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常有故事

非常有故事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海的山水非常有故事!全长约有5.3公里。据光绪《宁海县志》记载,宋宣和中廉访使刘长卿就因为新岭所在山岭的高峻,名其为摘星岭。一个故事,先记住一个名字,叫“结神斋”。那里面还有不少故事呢。有人说,山路漫漫,故事不断。“头上青天”有故事,民间传说还很多,版本不一,主体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放羊娃经过新岭,到山上方讨债,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个瞎子,由于新岭又

宁海的山水非常有故事!任你走到哪,只要你有心探访,山水间蕴藏的故事,你可以收拾一大篓。今天,我们就走一走一条名叫“新岭”的山岭,去拣拾几个很有影响很有意义的故事吧。

新岭,是一条著名古道。在水车与原来的官岭乡、旗门乡之间,准确地说是从水车的草坦头村开始到东岙的新岭脚村,全路段好多都是卵石铺就的“官道”。全长约有5.3公里。是旧时宁海至三门、沙柳、一市的大道。十多里路的山岭,你想啊,挑着担走路,够艰难的吧?新岭,相对的应该有条旧岭,是吧?问得真好,是有一条旧岭,原来的那条岭真叫险峻,明代我们的同乡名叫杨继思的就感觉到岭的“峻绝”,于是“改辟一径”,这“一径”就是我们现在要走的“新岭”。新岭还另有名,叫“摘星岭”。据光绪《宁海县志》记载,宋宣和中廉访使刘长卿就因为新岭所在山岭的高峻,名其为摘星岭。“摘星岭”?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在我们宁海是还有一条真正名摘星岭的,它是在宁海双峰的西北边境,是宁海、新昌、天台三县的界山与通道,当初那条摘星岭通新昌,岭长4公里;通天台,岭长3公里。其山真高,高达866米,那是一条真正高峻的山岭,那一条才是上了大书的“摘星岭”。所以,我们今天走的山岭叫“新岭”比较适合。记住了区别,就不会犯“张冠李戴”的错误。不是山高而人称其摘星,那就是另有所指了,对吧?是的。今天走的山岭,与摘星岭不能相比,它只有300来米,不及摘星岭的一半高。山不高而人称其高,还名其为摘星,那就是险峻让人“觉得”难,“觉得”高了。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据曾在少年时随父辈走山路送海鲜到县城的人讲,为赶早市,他们从东岙海边出发,要连夜急着赶路,因为挑着担爬山,一坡又一坡一岭又一岭的,走走歇歇,好像永远爬不完似的,累,他们印象深刻!

现在我们就从水车的草坦头出发,走一段公路,不经破败不堪的路廊,从修好的公路边下到摘星桥。摘星桥跨的是什么溪?嗨,问得好。你看到了山溪流来的地方了吗?那连绵的山,东西向的,就是宁海很有名气的状元峰。状元峰,是因为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曾在这山中读书而得名。状元峰也是宁海南部最高峰。这宁海南部最高峰孕育了我们眼前这一条大溪,名字也很有意思的,叫结绳坑(现在也有写成结成坑的)。不要小看这条溪坑,有人说:“这是白溪和大溪流域东部第一条最长的支流,是一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溪坑。”白溪上游现在有白溪水库,大溪上游现在有黄坛水库和西溪水库,这条溪坑“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这一带的山水,不一般吧。我们的摘星桥就跨在这条结绳坑的溪坑下游处。关于这一处,百姓中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简单提一提吧。一个故事,先记住一个名字,叫“结神斋”。说是八仙过海时曾在此处设宴,神的宴席是怎么样的,你可以想象。一个故事,前面提了,出名的丞相曾在溪的上游山中读书,那还是南宋时。其实这里的读书是有传统的,八仙们设宴的结神斋,南宋叶丞相读书,明代又出了一个名叫章朴的,是方孝孺的学生,也在“结神斋”附近的私塾求学,后来考中了进士。据说章朴读书的地方,现在还有遗址,章朴墓还在。那些个地方,待有机会,我们再去寻访吧。回到摘星桥,“摘星”让人想到唐朝诗人的名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那诗句写得有点远,选一首我们本地人——清代马婆园人赵尊山的诗吧:“谁人辟此缑南岭,欲摘天星须引颈。云路迢迢泼面生,长河耿耿侵衣冷。烟萦谷口斗南边,雾缠鹏和灵鹫境。更得云梯步月宫,辉煌牛女双彪炳。”危楼高百尺,就可摘星辰,险峻的新岭名摘星也自有其道理,我们本地人把云梯、月宫、牛郎织女都摆出来了,也名其为摘星,也有点难为吧?

