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起《流石》的时候我想到了什么

谈起《流石》的时候我想到了什么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石》六周年,我痛快地答应了黄老师,然后马上后悔了。我和《流石》的故事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写尽了,如今六个年头过去了,想起流石想起高中,就写点可能跑题的文吧。想起当年黄老师说起校刊交流会上《流石》的万众瞩目,我想人们喜爱《流石》,不仅因为它的精致,更是因为仰慕四中,而《流石》的品质也是四中名副其实的证明。《流石》六周年了,有种意外中理所当然的惊喜,意外的是对于时间悄然逝去的不觉察。

谈起《流石》的时候我想到了什么

李知菲,2009年于北京四中毕业,后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学院, 2012年种种机缘巧合导致提前毕业,开始了为期一年的Gap year,其间在外企实习,在肯尼亚做义工,考了导游证,在东南亚独自旅行。8月赴UCLA法学院继续学习。

大概是五年前的某个午后,学校顶层会议室,阳光从玻璃质天花板洒下来,我和另外四名同学从黄老师手中接过“流石文学奖”水晶奖杯。从最初上千个刊名中的认真遴选到无数次讨论协商再到每个周末的排版、校对,对于《流石》的孕育、出生到逐步走向成熟,我的付出实在微小的可怜,却在接受荣誉的时候分毫不少,如今想来我仍旧是惭愧的,借此机会得以表达我的感激。

《流石》六周年,我痛快地答应了黄老师,然后马上后悔了。黄老师向昔日小编们邀稿,我猜一是回忆当初为《流石》的诞生不懈努力的励志故事,二是表彰一下昔日的小编们离开学校之后在新的天地继续奋斗前程似锦,可惜的是我一个也不占。我和《流石》的故事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写尽了,如今六个年头过去了,想起流石想起高中,就写点可能跑题的文吧。

高中的我办班刊、出板报壁报、参加学生会、当志愿者,当然还有《流石》,把高中生活过得像大学一样忙碌。爸妈提醒我要以成绩为重,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没有什么比高考更重要的了。我当然知道这是一个无须评价好坏的事实,但我又不甘心牺牲掉全部的自己投身于这有且仅有的一个目的。我自信又自负——两者当然可以兼顾。那时候我以为自己执着、勇敢,后来才发现,当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有资格把这一切定义为义无反顾,不然最多是一意孤行,然后,丢盔卸甲。

高考失利后,2009年夏天,我启程南下。我的大学是伴随着“你是北京的?”“你哪个学校的?”“啊?!四中的!”等一系列惊叹,间或怀疑的对话开始的。在每个人的诧异眼光下都有句想说但没好意思说的话。离开北京去学校报到的时候我把手上的七本《流石》也打包进了行李箱里,起初我很愿意给其他同学们看,后来就收到柜子里了。想起当年黄老师说起校刊交流会上《流石》的万众瞩目,我想人们喜爱《流石》,不仅因为它的精致,更是因为仰慕四中,而《流石》的品质也是四中名副其实的证明。就像我越来越不愿意提起我来自四中一样,我收好它们。想到高中时候那句“今日我以四中为荣,明日四中以我为荣”,一切仿佛都没有变化,却好像又全都变了。

当有一天我看到同样是四中毕业生跟我在同一所大学的G在人人写下“我知道我并不优秀,可能你们早已忘了我或者从没在意过我,但是这一刻,我真的想你们了”,之后@了我们的年级组长和另一位老师。她的失落和挣扎我全明白。离开四中之后的每个学期我都会回学校看看,在校园里安安静静地走上一圈,并不期望碰到以前教过我的老师们,一是我让自己失望更让他们失望,二是我怕他们想不起我。第一学期期末回学校的时候年级组长就真没想起我来,我还是他两年的课代表。现在想来,其实很多事归根结底是我过于介意,当人处于弱小境地的时候就变得十分敏感脆弱,特别渴望别人的认可和重视,自己心底的结论把很多平常事都拿来曲解成佐证。

没错,我当然像别人安慰我一样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几年十几年后,谁还会抱怨自己高考没有考好。我当然没有想把所有的艰难都归结为高考,让我怨恨沮丧的是我不想承认我做的事和高考有根本冲突,更难过的是我高估了自己。有时候当然禁不住想埋怨起经济秩序道德的重重压力,让人不能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一种扭曲中试图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和另一个自己,并且依靠这种牺牲生成一种压抑的自豪感,可能叫作高考成功的自豪感。但这埋怨和嘲笑的前提是我真的把两件事做好,这是豪言壮志,也是万般苦涩。

尽管我们的高中给予我很大程度的自主和自由,大学时期每一步路才真正是自己选择自己走的。仿佛继续了高中的“事业”,我做志愿者、进学生会,成为学校里门户网站视频部的负责人。扛着机器三脚架拉着演员拍了上百G的素材,为拍一场樱花雨每天早六点、晚十点守在樱花大道上,为配上一段音乐在多米网上听几百首歌,连续四十几个小时坐在剪辑室里剪片子、做特效,第三天回寝室洗个澡又回去接着剪……当经历了这些,就会完全了解等待多么忐忑赞扬多么欣慰,以及多么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那种得意和骄傲是怎样也掩饰不住也是假装不出的,仿佛自己的整个荣辱都和视频系在一起了,那样的忽上忽下悲喜交加也让人畅快。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我说对于《流石》我实在惭愧,因为没有过像以上我说的这样强烈的“亲生父母”的喜悦感。回四中有时会碰巧从班主任那里拿上一本新出的《流石》,当看到第二十期《流石》已经有159页的时候,想想第一期才五十几页,不禁为学弟学妹们感到高兴,但说实话,大多时候,我只把自己当成读者

当然这样的全情投入依然会产生同样的问题,就是它会和我的学业、考试冲突。南方的夏是黏糊糊湿哒哒永无止息的热,冬则是永远晒不干的阴湿的冷,我把自己折腾得够呛,像和谁在较劲,也想要证明些什么。

好多时候甚至觉得我的坚持是不想低头,是不甘心承认过去的选择和付出都是错的,就好像赌钱的人,越想赢投入的钱越多越难收手放弃,我不舍得输是不是也会越输越多。还有些时候我在想过于固执于某样东西,觉得就应该怎么样,非要摆出一种姿态去夸张或者掩饰,是一种对自己的过于在意。我想这是我的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来,也是我的伤口,我把有些沉重的秘密放在这里,也把殷红的期待涂在这里。

时间过去,事情也有淡然和有些明白的一天,虽然我仍旧没有完全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式。不抱怨不诉苦,最后度过了这段感动自己的日子。是个人,终免不了犯疯犯傻做几桩不肯回头的事,但是心下自由权衡,不肯颠倒是非,抹杀好坏来为自己辩护,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一些情感的重合。我了解该做的事未必就是爱做的事,这种分裂和分歧,用心用情用力,感动也感伤。

《流石》六周年了,有种意外中理所当然的惊喜,意外的是对于时间悄然逝去的不觉察。六个冬夏里的甜与咸,迷茫与坚守,探寻与实现,《流石》的“父母亲们”,这些可与外人说,却只能与“自己人”分享。如果说除去祝福还想对《流石》说点什么,那就是六年前的这个曾经的小编,后悔没在最初能与你结缘更深,惦念更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