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邯郸农村宗教信仰

邯郸农村宗教信仰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信仰是我们理解邯郸民众的一个必要的范畴,因而是研究邯郸文化及其学术的关键词之一。毫无疑问,民间信仰是我们认识中国的社会团结和的发生机制的一个核心范畴,是我们研究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民族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对于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一直是中国民俗学的传统领域。不难看出,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_邯郸民俗风情

民间信仰是我们理解邯郸民众的一个必要的范畴,因而是研究邯郸文化及其学术的关键词之一。民间信仰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是指制度性宗教之外的信仰,集中体现在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之中。近代以来,作为社会大多数的民众越来越成为强大而又难以把持的社会力量,因而受到政界和知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关于民众的知识需求也急剧增加,一些社会学学科也急剧发展起来。按照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研究民众以便国家控制这股不雅训的力量,是社会科学的若干门类在近现代发生发展的凭借和使命。而研究民众的信仰自然又是其要务和难题。中国也恰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变时期从西方引入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的,民众既承载着这个时代的课题,也是这个时代的动力。因此,关注他们,表述他们,改造他们的“落后”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都要认真做好民间信仰这篇文章。尽管民间信仰在历次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逐渐沉寂下来,不能公开张扬,但在近30年来,民间信仰复兴,再次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他们精神世界的基本方面。所以,民间信仰今天仍然是认识我们共和国的基本群众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毫无疑问,民间信仰是我们认识中国的社会团结和的发生机制的一个核心范畴,是我们研究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民族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历史上不断发生王朝更迭、人口迁徙,但是中国历史始终能够保持连续性,民间信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像民众作为政治的基础,民间的神圣符号和观念一直都作为活着的传承贯穿在这个庞大国家的悠久历史进程中。这其中,有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反思的。

开展对于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一直是中国民俗学的传统领域。近年来,民间信仰还成为宗教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领域。这说明,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加以认真地梳理,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一、民间信仰的概念

民间信仰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也有人认为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还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不难看出,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灵验就香火旺盛。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

二、民间信仰的内涵

在邯郸,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邯郸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宇宙观的象征体系。就其内涵来讲,包括自然神、职业神、人神等。

(一)古代民间信仰

人类一开始并无任何宗教可言。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公社产生,人类社会形成为一个个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这时,人的体质与思维能力有了进步,集团内部语言有了发展,某些禁忌和规范已经形成。人们以集体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时,一方面逐步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活动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受着自然界的沉重压迫,对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得不到正确的理解。于是,恐惧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对许多自然现象作出歪曲的颠倒的反映,把自然现象神化,原始宗教便从而产生。

在磁山文化遗址中,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在发现发掘的遗迹遗物中,已有“杀牲”来祭祀谷神的原始信仰,并祈祷地母神或农神,以求得农业丰收。所谓地母神或农神,实际上就是对土地、农作物的神化和崇拜,每年举行多次。同时,在磁山文化时期,还出现了原始的图腾崇拜。根据考古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磁山文化与与东夷族有一个共同的崇拜对象,那就是鸟类。这说明以自然崇拜为特征的原始信仰在磁山文化时期已经形成,它反映了磁山先民能动的认识世界并试图改造世界的客观历史过程。

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赵世家》一卷中却夹杂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反映了赵氏日常生活中宗教崇拜的一些具象。文献所载赵氏神话传说所反映的赵氏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崇拜,主要有图腾崇拜、高山崇拜与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氏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随着氏族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而增加新的内涵。赵氏的图腾崇拜,即起源于赵氏氏族产生之时。据《史记?赵世家》记载,秦、赵共祖。《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日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生子二人:一日大廉,实鸟俗氏,……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玄鸟生秦赵之祖,孟戏、仲衍鸟身人言,均反映出赵之先祖以玄鸟为其图腾。

灵魂崇拜在赵人中存在也较普遍。人们相信人去世后仍有灵魂存在,因此产生灵魂崇拜。生人为求得死者灵魂的保佑,除对死者进行隆重祭祀外,在安葬死者时往往要杀人殉葬。在邯郸百家村所发掘的四十九座战国时期赵墓中,有五座发现殉人,少者一人,多者三人。在中原地区已发掘的七八百座战国墓中,殉人墓约有十二座,而百家村赵国人殉墓几乎占中原地区已发掘人殉墓的一半。春秋末期,人殉已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赵国人殉墓的多次出现,反映了赵氏鬼神崇拜风气之盛。

