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卵巢肿瘤的组织类型和临床病理

青少年卵巢肿瘤的组织类型和临床病理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岁以下青少年卵巢肿瘤发生率仅为卵巢肿瘤的5%~10%,虽然较成年人少见,但是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原则均与成年女性不同。其中对于卵巢肿瘤分类又进行了少许修改,于2003年推出了WHO卵巢组织学分类,具体分类可参见第11章卵巢肿瘤概述的相关内容。卵巢功能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生育期年龄。少数病人仅一侧卵巢增大或双侧卵巢增大不明显。卵巢间质水肿伴间质细胞黄素化。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人群,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年人之前。20岁以下青少年卵巢肿瘤发生率仅为卵巢肿瘤的5%~10%,虽然较成年人少见,但是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原则均与成年女性不同。其发病率虽低,但恶性比例较高,为15%~31%,而且年龄越小,恶性率越高。在病理类型方面,青少年卵巢肿瘤中以生殖细胞肿瘤占首位,一般在60%左右,有较好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血AFP,HCG,CA125及E2,血清AFP及HCG对诊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CA125对诊断上皮性肿瘤,E2对诊断性索间质肿瘤都有帮助,并对随访、评估疗效都有肯定的价值。

卵巢在胚胎发生方面有其特殊性,因而它的组织结构与成分都很复杂、所发生肿瘤的种类也很多。因此,需要一个全面细致的正确分类,使在卵巢肿瘤领域工作的病理科、妇科、放射科及肿瘤化疗科工作者有共同的语言,以便共同研究各种不同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探索和比较卵巢肿瘤的治疗效果时,必须将各不同性质的肿瘤分别予以比较。否则不同组织类型以及不同生物特点的肿瘤混合在一起,必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过去,研究者们所报道的各类肿瘤的治疗效果互相之间差别悬殊,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正确的分类而造成的混乱。因而为了正确反映各类肿瘤的特有生物学性质及寻求各类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案,一个统一标准的国际肿瘤分类是很重要的。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卵巢肿瘤命名委员会参考1964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第一次制订了国际统一的卵巢肿瘤的组织形态分类。以后几经修改,最后国际癌瘤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于2002年3月在法国里昂又召集了会议,讨论统一了WHO肿瘤分类(Tavassoli 2003)。其中对于卵巢肿瘤分类又进行了少许修改,于2003年推出了WHO卵巢组织学分类,具体分类可参见第11章卵巢肿瘤概述的相关内容。

一、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功能性囊肿)

卵巢功能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生育期年龄。是一种潴留性囊肿,多数能自行消失。但也有一些囊肿和真性卵巢肿瘤相混淆,临床应予以注意,尤其是月经周期正常而“囊肿”持续存在(>60d以上)者,要排除是否为卵巢肿瘤。

(一)孤立性卵泡囊肿(solitary follicle cyst)

卵泡囊肿(follicular cyst)也称滤泡囊肿。正常情况下每一个月经周期仅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但是,当成熟卵泡不破裂或闭锁的卵泡持续增长时,使卵泡腔液体潴留而形成囊肿。此类囊肿很常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新生儿或绝经期以后的妇女偶见。

大体病理:卵泡囊肿如水泡突出于卵巢表面,表面光滑,直径一般1~4cm,偶可达7~8cm,甚至更大者。多为单发,亦可多发,壁薄而透明,腔面光滑,灰白色或暗紫色,囊腔内充满淡黄色或透明液体。

镜检:囊壁为增生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均可黄素化,并形成Call-Exner小体,囊肿较大时,因积液膨胀,囊壁变薄呈扁平状,很像浆液性囊腺瘤瘤壁的被覆上皮,组织学上常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二)多发性卵泡囊肿(多囊卵巢,硬化性卵巢)[multiple follicle cysts(polycystic ovarian disease,sclerocing ovaries)]

Stein和Leventhol(1935)首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了系统的报道,因此又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称为S-L综合征。育龄妇女发病率为5%~10%。本病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卵巢酶系统功能缺陷,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胰岛素作用异常、遗传因素和卵巢内局部调控机制异常有密切关系。

大体病理:2/3以上的病人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为正常的2~3倍。少数病人仅一侧卵巢增大或双侧卵巢增大不明显。外观呈白珍珠样,表面光滑,不见白体萎缩痕迹。增厚的卵巢表面下是一些小的充满透明液体的小囊肿,壁薄、融之较硬。

镜检:白膜增厚、致密、明显胶原纤维化,并伸入卵巢间质,厚度可达100μm以上。白膜下为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和闭锁卵泡,并扩张成囊状。囊壁被覆显著增生和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少见。不见成熟卵泡,常无近期排卵征象,黄体罕见,始基卵泡可多可少,多数位于囊性卵泡下。

(三)妊娠或产后巨大孤立性黄素化卵泡囊肿(large solitary luteinized follicle cyst of pregnancy and puerperium)

巨大孤立性黄素化卵巢囊肿,病理上称高反应黄体,黄素囊肿指卵泡囊肿壁上卵泡膜细胞的黄素化。在妊娠或产后,由于胎盘肿胀、增大或滋养细胞增生,产生过多的HCG,哺乳,刺激闭锁卵泡的卵泡膜细胞黄素化,形成黄素囊肿。

大体病理:多数为双侧,受累的卵巢表面呈分叶状,各囊肿大小不一,囊壁光滑淡黄色,囊腔内含清亮液体,偶为血性液体。

镜检:囊壁由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组成,颗粒细胞常退变脱落,残留少量可有或无黄素化。而卵泡膜细胞则显著增生和黄素化。各囊间有纤维结缔组织将其分隔。间质常水肿并伴灶性间质细胞黄素化。

(四)过度反应黄体(多发性黄素化卵泡囊肿)hyperreactio luteinalis(multiple luteinized follicle cysts)

