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要做好耐心的劝导,以解脱心理上的压力。

5.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患病后患者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根据患者个人承受能力,向患者解释说明,同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并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 护士对患者应主动问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对痴呆、健忘患者应加强生活护理,不应急于求成和粗暴的督促。应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日常生活用品:手纸、水杯等,随时准备妥当,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病人,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7.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要有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空间设置要和谐、轻松,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医护人员举止大方,语言和蔼,耐心细致,衣貌整洁,动作轻柔。杜绝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病情有关的刺激性言论,严禁对患者传达不利于心理方面的家庭及单位工作信息。在注意病室清洁安静的基础上,注意病房的安排,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使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心灵容易沟通,保持心情舒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家庭模式布置病房,使患者有居家的感觉。

8.注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调查,修正具体措施,掌握心理状态 在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中,除了认真注意躯体表现外,还要注意患者心理状态,情绪表现的掌握。有些患者心理状态难以察觉,需要护士通过患者周围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要认真进行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中发现和掌握患者的内心世界。对于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要认真做护理记录,及时向医生报告。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影响评价的治疗,或因心理因素导致患者突然猝死,同时护士必须注重护理的方式,才能达到护理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应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检查、不记名问卷、听取家属意见等,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完善护理工作。

9.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间断进行,以利于病人的康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