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克服这种耐药性,除了研制具有耐酶性能的新抗生素外,还要不断寻找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药,抑制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而失去抗菌活性的物质。它们可与一些细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部分相结合起抑制作用,当抑制药消除后,酶可以复活。本类药物适用于因产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但不推荐用于对复方制剂中抗生素敏感的细菌感染和非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感染。

β-内酰胺酶抑制药(β-lactamase inhibitors)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为了克服这种耐药性,除了研制具有耐酶性能的新抗生素外,还要不断寻找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药,抑制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而失去抗菌活性的物质。这类药按作用分为三类。

1.可逆的竞争性抑制药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异唑类青霉素等)属可逆性竞争型β-内酰胺酶抑制药。它们可与一些细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部分相结合起抑制作用,当抑制药消除后,酶可以复活。它们对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是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2.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药 既与β-内酰胺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又与酶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使酶失去活性,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

3.非竞争性抑制药 不与β-内酰胺竞争酶的催化活性部位,而在远离此部位的适当部位与酶结合,使酶变态而丧失作用,如甲氧西林等。

β-内酰胺酶种类很多,抑制药的抑酶谱亦各异。抑制药与β-内酰胺药联合使用,可有效地控制包括耐药菌在内的严重感染,制剂有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等。本类药物适用于因产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但不推荐用于对复方制剂中抗生素敏感的细菌感染和非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感染。

舒巴坦Sulbactam

【作用与用途】 本药为半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药,对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其他细菌的作用均甚差,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数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合用时,使因产酶而对前两类抗生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等的MIC降到敏感范围之内。本药对奇异杆菌的PBP1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PBP2有较强的亲和力。本药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支气管感染、耳鼻咽喉科感染、腹腔和盆腔感染、胆道感染、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体内过程】 本药肌内注射0.5g和1.0g,0.5h后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3mg/L和28mg/L,静脉滴注0.5g和1.0g,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0mg/L和68mg/L。血液消除半衰期(t1/2β)为1h。蛋白结合率为38%。给药后24h经尿排出给药量的85%。组织间液和腹腔液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当。本药可透入有炎症的脑膜。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乳汁中亦含有本药。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本药不单独使用,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按一定比例合用。

不良反应】 本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极个别病例发生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

【注意事项】 ①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也过敏。②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③对诊断的干扰: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者则不受影响;大剂量注射给药可出现高钠血症;可使血清ALT和AST升高。④应用大剂量时应定期检测血清钠。

【给药说明】 ①本药必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单独使用无效。②给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舒巴坦钠:0.25g;0.5g;1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Amoxicillin Sodium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作用与用途】 本药为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保护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本药的抗菌谱与阿莫西林相同,且有所扩大。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均具良好作用,对某些产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脆弱拟杆菌等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本药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肠杆菌属等产染色体介导Ⅰ型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属无作用。主要用于治疗:①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②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③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淋病奈瑟菌尿路感染。④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疖、脓肿、蜂窝织炎、伤口感染、腹内脓毒病等。⑤其他感染,如中耳炎、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和手术后感染。

【体内过程】 本药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食物对本药的吸收无明显影响。空腹口服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1h。8h尿排出率为50%~78%。克拉维酸的药动学参数与单用时相同,正常人口服克拉维酸125g后1h达血药峰浓度,蛋白结合率为22%~30%。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76~1.4h,8h尿排出率约为46%。两者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7%和75%。

静脉给予本药1.2g(含阿莫西林1g与克拉维酸0.2g),阿莫西林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03±0.11)h,克拉维酸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838±0.04)h。两个药均有较低的血清蛋白结合率,约70%游离状态的本药存在于血清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均以很高的浓度从尿中排出,8h尿中排泄率阿莫西林约为60%,克拉维酸约为50%。

【用法用量】 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次1.2g,每日3~4次,疗程10~14d。取本药一次用量溶于50~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min。小儿每次30mg/kg,每日3~4次。新生儿每日2~3次。②口服。成人和12岁以上小儿,每次1片,每日3次。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加倍。未经重新检查,连续治疗期不超过14d。

【不良反应】 ①少数患者可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对症治疗后可继续给药。②偶见荨麻疹和皮疹(尤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若发生应停止使用本药,并对症治疗。③可见过敏性休克、药物热和哮喘等。④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及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⑤有文献报道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出现静脉炎。