黄素囊肿(luteinized follicle cyst)亦称高反应性黄体(hyperrectio luteinalis),为HCG过度刺激引起卵泡膜细胞黄素化所形成的囊肿。临床上多见于葡萄胎、绒毛膜癌、双胎、应用氯米芬和HCG促排卵引起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导致的多囊卵巢疾病等。

大体病理:病变多为双侧,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达20cm以上。单侧卵巢发生者少见。呈多囊性,卵巢表面分叶状,壁薄,囊腔内为透亮或琥珀色液体,偶为褐色液体。

镜检:囊壁由颗粒细胞和泡膜细胞组成。泡膜细胞呈过度黄素化和增生,而颗粒细胞萎缩脱落。卵巢间质水肿伴间质细胞黄素化。

(五)黄体囊肿(corpus luteum cyst)

黄体囊肿(corpus luteum cyst)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为功能性囊肿。成年妇女黄体的大小,外观差异较大。排卵以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破裂,形成血体,残留的颗粒细胞变大,胞质内富含黄色颗粒状的类脂质物形成黄体。正常黄体的直径一般<2cm。当黄体直径达3cm时称为囊性黄体。若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大,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被吸收后均可致黄体囊肿。抗凝血治疗和先天性无纤维蛋白血症易引起黄体囊肿。

大体病理:多为单侧,直径3~6cm,>4cm者少见,偶可达10cm以上,呈单房,早期似血肿,待血肿吸收后囊腔内为透亮或褐色液体,囊壁部分或全部为浅黄色,多数呈花环状结构。

镜检:囊肿形成的早期,仍见黄体细胞富含类脂质,囊壁内层纤维化,并可见黄素化颗粒细胞,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卵泡膜细胞呈楔形插入颗粒细胞间。囊内有或无透亮液体,后期囊壁纤维化伴透明样变较明显。

(六)妊娠黄体瘤(pregnant luteoma)

妊娠黄体瘤(pregnancy luteoma)常发生于妊娠后期,是由黄体细胞增生形成的瘤样结节,使卵巢增大,外观似肿瘤,故称为妊娠黄体瘤。

大体病理:多发生于单侧卵巢,也可双侧发病,直径5~25cm,平均7cm,呈圆形或分叶状。切面无包膜,但轮廓清楚,质轻呈棕色或淡黄色,可有灶性出血。

镜检:病变区由形态一致的多边形细胞组成,胞质嗜伊红染色阳性,偶见核分裂象,但核分裂象一般不超过3~7/10HP。细胞排列成片状,偶见呈索状或巢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抑制素A,CD99,细胞角蛋白阳性。

(七)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根据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最常见的异位妊娠部位为输卵管,占异位妊娠90%以上。以下重点阐述输卵管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的发生部位以壶腹部最多见,占50%~70%;其次为峡部,占25%~30%;伞部和间质部最少见。

大体病理:受精卵可在输卵管的任何部位种植,但大多数种植在输卵管的外2/3或紧接峡部外侧的壶腹部。输卵管组织中可见滋养细胞的排列同子宫内妊娠一样。

镜检:由于早期滋养细胞增生显著,绒毛顶端的绒毛膜外滋养细胞亦很丰富,切片中有时可见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壁肌层。由于绒毛可随血流进入腹腔,病检时仅可在腹腔内找到绒毛。

(八)间质增生(stromal hyperplasia)及间质卵泡膜细胞增生(tromal hyperthecosis)

由于卵巢间质增生和卵泡膜细胞增生(ovarian stromal and theca cell hyperplasia)的临床表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相似之外,故曾将该病列入多囊卵巢综合征中,Fox(1987)将该病命名为“间质卵泡膜增生及间质增生”。单纯卵巢间质增生所致的卵巢增大称为“卵巢间质增生”,增生的间质中有黄素化的卵胞膜细胞者称为“卵泡膜细胞增生”。

大体病理:病变常累及双侧卵巢,卵巢体积可正常大或稍大或明显增大,最大直径可达7~8cm,切面实性,质硬,呈乳白色或浅黄色。皮质、髓质增厚。

镜检:卵巢间质增生症可见卵巢间质明显增生,卵泡停止发育,增生的间质细胞为棱形,嗜碱性,呈漩涡状排列。卵泡膜细胞增生的特征为间质细胞呈网状,胞质丰富,增生的间质中常有散在成巢的黄素化细胞。

(九)巨块性水肿(massive ovarian edema)

巨块性水肿(massive edema of the ovary)多发生于青少年,是一种罕见的卵巢病变,是由于卵巢间质显著水肿,卵泡和间质分离,使卵巢发生重度水肿。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卵巢系膜扭转、绒毛促性素刺激、卵巢淋巴及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

大体病理:两侧卵巢均可受累,但单侧发病多见。水肿的卵巢直径可达5~40cm,文献报道水肿卵巢最重者达2400g,卵巢表面光滑但张力较大,切面有白色胶冻样内容物,明显水肿,呈苍白色或粉红色。挤压时有液体流出,发生卵巢系膜扭转者则呈紫蓝色,切面质软、湿润。皮质浅层可见散在的卵泡,卵巢内水肿液主要存在于皮质深层和髓质区域。

镜检:卵巢白膜完整,皮质浅层致密。皮质深层有大片水肿,其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各期卵泡,偶见黄体和白体。部分病例可见间质黄素化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皮质深层和髓质间的间质细胞亦水肿变性。髓质内的血管、淋巴管明显扩张。该病发生炎性浸润和灶性坏死者罕见。

(十)纤维瘤病(fibromatosis)

一侧或双侧卵巢因间质纤维瘤性增生而显著增大,但与纤维瘤不同的是,正常滤泡结构被围绕而不是取代。某些病例中间质也可含黄素化细胞,病人也可出现男性化,偶尔增生的间质中可有小团性索型细胞。

