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病社区中医康复

慢性病社区中医康复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病的社区中医康复,多以社区老年人群为对象。因此在社区中医康复中,预防亦非常重要。

一、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二、慢性病社区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

慢性病的社区中医康复,多以社区老年人群为对象。慢性病大多病程长、病势缓、疗效慢,各种病证往往由多因素引起,多层次受累,多属性相兼为病,应强调运用多种方法,杂合以治。其主要治疗原则如下。

1.养生原则 养生护理要遵循“形神兼养”的原则,中医养神采用养形调神,以动静结合、动中求静来调和瘥后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促进身体康复。在实施中,把调摄精神与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中医护理原则相结合,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

2.综合原则 主要是针对瘥后不同的证候进行综合施护。遵循急则护标、缓则护本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病程长短等不同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3.整体原则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对康复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康复治疗,包括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适应社会环境、注重情志调摄。

4.三因原则 社区中医康复应符合中医“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根据瘥后患者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病情轻重、残疾程度、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根据瘥后康复对象所患病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根据瘥后的不同时期,采取个性化的康复措施措施。

三、慢性病社区常用的中医康复措施

1.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 中医康复学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以确定证候。根据康复对象、康复目的制定康复护理措施及施护内容辨证施护,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2.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崇尚“上工治未病”。因此在社区中医康复中,预防亦非常重要。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稳定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3.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部分慢性病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社区中医康复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配合传统的康复训练,以减轻疾病损伤带来的后果,帮助慢性病患者恢复机体功能,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故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

(1)功能康复:根据康复患者的病证选择不同的中医康复手段,配合功能训练,使患者尽快能够生活自理,获得劳动的能力,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2)生活能力康复:在康复期就应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解大小便等。

4.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 在社区中医康复中,中医饮食康复是一个重要内容,主张以食代药,食药并重,强调以合理的饮食调养配合疾病的治疗,促进瘥后机体早日康复。

5.心理康复与物理康复相结合 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多有情志不畅的表现,社区中医康复需加强心理康复。通过治神、调神、护神、医心等治疗手段,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训练,调畅情致,舒缓心境。

四、社区常见病的中医康复方法

(一)颈椎病中医药康复

1.颈椎病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2.颈椎病的针灸、推拿康复法

(1)毫针疗法:可用补法、平补平泻法,取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肩榆、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风池等。

(2)水针疗法:取相应节段的夹脊穴操作,用丹参注射液2~4ml,每次取2~4对夹脊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一次,6次后休息1天。

(3)推拿治疗:取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肩榆、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风池、阿是穴、天宗等。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按拿法。颈椎旋转复位或颈项斜扳法。

3.现代药物治疗与康复

(1)药物治疗

1)消炎、止痛、解痉: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2)扩张血管,改善脊髓血运:可用烟草酸、地巴唑等。

3)维生素:可用维生素B1及B12等。

(2)理疗:可改善椎管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以利其功能恢复。

(3)颈部固定:限制颈部过度伸屈或旋转。

(4)牵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一般采用枕颌牵引。

(5)手术:适应于脊髓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者、重症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二)骨折中医药康复

1.骨折术后的康复 首先在心理上要有正确的“康复”。术后要学会转移情绪,避免将精力集中在疾病上。如有顾虑、猜疑,应坦诚告诉社区医生,以便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和解释。尤其是脊柱骨折引起的截瘫患者,其基本上处于“残障”水平,其心理障碍是很严重的。家人应该用真挚的感情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适应能力、性格、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物质帮助、宽慰、鼓励,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及行为。对患者任何一点微小进步要给以赞扬,给予精神鼓励。可以配合中医的情志调摄法、气功等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心身。

2.骨折早期的康复 应以动静结合、局部与全身并重为原则。一般骨折早期原则上应作固定,中医中药治疗早期以行气活血、清热凉血为主,也可用外用药膏贴敷,消瘀褪肿止痛类膏药外敷,适用于骨折初期肿胀疼痛。一般骨折后1~2周,运动锻炼以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原则上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均应功能锻炼,要求锻炼次数不在多而在于精,每天要有点进步。

