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目录学强调与文化学术发生联系

中国传统目录学强调与文化学术发生联系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总是文化中的主要因素。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学术发展的顶峰时期,旧的学术在这时进行了总结。这些书籍基本包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古籍,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生长起来的目录学,其最大特色就是重视读书指导。我国古代目录学,有一派是专讲求读书指导的:“目录学者,提要钩元,治学涉径之学也”。
中国传统目录学强调与文化学术发生联系_数字时代目录学的理论变革与发展研究

二、中国传统目录学强调与文化学术发生联系

目录学的产生是与文化、学术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古典书目的产生是因为史官记载典籍的需要。学术总是文化中的主要因素。《汉志》的分类体系基本上汇总了先秦,尤其是汉代学术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字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天文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的各个方面和迷信现象,记录了汉代经学的斗争情况,反映了当时科技水平。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金谷治1956年发表《〈汉书·艺文志〉的意义——作为体系化的哲学著作》[3]一文,追述《汉志》的哲学意义,通过《汉志》研究了刘向的思想。《隋志》是我国现存第二部最古的综合性书目,著录隋代见存图书3 127部,36 708卷,又从隋以前旧目录中,在注文内附载了隋代已佚之书1 064部,12 759卷。总现存和亡佚,共4 191部,49 467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反映隋代学术的变迁。《隋志》认为,“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4]。图书的产生是目录产生的基础,典籍是对文化的反映,也是教人如何遵守文化传统的,即用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教人处世“其教有适,其用无穷”。[5]《隋志》着重说明图书的兴衰与学术的关系,并用不同的分类体系来反映。东汉至隋代,除经学外,诸子学说、史学、文学及自然科学都有发展,玄学盛行以来,无神论也在流传,这就是《隋志》提供给我们的学术、文化的轮廓。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学术发展的顶峰时期,旧的学术在这时进行了总结。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3 461种,79 309卷,以及未收入《四库全书》存目6 793种,93 550卷。这些书籍基本包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古籍,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生长起来的目录学,其最大特色就是重视读书指导。黎锦熙说:“目录之学为中国所固有。然今必予以分析:其事盖起于‘读书指导’。”“目录学之大用,首呈献于读书指导”[6]。认为《七略》就是为帝王作读书指导用的。我国古代目录学,有一派是专讲求读书指导的:“目录学者,提要钩元,治学涉径之学也”。这派学者认为,“学术万端,亡书轶籍……故必有目录为之指示途径,分别其后先……此目录学之本旨也。”汪辟畺认为上述主张者为“读书家之目录学”。[7]在清中叶以后,读书指导书目盛行,20世纪30年代的国学书目无不是这种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