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离乎心,不止于心

不离乎心,不止于心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绚邦强调,冠心病证治要诀以中医脏腑学说为指导,高度概括为:“不离乎心,不止于心。”此外,脾胃经脉和心脏直接相联系,经脉上通于心。张绚邦治疗心系疾病又有其特色所在,他认为病因病机不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寒凝热郁;年老体虚而导致心脏血脉的气血阴阳失调。张绚邦特别注意气血相生和阴血与共至理,不囿于养血四物类。年前因崩漏切除子宫肌瘤,尔后胸痛心悸多次住院,确诊冠心病、心绞痛。

张绚邦一直致力于内科疑难杂病的辨证论治,并在冠心病的诊治中取得许多宝贵经验。张绚邦强调,冠心病证治要诀以中医脏腑学说为指导,高度概括为:“不离乎心,不止于心。”“治本在补,治标在通。”今天就张绚邦在临床辨证沦论治冠心病的经验,从心系疾病的病理特点、病因病机、病体治法给大家作一讲解。

(一)心系疾病的病理特点

张绚邦认为心系疾病的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气血虚衰,而变证的错综复杂是具体治疗的关键。

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故在冠心病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的失调可对气血运行造成直接影响。心主血脉,血行脉中,虽由心气推动,但究其动力则在于宗气所为。宗气的充沛则赖于脾胃的功能正常。若脾胃失调,运化无权,则宗气匮乏,推动无力,轻则血运不畅,重则“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正常情况下,胃纳脾运,心血充盈,在宗气的推动下运行全身,若脾胃功能失职,化源不足,血不养心,必致心脉不利,从而出现惊悸、怔忡以致胸痹、心痛等病证。此外,脾胃经脉和心脏直接相联系,经脉上通于心。脾之支脉注心中,胃之大络出于左乳下,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足太阴之筋散于胸中,手太阳小肠经络抵胃属小肠,经络的连属是脾胃与心息息相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脾胃转输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升清降浊,与心相联系。脾胃健,则心之气血充盛,心火下交,肾水上升,气机调顺。

(二)心系疾病的病因病机

在心系疾病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各有千秋,有学者总结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有温补心阳、补中益气、补肾利水、养荣复脉、和解少阳、通阳化水等17种法则,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藏》中对于心系疾病的辨治,则以脏腑为纲,以寒热虚实为辨证要点,归类论述了心系病的证型、邪正盛衰及治疗方药,对后世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绚邦治疗心系疾病又有其特色所在,他认为病因病机不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寒凝热郁;年老体虚而导致心脏血脉的气血阴阳失调。临证所见有虚有实,或虚实互见,其实者大多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寒凝热郁;其虚者轻则脏腑气血阴阳不足,重则气血升降失常,阴阳不相顺接,厥逆暴脱,甚则危及生命于顷刻之间。张绚邦从前人治咳悟出,从而强调,心系疾病临床治疗要以中医脏腑学说为指导,高度概括为:“不离乎心,不止于心。”“治本在补,治标在通。”他认为现代中医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把单一的辨证分型、处方用药,不断升华提高总结,以系统化、规范化,适应计算机的整理,便于总结出固定方以利于机械化生产。

(三)心系病本体病证治

1.虚证 虚则补之,故凡虚证,当以补为主。

(1)心气虚:临证见一般气虚症状外,常伴有心悸怔忡、胸闷隐痛、脉虚细或结代。治以补益心气,常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炙甘草、朱茯神等,气虚明显者,用生晒参。

(2)心血虚:除血虚一般见症外,常伴有胸闷胸痛、怔忡不寐等。张绚邦特别注意气血相生和阴血与共至理,不囿于养血四物类。血虚而气常不足,仿归脾、养心汤加入补气药二三味;血虚而阴不足,常可见烦热盗汗,舌淡欠津,脉或促或结代,或细数,常用当归、生地、白芍、百合、麦冬、玉竹、炒酸枣仁、五味子等。

(3)心阴虚:阴虚而见心系证候,如心悸怔忡,怵惕不寐,胸痛隐隐,脉细数,可滋养心阴,一般用补心丹,以治偏阴气虚者;黄连阿胶汤以治偏心肾阴虚,水亏火旺者。前者张绚邦每以太子参、北沙参、紫丹参、京玄参并用,后者虽阿胶、鸡子黄亦不避其滋腻。