【注意事项】 ①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严重肝功能障碍者、中度或严重肾功能障碍者及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②本药和氨苄西林有完全交叉耐药性,与其他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有交叉耐药性。③肾功能减退者应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血液透析可影响本药中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因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及结束时应加用本药1次。④对怀疑为伴梅毒损害的淋病患者,在使用本药前应进行暗视野检查,并至少在4个月内,每月接受血清试验一次。⑤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本药者,应定期检查肝、肾、造血系统功能和检测血清钾或钠。⑥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硫酸铜法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可使血清ALT和AST测定值升高。

【给药说明】 ①本药与其他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性。用本药前进行青霉素皮试。若有过敏反应产生,则应立即停用本药,并采取相应措施。②本药不宜肌内注射。③本药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故本药不能与含有上述物质的溶液混合。④本药溶液在体外不可与血制品、含蛋白质的液体(如水解蛋白等)混合,也不可与静脉脂质乳化液混合。⑤本药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外混合,因为本药可使后者丧失活性。

【制剂与规格】 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156.25mg(内含阿莫西林125mg、克拉维酸钾31.25mg);228.5mg(内含阿莫西林200mg、克拉维酸钾28.5mg);375mg(内含阿莫西林250mg、克拉维酸钾125mg);457mg(内含阿莫西林400mg、克拉维酸钾57mg);625mg(内含阿莫西林500mg、克拉维酸钾125mg);1g(内含阿莫西林875mg、克拉维酸钾125mg)。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颗粒及干混悬剂:156.25mg(内含阿莫西林125mg、克拉维酸钾31.25mg);187.5mg(内含阿莫西林125mg、克拉维酸钾62.5mg);228.5mg(内含阿莫西林200mg、克拉维酸钾28.5mg);321.5mg(内含阿莫西林250mg、克拉维酸钾71.5mg)。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混悬液:5ml∶156.25mg(内含阿莫西林125mg、克拉维酸钾31.25mg);5ml∶321.5mg(内含阿莫西林250mg、克拉维酸钾71.5mg)。④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0.6g(内含阿莫西林0.5g、克拉维酸钾0.1g);1.2g(内含阿莫西林1.0g、克拉维酸钾0.2g)。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Ticarcillin Sodium Clavulanate Potassium

【作用与用途】 本药为替卡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组成的复合制剂,抗菌谱与替卡西林相似,且作用较强。对革兰阳性、革兰阴性需氧及厌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本药可抑制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淋球菌、军团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破坏,因此对上述病原菌的产酶或不产酶株有效。本药还对不产β-内酰胺酶的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消化链球菌等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腹内感染,泌尿、生殖器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其他严重感染。

【体内过程】 本药口服不易吸收,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可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和体液。替卡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血清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5%和19%,半衰期分别为68min和64min。两者在体内几乎不代谢,分别以60%~70%和35%~45%的比例以原型药物经肾随尿液排出,另有部分随胆汁排出。

【用法用量】

(1)成人:①肌内注射,泌尿系统及一般感染,每日4.0g,分4次肌内注射。可溶于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中,也可溶于利多卡因注射液中以减轻肌内注射局部疼痛。②静脉注射,泌尿系统以外的严重感染,每日10~20g,分4次静脉注射。③静脉滴注,泌尿系统以外的严重感染,每日10~20g,分4次静脉滴注。可溶于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液、氨基酸液、右旋糖酐注射液中,一次量应在0.5~1h内滴注完;全身性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每日剂量可增加至24g,分4次静脉滴注。

(2)儿童:静脉给药,小儿用量,每日100~300mg/kg,分4次用药,剂量可视病情酌情增减;早产婴儿及足月婴儿,每次80mg/kg,每12小时一次。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较为常见,过敏性休克少见。②肝脏,偶有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肝大和压痛等轻型无黄疸型肝炎症状。③血液系统,有报道,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大剂量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时,可使血小板功能异常或干扰其他凝血机制。可能产生出血性疾病,如紫癜、黏膜出血、鼻出血及注射部位或小手术操作出血等。④神经毒性反应,有报道,静脉注射高浓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时偶可出现惊厥、抽搐、癫发作、短暂的精神失常等神经毒性症状。肾功能不全患者尤易发生。⑤其他,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注意事项】 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青霉素类药有交叉过敏。②高度过敏性体质者慎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③本药能导致红细胞膜非特异性结合IgG和白蛋白,从而导致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出现阳性反应。④尿液中高浓度替卡西林可致蛋白反应出现假阳性(假性蛋白尿)。⑤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酯酶及乳酸脱氢酶值升高;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⑥肾功能减退患者接受大剂量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时,应随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⑦长期大剂量使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时,应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和血象。