文字诗境、传说故事,真美。其实现代人更有福气,可以更轻松地想象着美着。我就看到过一则现代人的想象杰作:“自宁海出南门,走完水车一带的一马平川,劈面就是这一座屏立的摘星岭,挡住人们的去路。于是开山辟路,遇水搭桥。山水从海拔300多米高的山上奔腾而下,至这一两山相夹的峡口,更如出峡之猛虎,入海之蛟龙,千山震憷壑雷鸣。但在大智大勇的古人面前,这又算得了什么?只见他立于水边,深思良久,然后拈须一笑,随手捞起散落于溪边的山石,就那么一搭,一座桥便诞生了。”随手捞起,就那么一搭,一座桥就诞生了,你想象啊,一捞一搭,桥就诞生了,多美妙的感觉!我们有这样逢难拈须一笑轻松造一座桥的情怀吗?有!真有!我们的动车铁路不就是一钻就钻过了状元峰通达温州福州了吗?

如果有心,我们大家还可以再看看,或量量桥。没想到带测量工具?其实是不用麻烦的啦,有人做过这个工作了。数据告诉你吧:摘星桥,长16.3米,桥高5.4米,宽3.6米,拱跨8.9米。有人考证过,宁海宋代就有摘星桥名称的记载,现在我们看到的桥是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算时间也已有400多年历史了。桥由大乱石堆砌而成,却堆砌得天衣无缝、浑然如弓,我是真佩服古人卓越的匠艺,这种匠艺在宁海还随处可见,万年桥、道士桥有印象吧。

从这里往东去,不远处,还有枫槎岭、浙东沙朴王、古木丛、高僧昙猷登岸处、鉴真留宿处寿宁寺,还有前面提到的章朴墓等。多了!那里面还有不少故事呢。一条新岭串了多少故事!有人说,山路漫漫,故事不断。我们今天就不去那儿了。

我在这里再给你讲一段明代任大冶《改创新岭碑》中记载的文字吧,以加深你的印象,为你爬坡上山做心理准备,爬百步峻喘息了,也不要有话。“宁海盘山环谷,蜿蜒三百里,结岭最多,东有西溪,西有洞岩,北有栅虚,南有宁和,皆巍峨峻绝。而摘星岭最著,在县南二十五里。宋丞相西涧叶公,尝读书于此,而释褐焉!峻壁倚天,层峰耸叠,飞泉瀑布相夹而盘桓者十有余里。为县南保障。桑麻鸡犬甲诸乡入国者,肩相轧也。至此而攀跻良苦,无不喘息……”

继续走,往上走不远,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摩崖石刻处。这块巨石长得好啊,你看到了吧?四个大字:“头上青天。”这是宁海难得保存下来的摩崖石刻之一。我翻过好几本书,都说是清朝乾隆时的宁海县令郭文志书写的,这旁边还刻着呢:邑令郭文志。据推测镌刻时间为1789年。

“头上青天”有故事,民间传说还很多,版本不一,主体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放羊娃经过新岭,到山上方讨债,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个瞎子,由于新岭又高又陡,路很难走,放羊娃就主动扶着这个瞎子下山。瞎子问这个小孩:“你一个小孩子,从哪里来?”小孩告诉他:“我是到山上方讨羊钱回来。”瞎子一听,以为这个小孩子一定讨回了很多洋钱,就心生恶念。当小孩扶他到一个大岩石旁时(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瞎子把小孩子掐死,就去掏小孩口袋里的钱,结果发现仅有两个铜钱。原来这个小孩讨的是羊卖了的钱,而不是瞎子想象的“洋钱”。我们宁海话以前说钱时多说“钿”,“羊钿”与“洋钿”语音更能传达出那种意味。不一会儿,雷电交加,这个瞎子当场就被雷电劈死。此时,这块岩石上隐隐约约露出“头上青天”四个大字。这故事寓意深刻。当年的县令是否顺应了民意,镌此以警戒盗贼:“世人莫做亏心事,头上三尺有神明。”以前因为这条山道山高林密,盗贼时常出没,路人常感不安。为官者,为民担忧。郭志文,百姓记着呢!此道不宁,此后偶有记载:“咸丰九年(1859)冬,土匪数百人越新岭至草坦头劫掠,官兵反击,匪遁。”

