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类型和分布

类型和分布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宁夏农业危害较重,1949~2000年有39年发生较大冰雹灾害。霜冻霜冻是宁夏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类型和分布_宁夏自然灾害防灾

一、类型和分布

1.水旱灾害

(1)旱灾

干旱是宁夏分布最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从1300~2000年间的各种灾害记录统计分析得出:旱灾年为374次,占53.9%,平均不到2年发生一次旱灾,连续3年出现旱灾的年次为48次,最长的旱灾年份为20年,即1924~1943年,最严重的旱灾年份为1927~1929年。1949~2000年共发生干旱41次,平均1.2年就发生一次旱灾;出现过1957年、1962年、1965年、1974年、1991年、1995年、1997年和2000年共8次较大的干旱,平均每6年一遇。每次大旱都会造成农业严重减产(局部地方绝产)和牲畜死亡以及人畜严重缺水。宁夏干旱在春、夏、秋季都有发生。春旱最多,秋旱次之;连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夏秋连旱次之,春夏秋连旱较少。据1978~1989年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干旱的受灾面积为17.2万公顷,成灾面积14.7万公顷。干旱主要发生在南部山区,发生频率高、受灾面积广,持续长。

(2)洪涝灾害

宁夏洪水灾害可分为二类,一是黄河干流的洪水。洪水主要来源于黄河兰州以上的流域,20世纪以来,黄河发生6000立方米/秒以上大洪水4次,新中国成立前后各2次。1904年、1946年的洪水给宁夏造成很大灾害,损失严重。二是暴雨引起的洪水,主要发生在南部山区和贺兰山东麓,多发生在每年6~9月的多雨季节,以7月、8月最多,占70%以上。严重威胁着山区195座中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及银川、石嘴山两市工矿企业、沿山的公路、铁路以及渠道的安全,在历年暴雨洪水中已有26座中小型水库垮坝,冲毁农田、房屋、桥梁、公路,给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据1978~1989年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受灾面积为2.1万公顷,成灾面积1.4万公顷。此外,黄河宁夏段是黄河冰凌灾害的主要河段之一,曾多次发生冰坝,形成凌汛,造成灾害。

2.气象灾害

(1)暴雨

宁夏平均每年≥100毫米的降雨仅1.3次,≥50毫米降水平均每年8次。暴雨量级小,实测最大日雨量为255.0毫米,暴雨笼罩面积小,暴雨发生次数少,但是往往引发山洪、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其他灾害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人员伤亡。

(2)冰雹

冰雹灾害受地形影响较大,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对宁夏农业危害较重,1949~2000年有39年发生较大冰雹灾害。据1978~1989年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年雹灾的受灾面积为6.0万公顷,成灾面积4.8万公顷,一般发生于3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6~9月,以午后至傍晚最多,冰雹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冰雹的重量一般不超过3克,直径5毫米左右。具有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丘陵和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分布特点,其来势凶猛且局地性强。雹云主要发源地有贺兰山、六盘山系的西峰岭、月亮山、南华山等地。

(3)霜冻

霜冻是宁夏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1978~1989年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年霜冻的受灾面积为1.2万公顷,成灾面积0.8万公顷。霜冻灾害发生在农作物的幼苗期和果树开花期居多,有时发生在秋收之时。霜冻的危害各地不同,初霜冻对南部山区危害大,终霜冻对引黄灌区危害大。

(4)风灾

1949~2000年宁夏有40年发生大风灾害,平均1.3年就发生一次风灾。风灾常与冰雹、雷雨大风、寒潮和沙尘等相伴而来。大风常刮倒输电通讯线路等,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带来重大损失。大风天气也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助长旱情发展。大风出现时往往伴有沙尘暴,沙尘暴以盐池、同心为最多,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春季,夏季次之,秋季最少。

宁夏的风灾北部多于南部,山顶、峡谷、空旷的地方多于平原、盆地。

(5)干热风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至收获期间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是影响宁夏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在干热风发生的年份,一般减产5%~10%,个别危害严重年份减产可达20%或以上。干热风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生最多的地区为盐池、同心干旱地区,其次为银川平原和西海固半干旱区,隆德、泾源阴湿地区最少。

(6)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主要是在水稻生育期内发生异常低温而造成水稻减产的一种灾害。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7~8月,一般由于长期阴雨,造成气温低于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或短时异常低温影响抽穗扬花、授粉,致使空秕率增加,产量下降。冷害较重的年份可减产10%~20%。此外,春季(3~5月)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俗称倒春寒)可推迟春播和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7)雷电灾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信息网络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雷电电磁辐射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雷电对通信安全影响很大,一方面雷电直接击毁通讯设备、无线基站与有线线路,造成通信中断,尤其是修建在地势较高的卫星地面站、微波站、无线基站遭雷击的概率非常高;另一方面,雷电产生的强过电压通过电源线、信号线串入通信机房,引起通信控制中心设备故障;雷电发生时辐射的频谱宽、强度大的电磁波,严重干扰和破坏正常的无线和卫星通讯。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乃至每个家庭的用电设备都会受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雷电给航空、国防、电力、通讯、邮电、化工、石油、交通、建筑、林业等领域造成严重的威胁。据对1998年8月~2004年8月全区雷电灾害调查的不完全统计,宁夏发生雷击事故37宗,死亡7人,伤67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2003年7月7日,固原市六盘山通信站遭受雷击,击毁6台发射机设备,其直接损失是有限的(约300万元),但导致该站中断通信数小时,其间接损失大大超过了直接损失。