【给药说明】 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用药前应注意询问患者青霉素过敏史并注意患者有无过敏疾病或过敏状态。用药前必要时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做皮试,也可以用本药注射用针剂配制皮试液,皮内注射0.05~0.1ml,20min后观察结果,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使用本药。②用药中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抢救原则和方法与处理青霉素过敏相同。③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与血液、血浆、碳酸钠溶液等属配伍禁忌。④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阿米卡星、氟康唑、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梭米星、妥布霉素等药物属配伍禁忌。⑤小儿不宜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作肌内注射。⑥对利多卡因等局麻药有过敏史者不得使用此类注射液作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注射溶剂。

【制剂与规格】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每支1.6g;每支3.2g;每瓶1.0g。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Ampi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作用与用途】 氨苄西林钠与舒巴坦钠两药联合后,不仅保护氨苄西林免受酶的水解破坏,而且还扩大其抗菌谱,对葡萄球菌产酶株、不动杆菌属和脆弱拟杆菌等细菌也具良好的抗菌活性。本药对包括产酶菌株在内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淋病奈瑟菌、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包括脆弱拟杆菌在内的拟杆菌属均具抗菌活性。

本药适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脆弱拟杆菌、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肝胆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对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特别是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尤为适用。对于氨苄西林敏感菌所致的上述感染也同样有效。本药不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普罗威登菌、肠杆菌属、莫根菌属和沙雷菌属所致的感染。

【体内过程】 两药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均为1h左右。给药后8h两者有75%~85%以原型经尿排出。氨苄西林蛋白结合率为28%、舒巴坦为38%。两者在组织体液中分布良好,均可通过有炎症的脑脊髓膜。

【用法用量】 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将每次药量溶于50~100ml的适当稀释液中于15~30min内静脉滴注。成人,一次1.5~3g(包括氨苄西林和舒巴坦),每6小时一次。肌内注射每日剂量不超过6g,静脉用药每日剂量不超过12g(舒巴坦一日剂量最高不超过4g)。儿童,按体重每日100~200mg/kg,分次给药。

【不良反应】 据美国和欧洲11 764例资料,发生不良反应者不到10%,其中仅0.7%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注射部位疼痛约3.6%,腹泻、恶心等反应偶有发生,皮疹发生率1%~6%。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增高。极个别病例发生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

【注意事项】 ①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也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过敏。②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③肾功能减退者,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④对诊断的干扰。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者则不受影响;大剂量注射给药可出现高钠血症;可使血清ALT、AST升高。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②氨苄西林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其稳定性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溶液放置后致敏物质可增加,故本药配成溶液后须及时使用,不宜久置。③大剂量使用时应定期检测血钠。

【制剂与规格】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0.75g(内含氨苄西林0.5g、舒巴坦0.25g);1.50g(内含氨苄西林1.0g、舒巴坦0.50g)。

托西酸舒他西林Sultamicillin Tosilate

【作用与用途】 本药口服后,经肠内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本药对多种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有效。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与一些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球菌、粪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等阳性菌,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埃希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厌氧菌包括脆弱杆菌。本药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①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②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③尿道感染及肾盂肾炎;④皮肤、软组织感染;⑤淋病。

【体内过程】 本药口服后,在肠壁经肠内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其摩尔比为1∶1,其生物利用度相当于等量的舒巴坦,氨苄西林静脉注射剂的80%,饭后服用不影响其吸收,舒巴坦、氨苄西林在正常人体内的半衰期(t1/2),分别约为0.75h、1h,氨苄西林、舒巴坦有50%~75%以原药形式经尿液排出,年老和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t1/2)延长。

【用法用量】 口服给药:①成人(包括老年人)及体重≥30kg的儿童常用量每次375~750mg,每日服用2次。无论成人或儿童,疗程一般为5~14d,必要时可延长,任何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疗程最少10d,以防止急性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发生。②治疗淋病时,可用本药单剂2.25g口服,加服1g丙磺舒,以延长氨苄西林及舒巴坦血清浓度,疑有梅毒螺旋体合并感染时,在本药使用前应接受暗视野检查,并最少在4个月内,每月接受血清试验一次。

【不良反应】 一般为轻至中度反应,继续用药时,自然消失,预期偶然发生与服用氨苄西林有关的不良反应。偶见:①消化道反应,如腹泻、稀便、恶心、腹痛、痉挛、上腹痛及呕吐;②皮疹、瘙痒;③其他,如瞌睡、镇静、疲劳、不适及头痛等。