(4)心阳虚:温补心阳为正治常法,轻则桂甘龙牡汤,重则参附汤。阳虚者,每兼气虚,故张绚邦善用生晒参,有时用红参、高丽参。

(5)心气血两虚:益气补血,养血安神,以人参归脾汤为主方,胸痛不寐者加琥珀、三七粉。

(6)心气阴两虚:益气补阴,养心安神。补心丹仅用于一般轻证,重者必用生脉饮。其中用参极为讲究,偏阴虚者用西洋参,偏气虚者用生晒参。曾见张绚邦治气阴两竭,脉如虾游鱼翔欲脱者,用大剂吉林野山参加天冬、麦冬、五味子,而得离险境。

(7)心阴阳两虚:本证脉象每有或促,或结,或代,张绚邦常用仲景复脉汤,并指出,本方麦冬、生地、阿胶同桂枝、生姜并用,加入炙甘草、人参、大枣、火麻仁于方中,气血阴阳兼顾。于重症者更强调用酒、水各半浸渍煎药,借清酒之力通脉而和阴阳,乃善用本方紧要之处。

案1

李某,男,53岁,机关干部。

初诊(1999年2月15日) 5年前体检发现冠心病,自觉无所苦。2年前因赴高寒地区工作半年,渐感气短胸憋,休息、服药后减轻,下山后胸闷胸痛增加,夜班劳累后更甚,痛发于左,坚持常规用药,心悸怔忡,时轻时重。张绚邦诊其脉细数,有结代。察其证,面色苍白,舌质偏红,苔净,胸痛时绵绵不绝,考虑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拟方:

生晒参10g,天冬、麦冬各12g,五味子4.5g,炒酸枣仁、炙远志、柏子仁各9g,红景天10g,广郁金9g,佛手片6g,青龙齿15g。

旬日后胸痛止,结代脉减少。以后门诊调理,常用生脉饮加枸杞子、山茱萸、桑寄生,并予养心安神之品。其中人参一味,平日用党参、太子参互更,劳倦气虚时用生晒参。

案2

马某,女,回族,50岁,教师

初诊(2000年10月9日) 心悸怔忡,胸痛艰寐,有时彻背连心。年前因崩漏切除子宫肌瘤,尔后胸痛心悸多次住院,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张绚邦见其面色苍白,颧侧潮红,舌质嫩红,苔薄白而润,脉小数结代,发作时痛势虽不甚,而绵延不已,背脊恶寒,四肢欠温,认为冲任损伤后,阴阳气血俱虚,予炙甘草10g,潞党参10g,川桂枝、大麦冬各9g,生地12g,陈阿胶(烊化)9g,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姜两片,大枣3枚,酒、水各半浸渍煎药,此病例疗效明显,得药甚舒,痛悸竟止,连服2周,仍用复脉汤调治。

2.实证(虚实互兼证) 张绚邦认为无论气血寒热,痰湿水饮之郁滞,皆以通为要。

(1)痰瘀互结:冠心病从痰瘀论治,已为众多医家所共识。张绚邦认为此类证必须有痰、有瘀见证,且需明辨瘀血成因,是气滞血瘀,或血涩血瘀,或气虚乏鼓动之力而血瘀,或血虚生化无权而血瘀;痰证需辨水气痰湿,或膏粱厚味,脂积肠肥,内聚成痰,或脾肾虚而津液不能气化,积郁成痰,治法各有机巧。化痰祛瘀,如桃红四物合星附导痰及丹参、瓜蒌、贝母、地龙等,乃一般通用常法,辨痰瘀而审证求因,方为治病求本之法。

(2)心脉痹阻:如胸痛彻背、胸阳痹阻者,用瓜蒌薤白类通阳宣痹;营卫气血不调,心脉痹阻者,常用丹参饮,甚则血府逐瘀汤;气机窒塞而致者,常用柴胡、延胡索、香附、丹参、葛根、郁金、降香、三七、乳香、没药等。