占卜是古代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人们为了探求某一事情的真相,或预测未来吉凶,使自己的行动与神的意志相合,经常要进行占卜。在春秋时期,占卜渗透到了赵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在赵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占卜来解释日食一类的奇异自然现象,或通过占卜来解梦,以预测未来之事。《赵世家》中记载的赵盾梦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梦,都是通过占卜来解释的。春秋时期赵氏统治集团的重大政治决策,往往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在晋国内乱之时,赵衰就是通过占卜来决定自己政治前途的。随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占卜在战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赵人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往往都要进行占卜。由于占卜活动在赵国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赵国设有专门主管占卜事宜的太卜和史。太卜是掌管占卜的最高官员,他通过占卜来参与最高政治决策。

与赵的多神崇拜相对应,赵人的祭祀范围也比较广。见于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赵国祭祀,主要有祖先祭祀、高山祭祀、河神祭祀等祖先祭祀,是赵国境内存在最为普遍的祭祀活动,其祭祀对象就是祖先。对祖先的祭祀最早起源于祖先崇拜,赵人相信祖先能够保佑他们渡过灾难,而且赵人认为,祖先是家族的根本,没有祖先就没有家族因此祖先成为赵人隆重祭祀的对象。在《苟子?礼论》中,萄卿对赵人祭祀祖先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其内容大致包括:(1)赵人对祖先的祭祀等级,按两个标准划分,一个是政治地位,一个是经济地位,而经济地位的衡量标准,则主要是占有土地的多少。按政治地位划分,王以太祖配天地,诸侯不祧其祖庙,大夫士有常宗;按占有土地多少划分,“有天下者事十世,有一国之地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按照这两个标准,政治地位越高,拥有的土地越多,则祭祀的祖先越多,祭祀的规模越大。(2)祖先祭祀的举行,有大享、享和祭。所谓大享,就是袷祭、禘祭。袷祭就是合先君之主于太宗庙而祭之,三年丧毕举行一次,禘祭是在袷祭的第二年举行,以后则三年一袷祭,五年举行一次禘祭(《札记?王制》郑注)。大享祭祀供奉玄尊,案上供放生鱼,先进献生肉粥,也就是所谓大羹,以表示贵饮食之本。享就是四时对宗庙举行的祭祀,四时之祭又分“春祠、夏 、秋尝、冬 ”。这种祭祀崇尚玄尊玄酒,酌献以酒醴,案上供放生鱼,先陈黍稷然后献以稻粱。祭就是每月对祖先宗庙举行的祭祀,举行这种祭祀时,象征祖先灵位的尸只将大羹放到嘴边,不吃大羹,只有献上普通庶馐时才可以用餐。这样做的含义,是为了“贵本而亲用”。(3)举行祭祀时,有音乐伴奏,这种音乐称为清庙之歌。这种曲子的演奏比较质朴,一人倡而三人叹,和的人很少。战国时期的赵人对祖先的祭祀,除了对祖先的崇拜之外,还有通过祭祀“志意思慕之情”的含义,以此发挥祭祀祖先所蕴涵的团结家族的功用。

赵人在对自己的祖先进行祭祀的同时,还将一些对赵氏有特殊贡献的赵氏功臣放在宗庙中进行配祭。在赵氏与六卿的斗争中,为了保存赵氏势力,曾为赵氏立有大功的董安于自杀,暂时避免了赵氏与强大知氏的冲突,“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用有功大臣配祀祖庙,从商朝就已经开始,这种配祀,意在使大臣的神灵与祖先同享祭祀。

按照《荀子?礼论》所说“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赵国也应该有社祭。社祭就是对土地之主的祭祀,这是先秦时期存在非常普遍的一种祭祀,但由于文献的不足,赵国祭祀社神的详细情况已经不太清楚了。