大体病理:卵巢直径增大,6~12cm,呈结节或分叶状,剖面实性。

镜检:多数卵巢内仍有滤泡,皮髓质内有弥漫性,多灶性,致密胶原纤维增生围绕滤泡周围,往往超过卵巢总体积1/4,间质水肿不如卵巢水肿明显,也不伴有卵巢系膜扭转。

(十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发生的部位。生育期年龄的妇女易发病,以30—40岁最为常见。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0%。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ndometritic cysts of the ovary)的发生与经血反流入盆腔、体腔上皮化生、脉管播散以及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大体病理:双侧发病者较多见,新病灶卵巢表面呈红色或紫蓝色,大小不一,小如针尖,大至数厘米,可多发。陈旧病灶因异位的子宫内膜含周期性出血而形成含有紫褐色陈旧性血性黏稠液体的囊肿,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因囊内所含液体的颜色似巧克力,故又称为“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s),常与子宫、阔韧带、盆腔壁发生组织粘连。

镜检: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囊壁内有子宫内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组织。病程较久的病例有时因反复出血,囊壁上皮受囊内压力影响而萎缩脱落,致使不易诊断,瘢痕与囊壁致密结缔组织的腺体或巨噬细胞中有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是作出诊断的直接证据。恶变率<1%。

(十二)囊肿,未能分类(单纯性囊肿)cyst,unclassified(simple cyst)

指无可识别出内衬上皮的囊肿,其中有的可能是不同类型的囊腺瘤。另一些可能为卵泡囊肿,有的因其内衬上皮已被破坏,无法肯定囊肿的组织来源。

大体病理:囊肿常为单房性,直径多>5cm。壁薄,内容为清液。

镜检:囊壁纤维结缔组织被覆扁平或立方上皮,无乳头状增生。内衬上皮甚至完全消失。

(十三)炎性病变(inflammatory lesions)

炎性卵巢囊肿是卵巢炎与邻近组织粘连而形成的假囊肿。形成炎性囊肿的途径有以下几种:①输卵管炎累及卵巢,两者相互粘连或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穿通使渗出液积聚形成囊肿。②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脓液被吸收而形成囊肿。③卵巢周围炎症或卵泡破裂时细菌侵入,产生炎性积液、积脓而形成囊肿。

大体病理:囊肿表面光滑,壁薄透亮,内含透明液体或渗出物。

镜检:囊壁为炎性肉芽组织或结缔组织,囊壁无上皮覆盖。

二、卵巢良性赘生性肿瘤

青少年卵巢肿瘤多无症状,常常是因卵巢肿瘤增大后在腹部叩及包块或因肿瘤发生蒂扭转、出现急腹症而就诊。青少年卵巢肿瘤病理学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临床上大多数青少年的卵巢肿瘤首先考虑生殖细胞肿瘤,其次为性索间质肿瘤和上皮细胞肿瘤。其中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中大部分为畸胎瘤。因此,本部分及第三部分主要涉及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及性索间质肿瘤。卵巢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是一组来源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约占卵巢原发瘤的30%,绝大多数(95%)为成熟型畸胎瘤。

(一)成熟型畸胎瘤

成熟型畸胎瘤(mlature teratoma)是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由完全成熟的和少量胎儿性的2~3个胚层组织构成,罕见实性者。囊腔内衬表皮及其附件者,称之为皮样囊肿。“怪胎”型畸胎瘤(homunculus teratoma)是一种罕见的成熟性、实性畸胎瘤,由类似畸形胚胎高度分化的组织构成。

囊性畸胎瘤多数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但年龄跨度较大,在2—80岁,平均为32岁,5%发生于绝经后妇女。成熟性实性畸胎瘤主要发生于20岁内的女性。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7%~44%,占卵巢良性肿瘤的58%。除单独发生外,还在25%的未成熟性畸胎瘤肉眼可见皮样囊肿,10%~15%的恶性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对侧卵巢可发生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大体病理:皮样囊肿为卵圆形,偶尔(8%~15%)为双侧性,囊性包块直径在0.5~40cm,平均直径为15cm。表面光滑,囊内含皮脂和毛发。由脂肪组织、牙齿和骨骼构成的突向囊内的结节称为Rokitansky头节。成熟性实性畸胎瘤为体积较大的实性包块,质软、脑样,含多个不同大小的囊腔,并有小灶性的坏死。

镜检:成熟性畸胎瘤由来源于两胚层或三胚层的成年型组织构成。由于有些组织如软骨、脑皮质、小脑和牙齿等是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的,成熟性畸胎瘤中也可有少量这些胎儿晚期和新生儿早期的正常组织,应注意不要以此形态诊断为未成熟畸胎瘤。外胚层成分以皮肤和神经包括脑、小脑和脉络丛组织为常见,中胚层有骨、软骨、肌肉和脂肪,内胚层主要为呼吸、胃肠结构和甲状腺等,这些组织常形成器官样结构。少数可伴随未成熟畸胎瘤或恶性原始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约1%的病例可发生自发性或创伤性肿瘤破裂,内容物流入腹腔可导致化学性腹膜炎、肉芽肿、腹膜胶质瘤病或腹膜黑变病(peritoneal melanosis)。

典型的皮样囊肿也可出现良性肿瘤的成分,如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泌乳素瘤、色素痣和血管球瘤。

Barr小体(核性染色质)和46XX核型与其单性生殖的起源相一致。对成熟性畸胎瘤进行选择性组织微切割和基因分析显示,纯合子型的畸胎瘤成分与杂合子的宿主细胞之间存在基因型的差异,支持畸胎瘤为减数分裂后生殖细胞来源。另外,畸胎瘤内鳞状上皮和腺上皮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为杂合子型,来源于宿主组织,而肿瘤内分化好的胸腺为纯合子型,提示其向淋巴分化的能力。