【注意事项】 ①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②用药期间若有过敏反应产生,则应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③本药长期应用时,应定期检查肝、肾、造血系统功能。

【给药说明】 ①首次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应首先进行青霉素皮试,对于阳性反应者禁用本药。②应用本药前,应首先确定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过敏者禁用。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托西酸舒他西林(以C25H30N4O9S2计):125mg;187.5mg;375mg。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Piperacillin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作用与用途】 本药对哌拉西林敏感的细菌和产β-内酰胺酶耐哌拉西林的多数细菌有抗菌作用。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本药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①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或普通拟杆菌)所致的阑尾炎(伴发穿孔或脓肿)和腹膜炎。②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非复杂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蜂窝织炎、皮肤脓肿、缺血性或糖尿病性足部感染。③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所致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性疾病。④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仅限中度)。⑤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中、重度医院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肺炎)。

【体内过程】 健康受试者接受单剂量或多剂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血液消除半衰期(t1/2β)范围为0.7~1.2h,不受剂量和给药时间的影响。哌拉西林在体内被代谢成微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去乙基代谢物,他唑巴坦则被代谢成无药理及抗菌活性的产物,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均由肾脏排泄。68%哌拉西林迅速以原型自尿中排出;他唑巴坦及其代谢物主要经由肾脏排泄,其中80%为原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去乙基哌拉西林也可通过胆汁分泌。约30%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与血浆蛋白结合,其结合率不受其他化合物的影响;血浆蛋白与他唑巴坦代谢物的结合可忽略不计。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广泛分布于组织及体液中,包括胃肠道黏膜、胆囊、肺、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卵巢、输卵管)、体液、胆汁。组织中药物浓度为血浆浓度的50%~100%。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一样,脑膜非炎性病变时,脑脊液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浓度很低。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血消除半衰期随着肌酐清除率的下降而延长。当肌酐清除率低于20ml/min时,哌拉西林的血消除半衰期为正常人的2倍,而他唑巴坦的血消除半衰期为正常人的4倍。血液透析可去除30%~40%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另外5%的他唑巴坦以代谢物被透析去除。腹膜透析可去除6%的哌拉西林和21%的他唑巴坦,高达16%的他唑巴坦以代谢物形式去除。与正常人相比,肝硬化患者的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血消除半衰期分别延长25%和18%,但无需调整剂量。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一次3.375g(含哌拉西林3g和他唑巴坦0.375g)静脉滴注,每6小时一次。治疗医院内肺炎时,起始剂量为每次3.375g,每4小时一次,同时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果未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可根据感染程度及病情考虑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的用量为:肌酐清除率40~90ml/min,一次3.375g,每6小时1次,每日总量12g/1.5g;肌酐清除率20~40ml/min,每次2.25g,每6小时1次,一日总量8g/1.0g;肌酐清除率<20ml/min,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一次最大剂量为2.25g,每8小时1次,并在每次血液透析后可追加0.75g。

【不良反应】 ①斑丘疹、疱疹、荨麻疹、湿疹等过敏反应。②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腹痛、消化不良等。③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④如血小板减少、胰腺炎、发热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转氨酶升高等。⑤烦躁、头晕、焦虑、鼻炎、呼吸困难等。

【注意事项】 ①对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灰黄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对本药也可过敏,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也可能对其他青霉素过敏,故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避免使用本药。②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者皆应慎用;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减量。③本药含钠,需要控制盐摄入量的患者使用本药时,应定期检查血清电解质水平。对于同时接受细胞毒药物或利尿药治疗的患者,要警惕发生低钾血症的可能。④在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药前或应用期中要测定凝血时间。一旦发生出血,应即停用。⑤发生假膜性肠炎者应进行粪便检查、艰难梭菌培养及此菌的细胞毒素分析。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监测哌拉西林的浓度以调整剂量。⑦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药期间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呈阳性,也可出现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高钠血症、低钾血症、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多。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②暂不推荐本品用于婴幼儿。③应定期检查造血功能,特别是对疗程≥21d的患者。④少量哌拉西林可自母乳中排泄,使婴儿致敏,出现腹泻、念珠菌感染和皮疹,故哺乳期妇女应用本药应暂停哺乳。⑤哌拉西林和羧苄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一样,与能产生低凝血酶原症、血小板减少症、胃肠道溃疡症或出血的药物合用时,将有可能增加凝血机制障碍和出血的危险,如抗凝血药肝素、香豆素、茚满二酮;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尤其是阿司匹林、二氟尼柳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其他血小板聚集抑制药或磺吡酮。⑥本药不能与其他药物在注射器或输液瓶中混合。与其他抗生素同用时,必须分开给药。不得与只含碳酸氢钠的溶液混合,不得加入血液制品及水解蛋白液。⑦同使用其他青霉素类药物一样,如果通过静脉途径给药,而用量超过推荐剂量,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或抽搐的表现。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含哌拉西林4.0g、他唑巴坦0.5g);2.25g(含哌拉西林2.0g、他唑巴坦0.25g);1.125g(含哌拉西林1.0g、他唑巴坦0.125g);0.562 5g(含哌拉西林0.5g、他唑巴坦0.062 5g)。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作用与用途】 头孢哌酮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除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舒巴坦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耐药菌β-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两者合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由于舒巴坦可与某些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因此敏感菌株通常对本复方制剂的敏感性较单用头孢哌酮时更强。