在赵人的祭祀生活中,对山川之神的祭祀也比较普遍。对山神的祭祀主要是祭祀霍泰山之神,霍泰山是赵人崇拜的神山,在赵襄子与知氏的斗争中,据说赵氏得到了霍泰山山阳侯天使的帮助,因而灭掉知氏,按照神意,赵筒子“遂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为山神设立百邑进行祭祀,这在战国时期是不多见的。赵国对河神的祭祀,见于文献与考古记载的主要是祭祀漳河河神和滹沱河河神。对漳河河神的祭祀,有西门豹惩治邺地淫祀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可邺地曾属于赵国领地,而且漳河在赵国境内有很长的河道,漳河在战国时期属于多害之河,赵国境内也应存在对漳河之神的祭祀。对滹沱河的祭祀虽不见于文献记载,但滹沱河也是战国时期的一条多害之河,在今河北平山境内,发现了战国时期祭祀河神的祭祀坑,这些祭祀坑坐落在滹沱河北岸,每个坑内都放置着一些动物的骨头,有的还在坑壁掘龛放置上玉龙或玉璧。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氏的祖先重视祭祀活动,并已经形成为一定规模。

(二)现代民间信仰

自古以来,人对世界万物的信仰和执着,幻化成万千宗教。在邯郸,今天依然保留了这种信仰习俗,并成为一种笃定的思维形式。如自然神、天堂地狱说、阎王爷、财神等。在民间,人们信仰这些神灵,并把这些神灵看成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和社会规范,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是一种底线,不敢有所僭越。

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后升格为神。例如对天的崇拜。在邯郸民众的一般心理中,天指的就是“五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是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主管万物和人世间的一切,其他神是不能替代的。因此,逢年过节,民间都要祭拜。除了玉皇大帝之外,在民间还信仰雷神和闪电,并有“谁办了亏心事就要遭雷劈”的成说。民间信仰的雷神是龙身人头,长着鸟喙、鸡爪,背有翅翼,手持椎槌。由雷崇拜发展而来的对闪电的崇拜也是邯郸民间信仰天象的一大特色。邯郸民间信仰喜欢为神灵联姻,因此,在民间信仰中,雷神与闪电神相依相伴,有雷公电母的说法。

邯郸的民间信仰相信天堂地狱之说,相信生死轮回,并且有不同于西方宗教的具体内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邯郸民间的人们把“阎王”看成是主宰生死的唯一神,并尊称为“阎王爷”。在民间的百姓看来,谁办了坏事,或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等,违反了做人的规矩,尤其是伦理纲常等,“阎王”爷就会把他叫去,就不让他在人世间活着,要下地狱,要在阴间接受惩罚。相反,谁做了好事,谁就积了德,不仅寿命绵长,而且死后还要升天堂,过美满幸福的生活。

据《封神演义》记载,东岳大帝是商代大将黄飞虎,死后被姜子牙封为五岳之首,执掌幽冥十八层地狱。最上一层是东岳大帝黄飞虎,其次是十殿阎罗、六曹判官、个个怒目圆睁,形态逼真。地狱里还有120个冤鬼在忍受着刀山、碾磨、剜眼、割舌、剖心、锯切、油煎等各种酷刑,再现了中国神话中的地域形象。这个神话故事在邯郸就演化为“阎王爷”这样一个信仰。

在邯郸的民间信仰中还包括较大一部分行业职能神的崇拜,如手工业匠人等生产行业神或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集团职业者崇拜的神,都属于这种俗神,如旧时梨园神、商贾神等。比较常见的职业神崇拜是鲁班,被看成是木工的鼻祖,杜康又是酿酒业的祖师爷,甚至于一些旧时的娼妓业和乞丐业也祭祀者自己各自的神仙白眉与范丹,形成了一副熙熙攘攘的“善男信女”谱,对这种冥冥之中的寄托充满了幻想。

邯郸人相信福神。这也难怪,《尚书?洪范篇》与桓谭的《新论》 在很早的时候就赋予了它们以具体的内容。人们对“寿、福、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或者说“寿、福、贵、安乐、子孙众多”充满了期待。不管今天我们怎么看待这些这种现象,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对幸福生活的追逐与向往,已经融进了邯郸人性格的深处,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于是福神走进了千家万户,把幸福带给了邯郸人。

