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到了什么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到了什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社会以前,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该学制奠定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教育进入了有计划、系统发展的新阶段。随后,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1978 年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教育制度才得以重建。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充分吸收了以往学制的优点,注重与

我国学制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进步的。近代社会以前,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近代社会以后,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诞生,学校的数量大量增加,类型不断丰富就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确立与协调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于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应运而生。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的萌芽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不过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到了西周时期初步具有了学制系统的雏形,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系统。我国古代基本上一直沿用此学制,真正意义上的学制直到清朝末年才成形。

(一)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1.1902—1904年学制(癸卯学制)

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学制是清政府在1902年制定的壬寅学制。该学制分为三段七级,但是还未来得及实施,清政府于1904年又修订并实施了另一个学制——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该学制参照日本的学制,同时保留了封建教育的一些内容。该学制将学校系统分为三段七级,初等教育阶段包含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三级;中学教育阶段只有中学堂5年一级;高等教育阶段分为三级:高等大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学制还详细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必修课程、学时及达到的标准。学制的年限比较长,从初小到通儒院共需约26年。

2.1912—1913年学制(壬子学制)

1911年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统治中国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随着政治体制的变革,学制系统也做了相应的调整。1912—1913 年间民国政府就废除了旧学制,颁布了新学制。该学制也是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分为三类三段七级。并且该学制缩短了受教育的年限,并规定男女同校,女子同样可以享受高等教育。该学制反映了现代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普及初等教育,但是它过分强调整体划一,且缺乏灵活性。

3.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下,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方案》,被称为“壬戌学制”,该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它把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修业年限分别规定为6年、3年、3年,所以人们又把该学制称为“六三三”学制。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该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它的基本框架沿用至今。

(二)1949年后学制的改革

1951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学制。这个学制包含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新学制系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幼儿教育,学制四年;第二阶段为初等教育,学制五年;第三阶段为中等教育,学制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第四阶段为高等教育,学制二到五年。该学制奠定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教育进入了有计划、系统发展的新阶段。但到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在我国的影响,教育改革也存在着急躁冒进和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所以,这一时期的改革是不成功的。1961 年中央对此及时进行了调整和纠正。随后,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1978 年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教育制度才得以重建。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教育事业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面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迅猛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显得更加突出了。主要问题是: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之间、层次之间的比例失调。因此,1985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于是,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了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 年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2)调整教育结构。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要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另外,还要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3)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的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仍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改变“统招统分”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5)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如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普及义务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我国的现行学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得到确认,当前的学校系统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有多种不同规格、层次、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系统,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大教育体系。

(三)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充分吸收了以往学制的优点,注重与我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把幼儿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纳入学制系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现行学制中,从纵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阶段与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合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的修业年限为9年。从横向来看,到了中等教育阶段以后,根据性质与目标的不同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分为普通教育系统和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需要以普通教育系统为基础。初等教育阶段实施的是普通教育,中等教育阶段以上实施的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教育系统;根据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强制性可以分为义务教育系统(普及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非普及教育系统)。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其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定。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重视幼儿教育并注重幼小阶段的衔接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教育,3~6 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过去我们对幼儿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以及民众对于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日益凸显。大部分的国家都将幼儿教育看作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第一环,并把幼儿教育列入学校系统。例如,在我国,一般3~6岁为学前教育阶段,而在幼儿园设置学前班,就是为了让幼儿更顺利地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

(二)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及义务教育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随着科技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增多。到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向高中程度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这一趋势。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及近郊也已开始普及12年制即高中程度的义务教育,而“9+3”模式更是在全国得以推广。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靠拢

中等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一方面,在普通基础教育学校开设职业技术或劳动技术选修课,另一方面,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加强普通科学文化课的教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靠拢,日趋接近。究其原因,既是现代社会对劳动力和各类人才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教育民主化——个体教育选择权扩大的要求,同时还是终身教育的必然。

(四)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

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要,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趋势。多样化又表现为多层次和多类型两个特点:多层次是指传统大学向下延伸为专科层次,向上延伸为硕士、博士两个层次。在我国体现为普通全日制大学、电大、夜大、函大、职大、自修大学等6种形式。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是指享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数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例如在我国许多大学扩招就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得不随时充实自己,以便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于是许多的继续教育机构如电大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等得以广泛发展。1965年教科文组织召开成人教育促进会议,期间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全世界对此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渐增加,终身教育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六)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随着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之间教育的交流也日益加强,例如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相互考察、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

【知识拓展】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是指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制度。学制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利的分配关系。学制的制定通常受到以下因素制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本国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人口状况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特征,原有学制及其他国家学制等。学制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其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中间型)学制。法德美三国的学制各有其特点,对于我国学制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的学制几经变革,直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其发展趋势,我国的学制也要顺应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反思与练习】

1.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

2.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注释】

[1]综合中学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为所有未来公民提供普通教育;第二,为那些在学校毕业后立即使用所学技能的学生开设很好的选修课程;第三,为毕业后上学院或大学深造的学生开设令人满意的文理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