本药适用于治疗由敏感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①上、下呼吸道感染;②上、下泌尿道感染;③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④脑膜炎和败血症;⑤骨骼、关节感染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⑥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他生殖系统感染。

【体内过程】 静脉注射本药(1g头孢哌酮、1g舒巴坦)5min后,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36.8 mg/L和130.2mg/L,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0%~93%和38%,血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7h和1h。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体液中,包括胆汁、皮肤、阑尾、输卵管、卵巢、子宫等。该药主要经肾排泄,所给剂量的约25%头孢哌酮和84%舒巴坦随尿排出,余下的大部分头孢哌酮经胆汁排泄。多次给药后两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变化,每8~12小时给药一次,未发现药物蓄积作用。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60min。①成人,常用量每日2~4g,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每日8g。分等量每12h静脉滴注一次。舒巴坦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4g。②儿童,常用量每日40~80mg/kg,分2~4次滴注。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每日160mg/kg,分2~4次滴注。新生儿出生第1周内,应每隔12h给药一次。舒巴坦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80mg/kg。

【不良反应】 ①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稀便或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等。②过敏反应,如斑丘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这些过敏反应易发生在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中。③血液系统,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低凝血酶原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④实验室检查,如ALT、AST、碱性磷酸酶和血胆红素增高,尿素氮或肌酐升高,多呈一过性。⑤其他反应,如头痛、发热、寒战、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菌落失调等。

【注意事项】 ①肝、肾功能减退及严重胆道梗阻的患者,使用本药时需调整用药剂量与给药间期,并应监测血药浓度。②部分患者用本药治疗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用药期间应进行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监测。同时应用维生素K1可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③在使用本药进行较长时间治疗时,应定期检查患者肝、肾、血液等系统功能。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其他婴儿特别重要。同时也应防止引起二重感染。④患者在应用本药时应避免饮用含有乙醇的饮料。也应避免如鼻饲等胃肠外给予含乙醇成分的高营养制剂。⑤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变化。⑥对诊断的干扰,用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反应。产妇临产前应用本药,新生儿此试验亦可为阳性。偶有碱性磷酸酶、血清ALT、血清AST、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增高。

【给药说明】 ①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患者慎用。②应用本药时,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置。③与下列药物注射剂有配伍禁忌,如多西环素、甲氯芬酯、阿义马林(缓脉灵)、盐酸羟嗪(安泰乐)、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细胞色素C、喷他佐辛(镇痛新)、抑肽酶等。④本药可与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生理盐水、含0.225%氯化钠的5%葡萄糖和含0.9%氯化钠的5%葡萄糖溶液配伍。应避免直接使用乳酸林格溶液或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配制本药,因混合后可引起配伍禁忌。但可采用两步稀释法,即先用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再用乳酸林格溶液稀释,可制备成最终舒巴坦浓度为5mg/ml的注射液。本药也可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2%盐酸利多卡因进一步稀释至0.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但含利多卡因的溶液不能做静脉注射用。⑤本药注射液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注射液直接混合,因存在物理性配伍禁忌。如必须用本药和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时,可采用序贯间歇静脉输注法,本药和氨基糖苷类的白天用药间隔时间应尽可能延长。各剂量输注间应采用足量的适宜稀释液灌洗静脉输注管,也可采用另一根单独的静脉输注管。

【制剂与规格】 ①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0.5g(内含头孢哌酮0.25g、舒巴坦0.25g);1.0g(内含头孢哌酮0.5g、舒巴坦0.5g)。②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1.0g(内含舒巴坦钠0.5g、头孢哌酮钠0.5g);2.0g(内含舒巴坦钠1.0g、头孢哌酮钠1.0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