对于邯郸的黎民百姓来说,到底这位神祗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却是无关宏旨的,重要的只在于它能够为人们带来福祉。只是,这种福气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对此却要较一较真。于是,在民间的年画和泥塑中,这位一身朝官打扮的福神(福星),又往往左有寿星、右有禄星相伴,似乎不把这两位神仙请来配祀,就不足以确切说明幸福的具体内涵。在这一组神像中,寿星被想象为高额长须、拄杖捧桃的南极仙翁,禄星则被描绘作怀抱婴儿、头插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的员外。他们站在一起,突出地显示出:只有华富贵地尽享天年,才是世俗观念中的最大幸福。

民间俗神中,另有一类神仙与上述期望紧密相连,只不过更具有专门的功能,这便是能够给人带来财富的“财神”。财神又分“文”、“武”两种。文财神的装束大体与赐福的天官相似,只不过不显得那样喜庆, 而显得庄重肃穆,因为相传他正是殷纣王时因犯颜直谏而惨遭杀戳的忠臣比干。武财神则来源于道教“四大天将”的行列,为执铁鞭骑黑虎的赵公明元帅,黑面多须,手执钢鞭,胯下黑虎,一副武将装束。此神下属有四神,即招宝天尊曹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这些神灵都是专司钱财珍宝的神,明清两代财神庙香火极盛,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商贾百姓年年都要迎祭财神。于是乎多年传承,到今天依然不变。需要说明的是,邯郸人虽然也渴望追求财富,却绝不是想借此完成超验的“天职”,而只是想用来保障充裕的现实生活。正因为这样,“财神”的庇护对他们来说就意味无穷无尽的积累和永无止境的消费。

现代的人们对财神的敬仰达到了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企及的地步,不要说逢年过节祭祀财神,就是在平时也有许多人给财神上香,行大礼,许大愿,顶礼膜拜。达官贵人如此,布衣百姓同样,甚至于一些孩子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在邯郸的民俗中,有一句口头语,就是把“财神”叫做“财神爷”,由此不难看出邯郸人对“财神爷”毕恭毕敬的程度。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大家都想发财,都想发大财,发财的人多了,发大财的人多了,社会也就发展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同样,既然在幸福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和谐美满的家庭,人们又必然创造出专在这方面保佑自己的神明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月下老人一和“和合二仙”。“月下老人”的作用颇似希腊神话中手执爱矢的小天使,相传他只要将红绳系在一男一女的脚上,“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二人也将因“千里姻缘一线牵”而终成眷属。而“和合二仙”的职责,则紧接在“月老”完成之后——他们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取“荷” “盒”二者之音).专门保障婚后生活的和(谐)与合(好)。上述神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和安琪儿。不过,相对而言,如果说西方的爱神是“恋爱之神”,那么中国的爱神则是“恩爱之神”。因为中华民族更注重婚后生活的康乐,而非婚前生活的浪漫。无论是那位经多识广、老成持重的“月下老人”,还是那两位提示夫妇们要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的“和合二仙”,都是以缔造美满和睦的家庭为目的。这里所反映的,不是陶醉的狂热,而是理性的节制,不是把家庭的建立看成是彼此迷恋与美化的结束,而是把它看作水结百年之好的开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在后半生得到稳定和温馨的“安乐窝”,使他们得到自己所理解和追求的现世的幸福。

顺着上面的逻辑,读者们一定不难料想,为了保障婚后生活的完满与美好,中国古人非得再造出另一类家庭之神不可,那就是专职送子的民间俗神。在过去,由于人们祈求子嗣的愿望特别强烈,所以据信能够保佑他们生育力的神仙也就特别多,其中不仅有普遍流行的女神(如送子娘娘、送子观音之类)和男神(如送子张仙、送子弥勒之类),还有颇具地方特性的神明。如涉县的女娲祭祀等。究竟邯郸人为什么会把“子孙满堂”甚至“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看成一种必不可少的幸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生殖崇拜人的孑遗、小农经济再生产劳动力的需要、以血缘为基本纽带的社会结构、古代社会较高的人口死亡率等等。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取代另一层更为内在的因素,即中国古代观念的现世品格。由于“未知生,焉知死”的态度始终占据上风,人们就只能去努力抓住切实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一次生命,因而,“多子多福”就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观念。一方面,只有这样做,方能保障自己的生命能够善始善终,而不致于在风烛残年时孤苦伶仃;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障自己有过的生命能够时代延续下去,而不致于在生命的终点带着虚无的绝望去咽气。由此可见,即使是按照后世看来最不合理的世俗观念,也都派生于过去时代所独具的价值理性。

