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胸是通气性呼吸衰竭吗

气胸是通气性呼吸衰竭吗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呼吸衰竭,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以外,共同的表现是由缺氧和CO2潴留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要求抢救者早期迅速做出判断,果断采取措施,短暂的犹豫和观望,都可能造成重要脏器因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充分及有效的呼吸支持,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性呼吸衰竭发生后,现场抢救主要采取经口管方法,建立人工气道。

第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原指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引起肺呼吸功能不全,并发展迅速,机体未能代偿,引起生命脏器功能障碍

急性通气衰竭(acute ventilatory failure)为高碳酸血症(hypercarbia)的同义词,即PaCO2增高。肺衰竭(pulmonary failure)指肺实质病变引起的障碍,如ARDS等。

【病因】

(一)原发性急性通气衰竭

1.呼吸中枢的损害 低氧血症、低血压、脑炎、脑外伤、电击、中毒、应用麻醉和其他呼吸抑制药物、接触神经毒气和有机磷农药等。

2.从呼吸中枢传至神经肌接头处的神经冲动障碍 膈肌麻痹、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3.神经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破伤风、药物性神经肌肉传导阻滞、肌肉松弛剂的延长作用。

(二)呼吸道病变

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阻塞等。

(三)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尘肺、肺水肿、肺不张、严重创伤等。

(四)急性肺血管病变

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肺血管炎、肺毛细血管瘤、多发性微血栓形成等。

(五)胸廓和胸膜腔的病变

连枷胸、脊椎畸形、胸廓成形术后,高压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

(六)伴有急性肺容量减少的低氧血症

此种ARF为传统的麻醉和手术的肺部并发症。

【临床表现及诊断】

急性呼吸衰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作出,其中动脉血气分析为主要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以外,共同的表现是由缺氧和CO2潴留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常见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呼吸急促、低氧血症、早期低碳酸血症,病情不能得到控制,低氧血症加剧,出现CO2潴留。迅速导致高碳酸血症的出现,其表现为嗜睡、精神错乱、震颤、头痛、发绀、视乳头水肿,有时出现扑翼样震颤,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和死亡

(二)动脉血气分析

1.动脉血气分析的诊断标准 ①原无呼吸系疾病,PaO2在短时间内下降到8.0kPa(60mmHg)以下,或PaCO2上升到6.7kPa(50mmHg)以上,可诊断急性呼吸衰竭。②原有明显的呼吸系疾病,如PaO2低于6.7kPa(50mmHg),和(或)已出现失代偿或代偿不完全的呼吸性酸中毒,才能考虑急性呼吸衰竭。③PaCO2在短时间从正常范围升高到7.3kPa(55mmHg)以上,称急性通气衰竭。

2.急性呼吸衰竭时常见的酸碱失衡类型 ①急性呼吸性酸中毒;②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③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治疗】

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和纠正缺氧、CO2潴留及代谢功能紊乱,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要求抢救者早期迅速做出判断,果断采取措施,短暂的犹豫和观望,都可能造成重要脏器(脑、肾、心、肝)因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充分及有效的呼吸支持,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正确的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用一手托起患者颈后部,另手按在患者前额,略推向后方,使口稍张开,有时稍抬高患者肩部效果更好,这样可使颈部和咽喉组织伸展,舌根离开咽后壁。此法可使70%~80%昏迷患者保持咽腔通畅。大约有20%患者采取以上措施不能保证呼吸道通畅,需要抬下颌向前,正确操作的标志是下门齿移到上门齿之外。