3.骨折中期的康复 骨折中期,骨折断端已有纤维骨痂形成,骨折已较稳定,应在连续固定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量及强度,中药在骨折中期以和营止痛、接骨续筋为主。骨折2周后其运动量在原运动量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强度,应在医务人员或家属帮助下逐步活动上、下关节,动作应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并从单一关节活动开始,过渡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但应限制多骨折部产生剪应力的方向运动。

4.骨折后期的康复 此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此期康复重点应在因骨折而被制动的关节,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必要时辅以被动和抗阻运动,此期中药着重以补养气血、补养脾胃为主,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骨折后期应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使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尽快恢复正常,由局部锻炼过渡到全身性锻炼。此期锻炼应注意,撤除石膏后的关节功能锻炼,在锻炼前最好先热敷或理疗,有助于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锻炼方法,常用的有自身重量法、不负重练习法、负重练习法。此期可配合针灸、推拿,取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使局部经络疏通,血液循环加快。用推拿手法还可以帮助患者被动运动和抗阻运动,加强关节运动的范围。指导活动辅助装置的使用,如各种支具等。

(三)脑卒中后遗症中医药康复

脑卒中(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脑卒中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1.药物治疗 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降低血黏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复发的双重目的。

2.功能康复锻炼

(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即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与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地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4)注意事项

1)持之以恒:每日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异: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失常;防止血压过高,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已经过大,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形、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形器,可以预防畸形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9)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要学习使用辅助装置及简单工具。

10)要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原则进行锻炼,运动量开始要小,病后数周再开始功能训练。

3.理疗 包括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1)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2)推拿疗法: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一般操作:①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②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每次5分钟。③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④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捏拿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背腰部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⑤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的背面,按摩风池、肩井穴,再按揉背部,并轻抚几次,这一套动作5分钟。

4.其他

(1)吞咽障碍训练:练习咀嚼动作和吞咽动作。

(2)言语治疗:口形训练和唇舌功能训练(如发音)。言语不利,根据中医理论可分两型:风痰阻络型和肾虚精亏型分别选方用药。

(3)心理障碍康复: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进行的有效护理。家人应该用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适应能力、性格、不同阶段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物质帮助、宽慰、鼓励,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及行为。对患者任何一点微小进步要给以赞扬,给予精神鼓励。可以配合中医的情志调摄法、气功等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心身。

(4)饮食调养:脑卒中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体力活动显著减少,胃肠道蠕动相对减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易发生便秘。因此,给瘫痪患者进行饮食调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必须满足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总热量的需要。

2)多饮水,多食半流质食物。

3)忌浓茶、酒类、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4)根据引起瘫痪的病因,调整饮食宜忌,控制食盐、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蛋类、动物内脏和肥肉等)的摄入,增加含丰富B族维生素的食品。

5)可以结合中医食疗药膳:①三味粟米粥,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g、豆豉150g,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g,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脑卒中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②羊脂葱白粥,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g,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③大枣粳米粥,以黄芪、生姜各15g,桂枝、白芍各10g,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00g,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④羊肚山药汤,取羊肚1具,去筋膜后洗净切片,加水煮烂后下入鲜山药200g,煮至汤汁浓稠,代粥服,适用于脑卒中后体质虚弱者。⑤四味粳米粥,取天麻9g(以布包好)、枸杞15g、红枣7枚、人参3g,加水烧沸后用文火煎煮约20分钟,去天麻、枣核,下入粳米50~100g共煨粥。每日2次,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伴高血压。⑥栗子龙眼粥,栗子肉10个、龙眼肉15g、粳米50g、白糖少许,先将栗子切成碎块,与米同煮成粥,将熟时放龙眼肉,食用时加白糖少许。可做早餐或不拘时食用,补肾、强筋、通脉,可辅治脑卒中后遗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