还有传说,说这刻有四个大字的巨石下还镇着一只白羊精。白羊精的故事是否是这样一个故事的翻版呢?山道上出了一个妖怪,见了年轻美貌的女子,便化作白面书生来迷惑那女子,害得附近村庄人心惶惶。后来出来个和尚叫“兰头师”的,他设法收服了这只祸害村民的白羊精。这传说虽有趣,但没有前面故事有意义,所以现在流传不是很广。我们还记住了一副对联,提醒自己记着“头上青天”,公道良心,神明自在,好好做人做事吧:“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体味到对联中的五味“酸、咸、辣、甜、苦”与五色“黄、白、红、黑、青”了吗?生活斑驳中有一份自己的坚守,是多么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草坦头与新岭脚未通公路时,这岭走的人还很多,现在只有驴友们来探访了。听说驴友中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年一孕妇从县城回来,走到这里时要生了,就在这石头不远的小庙里生了个儿子,她儿子后来学会了木匠手艺,吃四方饭,走村穿街。虽有大名,但人们都叫他乔老爷,因为那个庙供的是乔老爷,村里人就常逗他,说他是乔老爷投胎的。有驴友还说,这个人他认识,是山上方村人。我没去问过我的那个来自山上方村的同事,不知事情到底真不真。

这里就是方姓居住的马铺村了。据说马铺村曾是官兵的牧马场,原来黄姓居住,后由山上方人迁居。到岭顶了,岭顶边上有灵泉寺,也很有历史和风景。这里,我们暂且不说了,两次提到山上方,就先说说距灵泉寺约一里左右的山上方村吧。这山上方村与“读书种子”方孝孺密切相关。简单地说吧。明永乐年间,方孝孺罹灭族之祸,他家大佳何溪上方村被毁,方克浩的妻子郑氏腹中怀胎,就巧借还饭蒸,以饭蒸掩饰逃出村外,匿藏到这深山密林之中。生子后,改儿子方姓为郑,让儿子以蔑作为生。后来人们得知山上有方姓隐居,遂起村名为山藏方,后人简写为山上方。到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复改郑姓为方姓。此后,繁衍后代,发族成村,并建起了方氏宗祠。我曾去过山上方村两次,看过那里的宗祠,就在村边公路旁。那建筑还像模像样,是个很不错的祠堂。鸡笼顶戏台,石板明堂,两侧是供村人看戏的两层厢房,大厅安置有方孝孺和方氏祖宗牌位。现在宗祠已成了老年活动室,三间屋里常坐满了休闲下棋的老人。曾有老人提醒,要我特别注意方氏宗祠大殿后楼,那里有四根特大的露头椽,是与众不同的,它们象征着方氏总有出头的日子。我留意了,我们也可以凭此想象,宁海人硬气正气中的大气。不论遭多大的难,总坚信着“出头”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样想来,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

路上的故事不再多说了,要说,还一下子说不完呢。就再说一下灵泉寺与“天官印”吧。灵泉寺是宋代古寺,2008年重建,全木质结构,很不错。寺后还有一口古井,听寺里住持说井水中含有28种矿物质,比连头山的水还好。连头山的泉水已经够神奇了,我好几次带外地客人去连头山取水。灵泉寺那里的还要好,是真的话,那就真叫绝了。说了灵泉寺,再说说山上的瀑布。那瀑布隐藏在新岭脚村附近,高约50米,叫双龙瀑布。瀑布景色绝美,传说有“龙”,附近还有龙潭景致呢。听说那里还有神话般的屠天官与水田中央正方形“天官印”岩等传说。不说了,不说了!留待你自己去探究吧,你自己去探究会更有意味。最后说说新岭脚与“头上青天”相联系的另一处摩崖石刻吧。宁海人常以此自豪。那个石刻,有些人说没看到过,也难怪。我告诉你,它在新岭南面、东岙东北朝东地方的一块巨岩上,那巨岩名叫鹅冠岩,是一处宽4米、高1米左右的石刻,也刻着四个大字,只是内容不同,是“民具尔瞻”四字。“民具尔瞻”,出自《诗经》。是清道光十九年(1840),举人储传中题,生员曹炳辉书写。