2.消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 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常常导致通气障碍,也是继发感染的重要根源。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消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分泌物的排出主要依靠患者的咳嗽反射,应尽量保留和恢复患者的强烈咳嗽反射动作,如果患者失去咳嗽反射动作,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效果最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技术。尽量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对于婴幼儿和儿童,负压应小一些,允许控制调节,避免损伤。还可采用气道雾化吸入、辅助咳嗽(给予镇痛剂后鼓励咳嗽,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后,深吸气诱发咳嗽)、体位引流、勤翻身、捶胸拍背等方法促进排痰、上气道异物梗阻,应迅速寻找并清除异物,现场抢救时,使患者侧卧,抢救者可将膝置于患者肩部作支持,用拇指和示指使患者张口,用另一只手清除患者口腔、咽喉部异物,以排除阻塞物,Heimlich手法,抢救者用力拍打其肩胛间区,并探查患者口腔,以发现异物。亦可自患者后方交手置于患者的腹部,两手交叉,向上腹部施加压力。较安全的方法是将手臂围绕患者的胸廓的中部(婴儿于下胸廓),用力向内挤或用力拍击中背部,亦可得到类似效果。必要时,采用支气管镜下清除异物,气管切开和环状软骨切开术清除异物。

(二)建立人工气道

急性呼吸衰竭发生后,现场抢救主要采取经口管方法,建立人工气道。如果不具备气管插管条件,可采用面罩建立人工气道连接。

(三)氧气治疗

1.单纯缺氧 急性肺炎实变、肺水肿、肺不张等引起,可给予较高浓度(35%~50%)或高浓度氧(>50%)吸入。对于ARDS患者,若分流量>35%,吸氧浓度>60%,仍不能纠正缺氧,则应采用PEEP技术,提高PaO2>8.0kPa(60mmHg),SaO2>90%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引起氧中毒。

2.缺氧伴CO2潴留 必须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四)保持有效通气

1.现场抢救

(1)口对口人工呼吸:现场抢救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维持通气方法。在没有机械通气设备的抢救现场,抢救者就是最好的“通气机”。空气中的氧浓度为21%,CO2浓度为0.03%。正常人的呼出气氧浓度为16%~18%,如这时患者肺脏正常,施救者以两倍潮气量(VT)吹出,则已够复苏之急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才能做人工呼吸;②对成人须用力吸气,每次VT500~800mL,对婴幼儿及儿童则不可过分用力吹气,以免肺破裂;③吹气时应捏紧患者鼻腔;④吹气频率成人12次/min,儿童约20次/min;⑤用手同时压迫患者上腹部,预防胃内充气,必须对胃内容物返流有所准备;⑥如患者有心搏骤停,需要同时做循环支持。

(2)口对口连接装置人工呼吸:口罩及S型导管是最早被推荐在人工呼吸时使用的连接装置。国内有S型口咽管人工呼吸装置,这些装置可避免施救者的口直接与患者的口接触,技术掌握得好,疗效确切,但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无自主呼吸应及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3)加压给氧气囊的应用:加压给氧气囊是空气-面罩-气囊组合(air-mash-bag-unit,AMBU)的简称,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是急诊室的常规必备用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它可保证高浓度氧的供应,避免术者被感染的机会。如果技术熟练,可维持有效的通气,保证患者充分的氧供,待病情稍稳定后再行气管插管。

2.机械通气治疗 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应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可应用面罩进行无创性机械通气,比如手术后预防呼吸衰竭、危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ARDS早期、神经肌肉和胸壁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心脏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及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等。常用通气模式为IPPV、 PSV、PSV+PEEP、SIMV+PSV等。

(五)不同情况引起ARF的处理

1.原发性通气功能衰竭的疾病 一旦出现通气功能不全,就应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解决通气问题,为治疗原发基础疾病赢得时间。

2.胸部外伤 应紧急处理高压性气胸、纵隔气肿、血气胸等,如有气管断裂,应注意大量的血液误吸而导致窒息。

3.肺部感染 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肺部和全身的感染,在抢救ARF起重要作用。

(六)病因治疗

致病因素是否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和消除,是决定急性呼吸衰竭能否抢救成功的因素之一。呼吸支持只能为治疗基础疾病赢得时间,如不祛除病因,抢救往往难以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