虽然,在同一卵巢内不同起源的多发性畸胎瘤,分别来源于不同的生殖干细胞,但其组织学表现相似,提示局部和环境因素对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分化表型起一定作用。

(二)卵巢甲状腺瘤(struma ovarii)

完全或主要由甲状腺组织构成的成熟性畸胎瘤。大约20%的畸胎瘤中含有甲状腺组织,只有当其成为肿瘤的主要成分、通常肉眼即可辨认时才称作卵巢甲状腺肿,是最常见的单胚层型畸胎瘤,占卵巢全部畸胎瘤的2.7%。

患者可出现腹部包块和一些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如Meigs综合征,表现为颈部甲状腺增生,甲状腺毒性,高碘摄入率。

大体病理:肿瘤为单侧性,大小0.5~10cm,实性,切面呈胶冻状。有时,表现为皮样囊肿内的结节。完全囊性的甲状腺肿也可为绿色的胶冻样物质。

镜检:卵巢甲状腺肿由正常的或增生的甲状腺组织构成,与甲状腺瘤的结构类似,可为微滤泡、巨滤泡、梁状和实性。也可出现嗜酸性或透亮细胞。囊性甲状腺肿组织学表现为薄的纤维性间隔内可见典型的被覆扁平或柱状上皮的滤泡。甲状腺球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囊性甲状腺肿、嗜酸性或透明细胞变异型,以及可能与Sertoli-Leydig细胞瘤混淆的梁状型方面有一定作用。

(三)纤维瘤和细胞性纤维瘤(fibroma and cellular fibroma)

纤维瘤为卵巢的间质性肿瘤,常由可产生胶原纤维的梭形、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性纤维瘤为瘤细胞排列密集、胶原稀少、核分裂象增多的纤维瘤。

纤维瘤占卵巢全部肿瘤的4%。多发生于中年患者,平均年龄48岁,<10%的病例发生于30岁以前,儿童罕见。纤维瘤可偶然发现,但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出现无特异性症状的盆腔包块。直径>10cm的患者,10%~15%出现腹水,1%伴发Meigs综合征(纤维癌切除后腹水和胸腔渗出液消退)。

大体病理:纤维瘤为质地较硬的白色肿块,平均直径为6cm。伴水肿的纤维瘤质地多较软,常出现囊性变。除非发生扭转,出血和坏死罕见,多数肿瘤为单侧性,仅8%的肿瘤为双侧性。<10%的病例可伴发局灶性或弥漫性钙化。

镜检:纤维瘤由形态一致的、良性的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胞质稀少,可含少量脂滴,偶尔为嗜酸性小滴。瘤细胞排列呈束状或车轮状,核分裂象缺乏或罕见。纤维瘤的细胞数可稀少到中等密度,细胞间有丰富的胶原、透明变性的斑块及不同程度的水肿。肿瘤不同区域,瘤细胞密度不一。大约10%的病例呈一致性的、密集排列的瘤细胞(与弥漫性颗粒细胞瘤的细胞密度相当)。称为细胞性纤维瘤。细胞性纤维性肿瘤的瘤细胞非典型性不超过轻度,核分裂象<3/10HPF。纤维瘤vimentin阳性,a-抑制素可阳性。

(四)硬化性的间质瘤(sclrosing stromal tumor)

硬化性的间质瘤为卵巢的良性间质肿瘤,以富于细胞的假小叶为特征,假小叶之间为含少量细胞的胶原纤维组织,可伴水肿。假小叶内的细胞为纤维母细胞和圆形细胞。这类肿瘤占卵巢间质细胞瘤的2%~6%,80%发生在20—30岁年轻女性。

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腹部不适,虽然一些肿瘤可产生雌激素或雄激素,但临床很少出现激素异常的表现。妊娠期患者可发生男性化。

大体病理:肿瘤界限清楚,单侧性,直径在3~17cm,切面呈实性、灰白色,偶尔有黄色灶性区域,常有水肿和囊腔。

镜检:典型的组织学以富于细胞的假小叶为特征,假小叶间为致密的胶原纤维间隔,有时可出现水肿。假小叶内含丰富的、不同程度硬化的薄壁血管及丰富的瘤细胞,细胞为梭形和圆形。圆形细胞与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类似或有核周空泡。免疫组化显示类固醇激素形成相关酶活性。desmin,SMA,vimentin阳性。

三、卵巢恶性肿瘤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欧美国家以无性细胞瘤为主,而中国以未成熟畸胎瘤为主。由于原始的生殖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这组肿瘤的共同特点是结构成分复杂。并常有各种成分不同程度的混合存在。病理学按肿瘤细胞的分化方向和程度,分类为原始生殖细胞肿瘤(primitive germ cell tumours)和畸胎瘤(teratoma)。前者又称前畸胎瘤性(preteratomatous),均为恶性肿瘤;后者则为后畸胎瘤性(post-teratomatous),以良性为主,其中的恶性者又按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low-grade)和高级别(high-grade)两组:低级别组主要包括未成熟畸胎瘤Ⅰ~Ⅱ级、已分化型神经外胚层肿瘤(室管膜瘤)、恶性甲状腺肿(卵巢甲状腺肿伴乳头状癌)、类癌、甲状腺肿类癌(strumal carcinoid);高级别组主要包括伴有鳞癌、各种肉瘤或黑色素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胶质母细胞瘤的畸胎瘤。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是幼女和青年妇女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

(一)无性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dysgerminoma)是由单一增生的原始生殖细胞构成的肿瘤,纤维结缔组织间隔中与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偶尔可见合体滋养细胞分化和囊腔形成。此瘤相当于睾丸的精原细胞瘤。