(3)寒凝热郁:冠心病纯见寒凝热郁者不多,但无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确有此类证象。曾见张绚邦治顽固性心绞痛而见寒凝阳微,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中西药难以缓解,用乌头、赤石脂、川椒目、干姜、附子而得效者。又曾见心肌梗死后反复心悸怔忡、胸闷胸痛、苔黄腻舌红、烦躁便结者,用泻心合黄连温胆汤之后,下通,苔化,痛悸均缓解。

(4)水气凌心:冠心病久病,心肾功能不全,乃心脾肾同病,本虚而标实。张绚邦辨证选方常用苓桂术甘汤、实脾饮、真武汤辨证选方。另张绚邦常将葶苈子、牵牛子、木防己、川椒目、生牡蛎泽泻、丹参、桃仁、郁金,加入辨证方中。

案3

杨某,男,76岁,退休工人。

初诊(1982年11月20日) 因冠心病、心绞痛反复发作住院,用瓜蒌薤白、丹参饮、血府逐瘀以及硝酸甘油制剂等中西药物,患者胸痛彻背、心悸不寐有增无减,甚则心痛持续。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偶发性房性期前收缩,ST段压低。张绚邦会诊,脉细沉弦,伴有结象,舌质暗淡,苔白润,认为寒凝阳微。处方:

制川乌3g,赤石脂15g,炒川椒目3g,熟附片4.5g,潞党参12g,炒白术9g,淡干姜3g。

3剂后,胸痛日减,夜得安卧,原方加炒酸枣仁、山茱萸各9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服药7剂后,痛止寐安,心电图大致正常,出院后予调养心肾气血善后。

案4

买某,男,52岁,维吾尔族,干部。

初诊(1998年6月16日) 向嗜酒醴,咸食炙煿滋腻,素体丰腴,动则胸闷气短,甚至胸痛心悸,两年来足肿日益明显,大便先结后溏,日二三行,近因出差劳累,神疲乏力,面目水肿,尿少足肿更甚,胸前隐痛,左甚于右,入夜难以平卧,并感腹胀腰困,脉小弦滑,苔薄白腻。血液检查,查血脂:总胆固醇(TC)6.2mmol/L,三酰甘油(TG)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8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0.9mmol/L,尿酸452mmol、BUN7.5mmol、Cr120mmol。B超报告为脂肪肝,心脏彩色多普勒示:左室壁收缩功能障碍,心电图T波低平、倒置,ST下降。张绚邦辨证阴胜阳微,浊踞营痹,同血瘀水滞、水滞血瘀理义相通。先拟化阴通阳,泄浊理营。处方:

熟附片2.5g,川桂枝3g,猪苓、茯苓各15g,炒白术9g,炒白芍9g,葶苈子9g,牵牛子18g,木防己12g,川椒目3g,紫丹参15g,桃仁10g,生牡蛎30g,泽泻12g,降香4.5g。

连服7剂,尿多肿减,气息渐平,前方去葶苈子、牵牛子、木防己、泽泻,加粉葛根12g,青皮、陈皮各6g,琥珀粉(冲入)1.5g。调治月余,肿退,胸痛缓解,血脂、肾功能及心电图好转。戒酒醴,淡滋味,勿过劳。方取通阳调营,随访年余未再发。

(四)心脏与其他脏腑相关病证治

按脏腑辨证,各有特征,治疗亦各有特点。

1.心肝血虚 养血柔肝,安神宁心,张绚邦擅用东垣补肝汤(四物汤加酸枣仁、木瓜、甘草)加味。

2.心脾两虚 益气养血,调摄心脾,以归脾汤加减为主。补药中必佐通调气血之品。

3.心肺气虚 此类证见心悸怔忡外,常伴有胸闷气短,甚则呛咳喘促,必补益心肺之气,用人参、黄芪、甘草、远志、茯神、丹参、姜、枣为治。

4.心肾不交 冠心病而见不寐、心悸,常法治之未效,要考虑心肾不交。其见症有两类,一为肾中之火浮游而心火内燔致心肾不交者,用黄连、肉桂交泰心肾;一为肾中之水不足,心火上炎,而心肾不交者,宜壮水制火,用黄连阿胶汤,即叶天士泻南补北之法,张绚邦常用之。