把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作为神来祭祀,在邯郸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带有共性。邯郸的人神祭祀对象是关羽和岳飞,也有的祭祀尉迟公和秦叔宝。多少年来,这些人物都是邯郸民间崇拜的英雄,邯郸的老百姓对他们给予了十分美好的感情,历朝历代沿袭不断,香火不止,直到今天。近些年来,随着赵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邯郸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敬仰。例如,在邯郸丛台公园就有赵国一些先贤的塑像,供人们祭祀和瞻仰。

不过,近些年来,邯郸人的民间信仰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人神的对象选择上出现了新内容。这就是越来越多的邯郸人开始祭祀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他们把毛主席像、周总理像等悬挂在中堂之上,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祭奠,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幸福不忘毛主席。还有一些人把毛主席像、周总理像等悬挂在轿车上,认为毛主席、周总理在保佑着人们的平安,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从而求得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满足。

邯郸的民间不但信仰神,也相信鬼。民间之所以相信人死后会变成神或鬼,是因为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其实,秦汉以前,在我国没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鬼游荡在世间,或在黄泉。所以,民间不仅重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还要为许多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让他们死后灵魂有个归宿。所有这些在今天的邯郸民间,还是一个定制。

在祭祀的过程中,一般在祭祀之前都准备好了一些祭物,包括香火、水果、肉类、食物等。祭祀时,祭祀人要沐浴其手,然后点然香火或蜡烛,向祭祀对象行跪拜之礼,双手合十,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祈祷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诸神显灵、保佑平安等。

除此之外,在邯郸的民间还有许多的巫蛊信仰和民间禁忌。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神秘的巫蛊信仰在邯郸已延续了几千年。一方面,人们相信巫蛊咒诅可以致人生病、死亡,给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另一方面,围绕着蛊言蛊事所形成的神秘文化又历史地承担着社会控制的功能。施术者女称巫,即大家平时所说的巫婆;男称觋,较之于女巫来讲,男觋很少见或已经不见了。

就概念来说,巫术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用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力的实物和咒语。施法时,巫婆往往披头散发,面罩脂粉,口中念念有词,神鬼不辨;男觋则长袍加身,披发仗剑,或静或动,一派仙风道骨之象,鬼神莫测。二者皆以气血、灵慧、预思、摄魂、灵媒、斯辰为主。末了,赐以仙丹、神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便万事大吉了。

从巫术的性质角度,可以把巫术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施用的巫术;白巫术则是祝吉祈福时施用的巫术,故又叫吉巫术。从施行巫术的手段角度,巫术又可分为两类,一为摹仿巫术,另一种叫接触巫术。这里,我们仅就类型和部分现象予以记述,不再加以区分。

祈求帮助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欺祈求自然力或鬼神来帮助自己实现某种目的。如求雨,多拜龙王。盼望龙王能普降甘霖,普度众生;孩子求学时,则往往参拜文曲星,盼望孩子能考上如意的大学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再如白云观里拴娃娃、民间的 “偷瓜”祈子等习俗。其他也大多如此。

招魂是用巫术把失落的灵魂招回来。它不仅限于人自身,也适用于动物、植物。小孩病了,往往以为是灵魂失落在村外,妈妈则要拿着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为其招魂。有的是成年人病了,邀请巫婆为其招魂,早日恢复健康等。

诅咒是借助语言的魔力,达到加害对方的目的。最常见的形式是面对面的诅咒,不得好死、千刀万剐等。不常见的是用木、土或纸布之类做成仇家偶像,写上该人的生辰八字,暗藏于某处,每日诅咒之,或用箭射之,用针刺之,认为如此可使仇人得病身亡。