大体病理:肿瘤界限清楚。90%为单侧,10%伴明显对侧卵巢受累,10%为活检发现的隐匿型,肿瘤的最大平均直径为15cm,切面呈一致实性,可呈叶状、乳白色或淡褐色,可出现不规则的凝固性坏死区,伴囊性变或大面积的钙化。然而,当出现细小的砂砾样钙化时提示伴性腺母细胞瘤的可能性。灶性坏死区提示其他生殖细胞成分的存在,可能含有滋养叶组织。

镜检:增生的生殖细胞为单一的、多角形的、胞质淡染的、核相当一致的瘤细胞。瘤细胞聚集成条索或块状;有时瘤细胞间缺乏黏附性而形成似腺样的结构。瘤细胞巢间常为薄的含血管的纤维性间隔,但偶尔可为纤维丰富的间隔,常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浸润,主要为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事实上,有1/4的病例以上皮样肉芽肿为显著特点之一,在转移的病灶中炎细胞相当明显,核分裂象多少不一,有时核大小不一,5%的病例可出现合体滋养叶细胞分化,在这些肿瘤中分泌β-HCG的合体滋养叶细胞直接由无性细胞瘤产生,而与细胞滋养叶细胞无关。

免疫组化示多数无性细胞瘤呈vimentin和胎盘样碱性磷酸酶(PLAP)阳性,PLAP定位于细胞膜。有时可出现细胞骨架蛋白,如CK(罕见)及desmin,GFAP,S-100,CEA阳性;与精原细胞瘤一样,无性细胞瘤呈CD117阳性,支持其与睾丸精原细胞瘤是相应的肿瘤。

(二)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为形态学上呈一致性的原始畸胎瘤样的肿瘤。可分化成多种内胚层结构:原肠及其胚外衍生物(第二卵黄囊);体细胞胚胎性成分,如小肠和肝。这类肿瘤含较多的上皮样成分,且AFP阳性。

大体病理:肿瘤有明显包膜,平均直径可达15cm。切面质软、灰黄色,常有出血、坏死和液化区。囊性变可产生蜂窝样外观。罕见的情况下,肿瘤呈单囊性。较常伴对侧卵巢囊性良性畸胎瘤。

镜检:虽然卵黄囊瘤在同一病例中存在着多向分化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学异质性,但其固有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确诊。由疏松的嗜碱性的黏液样基质、筛网状的微囊和迷宫样的裂隙构成特征性的网状结构。微囊和裂隙内衬透明或扁平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此外,细胞质含抗淀粉酶的PAS阳性的透明小体也有助于肿瘤的确诊。经常出现透明的不规则的基底膜样物质,透明小体和粗糙的基底膜样物质是卵黄囊瘤组织学特征之一。比较少见的情况下,有13%~20%的病例可见表面被覆上皮细胞的纤维血管乳头状结构,即所谓的Schiller-Duval小体,与大鼠的胎盘卵黄囊相似。提示这类肿瘤的畸胎瘤样胚层源性属性。比较少见的组织变异型包括:多囊性卵黄囊瘤、实性卵黄囊瘤、体壁卵黄囊瘤、腺样型卵黄囊瘤、肝样型卵黄囊瘤。

免疫组化显示,AFP为卵黄囊瘤上皮性成分的特征性标记,但并非特异性的,AFP也可在卵巢非生殖细胞肿瘤中出现。AFP阳性信号位于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呈致密的细颗粒状,透明小体为阴性。卵黄囊瘤显示早期内胚层复杂的功能,包括造血功能,因而,可有多种标记物阳性、卵黄囊瘤CK阳性,可将其与实性无性细胞瘤鉴别;CD30在胚胎性癌为阳性,而在卵黄囊瘤为灶性阳性;Leu M1在透明细胞癌为阳性,而在卵黄囊瘤为阴性;卵黄囊瘤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阴性,从而有助于和子宫内膜样癌鉴别。

(三)胚胎性癌和多胚瘤

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是由与胚盘类似的和呈腺样、管状、乳头状或实性生长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肿瘤,多胚瘤(polyembryoma)主要由类似于早期胚胎的胚体构成的肿瘤。

其为罕见的卵巢肿瘤,在睾丸有相应肿瘤更常见,很多为来源于性腺母细胞瘤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组成成分。此瘤为多能干细胞肿瘤,重演胚胎分化的原始阶段。

镜检:胚胎性癌由原始的AFP和CD30阳性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裂隙状结构,与β-HCG阳性的合体滋养叶细胞及早期畸胎瘤分化的组织,如鳞状上皮、柱状上皮、黏液上皮细胞和纤毛上皮细胞混合存在。更少见的器官样变异型称为多胚瘤、内有早期胚胎的胚囊样结构。所谓的胚体含胚盘及相应的羊膜和原始卵黄囊腔,周围以中胚层疏松结缔组织,周围组织可分化为内胚层结构,如小肠、肝及滋养叶细胞。尽管胚胎性癌与早期胚胎非常相似,但不会重演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

(四)非妊娠绒毛膜癌

非妊娠绒毛膜癌(non-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是卵巢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主要由细胞滋养叶细胞、合体滋养叶细胞和绒毛外滋养叶细胞构成。

大体病理:肿瘤体积较大,可出现出血。由于β-HCG的刺激,在肿瘤未累及的卵巢组织可出现体积较大的黄素化结节和囊肿。

镜检:单纯的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罕见,形态学与妊娠性绒毛膜癌一致,由细胞滋养叶细胞、合体滋养叶细胞及绒毛膜外滋养叶细胞混合构成,并常伴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组织学上为窗孔样或丛状、假乳头状排列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与较多的合体滋养层细胞混合存在,可发现充满血液的腔隙和血窦。血管浸润很常见。对每一型增生的滋养叶细胞免疫表型有其特征性。包括CK及人胎盘促乳激素可阳性,最具特征性的为β-HCG阳性。