5.心肾阳虚 冠心病属中医心系病范畴,然张绚邦认为心肾手足少阴,表里相关,常用心病治肾之法,故温补心肾之阳气,实心病治肾之类,以真武汤加参芪。

6.心胆不宁 冠心病心悸胸痛不寐,善恐易惊,苔腻脉滑,用温胆汤为主方。此方临证变化甚多,如舌红脉数者,加黄连;心肾虚而痰甚者加人参、山茱萸、酸枣仁等,即十味温胆汤方法。近贤张伯臾、蒲辅周前辈亦常用之。

案5

王某,女,47岁,私营企业家。

初诊(1999年11月3日) 胸闷太息,胸痛于左,心烦不能成寐,脘胀嗳气食减。外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病经3个月,中西药物罔效。张绚邦往诊时注意其筋肉掣动,面目更甚,颧面潮红,乍浅乍深,脉弦滑,乍大乍小。追询病因,素为商海强者,3个月前,因担保损失数百万元,经水适来适断,胸痛等症遂现,检查化验虽已证实为冠心病,然本例病情值得推敲:其一,古有“失精脱营”之名,所谓始乐后苦,始富后贫,“虽不中邪,病从内生”,社会竞争激烈,利益境遇变化,外有肢体百骸症状,内实精神情志损伤。西医诊断应作中医临床参考,辨证施治尚应根据病因脉证辨明内伤外感、六淫七情等具体情况。其二,胸闷、胸痛、不寐为上焦症状,脘胀、嗳气、食减为中焦症状,经水适来适断,中年以后当与下焦血海有关,三焦同病,先调中焦脾胃。处方:

醋柴胡4.5g,老紫苏梗6g,制香附9g,炒枳壳、清竹茹各9g,云茯苓10g,川厚朴、青皮、陈皮各6g,延胡索、川楝子各10g,合欢皮12g,炒山楂、神曲各10g。

3剂后,饮食渐增,不寐胸痛有减,连服7剂更方。

醋柴胡4.5g,当归身10g,赤芍、白芍各9g,紫丹参15g,广郁金9g,柏子仁、炒酸枣仁各10g,琥珀粉1.5g(冲服),泽兰叶10g,合欢花、合欢皮各12g。

半个月后,胸痛若失,检查心肌缺血缓解,最后以补肝汤调治。

案6

司某,男,54岁,哈萨克族,公司管理人员。

初诊(1998年5月12日) 不寐心悸,自汗盗汗,烦躁胸痛,痛时短暂,有时心痛彻背,有时胸痛至腋,反复发作四五年。曾用西药常规治疗,并服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中药,初尚见效,后发作更甚,半年来不寐心悸,有增无减,胸痛时间延长,每周四五次,每次10min以上。张绚邦查诊,患者脉细弦带数,舌质边尖红,且时伴腰酸耳鸣,胸痛前或不寐心烦,或梦扰遗精。心病日久,心火易动,肾水不足,心病及肾,心肾不交,纯用心药治心病,不足以壮水之火交通心肾。拟方:

川黄连2.5g,清阿胶(烊化)9g,炒白芍10g,丹参、牡丹皮各12g,天冬10g,五味子4.5g,炒酸枣仁9g,怀山药、大生地、肥知母各12g,青龙齿15g,煅牡蛎30g。

5剂后稍安寐,烦躁汗出、心悸胸痛稍减,原方加麦冬10g,没药末、琥珀粉各2.5g冲服。连服半月,不寐胸痛、腰酸遗精轻可,再方北沙参、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五味子、山茱萸、炒酸枣仁、柏子仁、琥珀粉、当归身、炒白芍、紫丹参、降香木、盐知母、盐黄柏、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等加减,随访半年,心绞痛未作。

从以上的案例上,可以看出,张绚邦在诊治冠心病的过程中,在辨清证型的基础之上,补必兼通,通必兼补,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冠心病的发生不仅与心、肝之气血有关,而且与肺、脾、肾之气也密切相关。禀赋不足、脏器虚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加之劳累、过食肥甘、情志刺激、寒邪侵袭,均可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以致痰浊、瘀血、水饮等邪气痹阻心脉,而致冠心病发作。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把人看成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生相克,气血津液相互转化,环环相扣。张绚邦临床诊治的临床思维可广泛应用到冠心病的防治当中。

总之,张绚邦总结出冠心病中医临床证治要诀在于“不离乎心,不止于心;治本在补,治标在通”十六个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