驱鬼避灾是对鬼施行的一种攻击性巫术。在生产、建房、治病、丧葬中经常使用。这是民间巫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例如,一些施法者在为病人治病时,让病人坐在门口,头顶一个竹簸箕,法者大叫 ”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时命助手持锹把火塘灰撒向病人头,利用灰把鬼赶走。或者是把鬼捉住,放在陶罐里或其他地方,最后用火或其他方式铲除。

避邪是利用一定的物件来防止邪鬼来犯,是一种消极巫术。避邪物一般装饰在建筑物上、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鬼见了便会避而远之。护身符、门神、镇宅宝剑等都是民间常用的避邪物。现在看到的还有每逢本命年的邯郸人,不管年龄大小,也不管是男是女,都要系红腰带或穿红裤头,或者穿红毛衣等一类的东西,以求祛灾避邪,遇难呈祥,借以安慰自己的心怀。

摹仿巫术与接触巫术在邯郸的民间也有表现,例如小儿常常落井,为避灾,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儿投入井中,这种行为称作破灾破煞。还有人若生疮,植物叶或黄纸上画符,便可移走病患等。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处放一枚钱币或较贵重的东西,然后丢在路上任人拾去,于是认为病患便转移到了拾者身上。

邯郸的民间信仰还有算命、掌相、风水、问米、道术、术数、星座、占卜等,并且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这里兹例举一二。

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广义的算命则包含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古代的占卜、筮法,均属于算命。算命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其起源有据可靠可追溯到伏羲氏,之后周文王演八卦,则算命开始逐步得以完善。到今天,邯郸民间的算命多是预测事业、婚姻、仕途、富贵、吉凶、寿命等内容。

在民间,每逢一些大事小情要发生或进行的时候,似乎都要找一个“明白人”看一看,算一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中。生孩子了,选一个好日子,办一个12天;日子怎么样,算一算,不行就办“满月”,“满月”不行就办一个“百日”,一定要找一个好日子,怎么好怎么来。结婚了,选一个好日子,要“六”,要“九”,要“八”,不行再换日子;要盖房子了,要迁新居了,工程要奠基了,商店要开业了……这样,一些黄道吉日以及生肖运程、星座配对、姓名配对、生肖配对、血型配对、三世财运、生男生女、指纹算命、眼跳预测、大六壬起课、紫微斗数排盘、奇门遁甲排盘、四柱八字排盘等,甚至于QQ号、手机号,面热、喷嚏、心惊等吉凶之说都出现了,无不在其范围之内,恍惚间又是一个世界,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于是乎,一些江湖术士出现了,并且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问米”,是将亡故的亲友灵,与家人相互配合沟通的法术形式。即通过神婆把阴间的鬼魂带到阳间来,附身神婆,与阳间的人对话,因做此仪式时都放一碗米在旁,一般称之为问米。之所以放一碗米在旁边,是因为在进行仪式的过程中,碗内的米会显现出一些图形和文字,是巫师用来作法的道具,然后再解释一番,借以增加说服力。这种形式在邯郸有的地方俗称为“下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邯郸人对风水很看重。选址盖房或者说选择阳宅阴宅,都要认真仔细地考察一番。在邯郸人看来,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居住,能使人事业兴旺,财源广进,并使后代富贵显达,百事亨通。看风水,就是要找一个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的原则和标准的地理位置或环境。

有研究者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在中国古代的文义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此外,在邯郸还有一些巫术禁忌。巫术禁忌,是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限制以及约束观念和做法的总称。禁忌巫术是一种消极性巫术,它要求人们不能接触某物或不能做某事,否则会带来不幸。禁忌的产生是多元的,有的是出于对某些自然力的畏惧,有的出于对老人儿童的爱护,有的则是出于对鬼神的崇拜心理,有的是出于对吉凶祸福的迷信。如雨后不能用手指虹;对图腾、圣地、祖宗牌位、巫师要敬重;孕妇忌吃生姜、兔肉和花椒、大料;婚姻忌男女属性相克;吃饭禁忌敲盘子、敲碗等。