(五)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ixed germ cell tumors)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生殖细胞构成的肿瘤,其中至少一种成分为原始的。

多年来已证明的肿瘤标记物,如β-HCG和AFP,在含有绒毛膜癌和卵黄囊瘤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中有诊断和随访价值。当血清中这些肿缩标记物增高时,应仔细检查标本,广泛取材,以发现其不同的构成成分。

镜检: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最常见的肿瘤性生殖细胞成分为无性细胞瘤和卵黄囊瘤的混合。其他肿瘤性成分包括未成熟或成熟性畸胎瘤、胚胎性癌、多胚瘤和(或)绒毛膜癌也可出现。在诊断时应注明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所有的成分及其比例。

多数卵巢胚胎性癌实际为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常与卵黄囊瘤混合存在,以胚胎性癌的成分为主。虽然,多胚瘤的成分可能为肿瘤的主要恶性生殖细胞成分,但仔细回顾以前所有发表的卵巢多胚瘤的病例,发现也存在其他生殖细胞成分。同样,有一大部分生殖细胞源性的绒毛膜癌中也存在其他肿瘤性生殖细胞成分。免疫组化显示,与PLAP对无性细胞瘤的意义一样,HCG和AFP是这组肿瘤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六)未成熟型畸胎瘤

含有数量不等的未成熟的、胚胎性成分(通常为未成熟的神经外胚层)的畸胎瘤为未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

未成熟畸胎瘤占所有畸胎瘤的3%,所有卵巢癌的1%,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的20%。可为单纯的畸胎瘤或作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成分之一。主要发生在20岁以前的患者(从1—46岁,平均年龄为18岁)。

大体病理:典型的未成熟畸胎瘤为单侧性,体积较大,直径为6~35cm,平均18.5cm。切面为斑驳状、灰褐色,实性为主。可伴出血、坏死、囊性变。

镜检:未成熟畸胎瘤由数量不等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多为神经外胚层菊形团或原始神经管,混合以不同比例的成熟组织、神经上皮菊形团内衬拥挤的嗜碱性细胞,核分裂象多见,可出现色素。常可出现未成熟的间叶组织,为排列疏松的黏液样间质伴灶性未成熟软骨、脂肪、骨样组织和横纹肌组织。未成熟内胚层结构包括肝组织、细胞基底部呈空泡状的小肠上皮以及类似Wilms瘤的胚胎性肾组织等,但相对少见。此外,可见未成熟血管,有时甚至为肿瘤的主要成分。

分级:根据未成熟神经上皮的数量,将原发性或转移性未成熟畸胎瘤(包括腹膜的种植物和淋巴结转移灶)分为Ⅰ~Ⅲ级。Ⅰ级:肿瘤中罕见未成熟神经上皮组织灶,任何切片不超过1个每低倍视野(40X);Ⅱ级:肿瘤中可出现未成熟神经上皮组织,似其比例在任何切片中占1~3/LPF(40X);Ⅲ级:肿瘤中含大量的未成熟神经上皮组织,且其比例在任何切片中>3/LPF(40X)。也有学者提出二级分类方法即:Ⅱ级、Ⅲ级为高级别肿瘤(high grade),术后需要化疗;Ⅰ级为低级别肿瘤(low grade),术后无需化疗。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将细胞丰富的成熟神经组织(如小脑)误认为幼稚神经组织,另外,若在典型的皮样囊肿内仅发现微小的未成熟灶也不直接诊断未成熟畸胎瘤。应对原发瘤和所有切除的转移灶进行充分取材,每间隔1~2cm取一块组织,因为在不同的转移灶,肿瘤的分级可能不同。

Ⅰ~Ⅱ级未成熟畸胎瘤90%为双倍体,Ⅲ级未成熟畸胎瘤66%为非整倍体。同样,Ⅲ级未成熟畸胎瘤的核型异常也更常见,比较基因组杂交实验显示,未成熟畸胎瘤的DNA拷贝数的变化比卵巢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少见。

(七)恶性单胚层型畸胎瘤

1.卵巢甲状腺癌(malignant struma)常与良性成分混合存在,又称恶性卵巢甲状腺肿。恶性甲状腺肿占卵巢全部卵巢肿瘤的0.01%,甲状腺肿的5%~10%。肿瘤局限于卵巢,临床多呈良性病程,若肿瘤侵透卵巢浆膜并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术中不易切除干净,则可局部扩散并经淋巴道、血道转移,临床呈恶性病程。恶性甲状腺肿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增高。卵巢恶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与甲状腺的恶性病变诊断标准相同,乳头状癌(85%)可见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核。然而,滤泡性癌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卵巢甲状腺常缺乏完整的包膜且边界不规则。

2.类癌(carcinoids) 含有大量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且多数亚型与胃肠道类癌相似的卵巢肿瘤。可单独发生或与皮样囊肿、黏液性囊性肿瘤、Brenner瘤混合发生。应与黏液性肿瘤或Sertoli-Leydig细胞瘤中散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区别开来。

卵巢类癌占所有类癌的0.5%~1.7%,年龄在14—79岁,平均为53岁。

30%的岛状型类癌、13%的梁状型类癌和3.2%的甲状腺类癌临床上可出现类癌综合征。25%的梁状型类癌产生YY多肽,引起严重的便秘和排便疼痛。8%的甲状腺类癌可引起功能性甲状腺的症状。类癌综合征患者尿中5-羟基吲哚乙酸和血液5-羟色胺水平增高。

大体病理:原发性卵巢类癌30%~60%为单侧性,为突向皮样囊肿囊腔内的褐色结节(直径<5cm),或为有小囊腔的实性包块。切面质地一致,褐色或黄色。

镜检:

(1)岛状型类癌占26%~53%,与中肠来源的类癌相似。由排列成癌巢的圆形细胞组成,细胞核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性,巢周边的细胞胞质内可见红色的亲银颗粒。有时瘤细胞形成腺泡状或筛网状的结构,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

(2)梁状型类癌占23%~29%,并与后肠或前肠来源的类癌相似。细胞排列成波浪状或互相吻合的带状结构。瘤细胞呈柱状,核卵圆形、长轴互相平行,核仁明显,胞质丰富,核两侧可见细小的橘红色的嗜银颗粒。

(3)黏液性类癌仅占1.5%,与发生于阑尾的杯状细胞类癌相似。高分化黏液性类癌由大量小腺体构成,瘤细胞为柱状或立方状,部分细胞含胞质内黏液或呈杯状细胞样,而部分瘤细胞含橘红色的神经内分泌颗粒。每个瘤细胞可都含黏液和神经内分泌颗粒。腺体也可漂浮在黏液池内,黏液分隔周围的纤维性间质,且间质内可见散在的印戒细胞浸润。不典型黏液型类癌为筛状结构,排列拥挤的细胞核。来自黏液型类癌的癌,其瘤细胞排列成岛状或排列密集的腺体,细胞非典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坏死。

(4)甲状腺类癌占26%~44%,并由不同比例的甲状腺组织和类癌构成,后者多呈梁状结构,神经内分泌细胞逐渐浸润甲状腺组织并取代滤泡上皮细胞。腺体和囊腔内衬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

(5)混合性类癌(岛状型和梁状型)的分类是根据其主要组织结构的类型而定。

免疫组化示类癌至少有一种神经内分泌标记为阳性(Cg A,Syn,lcu-7),也可表达多种肽类激素,如胰多肽、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胰高血糖素。

3.神经外胚层肿瘤(neuroectodermal tumors) 发生于卵巢的,几乎全部为神经上皮组织构成的肿瘤,与神经系统的相应肿瘤有类似的分化。报道的病例不超过40例,年龄在6—69岁,平均28岁。肿瘤常表现为盆腔包块。

大体病理:肿瘤为单侧性,直径在4~20cm,平均为14cm。切面质脆,灰红色的实性包块,也可为囊性包块,囊腔内或表面可见乳头状赘生物。

镜检:形态学与神经系统的相应肿瘤一致,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高分化型,如室管膜瘤;②低分化型,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和髓上皮瘤;③间变型,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除室管膜瘤不伴畸胎瘤外,发生于卵巢的其他神经外胚层肿瘤可伴发成熟型和未成熟型畸胎瘤。以前报道的一些神经母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现在应看作为PNET。因为,这3种肿瘤在形态学上非常相似,髓母细胞瘤专指发生于小脑的肿瘤,而神经母细胞瘤指发生于肾上腺的肿瘤。另一方面,髓上皮瘤应有肿瘤性神经上皮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乳头状、梁状和管状结构,与胚胎性神经管相似。

室管膜瘤和间变性胶质瘤GFAP阳性。PNET呈特征性的vimentin及CD99阳性。而GFAP,CK,结蛋白、Cg A及抑制素均为阴性,这有助于与小细胞癌及幼年型颗粒细胞瘤鉴别。

4.肉瘤(sarcomas) 肉瘤占皮样囊肿恶性病例的8%,发病年龄较鳞状细胞癌轻,可发生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5.黑色素细胞瘤(melanocytic tumors)卵巢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罕见,远比转移性者少。伴发黑色素瘤的皮样囊肿半数病例为临床Ⅰ期,2年后患者仍生存。典型的皮样囊肿可伴发不同类型的黑色素细胞痣。

6.视网膜始基肿瘤(retinal anlage tumors) 来源于畸胎瘤内视网膜始基的恶性肿瘤,大体上可见含色素性区域。组织学上,为含色素的非典型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管状和乳头状。

(八)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45%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e cell tumor)发生在出生后至10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32%发生在10—20岁的女孩和青少年,20%发生在20—30岁,3%发生在30岁以后的妇女。97%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发生在30岁以前。青春发育前的儿童患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可导致同性假性性早熟(iso-sexual pseudoprecocity)。年纪大的病人症状为腹痛、腹胀,有时月经过多或闭经。约10%病人因肿瘤破裂、腹腔积血而急诊入院。

大体病理:绝大多数肿瘤为单侧性,仅5%为双侧性。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12.5cm。切面实性、囊实性或为单房或多房的囊性,囊内含血性液。实性者切面灰色或橘黄色。偶有广泛出血,但很少坏死。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几乎全部为临床Ⅰ期,只有2%可发生卵巢外蔓延。

镜检: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以瘤细胞的结节样或弥漫性生长为特征。并有灶状分布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巨滤泡,滤泡腔内含嗜酸性或嗜碱性液体。间质为纤维卵泡膜细胞,可伴不同程度的黄素化和(或)水肿。典型的颗粒细胞为网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无明显的核沟,核分裂象多见,偶尔可见巨核细胞、多核细胞及其异型细胞。

尽管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组织学表现比较原始。但只有5%的JGCT为侵袭性,并常在诊断后3年内出现。JGCT预后好。Ⅰa期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死亡率为1.5%,但Ⅱ期以上预后较差。

(九)成年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e cell tumor,AGCT)

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以外的颗粒细胞瘤即传统的颗粒细胞瘤称为成年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e cell tumour,AGCT)。成年人型颗粒细胞瘤占卵巢肿瘤的1.5%。1/3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其余发生在绝经后,约5%可发生在月经初潮之前的女孩。

