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碳酸盐地层学

碳酸盐地层学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知南海存在3个重要的深度界面:水深约2 000m的碳酸盐饱和深度,2 900m的碳酸盐溶跃面和3 500m的碳酸盐补偿深度。本次研究的3个柱状样均位于南海碳酸盐溶跃面之上,所以可以利用Ca CO3含量曲线来划分对比地层。图6-1为柱状样与南海北部具高分辨率的SO49-37KL柱状样Ca CO3含量曲线对比。图6-1 柱状样Ca CO3含量变化与地层划分
碳酸盐地层学_应用硅藻释读南海

自从发现南海晚第四纪地层的Ca CO3含量曲线与δ18O曲线大致平行,属于“大西洋型”碳酸盐旋回以来(汪品先等,1986),大量柱状样的分析证明南海碳酸盐溶跃面以上的地层中,Ca-CO3百分含量曲线基本与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平行,表现为冰期低、间冰期高的特征,因此Ca CO3含量曲线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替代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地层(汪品先等,1997;Wang P X et al.,1995);而溶跃面以下的海区则呈现“太平洋型”旋回(汪品先等,1998)。已知南海存在3个重要的深度界面:水深约2 000m的碳酸盐饱和深度,2 900m的碳酸盐溶跃面和3 500m的碳酸盐补偿深度(李粹中,1989)。本次研究的3个柱状样均位于南海碳酸盐溶跃面之上,所以可以利用Ca CO3含量曲线来划分对比地层。

图6-1为柱状样与南海北部具高分辨率的SO49-37KL柱状样(17°49.035 9′N,112°47.093 8′E,水深2 004m,岩芯长1 310cm)Ca CO3含量曲线对比(钱建兴,1999)。从图中可以看出,柱状样与SO49-37KL柱状样的Ca CO3含量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因此,通过对比可以推测SA13-76柱状样为氧同位素MIS5阶段以来的沉积,其中,90cm、175cm、404cm、636cm处分别为MIS1、MIS2、MIS3、MIS4阶段的底界;SA08-34柱状样为氧同位素MIS3阶段(≥30ka)以来的沉积,其中,162cm、545cm处分别为MIS1、MIS2阶段的底界,545cm以下为MIS3阶段;SA09-90柱状样为氧同位素MIS2阶段以来的沉积,305cm处为MIS1阶段的底界,305cm以下为MIS2阶段。

图6-1 柱状样Ca CO3含量变化与地层划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