三、邯郸民间信仰的价值

在邯郸民众的观念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人的世界,一个是鬼神的世界 。对鬼神的信仰是一种亘古弥新的宗教情感,而宗教是人类克服死亡压力、缓解生存焦虑的精神寄托。因此,鬼神信仰的实质是邯郸人最早思索生死问题的产物,包容了人们对生死问题的追问与求解。对死亡的恐惧与困惑,也便在生活的俗制中时时展现出来。

邯郸的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带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们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对此究竟怎么看,怎样定性,这中间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过程。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邯郸的民间信仰不是宗教,并且与宗教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少史籍记载,在我国,无论是政府、士大夫还是宗教实践者,都没有采用过“民间宗教”这个名称来描述一般民众的信仰。封建政府对民间的宗教式活动采用的是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为了避免民间非官方意思形态的发展,对民间的祭祀活动实行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为了创造自己的象征并使民间接受,有时选择性地对民间象征加以提倡。接受儒家哲学和宋明理学的士大夫,只支持“孝道”和一定范围内的祭祖,对民间的神、鬼、灵、物崇拜等多取否定的态度,更不用说他们会承认民间信仰为“宗教”了。民间佛教徒和道士,因依赖民间的祭祀和巫术活动为生,所以对民间的“神圣行为”较为支持。但是,他们不承认其宗教体系的所在,而是当成比他们自己的宗教体系低等的仪式看待。作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实践者的一般民众,因为缺乏自我界定的力量并且视自己的宗教活动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不把它们看成宗教。这就是说,民间信仰就是民间信仰,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进一步地说,邯郸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邯郸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盛。所以说,邯郸的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与世俗制度和社会秩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样,邯郸的民间信仰还有功利性、神秘性、超自然性等一些特征。或者说,功利性是民间信仰的的动机和行为目的;神秘性是民间信仰的方式和手段;超自然性是邯郸宗教构成的核心。在这里,没有信仰组织,没有支配信仰的权威,没有形成信仰的宗派,没有信仰的完整体系,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固定的法衣、法器和法杖,只是一种自发的信仰意识。

民间信仰的基本土壤是家庭以及社会团体。民间信仰中有些内容是可以被肯定的,例如 “俗信”。俗信原来在民间传承中曾经是原始信仰和迷信的事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一些迷信事像在流传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神秘色彩,失去了神秘的力量。人们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找出了一些合理性,于是把这些事像从迷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传统的习惯。这些传统习惯,无论在行为上、口头上或心理上都保留下来,直接或间接地用于生活目的,这就是俗信,它和迷信是不同的。例如许多关于天兆、物兆、动植物兆的俗信,因其来源于生产生活积累而具有科学成分,特别是许多农耕谚语、气象谚语中的俗信,本来就和迷信有很大的区别。民间俗信作为一种千百年来传袭下来的习俗惯制和生活经验,总是以它一定的“合理性”作为传承的依据的。这里的“合理性”来源于俗民们的人生命运信仰,命运是民间俗信观念最基本的主题,趋吉避凶,祈福躲灾、除恶向善是民间俗信最起码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由上不难看出,邯郸的民间信仰源自中国社会历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地域性、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等特点,多数拥有不可以科学解释的内容,或是迷信成份。也有一些江湖术士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以欺骗手段开坛作法骗取钱财的现象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恢复,广大乡村出现了一些信仰复兴的现象。普化宗教的势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当代民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崇拜对象纷繁复杂,组织形式松散无序,崇拜目的功利性强。这就要求为政者既要依据法治建设的要求,对巫蛊迷信行为进行严格规制,也要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及现实影响,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解决相关纠纷,协调各种社会控制资源。

不可否认,作为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和一般民众的文化,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等重要的是,中国民间信仰是复杂社会的“宗教”,但它不具有制度化的宗教的某些特点,与社会中的文本传统、官方文化和社会精英有相当微妙的关系,因此,构成世界上少见的宗教类型。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人们不免会思考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势力是否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这个问题。因此,考察民间信仰和现代化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这种研究包括民间信仰是否包含现代化或反现代化的精神和伦理,以及现代化过程中民间信仰的实际遭遇和现状的反思。对于学界而言,我们相信,中国民间信仰素材所能提供的理论阐述,将会形成前所未有的独特学科体系,这也是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