雷暴主要集中在南部六盘山东西两侧,南部山区发生多,引黄灌区少,固原市最多,平均每年出现31.0天;吴忠市最少,平均每年出现11.7天。雷暴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6~8月,午后至前半夜发生最多。

3.农林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虫草鼠害

宁夏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危害损失重。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世纪50年代小麦锈病、黑穗病、红矮病、全蚀病、小麦吸浆虫等危害较重;60年代水稻恶苗病流行,小麦黑穗病、全蚀病平均发生率10%~80%,亚麻虫害危害率7%~14%;70年代马铃薯环腐病发病率39.4%;80年代中期,玉米螟连年成灾;90年代灌区玉米叶螨大发生,上升为玉米、大豆的最重要的害虫之一。

宁夏农田杂草有26科109种,其中水田杂草有9科23种,旱田杂草有20科86种,恶性杂草1种。草害可造成农作物的损失,一般减产10%~15%,在地多人少的地区尤为突出。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拆翻毁种,颗粒无收。

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的不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以致成灾有很大区域差异。近年,受种植业结构调整,极端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流行性、突发性病虫害发生频次增多,新发生病虫(包括检疫性、危险性病虫)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

宁夏境内农业害鼠有20多种,分属于啮齿目的5个科13个属。近年来,随着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推广,鼠害发生愈来愈重,严重地影响着山区的农业生产。

(2)林业生物灾害

林业虫害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舟蛾、尺蠖、毒蛾和天蛾等体型较大的食叶害虫为主。到80年代末,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席卷全区,使宁夏一代林网几乎毁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破坏了宁夏的生态环境,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林业病害较之虫害发生轻、面积小,危害相对较低,但在气候灾害诱导下,常呈暴发形式发生。主要病害有腐烂病,其次是松树早期落叶病,再次是叶斑、锈病、白粉病等各种叶部病害。

林业鼠害是宁夏林业建设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不亚于病虫害。主要分布在山区8县和引黄灌区黄河两岸的湿洼地。很多林地由于鼠类多年危害,树木所剩无几,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也严重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植物群落衰退。

4.森林和草原火灾

宁夏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降水时空变率大,风大沙多,造成植被的生境条件和立地条件差,表现出明显的旱生性和次生性,植被类型少,组成植物种类少、生长弱;森林结构较单一,天然林地面积少,分布相对集中,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落叶灌丛为主,植被群落内环境干燥,凋落物及杂草多,且不断积累,再加上干旱、多风的气候,使森林环境干燥,常年处于高森林火险等级,森林、草原火情、火险时有发生。宁夏森林、草原火灾的重点地区是三大天然次生林区。

三大天然次生林区是宁夏水源涵养的命脉和生态保护的屏障,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贺兰山、罗山等森林资源集中的分布区,天然次生林若遭到破坏,在现有的条件下,靠人为和自然的力量都不可能使其再生和恢复。

5.地震灾害

历史记载,自公元849年至今,宁夏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7次,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因地震死亡34万多人,房屋倒塌100余万间,牲畜死亡约100万头,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算。地震灾害突出表现在1739年平罗—银川之间发生的8级地震和1920年海原发生的8.5级地震,特别是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震中烈度达Ⅻ度,极震区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死亡23.4万多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是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十次大地震之一。

6.地质灾害

宁夏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山采空塌陷四种类型。

(1)崩塌

崩塌有黄土崩塌和基岩崩塌两种类型。黄土崩塌主要分布在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基岩崩塌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牛首山、香山等岩层裸露地区。

(2)滑坡

滑坡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地区,以彭阳、西吉、海原、原州、隆德等区、县最为发育,滑坡大部分属黄土滑坡或黄土红层接触面滑坡,少数为岩层滑坡;贺兰山北段分布着数处由采矿引起的岩层滑坡。

(3)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宁南黄土丘陵地区、贺兰山东麓、卫宁北山以及香山等地。

(4)矿山采空塌陷

矿山采空塌陷灾害是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石炭井、王洼以及冯记沟等矿区。

突发性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二是对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城镇、村庄、企业及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桥梁、涵洞、隧道等交通设施,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水库、水渠、管道、泵站等水利工程)的破坏;三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

7.环境灾害

(1)空气污染

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2003年全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73×107万标立方米,比2002年增加5.9%,较2000年增加19.5%,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宁夏各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其浓度值普遍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已接近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二氧化氮浓度值多年来一直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水污染

黄河是宁夏境内最大的自然水体,其入境、出境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Ⅳ类,总体保持稳定,并逐年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石油类、挥发酚,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COD浓度2003年稳定控制在国家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以内。黄河宁夏段污染呈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并存的状态;沙湖水质较差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2003年宁夏废水排放总量23538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56.7%。生活污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呈逐年增加趋势。

(3)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是空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形式。宁夏酸雨监测从2001年开始,2002年对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固原市进行普查,均未出现酸雨;2003年石嘴山市降水年均pH值为5.23,全年出现酸雨5次,其他城市正常。

(4)水土流失

截至2000年底,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3684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71%,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水土流失遍及全区21个县(市、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局地有重力侵蚀。

(5)土地沙漠化

全区沙质土地荒漠化面积118.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和北部地区,集中分布在陶乐、盐池、同心和中卫西部。每年以数米至数十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直接破坏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影响农牧业生产、交通、水利设施和居民点。

(6)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清水河平原零星分布。土壤盐渍化面积23.5万公顷。在石嘴山市渗漏造成的重盐渍面积达1.5万公顷。盐渍地、沼泽地到处可见,自然植被以盐生和水生植物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