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里马常有,而罗素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而罗素不常有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这个人,不是骗子,就是罗素,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我们想复制一个罗素,要比复制千万个原本就有的天才难多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罗素到处被驱逐,具备创意和争议的人在全世界不受欢迎是常态,但罗素毕竟还能东方不亮西方亮,而高度结构化的中国教育,却根本无法容纳一个罗素的存在。文章写到这里,让我们回到前面那位被罗素发现的神经网络创始人皮茨。

——隐含变量

前排右起:罗素、勃拉克女士、蒋百里 后排右起:孙伏园、王赓、赵元任、瞿世英

一个剑桥大学的数学高才生,毕业后参与筹办德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第二国际运动,在此期间却写成了举世瞩目的数学著作;在与别人写数学著作的时候,一不小心成了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宣扬哲学的时候,又一不小心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并因此入狱;出狱后访问苏联,却成为最著名的冷战理论创始人;名声很大但争议更大的他在此后的30年不断地在牛津、哈佛、芝加哥大学、加州洛杉矶、纽约市大学和费城的一个基金会打工,并不断被开除,开除的原因也往往和他提出的堕胎、同性恋等出格言论相关。72岁回到故乡英国,在剑桥大学过了几年安生日子,没想到却成了著名的反战和反核人士。对,这个人,不是骗子,就是罗素,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如果过500年评论他,在过去2000年如果有一个学者还能和苏格拉底齐名的话,也就是罗素了。1961年,英国政府对于反战反核的罗素再也忍无可忍,终于将90高龄的罗素关进监狱,然而正如当年雅典保守派将苏格拉底关进监狱一样,从上到下没人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罗素太成功了:数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历史学家、逻辑学家,被逐渐认可超越时代的无神论、堕胎、同性恋的出格理论。如果勉强算起来,罗素一生只有三个失败,一个是他曾经自己办了个学校,后转交他人,因为他认为学费太贵;一个是他20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对听讲座的梁启超、丁文江、陈独秀、毛泽东、张东荪等人大力鞭挞苏联的社会制度,给满怀期待的中国人吃了酸葡萄;最后一个是罗素一辈子结了四次婚,情人孩子数不过来。除此之外,时间总是能证明罗素的成功,包括岁数,1970年罗素以98岁高龄去世。

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语言哲学奠基人。1911年,成绩平平,一事无成,先后修过物理学、工程学、航空学的维特根斯坦被罗素收归门下。18年后,在之前期间打过仗、当过乡村教师的维特根斯坦拿着罗素为他写序言的博士论文去答辩,对当时世界上三位著名的答辩导师魏茨曼、摩尔、罗素说,“你们是永远看不懂我的论文的”,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1921年,在美国的徐志摩,追随罗素来到了剑桥大学,从此与罗素建立了不解的缘分。从他和罗素7封通信和徐志摩所组织idea活动来看,罗素深刻地影响了徐志摩。徐志摩原本读博士的心,也逐渐改为做诗人的心,他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和创始人,而罗素对于婚姻的态度显然也影响了徐志摩。

罗素去世40年后,当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在反思20世纪本学科最伟大的100个人的时候,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如果这个人三杆子打不到罗素,那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今天谈到的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物理学家鲍林、早期的女权运动多拉(本身就是罗素第二任妻子),此外反核、反冷战、反越战、反苏联等等运动的创始人,几乎都将罗素封为领袖。

在这里(MIT),扫地工人创造了神经网络的历史。

罗素发现的天才是不拘一格的,直到1997年,美国的一部电影《心灵捕手》写MIT的一个打扫卫生的学生解出了数学教授最难的题目,而故事的原型恰恰就是一直与罗素保持通信,初中毕业想上大学追随罗素,然而因签证和钱存在问题后留在了美国打工的穷困初中生皮茨。罗素在芝加哥大学期间,为皮茨介绍了打扫卫生的工作并使他走向研究之路,成为神经网络的奠基人。

如果我们还原罗素的成长道路,几乎就像还原历史上著名教育家“伯乐”的成长道路一样不可复制:你得让罗素出身时代贵族;你得让罗素的爷爷就是英国首相;你得让罗素从小父母双亡祖母带大;你还得让罗素有一个思维活跃创新但道德要求极高的祖母在家里让罗素读书;你还得让罗素从小喜欢数学,从而喜欢哲学,从而喜欢社会学和心理学,从而喜欢写作,从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被到处驱除却拜访了20世纪2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几乎所有名人,从而有兴趣办过一所学校,从而当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我们想复制一个罗素,要比复制千万个原本就有的天才难多了。中国教育的问题,本质上是教师的问题,而中小学教师乃至于大学教师精英空心化,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罗素到处被驱逐,具备创意和争议的人在全世界不受欢迎是常态,但罗素毕竟还能东方不亮西方亮,而高度结构化的中国教育,却根本无法容纳一个罗素的存在。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初饱含感情来到中国的罗素在中国所受的期待与失望,恰恰反映了中国哲学精神的缺乏。

20世纪的中国和中国的精英们,容纳不了一个罗素,至少还能容纳一个蔡元培,这样一个创造了新北京大学,创始了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发掘了鲁迅、徐悲鸿、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名人,更是爱好广泛,精通多种文化: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的人。

如果我们希望复制一个蔡元培,其实也不容易:你得让蔡元培从小生活在金融世家,父亲就是钱庄老板,他11岁父亲去世后寄居在不同的亲戚家接受私塾教育;你还得让蔡元培考上进士后在南洋公学做教务长8年,拜师马相伯从而集结了一批民国建国精英,由于参加革命为避风头留学德国,后来担任北洋政府总理的4个孩子的家庭教师;你还得让蔡元培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次留学法国、英国;你还得为蔡元培积累当时清政府、国民党、共产党、北洋军阀的所有人脉并受到所有人的忌惮,这才能成就蔡元培、成就北大。

因此,要想发现天才,你得复制伯乐,要想复制伯乐,你得做什么呢?

文章写到这里,让我们回到前面那位被罗素发现的神经网络创始人皮茨。目前神经网络的发展已经进展到深度学习的概念,而皮茨开创性的贡献恰恰在于建立了一种基础性的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神经网络的研究包括三个层面:生物学原型、输入输出模型、算法。用通俗的话讲,当我们发现一个现象的时候,是做不出判断的,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但是如何由一些隐性知识得到判断输出,却是传统的符号逻辑无法解决的难题,就需要对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脑科学、病理学等方面研究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神经系统的生物原型结构及其功能机理进行模拟,根据这些模拟和发现,建立输入和输出模型,再根据需要建立数学算法提高精确性,这被称为“人脑反向工程”。

倒回来我们分析为什么罗素能够在那么多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甚至发现没有被发现的天才呢?用简单的神经网络输入输出来通俗地分析,可能是我们原本以为学习物理学、化学、数学、哲学、教育学以及文学,需要一些结构化的知识积累,这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掌握了一些结构化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学科问题。然而这些解决,都是浅层面的,所清洗掉的隐含变量,有可能恰恰是创新所需要的关键变量。而罗素,由于在不同学科都有很多隐含的知识,一些问题到了他那里,经过大脑神经的深层次判断,与一般不具备隐含知识的人结果完全不一样,虽饱受争议,但总被历史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