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今防治鸡瘟与人类疫病用药比较

古今防治鸡瘟与人类疫病用药比较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防治鸡瘟用药12味中,除绿豆和赤小豆外均为温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是巴豆。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鸡瘟及禽流感的防治用药侧重于清热药,古代鸡瘟防治用药及古代人类避瘟用药侧重于温燥的药物。如古代防治鸡瘟重用大热的巴豆;古人避瘟用药最多的是雄黄,其次是附子和乌头,均系大辛大热之品,这与现代防治禽流感及鸡瘟在用药上有显著不同。

为便于分析和比较,将第四章的第二节民间方与经验方和第三节防治禽流感方药现代研究中所反映的防治鸡瘟及禽流感的中药共67味,作为“现代鸡瘟与禽流感防治用药”类;第一节中的古代防治鸡瘟用药共12味,作为“古代鸡瘟防治用药”类。古代人类疫病预防方药,在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卷二之“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中共载方25首,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药方》卷九“伤寒方上之辟温第二”中载方25首,宋代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的《太平圣惠方》卷第十六“治时气不相染易方”载方6首,清代刘奎所著《松峰说疫》卷之五“避温方”中载方65首。以上四部著作中共载方121首,除外重复的方剂,共有102首,共载药68味,以之作为“古代人类避瘟用药”类。将上述三类中药进行统计,结果见表6-1。

将以上三类用药按照《中药学》(雷载权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5年6月,第1版)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可以看出:

现代鸡瘟与禽流感防治用药67味中,清热药24味,占35.8%;解表药5味,占7.5%;理气药5味,占7.5%;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4味,占6.0%;补益药物4味,占6.0%;温里药4味,占6.0%;化痰药3味,占4.5%;攻下、活血止痛、消食、熄风止痉和利尿通淋药各为2味,分别占3.0%;芳香化湿、利湿退黄、开窍、杀虫、收敛药各为1味,分别占1.5%。其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大蒜(29次)、黄芩(23次)、绿豆(22次),在使用频率前10位中共有7味清热药(占70%),温热药3味(占30%),清热药多于温热药。将67味药物按照药物扶正和祛邪功用分类,则属于扶正的药物由补益药及温里药组成共12味(占18%),祛邪药共55味(占72%)。古代防治鸡瘟用药12味中,除绿豆和赤小豆外均为温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是巴豆。扶正药物有吴茱萸和甘草2味(占16.7%),其余均为祛邪药(占83.3%)。

表6-1 古今用药比较表

(续 表)

(续 表)

古代人类避瘟用药68味中,解表药13味,占19.1%;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4味,占5.9%;温里药6味,占8.8%;清热药12味,占17.6%;补益药7味,占10.3%;理气、开窍药各4味,分别占5.9%;泻下、利湿、止血药各3味,分别占4.4%;安神药、化痰药、活血药各2味,分别占2.9%;芳香化湿、祛风湿、收敛药各1味,分别占1.5%。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雄黄(27次)、朱砂(19次)和细辛(17次)。使用频率前10位中,药性温热的有6味(占60%),寒凉药物4味(占40%),温热药的应用多于寒凉药。将68味药物按照药物扶正和祛邪功用分类,则属于扶正的药物由补益药及温里药组成共13味(占19.1%),祛邪药共55味(占80.9%)。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鸡瘟及禽流感的防治用药侧重于清热药,古代鸡瘟防治用药及古代人类避瘟用药侧重于温燥的药物。如古代防治鸡瘟重用大热的巴豆;古人避瘟用药最多的是雄黄,其次是附子和乌头,均系大辛大热之品,这与现代防治禽流感及鸡瘟在用药上有显著不同。此外,在使用方法上,古人内服法的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及酒剂等;古人重视外用法,方法有随身佩戴中药包、中药洗浴、中药熏蒸、纳鼻、取嚏、嗅鼻、探吐、悬挂、熏烧等多种。因此,今后的研究中,可否在选方用药和剂型、用法上,借鉴古代的经验,并加以深化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