孔子在《春秋繁露·山川颂》中说:“山川神祇立,宝藏殖。器用资,曲直合,大者可以为宫室台榭,小者可以为舟舆浮滠,大者无不中,小者无不入,持斧则斫,折镰则艾,生人立,禽兽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也。且积土成山,无损也;成其高,无害也;成其大,无虚也;小其上,泰其下,久长安后世,无有去就,俨然独处,惟山之意。诗云:‘节彼南山,维石严严;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此之谓也。”意思是说山也像“仁人志士”,提供物品生殖,供给器用,山有很多功劳却不说出来,像君子一样,是说大山的德行。那意味,深了,想起“高山仰止”了吧。新岭是岭,岭也是山,山的形象如何?“仁人志士”,民心所知,民心所仰。山的情怀,我们宁海人是特别钟情的,海的开阔之外,我们宁海人更有山的硬朗!孔子另有一说,也引用了“民具尔瞻”,可能更切合举人储传中、曹炳辉题写之意:“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命,而从其所行,上好此物也,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民之表也。《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新岭北面有“头上青天”石刻,说天能知道,这里说民能看到并恭敬地仰望着。“头上青天”与“民具尔瞻”在新岭的南北相互照应着,是否是古人的一种有意寓示呢?天地正中,良心所在!想到这个,我猜想一定是聪慧的古人的深沉寓示,是值得我们后代子孙深长思之的:为官者,民之榜样,高山仰止啊。为后代子孙计,我们普通人的好恶,我们为人为事,也不可不慎啊!

新岭脚村是因交通要道开客栈而定居成村的,原名就叫岭脚,1986年才改村名为新岭脚。出新岭脚村三里左右,就到东岙,东岙是宁海史上第一位进士周卞故里,那里的景致故事多得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俯拾即是。如唐代假山遗石、王氏宗祠、七姐妹湾……不说也罢,你去看亚妮的《发现东岙》的电视片吧。看过了你就会真正体味到“宁海山水非常有故事”的含义的,如果你是外地人,我想你还会说:“你们宁海了不起啊!”东岙这么一个偏僻村落,航运历史从唐代就开始了,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口之一,还蕴藏着丰富的中日交流的航运故事!怎么样?其他的,就期待着我们一起找时间去重新发现吧。

宁海山水非常有故事!

附记:文中提到山上方,提到方氏后裔。有一件事应该明确,方氏后裔与方孝孺后裔的一点区别。本文所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应该有其合理性。今据《宁波晚报》2010年4月6日报道,特予引用说明,以示区别于提供考据者的考证。《宁波晚报》的报道中与之相关的文字如下:3月3日本报一篇报道《小山村里搞开发明代古墓受损严重》发表后,不少读者提出疑问,说遭遇“灭十族”的方氏缘何还有后人?74岁的宁海方氏宗族的族长方功胜老先生告诉记者,据方家族谱记载,“灭门事件”发生前,当地太守因敬佩方孝孺为人,放走了方家7岁的小儿子。小儿子逃到上海奉贤县青村,投奔一户余姓人家,并改姓余。他在余家长大,并和余姓人家的女儿结婚,生下了三个儿子,长子留在上海青村,二子到南京守方孝孺墓,三子回宁海故里,繁衍出现在的宁海方氏家族。其中宁海方氏家族又分为大房、二房、三房和四房。从1989年开始,每到清明期间,宁海方氏后裔都会前来祭祖,还专门制作了一面祭祀祖先的循环旗,由各房轮流掌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