大体病理:典型的成年型颗粒细胞瘤为单侧性(95%),平均直径可达12.5cm,表面常光滑、分叶状.肿瘤切面呈黄色至褐色,可为囊实性,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发生出血,坏死为灶性、且不常见。少数肿瘤完全为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若一个实性肿瘤或者囊实性肿瘤切面呈黄色伴出血,高度提示为颗粒细胞瘤。

镜检:组织学上,颗粒细胞增生伴纤维母细胞、卵泡膜细胞或黄素化卵泡细胞性的间质。典型的颗粒细胞胞质稀少,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纵行核沟。核分裂象<1~2/10HPF。当发生黄素化时,瘤细胞含丰富的嗜酸性或空泡状胞质,核变成圆形,并失去特征性的核沟。偶尔,可见其异型的核,但并不影响其预后。瘤细胞排列成多种形式,最常见的为含Call-Exncer小体的微滤泡结构瘤细胞还可排列成内衬颗粒细胞的巨滤泡结构、岛状、梁状、弥漫浸润的(肉瘤样)、缎带样等形式。纤维卵泡膜瘤样间质常包绕颗粒细胞成分。

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呈CD99,a-抑制素、vimentin及钙网蛋白、S-100及SMA阳性,CK灶状阳性,CK7和EMA阳性。

(十)Sertoli细胞瘤

Sertoli细胞瘤(Sertoli cell tumor)是由排列成实性或空心小管的Sertoli细胞构成的肿瘤,Leydig细胞罕见,伴Peutz-Jeghers综合征者以单纯或复杂的环状小管为主。Sertoli细胞瘤罕见,年龄在2—79岁。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21岁和38岁,中位数年龄分别为33岁和50岁。

40%~60%的肿瘤为有功能性的,主要为雌激素,偶尔为雄激素,罕见的情况下,可表现为两者同时增高或产生孕激素,临床表现包括女性假性性早熟、月经过多、闭经、多毛症、乳腺萎缩、阴蒂肥大和声音嘶哑。伴月经紊乱和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可为子宫内膜增生或腺癌,可出现腹膜的蜕膜样反应。患者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可增高,罕见的情况下,由于肾素水平的增高而引起高血压。

大体病理:肿瘤为单侧性,两侧卵巢受累的机会均等,肿瘤大小在1~28cm,平均直径7~9cm。肿瘤界限清楚、实性,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切面呈黄褐色。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发生坏死和囊性变,罕见病例可完全呈囊性或实性伴纤维化和骨化。

镜检:Sertoli细胞瘤以瘤细胞排列成管状结构为特点,小管可为实心或中空的,呈单纯性或复杂性,单纯性小管由基底膜样物质包绕,中央为透明小体,复杂性小管形成多个囊腔,腔内为透明小体,周围由厚的基底膜样物质包围,基底膜样物质可融合形成透明变性区。可见弥漫型或假乳头状结构。一些肿瘤以胞质内含大量脂质的细胞为主要成分,称为“类脂性卵泡瘤”,发生在女性的伴Peutz-Jeghers综合征的Sertoli细胞瘤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称之为嗜酸性变异型。典型者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胞质透亮或空泡状,脂肪染色阳性。也可显示糖原,核分裂象少见(<1/10HPF),但年轻的患者核分裂象可>9/10HPF。此瘤中Leydig细胞罕见,但不含SLCT特有的原始性腺间质成分。

Sertoli细胞瘤免疫组化呈Ker,Vim和a-抑制素阳性,50%的病例呈CD99及钙网蛋白阳性,EMA阴性。

(十一)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组

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组(Sertoli-Leydig cell tumor group)是一种由不同比例的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构成的肿瘤。在中分化和低分化者还可出现原始的性腺成分,偶尔伴异源性成分。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s)罕见,占卵巢肿瘤0.5%,中低分化者最常见,可发生于2—75岁的患者,平均年龄为23—25岁。

1/3的患者可出现男性化,其他可出现雌激素增高的表现。雄激素水平增高的表现为闭经、多毛症、声嘶、乳腺萎缩及阴蒂肥大,而雌激素水平增高的表现为女性假性性早熟和月经过多。1/2患者无内分泌增高,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低分化者更容易出现雄激素水平增高的表现。10%肿瘤可破裂或累及卵巢表面,4%可有腹水。

大体病理:97%的SLCTs为单侧,多为实性或囊实性包块,偶尔为囊性包块、肿瘤大小变异很大,可从无法检测到至直径为35cm(平均直径为12~14cm);低分化的肿瘤体积较大。实性区域呈淡黄色、粉红色或灰色。常可见出血、坏死区,有时也可见出血和梗死区。

镜检:高分化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SLCTs),Sertoli细胞排列呈开放或闭合的管状结构,细胞无明显非典型性,无核分裂象,纤维性间质中可见小簇Leydig细胞,中分化者,由水肿的间质分隔细胞呈小叶状,小叶内为核染色深的梭形性腺间质细胞构成,细胞界限不清,与排列呈条索状或低分化的小管状Sertoli细胞逐渐过渡移行,部分Sertoli细胞有非典型性。当Sertoli细胞分化较好时,区分间质和Sertoli细胞比较容易。在细胞性小叶的周边可发现成簇的Leydig细胞或与其他成分混合存在,细胞可能呈空泡状、或含脂褐素、偶尔可见Rienke结晶,核分裂象平均为5/10HP;Leydig细胞核分裂罕见,且细胞无异型性。

分化差的SLCTs,以与原始性腺间质相似的肉瘤样间质为主要特点,无中分化的小叶结构,偶可见细胞核呈奇异型。Sertoli细胞和间质成分的核分裂象可达20/10 HPF。

免疫组化示性索和间质呈不同程度Vim,Ker,a-抑制素阳性。偶尔,EMA阳性。在报道的少量病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阳性。

(吴 婵 周怀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